首页> 中国专利> 耳鼻喉临床显微手术装置

耳鼻喉临床显微手术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耳鼻喉临床显微手术装置,包括连接管、穿设于所述连接管内条形的驱动件及设置于所述连接管端部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有驱动手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管同轴设置有安装腔,所述连接管穿设于所述安装腔,所述驱动件的端部能够伸出所述安装腔与所述驱动手柄驱动连接,所述连接件还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管驱动连接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连接管绕其轴心转动;所述驱动手柄至少能够驱动所述驱动件沿其长度方向远离所述连接管的方向运动;通过这种设置方式,驱动机构能够驱动连接管转动,从而调整夹持件的朝向,使夹持件朝向病变的位置,从而可以使医生可以始终保持舒适的工作姿势,避免操作失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4219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111110149.1

  • 发明设计人 郝芳;贾巧静;边艳蕊;

    申请日2021-09-23

  • 分类号A61B17/29(20060101);

  • 代理机构51244 成都其高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廖曾

  • 地址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15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27:4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耳鼻喉临床显微手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耳鼻喉临床显微手术中,常使用支撑喉镜对喉部进行显微手术,在手术的过程中常用到喉钳,喉钳包括手持部和一细长的管件,在管件的端部设置有夹持部,并根据用途将夹持部设置为与管件形成不同的角度,并将夹持部设置为不同的形状,但是现有的喉钳的整体为固定连接,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病变的位置不固定且喉部具有多处病变,因此在使用喉钳对病变部位夹持时需要调整夹持部的开口的位置,但在转动时手柄的位置也发生转动,因此使医务人员的操作姿势发生变化,导致医务人员处于不利于操作的姿势,因此容易引起操作失误,提高手术风险。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耳鼻喉临床显微手术装置,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耳鼻喉临床显微手术装置,包括连接管、穿设于所述连接管内条形的驱动件及设置于所述连接管端部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有驱动手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管同轴设置有安装腔,所述连接管穿设于所述安装腔,所述驱动件的端部能够伸出所述安装腔与所述驱动手柄驱动连接,所述连接件还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管驱动连接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连接管绕其轴心转动;所述驱动手柄至少能够驱动所述驱动件沿其长度方向远离所述连接管的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安装腔、所述驱动机构均为可拆卸配合,所述驱动手柄与所述驱动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内位于所述安装腔远离所述连接管一端设置有驱动腔,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驱动腔内的驱动面,所述连接管伸入所述驱动腔的端部设置有从动面,所述驱动面与所述从动面相接触形成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面为面向所述安装腔且与所述连接管同轴设置的第一圆锥面,所述从动面为与所述第一圆锥面相适配的第二圆锥面,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能够向所述第一圆锥面提供弹力,使所述第一圆锥面压紧在所述第二圆锥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微型驱动马达、第一直齿轮及连接所述微型驱动马达及所述第一直齿轮的减速齿轮组,所述第一直齿轮的转动轴平行于所述连接管;所述第一圆锥面还连接有设置其外围的有圆柱面,所述圆柱面上形成有齿条部,所述圆柱面与所述第一圆锥面同轴设置,所述齿条部与所述第一直齿轮啮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锥面远离所述安装腔的一侧还包括导向设置在所述驱动腔的侧壁上有导向圆柱,所述导向圆柱与所述第一圆锥面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圆锥面设置于所述导向圆柱,所述导向圆柱设置有供所述驱动件穿过的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和所述安装腔之间设置有过渡连接套,所述连接管上位于所述过渡连接套的两端均设置有限制所述过渡连接套沿轴向窜动的限位面,所述过渡连接套与所述连接管转动配合,所述过渡连接套与所述安装腔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手柄包括支撑件,铰接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上的两个转动件,两所述转动件之间设置有使两所述转动件相互靠近的第二弹性件,两所述转动件相交位置设置有供所述驱动件的穿过的卡接孔,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卡接孔远离所述连接管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块,在两所述转动件相互接触时所述限位块不能通过所述卡接孔,当两所述转动件抵抗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力分离时所述限位块能够通过所述卡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内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导向腔体,所述导向腔体内导向设置有两个滑动件,且两个所述滑动件均与所述导向腔体内侧壁密封配合,所述驱动件包括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动件相背侧连接的两部分,所述导向腔体靠近所述驱动手柄的第一段面与靠近所述第一段面的所述滑动件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压簧。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的两部分均为圆柱状的杆件,且与所述连接管之间为密封滑动配合;所述连接管还设置有连通所述导向腔体两端部的连通通道。

本发明提供一种耳鼻喉临床显微手术装置,通过在连接管的一端设置连接件,在连接件上设置有驱动手柄,连接件的内部设置有与连接管驱动连接的驱动机构,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在通过该装置进行显微手术时,可以通过驱动手柄拉动驱动件运动从而驱动夹持件运动,从而实现夹持工作,可以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连接管绕其轴心转动,从而调整夹持件的朝向,使夹持件朝向病变的位置,从而可以使医生可以始终保持舒适的工作姿势,避免操作失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此外,将连接件和连接管设置为可拆卸连接,可以降低成本,便于收纳及便于对连接管进行清理消毒。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耳鼻喉临床显微手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耳鼻喉临床显微手术装置中隐藏连接件及驱动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耳鼻喉临床显微手术装置中连接件及驱动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耳鼻喉临床显微手术装置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耳鼻喉临床显微手术装置中A处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隐藏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隐藏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耳鼻喉临床显微手术装置中连接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耳鼻喉临床显微手术装置中B-B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耳鼻喉临床显微手术装置中C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耳鼻喉临床显微手术装置中D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耳鼻喉临床显微手术装置中驱动手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耳鼻喉临床显微手术装置中E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本发明提供一种耳鼻喉临床显微手术装置,参考图1,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该手术装置包括连接管1、穿设于所述连接管1内条形的驱动件2及设置于所述连接管1端部的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设置有驱动手柄4,所述连接件3与所述连接管1同轴设置有安装腔31,所述连接管1穿设于所述安装腔31,所述驱动件2的端部能够伸出所述安装腔31与所述驱动手柄4驱动连接,所述连接件3还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管1驱动连接的驱动机构32,所述驱动机构32能够驱动所述连接管1绕其轴心转动;所述驱动手柄4至少能够驱动所述驱动件2沿其长度方向远离所述连接管1的方向运动。

具体的,参考图1、图4、图5、图7,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该装置包括连接件3,其中连接件3上设置有驱动手柄4,连接件内设置有安装腔31,连接管1的一端设置有夹持件9,夹持件9通过穿设在连接管1内部的驱动件2的端部连接,驱动件的另一端伸出连接管1,其中连接管1的另一端穿设在安装腔3内,并且驱动件的另一端与驱动手柄驱动连接,连接件的内部设置有与连接管1驱动连接的驱动机构32,驱动机构32能够驱动连接管绕轴心转动,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在通过该装置进行显微手术时,可以通过驱动手柄拉动驱动件2运动从而驱动夹持件9运动,从而实现夹持工作,可以通过驱动机构32驱动连接管1绕其轴心转动,从而调整夹持件的朝向,使夹持件朝向病变的位置,从而可以使医生可以始终保持舒适的工作姿势,避免操作失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管1与所述安装腔31、所述驱动机构32均为可拆卸配合,所述驱动手柄4与所述驱动件2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参考图1-图4,图5、图7;可以理解的是,在进行手术时,根据病变的大小、种类的不同,需要使用到夹持件9种类不同的夹持钳,而连接件的设置会导致夹持钳的制造成本增加,也会导致其手持端的体积增大,从而增加的使用成本,也增加了收纳夹持钳的难度;通过将所述连接管1与所述安装腔31、所述驱动机构32均为可拆卸配合,所述驱动手柄4与所述驱动件2可拆卸连接,即将夹持钳设置为可拆卸配合的两个部分,通过将不同种类的喉钳的连接管与连接件3连接的端部统一设置,从而在切换喉钳时通过将连接管和连接件3分离,将连接件3设置在另一喉钳连接管的端部即可,从而可以设置较少的连接件3即可,降低使用成本,在清洗消毒时可以将连接件拆除,更便于清洗消毒,且将连接件拆除后更有利于收纳,减小收纳空间;其中连接件3与连接管的具体结构参考下文。

进一步地,参考图4-图9,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件内位于所述安装腔31远离所述连接管1一端设置有驱动腔33,所述驱动机构32包括设置于所述驱动腔33内的驱动面320,所述连接管1伸入所述驱动腔33的端部设置有从动面12,所述驱动面320与所述从动面12相接触形成驱动连接。

具体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连接管1与连接件配合的第一段1a为圆筒结构,驱动件2从其内部穿出,第一段1a的外部圆周面与安装腔31转动配合,并且在第一段1a设置有从动面12,在连接件3的内部还设置有驱动腔33,驱动腔33内设置有驱动面320,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可以将第一段1a从安装腔31一侧插入,且第一段1a的从动面12位于驱动腔33内,并且与驱动面320相配合,其中驱动面320可以为与从动面之间通过摩擦力传递动力的配合关系;驱动面还可以设置为齿轮的齿轮面,从动面12为围绕第一段部外周面设置的齿条,从而可以在插接在安装腔内时将从动面的齿条插接在驱动面上,形成驱动配合。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面320为面向所述安装腔31且与所述连接管1同轴设置的第一圆锥面,所述从动面12为与所述第一圆锥面相适配的第二圆锥面,还包括第一弹性件34,所述弹性件34能够向所述第一圆锥面提供弹力,使所述第一圆锥面压紧在所述第二圆锥面上。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可以便于连接管与连接件连接,且第一圆锥面和第二圆锥面的配合方式还可以增大两者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保证传动效果。

具体的,为了保证第一圆锥面和第二圆锥面的充分贴合,第一弹性件的弹性系数设置的足够大,从而保证有足够的力使第一圆锥面与第二圆锥面相贴合,保证传动效率,但是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系数设置过大时,连接管1和连接件不利于装配;参考图5,此时连接管1和连接件装配到位,在连接管1与连接件3装配到位时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为F,F的取值范围为:8N≥F≥2N,第一圆锥面和第二圆锥面的圆锥角120°≥α≥60°,第一圆锥面和第二圆锥面的接触面积为s1,两者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则F≥3 /(sinα*μ*w

进一步地,参考图6,所述连接管1和所述安装腔31之间设置有过渡连接套5,所述连接管1上位于所述过渡连接套5的两端均设置有限制所述过渡连接套5沿轴向窜动的限位面13,所述过渡连接套5与所述连接管1转动配合,所述过渡连接套5与所述安装腔31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段1a与连接件的连接方式为:参考图2、图6、图8,第一段1a设置有向外扩张的第一台阶部10a设置及在第一段1a的端部的螺纹部11a,通过螺纹部11a螺纹连接有筒状的传动件120, 其中传动件具有圆锥状的从动面12;在传动件120和第一台阶部10a之间套设有过渡连接套5,其中限位面13为传动件120和第一台阶部10a面向过渡连接套5的侧面,过渡连接套5与第一段1a转动配合,需要说明的是,过渡连接套的外周面的半径大于等于传动件120外周面的半径;参考图5、图7、图10,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连接件3的安装腔31为圆柱形腔体,连接件套设于过渡连接套5上,并且使从动面与驱动面驱动连接,然后与过渡连接套5固定连接,驱动件2的端部伸出连接件3与驱动手柄连接;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参考图3、图10及图13,在过渡连接套上设置有凹槽部50,在连接件3上设置有连通安装腔31的螺纹孔36,从而可以在螺纹孔36内螺纹连接螺柱,然后将螺柱的端部伸入凹槽部50从而实现对连接件及过渡连接套5的固定配合;进一步的,为了保证连接件及过渡连接套5的固定配合的可靠性,在安装腔3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插接槽310,在过渡连接套5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插接槽310插接配合的插接键51,从而将过渡连接套插入安装腔内时可以通过插接键51与插接槽310插接配合,阻止两者发生相对转动,从而提高两者连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参考图5、图7,所述驱动机构32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微型驱动马达321、第一直齿轮322及连接所述微型驱动马达321及所述第一直齿轮322的减速齿轮组323,所述第一直齿轮的转动轴平行于所述连接管1;所述第一圆锥面还连接有设置其外围的有圆柱面,所述圆柱面上形成有齿条部3201,所述圆柱面与所述第一圆锥面同轴设置,所述齿条部3201与所述第一直齿轮322啮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锥面远离所述安装腔31的一侧还包括导向设置在所述驱动腔33的侧壁上有导向圆柱35,所述导向圆柱35与所述第一圆锥面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圆锥面设置于所述导向圆柱,所述导向圆柱35设置有供所述驱动件2穿过的通道。

具体的,参考图5、图7,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驱动机构32的具体结构为:在连接件内还设置有齿轮腔37,齿轮腔远离安装腔的一侧设置有盖体370,驱动马达321设置在盖体370上,齿轮腔37与驱动腔33之间设置有连通通道,齿轮腔内平行间隔设置有两个转轴,齿轮腔37内设置有支撑两个转轴轴中间区域的支撑板38,其中支撑板包括与齿轮腔底部一体设置的第一部分381、及与盖体一体设置的第二部分382,第一部分上设置有与两个转轴对应的穿过孔,驱动马达321的输出轴设置于第一部分381和第二部分382之间,每个转轴上位于固定板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齿轮,且齿轮均与对应的转轴为非转动配合,例如可以通过在转轴上沿长度方向自一端至另一端设置键槽,齿轮上设置于键槽配合的键;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可以通过支撑板对齿轮轴及驱动马达的输出轴进行支撑定位,提高可靠性,还可以减小驱动机构的体积,驱动马达的输出轴输出的动力通过两个转轴上的齿轮依次减速从而传递至最后端的第一直齿轮322。

驱动腔33远离安装腔31的一侧可拆卸设置有安装板39,安装板39上设置有与安装腔同轴设置的导向通道,导向圆柱35导向穿设在导向通道内,导向圆柱靠近安装腔的一端设置有向外扩张的台阶部391,其中第一圆锥面设置在台阶部391的侧面上,齿条部3201设置在台阶部的外周面上,第一弹性件34为设置在安装板39和台阶部391之间的压簧,参考图7,为连接管1没有设置在连接件3内时的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在驱动马达321工作时,通过减速齿轮组将力传递至第一直齿轮322,第一直齿轮通过齿条部3201将力传递至台阶部391,可以驱动台阶部391转动,从而使第一圆锥面和导向圆柱一块转动,第一弹性件34的弹力可以使第一圆锥面抵压在从动面12上,从而可以驱动连接管转动,从而可以实现调节夹持件的朝向;在台阶部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弹性件34与台阶部之间具有摩擦力,会影响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从而影响第一锥形面与第二锥形面接触的压力,影响传动性能,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在台阶部391和第一弹性件34之间还设置有圆环状的过渡件39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过渡件392可以为板状结构,且与台阶部391接触的一面及内环面均设置有石墨烯层,由于石墨烯层具有润滑效果,因此可以使过渡件与台阶部391之间可以发生相对滑动,从而解决第一弹性件与台阶部392之间具有摩擦力的问题,当然,过渡件392还可以选用微型平面推力轴承,也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弹性件34可以为套设在导向圆柱35外周面上的压簧、也可以为围绕所述导向圆柱35均匀间隔设置的多个压簧。

进一步地,参考图5、图7、图10-图12,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手柄4包括支撑件41,铰接连接在所述支撑件41上的两个转动件42,两所述转动件42之间设置有使两所述转动件相互靠近的第二弹性件43,两所述转动件42相交位置设置有供所述驱动件2的穿过的卡接孔44,所述驱动件2位于所述卡接孔44远离所述连接管1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块21,在两所述转动件相互接触时所述限位块21不能通过所述卡接孔44,当两所述转动件抵抗所述第二弹性件43的弹力分离时所述限位块21能够通过所述卡接孔44。

具体的,驱动手柄4包括两个铰接连接的驱动杆40,驱动杆上设置有手持部,其中一个驱动杆与连接件固定连接,另一个驱动杆40与连接件铰接连接,从而可以通过驱动另一驱动杆40绕铰接位置转动从而实现拉动驱动件2运动,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为了保证驱动件2与驱动杆之间为可拆卸连接,通过在另一驱动杆的端部设置支撑件41,支撑件包括关于另一驱动杆对称设置的两部分,两部分均铰接连接有转动件42,两转动件42的端部对应设置有两弧形凹槽420,每个弧形凹槽内均设置有挂钩421,第二弹性件43为设置在两端分别挂设在两个挂钩421上的弹性圈,两个转动件42还设置有推动部422,可以通过将两个推动部相向运动从而抵抗第二弹性件43的弹力运动,从而可以使两个转动件42分离,从而可以使限位块21可以通过卡接孔44,然后释放两个推动部,两个转动件42回位,此时限位块21不能通过卡接孔44,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实现驱动手柄与驱动件2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通过现有的技术将连接件内部设置有电池仓,在电池仓内设置有纽扣电池,并在连接件上设置按压开关,从而通过纽扣电池为微型马达进行供电,通过按压开关控制微型马达旋转。

进一步地,参考图5、图6、图1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管1内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导向腔体14,所述导向腔体14内导向设置有两个滑动件15,且两个所述滑动件均与所述导向腔体14内侧壁密封配合,所述驱动件2包括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动件15相背侧连接的两部分,所述导向腔体14靠近所述驱动手柄4的第一段面与靠近所述第一段面的所述滑动件15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压簧6。

具体的,在现有的技术中,夹持头9与驱动手柄的连接方式多采拉线、拉杆直接连接,在夹持的过程中用力过大可能会导致夹持头或拉线、拉杆损坏的现象,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将驱动件2设置为两部分,可以通过柔性连接的方式将驱动杆的两部分进行连接;在使用时,通过驱动手柄抵抗第二压簧6的弹力拉动驱动件2的第一部分2a运动,从而拉动第一滑动件15a运动,二第一滑动件15a和第二滑动件15b之间为密封配合,从而可以驱动第二滑动件15b运动,第二滑动件拉动驱动件2的第二部分2b运动,从而驱动夹持件9做夹持动作,在释放驱动手柄4时,在第二压簧6的弹力作用下第一滑动件15a向反方向运动,从而推动第二滑动件向反方向运动,从而使夹持件9打开,其中导向腔体14的两端可以设置为与外界连通,从而便于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滑动,通过柔性连接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因拉力过大损坏喉钳的现象。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件2的两部分均为圆柱状的杆件,且与所述连接管1之间为密封滑动配合;所述连接管1还设置有连通所述导向腔体14两端部的连通通道16。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可以在驱动手柄在拉动第一滑动件滑动时,第一滑动件可以将位于远离第二滑动件一侧的传动介质通过连通通道16挤压至第二滑动件远离第一滑动件的一侧,从而可以保证传动的效率,保证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运动的同步性,提高喉钳的工作精度,而在施加在驱动手柄上的驱动力过大时,可以使传动介质发生形变进行缓冲,避免将过大的力施加在夹持件9上,避免其损坏。

具体的,参考图5、图6,连接管1的具体机构为:包括第一段1a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段1b,其中第一段1a的半径大于第二段的半径1b,第一段与连接件3进行连接,导向腔体14设置在第一段内,第一段还设置有与导向腔体同轴设置的穿孔,第一部分2a穿设在穿孔内且与穿孔之间气密配合,其中穿孔的内侧壁和第一部分可以通过电镀或者化学镀的方式进行处理,从而使两者之间形成精密的配合公差及高质量的表面,使两者形成气密配合的情况下还可以保证两者具有很小的摩擦力,滑动块15和导向腔体14也可以通过化学镀的方式获取高精度的配合关系,形成气密配合;其中第一部分2a的直径也大于第二部分2b的半径,在导向腔体14的开口位置设置有内螺纹,第二段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从而实现第一段1a和第二段1b可拆卸连接,第二部分2b穿设在第二段内且端部能够伸出第二段,第二滑动件15b设置在第二部分的端部,第二段的端部围绕第二部分设置有容置槽,容置槽内设置有密封圈17,从而实现第二部分与第二段的端部之间密封配合,连通通道16为设置在第一段侧壁内部的通孔;参考图13,在第一段1a上设置有两个连通导向腔体14的两个螺纹孔18,两个螺纹孔内均螺纹连接有密封件,且两个螺纹孔18与连通通道16不相交,其中第一螺纹孔18a设置在导向腔体远离第二段的一端,第二螺纹孔18b设置在导向腔体的中间区域,其中第一滑动件15a与第一部分2a之间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参考图6,第一部分2a伸出连接管1的部分上套设有第三压簧7,第三压簧的一端抵压至限位块21上,另一端抵压至连接管的端部,且在如图6所述的状态下,夹持件9处于打开状态,此时第三压簧和第二压簧的弹力相等,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对驱动件2进行限位,可以避免第一部分窜动。

进一步的,连接管的第一段和第二段连接的步骤包括:

步骤一:将第三压簧7套设在第一部分上,然后将第一部分2a由远离导向腔体14的一端穿设在穿孔内,并压缩第三压簧7将第一部分的端部伸出导向腔体,将第二压簧6套设在第一部分上,然后将第一滑动件15a螺纹连接在第一部分2a的端部,打开第一螺纹孔18a,在第三压簧7的弹力作用下将第一滑动件15a设置在导向腔体14内,直至第二压簧的端部抵压至导向腔体的端部然后静止,此时第一滑动块位于第一螺纹孔18a和第二螺纹孔18b之间;

步骤二、打开第二螺纹孔18b,将第二滑动件15b设置在导向通孔14内,然后将第一段和第二段螺纹连接,并使夹持件9处于打开状态;

步骤三、向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内设置密封件,将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进行密封。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耳鼻喉临床显微手术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连接管1,连接件3,然后将连接管1的端部穿设在连接件内;

步骤二、通过手捏两个推动部422,使两个转动件42发生转动,打开卡接孔44,使第一部分2a端部的限位块21穿过卡接孔44,然后释放推动部422,实现驱动手柄与驱动件2的连接;

步骤三、向连接管施加推力,从而抵抗第一弹性件34的弹力移动,将连接管安装到位,此时螺纹孔36与凹槽部50相对应,然后锁紧螺纹孔36内的锁紧螺栓,完成将连接管与连接件的安装;

步骤四、通过手持驱动手柄4进行显微手术,在手术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病变位置控制微型马达321工作,从而驱动连接管1转动,使夹持件9的开口位置朝向病变位置,然后通过驱动手柄驱动驱动件2运动;

步骤五、手术完成或者更换其他种类的喉钳需要将连接管与连接件分离时,松开锁紧螺栓,然后手捏两个推动部422,打开卡接孔44即可将两者进行分离。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