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汽车散热器的冷热冲击及耐振动试验装置

一种用于汽车散热器的冷热冲击及耐振动试验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散热器的冷热冲击及耐振动试验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冷热箱,所述冷热箱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冷热箱内腔顶部与底部之间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吹风罩。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三电机、转盘、调节杆、推杆、第四电机、第二螺纹杆、第一螺纹套、挤压轮、滑杆、滑套、弹簧、调节块、连接杆、卡板、第二螺纹套、调节盒和顶板,解决了现有汽车散热器的冷热冲击及耐振动试验装置夹持固定效果较差,汽车散热器容易发生脱落的问题,该汽车散热器的冷热冲击及耐振动试验装置,具备夹持固定效果好,防止汽车散热器发生松脱的优点,值得推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31083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丰豪冷却系统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678014.9

  • 发明设计人 潘一郎;李孝光;潘孝清;

    申请日2021-06-18

  • 分类号G01N3/60(20060101);G01M7/04(20060101);G01N3/04(20060101);G01N3/02(20060101);

  • 代理机构33211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阿宝

  • 地址 242000 安徽省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春华路(皖江大道)5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22:5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散热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汽车散热器的冷热冲击及耐振动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散热器由进水室、出水室及散热器芯等三部分构成,冷却液在散热器芯内流动,空气在散热器外通过,热的冷却液由于向空气散热而变冷,冷空气则因为吸收冷却液散出的热量而升温汽车,散热器是汽车水冷发动机冷却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目前在汽车散热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冷热冲击和耐振动试验检测,以保证汽车散热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正常运行,现有的用于汽车散热器的冷热冲击及耐振动试验装置存在一些问题,如夹持效果较差,在工作过程中汽车散热器容易发生松脱,导致汽车散热器掉落发生损坏,不利于人们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散热器的冷热冲击及耐振动试验装置,具备夹持固定效果好,防止汽车散热器发生松脱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汽车散热器的冷热冲击及耐振动试验装置夹持固定效果较差,汽车散热器容易发生脱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汽车散热器的冷热冲击及耐振动试验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冷热箱,所述冷热箱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冷热箱内腔顶部与底部之间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吹风罩,两个吹风罩相反的一侧均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顶部与底部均与冷热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冷热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顶部的出风口与冷热箱通过导管连通,所述冷热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冷风壳,所述冷热箱内腔的顶部连通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内腔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冷风壳的顶部设置有制冷器,所述制冷器的底部贯穿至冷风壳的内腔,所述底座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升降箱,所述升降箱的顶部贯穿至底座的外侧,所述升降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表面套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部贯穿至升降箱的外侧,所述冷热箱的底部设置有调节箱,所述调节箱底部的两侧均与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箱的内腔设置有控制壳,所述控制壳的顶部贯穿至调节箱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调节箱内腔顶部与底部之间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调节箱内腔的后侧且位于两个隔板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输出端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正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杆,两个调节杆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推杆,两个推杆相对的一侧均贯穿隔板并与控制壳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控制壳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输出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顶部贯穿至固定箱的内腔并套设有第一螺纹套,所述第一螺纹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挤压轮,所述固定箱内腔两侧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表面套设有滑套,所述滑杆的表面且位于两个滑套相对的一侧均套设有弹簧,所述滑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块,所述滑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相对的一侧均贯穿固定箱并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第二螺纹杆的表面且位于控制壳的内腔套设有第二螺纹套,两个第二螺纹套之间固定连接有调节盒,所述调节盒的顶部贯穿至安装板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调节盒的内腔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底部贯穿调节盒并与控制壳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吹风罩靠近加热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滤尘板,所述风机的底部连通有吸风管。

优选的,所述冷风壳的两侧均连通有吸风管,所述冷风壳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净化滤芯,所述冷热箱的底部开设有试验开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表面与伸缩杆螺纹连接,所述伸缩杆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升降箱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

优选的,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液压缸,两个液压缸输出端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推板,推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底部贯穿至底座的外侧,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稳定板,稳定板的顶部与支撑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轮,移动轮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分布于底座的底部,所述底座的正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

优选的,所述调节箱的顶部开设有与控制壳配合使用的第一开口,所述控制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调节箱内腔的底部开设有与限位块配合使用的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推杆远离控制壳的一侧与调节杆接触,两个隔板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与推杆配合使用的第二开口。

优选的,所述挤压轮的顶部与调节块接触,所述第二螺纹杆的表面与安装板的连接处通过轴承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三电机、转盘、调节杆、推杆、第四电机、第二螺纹杆、第一螺纹套、挤压轮、滑杆、滑套、弹簧、调节块、连接杆、卡板、第二螺纹套、调节盒和顶板,解决了现有汽车散热器的冷热冲击及耐振动试验装置夹持固定效果较差,汽车散热器容易发生脱落的问题,该汽车散热器的冷热冲击及耐振动试验装置,具备夹持固定效果好,防止汽车散热器发生松脱的优点,值得推广。

2、本发明通过设置加热管,能够增加冷热箱内的温度,对汽车散热器进行耐高温检测,通过设置制冷器,能够降低进入冷风壳内部空气的温度,通过设置第一螺纹杆,能够与第二电机配合调节伸缩杆的使用位置,通过设置滤尘板和净化滤芯,能够过滤空气中的灰尘,防止灰尘进入冷热箱内部,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能够方便伸缩杆的使用,通过设置液压缸,能够调节推板、支撑杆和稳定板的使用位置,通过设置稳定板,能够与地面接触增加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固定箱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调节箱的左视剖视图。

图中:1、底座;2、冷热箱;3、支撑柱;4、吹风罩;5、加热管;6、风机;7、冷风壳;8、出风管;9、第一电机;10、扇叶;11、制冷器;12、升降箱;13、第二电机;14、第一螺纹杆;15、伸缩杆;16、调节箱;17、控制壳;18、安装板;19、隔板;20、第三电机;21、转盘;22、调节杆;23、推杆;24、固定箱;25、第四电机;26、第二螺纹杆;27、第一螺纹套;28、挤压轮;29、滑杆;30、滑套;31、弹簧;32、调节块;33、连接杆;34、卡板;35、第二螺纹套;36、调节盒;37、顶板;38、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4,一种用于汽车散热器的冷热冲击及耐振动试验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冷热箱2,冷热箱2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支撑柱3的底部与底座1固定连接,冷热箱2内腔顶部与底部之间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吹风罩4,两个吹风罩4相反的一侧均设置有加热管5,加热管5的顶部与底部均与冷热箱2的内壁固定连接,冷热箱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风机6,风机6顶部的出风口与冷热箱2通过导管连通,冷热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冷风壳7,冷热箱2内腔的顶部连通有出风管8,出风管8内腔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9,第一电机9输出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扇叶10,冷风壳7的顶部设置有制冷器11,制冷器11的底部贯穿至冷风壳7的内腔,底座1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升降箱12,升降箱12的顶部贯穿至底座1的外侧,升降箱1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3,第二电机13输出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4,第一螺纹杆14的表面套设有伸缩杆15,伸缩杆15的顶部贯穿至升降箱12的外侧,冷热箱2的底部设置有调节箱16,调节箱16底部的两侧均与伸缩杆15固定连接,调节箱16的内腔设置有控制壳17,控制壳17的顶部贯穿至调节箱16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8,调节箱16内腔顶部与底部之间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隔板19,调节箱16内腔的后侧且位于两个隔板19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20,第三电机20输出端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转盘21,转盘21正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杆22,两个调节杆22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推杆23,两个推杆23相对的一侧均贯穿隔板19并与控制壳17固定连接,安装板18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箱24,控制壳17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25,第四电机25输出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26,第二螺纹杆26的顶部贯穿至固定箱24的内腔并套设有第一螺纹套27,第一螺纹套2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挤压轮28,固定箱24内腔两侧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杆29,滑杆29的表面套设有滑套30,滑杆29的表面且位于两个滑套30相对的一侧均套设有弹簧31,滑套3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块32,滑套3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3,两个连接杆33相对的一侧均贯穿固定箱24并固定连接有卡板34,第二螺纹杆26的表面且位于控制壳17的内腔套设有第二螺纹套35,两个第二螺纹套35之间固定连接有调节盒36,调节盒36的顶部贯穿至安装板18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顶板37,调节盒36的内腔设置有限位杆38,限位杆38的底部贯穿调节盒36并与控制壳17的内壁固定连接,吹风罩4靠近加热管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滤尘板,风机6的底部连通有吸风管,冷风壳7的两侧均连通有吸风管,冷风壳7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净化滤芯,冷热箱2的底部开设有试验开口,第一螺纹杆14的表面与伸缩杆15螺纹连接,伸缩杆15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升降箱12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底座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液压缸,两个液压缸输出端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推板,推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底部贯穿至底座1的外侧,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稳定板,稳定板的顶部与支撑杆固定连接,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轮,移动轮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分布于底座1的底部,底座1的正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调节箱16的顶部开设有与控制壳17配合使用的第一开口,控制壳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调节箱16内腔的底部开设有与限位块配合使用的限位槽,推杆23远离控制壳17的一侧与调节杆22接触,两个隔板19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与推杆23配合使用的第二开口,挤压轮28的顶部与调节块32接触,第二螺纹杆26的表面与安装板18的连接处通过轴承活动连接,通过设置加热管5,能够增加冷热箱2内的温度,对汽车散热器进行耐高温检测,通过设置制冷器11,能够降低进入冷风壳7内部空气的温度,通过设置第一螺纹杆14,能够与第二电机13配合调节伸缩杆15的使用位置,通过设置滤尘板和净化滤芯,能够过滤空气中的灰尘,防止灰尘进入冷热箱2内部,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能够方便伸缩杆15的使用,通过设置液压缸,能够调节推板、支撑杆和稳定板的使用位置,通过设置稳定板,能够与地面接触增加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三电机20、转盘21、调节杆22、推杆23、第四电机25、第二螺纹杆26、第一螺纹套27、挤压轮28、滑杆29、滑套30、弹簧31、调节块32、连接杆33、卡板34、第二螺纹套35、调节盒36和顶板37,解决了现有汽车散热器的冷热冲击及耐振动试验装置夹持固定效果较差,汽车散热器容易发生脱落的问题,该汽车散热器的冷热冲击及耐振动试验装置,具备夹持固定效果好,防止汽车散热器发生松脱的优点,值得推广。

使用时,将需要检测试验的汽车散热器放置于顶板37的顶部,开启第四电机25,第四电机25与第二螺纹杆26配合带动第一螺纹套27和挤压轮28移动,挤压轮28与调节块32配合带动滑套30挤压弹簧31,同时滑套30与连接杆33配合带动卡板34移动,卡板34卡在汽车散热器顶部的两侧,同时第二螺纹杆26与第二螺纹套35配合带动调节盒36与顶板37向上移动,顶板37托举汽车散热器向上移动,通过顶板37与卡板34的配合对汽车散热器进行夹持固定,防止其发生松脱掉落,开启第三电机20,第三电机20与转盘21配合带动调节杆22转动,调节杆22与推杆23配合带动控制壳17左右往复移动,通过控制壳17快速左右移动试验汽车散热器的耐振动效果,当需要进行冷热冲击试验时,开启第二电机13,第二电机13与第一螺纹杆14配合带动伸缩杆15移动,伸缩杆15与调节箱16和安装板18配合带动汽车散热器通过试验开口进入冷热箱2,通过加热管5和制冷器11的配合对汽车散热器进行冷热冲击试验。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