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污水海洋处理用深水扩散器

一种污水海洋处理用深水扩散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海洋处理用深水扩散器,涉及污水海洋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外壳体和内管体,所述外壳体内安装有内管体,其中,所述外壳体的出口端靠近内管体的入口端,所述外壳体的入口端靠近内管体的出口端;所述内管体的出口端转到安装有跟随水流流动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位于外壳体内部;所述内管体入口端的一侧安装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通过延长杆固定在外壳体的内侧。本发明通过排出的待稀释废液推动转动部外侧叶片转动,由于转动部内侧与外侧设有的叶片旋向相反,转动的内侧叶片将出口处的海水吸入内管体的内部,使得海水与待稀释废液混合,从而便于实现待稀释废液的快速稀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4673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卢池呷;

    申请/专利号CN202110938714.7

  • 发明设计人 卢池呷;

    申请日2021-08-16

  • 分类号E03F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店口镇紫阳路1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27: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8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IPC(主分类):E03F 1/00 专利申请号:2021109387147 申请公布日:20211228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海洋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水海洋处理用深水扩散器。

背景技术

滨海城市会向所临水域排放大量的污水,包括:废温水(温排水)、污水等。特别是大型火、核电厂将排放数量可观的温排水,对水域环境和水生态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排水的排放口浓度或水温通常高于环境标准限值,为此环境管理部门会要求在排口周围设置混合区,混合区内污水浓度或废水温度允许超标,但混合区外浓度与温度必须达到国家水质标准。如何减小混合区范围,即污水浓度与废热水温度尽快达标,以减小超标区域范围,一直是国内外研究者探讨的主要课题。

排水引流管终端通常采用名为“扩散器”的装置,扩散器是由一个或多个开有孔口的导管组成;还有的是沿排放母管末段的长度方向布置若干个有一定形状出流口的支管。其目的均是增大排出污水与环境水体的接触混合面积,增强其稀释度,进而减小混合区范围,使得污水、废热水排放尽快满足有关水体排污的国家标准。这对火、核电厂大量温排水排放的环境负面影响的消除;对节约排水工程投资方面尤其意义重大。

增大排污扩散器出流处稀释度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污水自扩散器出流前尽可能地掺入环境水体,即加入一个预稀释过程,这一点在海洋排污中尤显重要。因为不仅可以达到预先稀释的目的、减小污水到达自由表面的浓度,而且由于污水与环境水体的密度差的减小,延缓污水在环境水体中的上升速度,同时掺混更充分,到达水面污水的稀释度更能满足环境评价要求。再者预稀释装置的加装,在同等条件下,可以起到类同于无预稀释扩散器需增加排放管数量才能达到的目的。现有诸多实用的各种结构的排污扩散器无预掺混效果,污水稀释度低下,而预掺混扩散器的理念和据此理念而生的扩散器尚未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海洋处理用深水扩散器,通过排出的待稀释废液推动转动部外侧叶片转动,由于转动部内侧与外侧设有的叶片旋向相反,转动的内侧叶片将出口处的海水吸入内管体的内部,使得海水与待稀释废液混合,从而便于实现待稀释废液的快速稀释,解决了现有的扩散器污水稀释效果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污水海洋处理用深水扩散器,包括外壳体和内管体,所述外壳体内安装有内管体,其中,所述外壳体的出口端靠近内管体的入口端,所述外壳体的入口端靠近内管体的出口端;所述内管体的出口端转到安装有跟随水流流动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位于外壳体内部;所述内管体入口端的一侧安装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通过延长杆固定在外壳体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主体为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固定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与排液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与内管体同轴线分布,所述导流部的端口向延伸有若干延长杆,所述延长杆的一端固定在管体的内侧面上,所述延长杆的另一端固定在内管体的外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部为锥形壳体结构,所述导流部的尖端指向外壳体的入口端,所述导流部的内侧为球形面;所述内管体的入口端伸入导流部的内侧,同时所述内管体的外侧面与导流部的内侧面之间存在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部包括内环体、外环体、叶片一和叶片二,所述内环体外侧同轴线套接有外环体,所述内环体与外环体之间通过若干叶片一连接,所述内环体的内侧均布有若干叶片二;其中,所述叶片一和叶片二均为螺旋状叶片,所述叶片一的旋向与叶片二的旋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内环体与外环体的同一侧均设有波纹面,所述内环体的一端设有内波纹面,所述外环体的一端设有外波纹面;所述内环体内波纹面外侧设有的环槽套接在内管体的入口端上,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管体的内壁上均布有若干沿其轴线方向分布的滑动槽二,所述滑动槽二内滑动安装有摆动部二,所述摆动部二靠近内管体入口端的一侧通过弹性元件与滑动槽二的侧面连接,所述摆动部二相对的另一端与内波纹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的外侧面上均布有若干沿其轴线方向分布的滑动槽一,所述外壳体的内侧面上开由于若干滑动槽一连通的限位槽;所述外环体配合安装在限位槽内;所述滑动槽一内滑动安装有若干摆动部一,所述摆动部一的内侧设有伸入限位槽的凸起,所述凸起的一侧面与外波纹面接触,所述凸起的相对另一侧面通过弹性元件与限位槽的侧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摆动部一和摆动部二的外侧面上均设有凸刃。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外壳体的入口端进入待稀释废液,待稀释废液通过安装的导流部进行分流,并流向外壳体的出口端,排出的待稀释废液推动转动部外侧叶片转动,由于转动部内侧与外侧设有的叶片旋向相反,转动的内侧叶片将出口处的海水吸入内管体的内部,使得海水与待稀释废液混合,从而便于实现待稀释废液的快速稀释。

2、本发明设有外壳体为管体结构,便于实现与内管体之间形成均匀的待稀释废液排出通道,避免排出的待稀释废液汇聚至一侧;通过设有的导流部的端口向延伸有若干延长杆,便于实现内管体相对于管体位置的固定,便于保持管体与内管体形成通道的稳定性,从而便于待稀释废液稳定排出稀释。

3、本发明设有的导流部完成对待稀释废液的分离,实现待稀释废液通过导流部的周测排出,便于通过待稀释废液与内管体中排出的海水之间的流速差,带动待稀释废液或海水加快流动,提高混合效果;另外通过延长内管体出口端的长度,便于将远处的海水吸入外壳体内,提升稀释效果,提升产生的局部涡流提高待稀释废液向外侧扩散的速度,加快待稀释废液稀释。

4、本发明通过在外壳体的外壁以及内管体内壁滑动安装有摆动部一和摆动部二,转动的转动部中设有带动摆动部一往复运动的外波纹面和带动摆动部二往复运动的内波纹面,有效的阻止海洋植物附着在外壳体的外壁以及内管体内壁,有效的解决管路堵塞的问题。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内管体与转动部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转动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外壳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外壳体,11-管体,111-滑动槽一,112-限位槽,12-连接盘,2-内管体,21-滑动槽二,3-转动部,31-内环体,32-外环体,321-外波纹面,33-叶片一,34-内波纹面,35-叶片二,4-导流部,5-摆动部一,6-弹性元件,7-摆动部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发明为一种污水海洋处理用深水扩散器,包括外壳体1和内管体2,外壳体1内安装有内管体2,其中,外壳体1的出口端靠近内管体2的入口端,外壳体1的入口端靠近内管体2的出口端;内管体2的出口端转到安装有跟随水流流动的转动部3,转动部3位于外壳体1内部;内管体2入口端的一侧安装有导流部4,导流部4通过延长杆固定在外壳体1的内侧。

通过安装的外壳体1、内管体2、转动部3和导流部4构成扩散器,形成的扩散器安装在海水的深水层中,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外壳体1的入口端进入待稀释废液,待稀释废液通过安装的导流部4进行分流,并流向外壳体1的出口端,排出的待稀释废液推动转动部3外侧叶片转动,由于转动部3内侧与外侧设有的叶片旋向相反,转动的内侧叶片将出口处的海水吸入内管体2的内部,使得海水与待稀释废液混合,从而便于实现待稀释废液的快速稀释。

外壳体1主体为管体11,管体11的一端固定有连接盘12,连接盘12与排液管连通。设有外壳体1为管体结构,便于实现与内管体2之间形成均匀的待稀释废液排出通道,避免排出的待稀释废液汇聚至一侧。

管体11与内管体2同轴线分布,导流部4的端口向延伸有若干延长杆,延长杆的一端固定在管体11的内侧面上,延长杆的另一端固定在内管体2的外侧面上。通过设有的导流部4的端口向延伸有若干延长杆,便于实现内管体2相对于管体11位置的固定,便于保持管体11与内管体2形成通道的稳定性,从而便于待稀释废液稳定排出稀释。

导流部4为锥形壳体结构,导流部4的尖端指向外壳体1的入口端,导流部4的内侧为球形面;内管体2的入口端伸入导流部4的内侧,同时内管体2的外侧面与导流部4的内侧面之间存在间隙。

设有的导流部4完成对待稀释废液的分离,实现待稀释废液通过导流部4的周测排出,便于通过待稀释废液与内管体2中排出的海水之间的流速差,带动待稀释废液或海水加快流动,提高混合效果;另外通过延长内管体2出口端的长度,便于将远处的海水吸入外壳体1内,提升稀释效果,提升产生的局部涡流提高待稀释废液向外侧扩散的速度,加快待稀释废液稀释。

转动部3包括内环体31、外环体32、叶片一33和叶片二35,内环体31外侧同轴线套接有外环体32,内环体31与外环体32之间通过若干叶片一33连接,内环体31的内侧均布有若干叶片二35;其中,叶片一33和叶片二35均为螺旋状叶片,叶片一33的旋向与叶片二35的旋向相反。

设有的叶片一33和叶片二35均为螺旋状叶片,叶片一33的旋向与叶片二35的旋向相反,在待稀释废液排出的同时推动转动部3的转动,有效的提高对待稀释废液动能的利用。

内环体31与外环体32的同一侧均设有波纹面,内环体31的一端设有内波纹面35,外环体32的一端设有外波纹面321;内环体31内波纹面35外侧设有的环槽套接在内管体2的入口端上,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内管体2的内壁上均布有若干沿其轴线方向分布的滑动槽二21,滑动槽二21内滑动安装有摆动部二7,摆动部二7靠近内管体2入口端的一侧通过弹性元件6与滑动槽二21的侧面连接,摆动部二7相对的另一端与内波纹面35接触。

外壳体1的外侧面上均布有若干沿其轴线方向分布的滑动槽一111,外壳体1的内侧面上开由于若干滑动槽一111连通的限位槽112;外环体32配合安装在限位槽112内;滑动槽一111内滑动安装有若干摆动部一5,摆动部一5的内侧设有伸入限位槽112的凸起,凸起的一侧面与外波纹面321接触,凸起的相对另一侧面通过弹性元件6与限位槽112的侧面接触。摆动部一5和摆动部二7的外侧面上均设有凸刃。

由于扩散器的周测海水中含有大量利用海洋植物生长的元素,易造成外壳体1的外壁以及内管体2的内壁上附着大量的海洋植物,生长的海洋植物,容易吸引海洋动物,造成管道的堵塞;通过在外壳体1的外壁以及内管体2内壁滑动安装有摆动部一5和摆动部二,转动的转动部3中设有带动摆动部一5往复运动的外波纹面321和带动摆动部二7往复运动的内波纹面35,有效的阻止海洋植物附着在外壳体1的外壁以及内管体2内壁,有效的解决管路堵塞的问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