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裂缝混凝土用高强度双膨胀套型膨胀锚栓

裂缝混凝土用高强度双膨胀套型膨胀锚栓

摘要

本发明涉及裂缝混凝土用高强度双膨胀套型膨胀锚栓,包括螺杆,所述螺杆设有分布于一端的螺纹段、分布于另一端的收紧段,所述螺杆可拆卸连接有分布于螺纹段的螺母,所述螺母位于朝向收紧段的一侧设有套设于螺杆上的平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联动有分布于收紧段的第一摩擦膨胀套、第二摩擦膨胀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一种裂缝混凝土用高强度双膨胀套型膨胀锚栓,在裂缝混凝土受到建筑压迫产生的静态载荷或者地震引起的动态载荷时,膨胀锚栓都可适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4731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瑞安市亿品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1120760.2

  • 发明设计人 薛兵兵;

    申请日2021-09-24

  • 分类号F16B13/06(20060101);

  • 代理机构33211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章乐文

  • 地址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上望街道蔡宅上达路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27:4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膨胀锚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裂缝混凝土用高强度双膨胀套型膨胀锚栓。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地基上安装构件,其对连接强度具有较高的要求,故普遍采用膨胀锚栓。裂缝混凝土主要受到建筑压迫产生的静态载荷或者地震引起的动态载荷,该两种方式都会影响裂缝混凝土,故膨胀锚栓的性能具有较高的要求。

目前,市场上膨胀锚栓主要由螺杆、一组摩擦膨胀套、螺母、平垫圈构成,其中摩擦膨胀套套设于螺杆,螺母与螺杆另一端的螺纹部连接,平垫圈分布于螺母与摩擦膨胀套之间。现有的膨胀锚栓仅可完成连接,但是针对前述具有较高要求的情况,现有膨胀锚栓连接强度不够,安全性能较低,无法收紧,膨胀锚栓易松动。

现有技术中,通过一次性装订多个膨胀锚栓来提高连接强度,这直接加大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促使安装时间加长,影响工作效率。且多处打孔,更易导致混凝土的裂缝加速扩大或增加,安全性能相对于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裂缝混凝土用高强度双膨胀套型膨胀锚栓,在裂缝混凝土受到建筑压迫产生的静态载荷或者地震引起的动态载荷时,膨胀锚栓都可适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裂缝混凝土用高强度双膨胀套型膨胀锚栓,包括螺杆,所述螺杆设有分布于一端的螺纹段、分布于另一端的收紧段,所述螺杆可拆卸连接有分布于螺纹段的螺母,所述螺母位于朝向收紧段的一侧设有套设于螺杆上的平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联动有分布于收紧段的第一摩擦膨胀套、第二摩擦膨胀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两组摩擦膨胀套,加大膨胀锚栓的铆接强度,在裂缝混凝土受到建筑压迫产生的静态载荷或者地震引起的动态载荷时,膨胀锚栓都可适用。

上述的裂缝混凝土用高强度双膨胀套型膨胀锚栓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摩擦膨胀套上均匀分布有至少两组第一膨胀缺口,所述第一膨胀缺口一端呈开口分布、另一端设有第一弧形防裂槽,所述第一膨胀缺口的开口端朝向第一摩擦膨胀套的端部且第一弧形防裂槽分布于第一摩擦膨胀套中部;所述第二摩擦膨胀套上均匀分布有至少两组第二膨胀缺口,所述第二膨胀缺口一端呈开口分布、另一端设有第二弧形防裂槽,所述第二膨胀缺口的开口端朝向第二摩擦膨胀套的端部且第二弧形防裂槽分布于第二摩擦膨胀套中部;所述收紧段设有与第二摩擦膨胀套端部抵触连接的限位挡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膨胀缺口、第二膨胀缺口,有助于螺杆的收紧段对第一摩擦膨胀套、第二摩擦膨胀套进行扩张,从而达到膨胀铆接的作用;进一步通过设置第一弧形防裂槽、第二弧形防裂槽,防止第一摩擦膨胀套、第二摩擦膨胀套分别在扩张的同时自身产生裂缝,促使第一摩擦膨胀套、第二摩擦膨胀套二者沿指定方向进行扩展;限位挡圈的作用是对第一摩擦膨胀套、第二摩擦膨胀套进行限位。

上述的裂缝混凝土用高强度双膨胀套型膨胀锚栓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摩擦膨胀套与第二摩擦膨胀套二者为镜像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弧形防裂槽与第二弧形防裂槽二者相邻排布,所述第一膨胀缺口分布于靠近收紧段一侧,所述第二膨胀缺口分布于靠近螺纹段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摩擦膨胀套、第二摩擦膨胀套二者为对称分布,在螺杆将二者进行扩张后,第一摩擦膨胀套与第二摩擦膨胀套二者与连接孔内壁的抵接端相互对称分布,此时,膨胀锚栓无论受到朝向外侧的拉力还是朝向内侧的压力,膨胀锚栓与连接孔内壁都会产生相对的抵触力,从而确保膨胀锚栓安装后不发生移位、松动,具有更高的连接强度,使用效果更佳。

上述的裂缝混凝土用高强度双膨胀套型膨胀锚栓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摩擦膨胀套位于靠近第二摩擦膨胀套的端部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二摩擦膨胀套位于靠近第二摩擦膨胀套的端部设有可与导向槽嵌合的导向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向槽与导向块,促使第一摩擦膨胀套、第二摩擦膨胀套二者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不会发生第一摩擦膨胀套与第二摩擦膨胀套套接、二者相对滑动等情况,确保第一摩擦膨胀套、第二摩擦膨胀套二者沿预想的情况进行扩张。

上述的裂缝混凝土用高强度双膨胀套型膨胀锚栓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摩擦膨胀套端部设有呈波浪起伏的第一抵接层,所述第二摩擦膨胀套端部设有呈波浪起伏的第二抵接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抵接层与第二抵接层分别为波浪起伏,故在第一抵接层与第二抵接层分别扩膨胀至与连接孔内壁进行抵触时,加大与连接孔内壁的摩擦力,进一步提升膨胀锚栓的连接强度。

上述的裂缝混凝土用高强度双膨胀套型膨胀锚栓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紧段包括连接柱及与连接柱相对固连的收紧体,所述第一摩擦膨胀套与第二摩擦膨胀套依次套设于连接柱上,所述收紧体呈半球状,所述收紧体的横截面最长径向值大于第一摩擦膨胀套、第二摩擦膨胀套的内径值。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收紧体设置为半球状,促使螺杆传递的力沿第一摩擦膨胀套扩张方向的分力更多,促使第一摩擦膨胀套的扩张更加容易,起到省力的作用,且缩短第一摩擦膨胀套克服自身结构强度易扩张形变所需的时间,提升安装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第一摩擦膨胀套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第二摩擦膨胀套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上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上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上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1至4所示的裂缝混凝土用高强度双膨胀套型膨胀锚栓,包括螺杆1,所述螺杆1设有分布于一端的螺纹段11、分布于另一端的收紧段12,所述螺杆1可拆卸连接有分布于螺纹段11的螺母2,所述螺母2位于朝向收紧段12的一侧设有套设于螺杆1上的平垫圈3,所述螺杆1联动有分布于收紧段12的第一摩擦膨胀套4、第二摩擦膨胀套5。通过设置两组摩擦膨胀套,加大膨胀锚栓的铆接强度,在裂缝混凝土受到建筑压迫产生的静态载荷或者地震引起的动态载荷时,膨胀锚栓都可适用。

所述第一摩擦膨胀套4上均匀分布有至少两组第一膨胀缺口41,所述第一膨胀缺口41一端呈开口分布、另一端设有第一弧形防裂槽42,所述第一膨胀缺口41的开口端朝向第一摩擦膨胀套4的端部且第一弧形防裂槽42分布于第一摩擦膨胀套4中部;所述第二摩擦膨胀套5上均匀分布有至少两组第二膨胀缺口51,所述第二膨胀缺口51一端呈开口分布、另一端设有第二弧形防裂槽52,所述第二膨胀缺口51的开口端朝向第二摩擦膨胀套5的端部且第二弧形防裂槽52分布于第二摩擦膨胀套5中部;所述收紧段12设有与第二摩擦膨胀套5端部抵触连接的限位挡圈121。通过设置第一膨胀缺口41、第二膨胀缺口51,有助于螺杆1的收紧段12对第一摩擦膨胀套4、第二摩擦膨胀套5进行扩张,从而达到膨胀铆接的作用;进一步通过设置第一弧形防裂槽42、第二弧形防裂槽52,防止第一摩擦膨胀套4、第二摩擦膨胀套5分别在扩张的同时自身产生裂缝,促使第一摩擦膨胀套4、第二摩擦膨胀套5二者沿指定方向进行扩展;限位挡圈121的作用是对第一摩擦膨胀套4、第二摩擦膨胀套5进行限位。

所述第一摩擦膨胀套4与第二摩擦膨胀套5二者为镜像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弧形防裂槽42与第二弧形防裂槽52二者相邻排布,所述第一膨胀缺口41分布于靠近收紧段12一侧,所述第二膨胀缺口51分布于靠近螺纹段11一侧。将第一摩擦膨胀套4、第二摩擦膨胀套5二者设置为对称分布,在螺杆1将二者进行扩张后,第一摩擦膨胀套4与第二摩擦膨胀套5二者与连接孔内壁的抵接端相互对称分布,此时,膨胀锚栓无论受到朝向外侧的拉力还是朝向内侧的压力,膨胀锚栓与连接孔内壁都会产生相对的抵触力,从而确保膨胀锚栓安装后不发生移位、松动,具有更高的连接强度,使用效果更佳。

所述第一摩擦膨胀套4位于靠近第二摩擦膨胀套5的端部设有导向槽43,所述第二摩擦膨胀套5位于靠近第二摩擦膨胀套5的端部设有可与导向槽43嵌合的导向块53。通过设置导向槽43与导向块53,促使第一摩擦膨胀套4、第二摩擦膨胀套5二者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不会发生第一摩擦膨胀套4与第二摩擦膨胀套5套接、二者相对滑动等情况,确保第一摩擦膨胀套4、第二摩擦膨胀套5二者沿预想的情况进行扩张。

所述第一摩擦膨胀套4端部设有呈波浪起伏的第一抵接层44,所述第二摩擦膨胀套5端部设有呈波浪起伏的第二抵接层54。在第一抵接层44与第二抵接层54分别扩膨胀至与连接孔内壁进行抵触时,加大与连接孔内壁的摩擦力,进一步提升膨胀锚栓的连接强度。

所述收紧段12包括连接柱122及与连接柱122相对固连的收紧体123,所述第一摩擦膨胀套4与第二摩擦膨胀套5依次套设于连接柱122上,所述收紧体123呈半球状,所述收紧体123的横截面最长径向值大于第一摩擦膨胀套4、第二摩擦膨胀套5的内径值。将收紧体123设置为半球状,促使螺杆1传递的力沿第一摩擦膨胀套4扩张方向的分力更多,促使第一摩擦膨胀套4的扩张更加容易,起到省力的作用,且缩短第一摩擦膨胀套4克服自身结构强度易扩张形变所需的时间,提升安装效率。

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主要为第一摩擦膨胀套4与第二摩擦膨胀套5的安装方式不同,其中第一膨胀缺口41的开口端与第二膨胀缺口51的开口端二者朝向一致,且实施例二中第一摩擦膨胀套4与第二摩擦膨胀套5之间未设置导向槽43与导向块53,此组装状态的膨胀锚栓在安装时,第二摩擦膨胀套5需在第一摩擦膨胀套4膨胀后才能才会进行膨胀,组装时间相对于实施例一有所延长,且实施例二主要可抵抗朝向安装孔外侧的拉力,连接强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有较大提升,但略小于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为第一摩擦膨胀套4与第二摩擦膨胀套5之间未设置导向槽43与导向块53,此时,膨胀锚栓在安装时,第一摩擦膨胀套4与第二摩擦膨胀套5之间易发生相对转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