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高表面质量特厚板的制造方法

一种高表面质量特厚板的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表面质量特厚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坯料加热步骤、粗轧步骤、精轧步骤、冷却步骤,其特征在于:坯料加热步骤中,均热段温度1180‑1260℃,除鳞≥1次,除鳞压力≥20MPa;坯料除鳞后冷却至980‑1020℃,进行扎制;粗轧步骤中,粗轧过程除鳞≥2次,除鳞压力≥20MPa;粗轧结束至精轧开轧时间≤8min;精轧步骤中,开轧温度≤950,终轧温度760‑920℃,精轧过程除鳞≥2次,除鳞压力≥20MPa;冷却步骤中,轧后立即冷却,抛钢速度≥5m/s,冷却后钢板温度≤700℃;堆垛温度400‑570℃。本发明可改善厚度规格≥50mm特厚板表面质量,钢板表面无水纹或花斑,表面质量良好;同时可有效降低粗轧后温度,提高生产效率。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轧钢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表面质量特厚板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指在5000mm宽厚板双机架轧机轧制模式下,厚度规格≥50mm钢板表面质量改善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钢铁企业设备向大型化、现代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厚规格钢板的力学性能不良问题基本得到改善,但钢板表面缺陷,如抛丸后水纹或花斑缺陷问题逐步显现。钢板表面质量不良对后续喷漆工序带来较大影响。由于此类缺陷需要抛丸后,采用灯光斜照到钢板表面才能发现,从生产至发现周期较长,而且容易流转至下游用户,下游用户对钢板表面进行喷漆后,肉眼可见明显的凹凸不平,严重的影响美观及使用,成为困扰企业的问题之一。

钢板表面生成的氧化铁皮附着力不同、厚薄不均,由于除鳞不彻底,轧制和矫直时,氧化铁皮压入钢板,钢板经抛丸除去氧化铁皮后,表面呈现为片状规则或条状不规则缺陷,称之为水纹或花斑。在生产过程中,钢板氧化铁皮的产生主要包括:坯料加热过程中产生的一次氧化铁皮、轧制过程中不断氧化形成的二次氧化铁皮、制结束矫直之前再次氧化生成的三次氧化铁皮。氧化铁皮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由基体到表面分别为:疏松、多孔的细结晶组织( FeO) 、致密、无孔和裂缝、玻璃状

断口的磁性氧化铁(Fe

对比文件1,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CN103978042 A)—单机架炉卷轧机卷板抛丸麻面控制方法,该专利采用单机架炉卷轧机,对轧制过程中加热、除鳞等提出严格的控制要求,要求钢坯加热温度1210-1220℃,同时要求除鳞收尾温度控制在980℃以上。精准的加热温度范围要求,工业化生产中无法稳定实现且难以满足要求。过高的精轧除鳞结束温度,对钢板的力学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该专利所涉及生产工艺仅适合单机架炉卷轧制,且钢板厚度规格较薄,其实施例中的钢板厚度仅为8mm。总体上看,该专利控制方法推广价值小,尤其无法在中厚板行业推广使用。

对比文件2,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CN 106435354A)—一种低合金黑皮钢板生产方法,通过严格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炉膛气氛、风机出口风压、除鳞道次、终轧温度和终冷温度等,实现表面具有薄层致密黑色氧化铁皮低合金钢。该专利加热预热段≤900℃,加热段前半部分≤1100℃且后半部分≤1240℃,均热段温度≤1230℃,加热时间8-9min/cm;钢坯出炉温度控制在1020-1050℃;除鳞后粗轧阶段第1道次、转钢后道次、最后一道次进行机架除鳞;按钢板厚度规格组距,选择精轧机架除鳞,终轧温度为820-840℃。该专利要求较高的炉内均热温度(1230℃左右),同时要求较低的出炉温度(1020-1050℃),二者如何匹配如何实现,采取何种措施,值得商榷。同时,严格而复杂的除鳞要求,增加了生产难度,降低了生产效率,未必具备批量推广应用的条件。

对比文件3,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CN 106216392A)—一种消除中厚板花斑缺陷的控制方法,通过加热阶段的温度、气氛,轧制过程中轧制温度与除磷工艺的配合,以及冷却阶段超快冷却与层流冷却方式的结合,有效抑制了花斑缺陷的产生。

其加热温度1200-1280℃,在炉时间为135-210min,板坯厚度200-250mm,除磷后开轧温度为1000-1100℃,终轧温度800-960℃,轧制9-11道次,总压下率为80-94%;其中,第1道次和第3道次前均进行高压水除鳞,其余道次中奇数道次前共进行高压水除磷0~4次,每次高压水对连铸板坯打击力在0.6~0.7N/mm

对比文件4,文献“中厚板表面的水波纹缺陷及预防”(热处理,杨果煜,2005(30):53-56),主要从加热、轧辊选择、除鳞、矫直四个方面产生水纹机理进行阐述,以降低水纹产生概率。实际上各钢厂目前也都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控制,但是受工业生产控制精度、生产组织难度等影响,无法达到完全消除水纹的目的。

对比文件5,文献“高强船板花斑缺陷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热加工工艺,孙彬等,2015(44):103-108),通过 SEM、EDS 和金相等手段分析了花斑缺陷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该文献认为降低钢中 Si 和 Mn的含量可减少加热过程中硅橄榄石和锰橄榄石的形成,增加钢板的可除鳞性,减少钢板表面氧化铁皮残留;适当提高终轧温度,减小硅尖晶石和氧化铁皮的硬度,降低轧制过程中硅尖晶石和氧化铁皮压入造成的界面凸凹不平;适当提高终冷温度可降低氧化铁皮中的热应力,采用 ACC 的冷却方式可减少冷却过程中的裂纹密度,提高氧化铁皮的连续性和致密性。文献从理论上分析了Si、Mn含量对花斑的影响,并通过提终轧和终冷来进一步改善钢板表面质量。若降低钢中常规的低价合金元素Si、Mn等,为保证钢板综合力学性能,势必要通过增加其它合金元素或微合金元素来替代Si、Mn的降低,成本增加;另外,提高终轧和终冷温度,对部分强度等级、质量等级要求不高的钢种,存在可行性,如屈服强度345MPa级、保20℃或0℃冲击的常规低合金钢种,但是对高强度级别高韧性要求钢种,此工艺要求则无法保证钢板的综合力学性能。

随着客户使用要求的逐步提高,不仅对内部质量及力学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外观方面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中厚板尺寸精度的提高及降本的压力,钢板厚度一般按下偏差控制,钢板一旦出现表面缺陷,经修磨后尺寸难以满足要求。如何通过正常成分设计和正常轧制工艺,在设备能力许可的前提下,改善厚规格钢板,尤其是厚度≥50mm特厚板表面质量,同时保证其综合力学性能未明显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表面质量特厚板的制造方法,针对5000mm宽厚板双机架轧机轧制厚度规格≥50mm钢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表面质量特厚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坯料加热步骤、粗轧步骤、精轧步骤、冷却步骤,其特征在于:

坯料加热步骤中,均热段温度1180-1260℃,除鳞≥1次,除鳞压力≥20MPa;坯料除鳞后冷却至980-1020℃,进行扎制;

粗轧步骤中,粗轧过程除鳞≥2次,除鳞压力≥20MPa;粗轧结束至精轧开轧时间≤8min;

精轧步骤中,开轧温度≤950,终轧温度760-920℃,精轧过程除鳞≥2次,除鳞压力≥20MPa

冷却步骤中,轧后立即冷却,抛钢速度≥5m/s,冷却后钢板温度≤700℃;堆垛温度400-570℃。

进一步的:坯料加热步骤中,坯料采用自然冷却或水冷方式进行冷却。

本发明的优点:

(1)本发明采用正常的成分设计和轧制工艺,在不改变现有装备能力的前提下,合理控制轧制过程中温度参数,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极大改善特厚板钢板表面质量,工艺要求简单,可执行可推广性强,具备工业批量应用条件。

(2)采用本发明所述控制方法,坯料心部温度高于表面温度,利于钢板内部质量控制,保证钢板厚度方向性能更加均匀。

(3)轧后立即水冷并将终冷温度控制在一定温度以下,利于钢板表面形成致密不宜脱落的氧化铁皮,有效防止后续进一步氧化或氧化铁皮脱落后产生的锈蚀;钢板堆垛温度控制在400-570℃,既能保证钢板堆垛效果(保证探伤合格),又能保证四氧化三铁形成数量,利于后期钢板表面自我防护,减少锈蚀。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高表面质量特厚板的制造方法,通过加热温度、除鳞、粗轧、精轧、冷却工艺的控制,避免高温生成的铁橄榄石压入,同时有利于次生氧化铁去除,并且最终在钢板表面生成致密的不易脱落的氧化铁皮,有效的避免钢板水纹发生,提高钢板表面质量。具体步骤如下:

(1)坯料加热:均热段温度1180-1260℃;根据轧机的能力及坯料厚度可对三加温度(均热前一段)进行优化,在压下量保证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三加温度,否则提高三加温度(高于均热段)。此外根据生产节奏,加热炉提前出钢,以保证钢坯出炉后降温,满足粗轧温度要求,从而保证轧制连续性。

(2)除鳞:钢坯出炉后立即除鳞,除鳞压力≥20MPa,除鳞≥1次,将一次氧化铁皮去除完全,此时由于钢坯温度高于粗轧要求温度,可采用多次除鳞方式,既能保证除鳞效果,又实现降温,进一步保证轧机的连续性。

(3)粗轧:粗轧开始温度控制在980-1020℃方可轧制,轧制过程中除鳞≥2次,除鳞压力≥20MPa。此方法极大的降低粗轧后待温温度,有效降低精轧待温时间及温度,抑制二次氧化铁皮的形成。配合粗轧前期的温降,钢坯表面温度低于心部温度,实现差温轧制,有利于内部质量提升,及厚度方向均质性改善。

(4)精轧:粗轧结束至精轧开轧时间控制在8min以内,开轧温度≤950,终轧温度根据不同产品及规格控制在760-920℃,精轧过程除鳞≥2次,除鳞压力≥20MPa。该方法可有效控制二次氧化铁皮形成及去除。可采用中间坯冷却方式,进一步缩短待温时间,控制二次氧化铁皮的形成数量。

(5)冷却:精轧结束后立即冷却,抛钢速度≥5m/s,冷却后钢板温度≤700℃,以控制三次氧化铁皮形成。

(6)堆垛:钢板堆垛温度控制在400-570℃,既能保证钢板堆垛效果,又能保证四氧化三铁形成数量,便于后期钢板表面自我防护,避免形成氧化铁皮较厚,后续吊运过程中脱落,减少锈蚀,提高表面质量。同时钢板堆垛温度增加上限要求,可极大改善钢板表面色差。

本方法通过控制加热炉、粗轧、精轧、冷却、堆垛温度及轧制过程中除鳞工艺,实现钢板轧制过程中一次、二次、三次氧化铁皮的有效控制和去除,保证钢板表面颜色均匀,呈青黑色,抛丸检查表面光滑无水纹、麻面等缺陷,极大改善表面质量。

实施例

本实施例选择250mm/350mm*2000mm*2400-4800mm Q345R、Q345qE坯料,在5000mm宽厚板双机架轧机生产线完成厚度规格≥50 mm钢板轧制,具体轧制过程控制如下: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易发生水纹的成分体系进行轧制,成分如表1所示:

坯料加热工艺,对不同成分体系的低合金钢进行采用此工艺进行生产,工艺执行情况见表2:

除鳞过程中除鳞压力实际值均在20.5-21.5MPa之间。

工艺控制情况:轧制钢板厚度为50-120mm,粗轧温度在980-1020℃,粗轧除鳞3-4次,粗轧结束后中间坯厚度≥1.5,待温后轧制,精轧终轧温度根据不同品种在800-900℃之间,精轧过程除鳞2-3次。主要工艺见表3。

精轧结束后立即水冷,冷却至700℃以下,冷却后待钢板返红完全后进行热矫,热矫后进行下线堆垛缓冷,堆垛温度在400-550℃之间,主要工艺参数详见表4。

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的钢板,对钢板表面进行抛丸检查,对比例钢板表面存在凹凸不平水纹,部分钢板存在麻点,且钢板表面呈红褐色,本实施例钢板表面光滑,均未发现麻点及水纹现象,钢板表面呈青黑色,表面质量优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