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光线路终端和无源光纤网络

一种光线路终端和无源光纤网络

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光线路终端和无源光纤网络。所述光线路终端包括第一器件组和第二器件组。第一器件组包括:光分路器和第一适配器,第二器件组包括:反射玻片和第二适配器。光分路器将接收到的下行光分为向第一适配器传输的第一光束,以及反射出去的第二光束,第一适配器连接第一光分配网络ODN;反射玻片接收到所述光分路器反射的第二光束之后,将第二光束反射至第二适配器;第二适配器用于连接第二光分配网络ODN。与现有技术中的OLT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每个OLT能够连接的ODN的数量更多,因此,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OLT不仅能够支撑更多数量的ONT,并且,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了重新进行工程施工的成本,实现方式较为简单易行。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5978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0090091.8

  • 发明设计人 林华枫;张军;李远谋;曾小飞;

    申请日2020-02-13

  • 分类号H04Q11/00(20060101);H04J14/02(20060101);

  • 代理机构11363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518129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11:5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线路终端和无源光纤网络。

背景技术

无源光纤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是一种采用点到多点结构的单纤双向光接入网络,目前主要用于实现光纤入户。

参见图1所示的PON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PON系统中,包括安装于中心控制站的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tion,OLT)110以及安装于用户端的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terminal,ONT)120,OLT 110与ONU 120之间通过光分配网络(opticaldistribution network,ODN)130实现连接。其中,通常一个OLT可连接一个ODU,而一个ODU可连接多个ONT。在PON系统的部署过程中,通常首先根据用户需求确定ONT的数量,然后再根据ONT的数量分别确定OLT和ODN的数量并部署。

另外,在部署PON系统之后,需要光纤入户的用户数量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多。为了满足用户需求,目前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参见图2所示的示意图,在第一种方法中,设置与OLT相连接的分路器,一个分路器可与两个ODN相连接,因此通过分路器,一个OLT可连接两个ODN,从而能够使一个OLT支撑更多数量的ONT。在第二种方法中,将PON系统中的ODN替换为更高配置的ODN,以使替换后的ODN能够连接更多数量的ONT,从而使一个OLT支撑更多数量的ONT。

但是,发明人在本申请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第一种方法需要额外增加分路器,以及需要通过分路器重新连接ODN,而第二种方法需要更换ODN,这两种方法都需要重新进行工程施工,因此实现较为困难,并且,施工过程需要较高的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当需要OLT连接更多数量的ONT时,需要重新进行工程施工,成本较高的问题,本申请以下各个实施例公开一种光线路终端和无源光纤网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光线路终端,包括:

第一器件组和第二器件组;

其中,所述第一器件组包括:光分路器和第一适配器,所述第二器件组包括:反射玻片和第二适配器;

所述光分路器用于将接收到的下行光分为向所述第一适配器传输的第一光束,以及反射出去的第二光束;

所述第一适配器用于连接第一光分配网络ODN,第一ODN传输的第一上行光通过所述第一适配器和所述光分路器之后,传输至所述光线路终端的接收装置;

所述反射玻片用于接收到所述光分路器反射的第二光束之后,将所述第二光束反射至所述第二适配器;

所述第二适配器用于连接第二光分配网络ODN,第二ODN传输的第二上行光通过所述第二适配器和所述反射玻片之后,传输至所述光线路终端的接收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光线路终端能够支撑较多数量的ONT,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了新进行工程施工的成本,实现方式较为简单易行。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反射玻片还用于,向所述第一器件组反射所述第二上行光;

所述光分路器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反射玻片反射的所述第二上行光和/或所述第一上行光之后,将所述第二上行光和/或所述第一上行光进行合波处理,并将合波处理后的光束传输至所述光线路终端的接收装置。

通过光分路器的合波处理,能够使两路以上的上行光合并为一路上行光,再向光线路终端的接收装置传输这一路上行光。这种情况下,光分路器向接收装置传输的上行光为一路光束,从而能够减少上行光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同时便于光线路终端的接收装置对接收到的上行光进行处理。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器件组为至少一个;

当所述第一器件组为两个以上时,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器件组依次连接,并且,当所述第一器件组中的第一目标器件组与第二目标器件组相连接时,所述第一目标器件组中的光分路器将接受到的下行光分为向所述第一目标器件组内的第一适配器传输的第一目标光束,以及向所述第二目标器件组反射的第二目标光束;

所述第二目标器件组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目标器件组反射的第二目标光束之后,所述第二目标器件组内的光分路器将所述第二目标光束分为向所述第二目标器件组内的第一适配器传输的第三目标光束,以及反射出去的第四目标光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器件组为至少一个,且每个第一器件组可连接一个ODN,第二器件组可连接一个ODN,则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光线路终端至少可连接两个ODN,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光线路终端可连接更多数量的ODN。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器件组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光分路器和所述第一适配器之间的第一准直透镜;

所述第一准直透镜用于将所述第一上行光转化为平行光,转化之后的第一上行光传输至所述光分路器,以便所述转化之后的第一上行光通过所述光分路器传输至所述光线路终端的接收装置;

所述第一准直透镜还用于将透过所述光分路器的第一光束转化为汇聚光,转化后的第一光束传输至所述第一适配器,以便所述转化后的第一光束通过所述第一适配器传输至所述第一ODN。

通过所述第一准直透镜对第一上行光的转化,能够使第一上行光传输较长的距离,从而减少第一上行光在传输至光线路终端的过程中的损耗。另外,通过所述第一准直透镜对第一光束的转化,能够使第一光束的横截面积在传输至第一ODN的传输过程中逐渐缩小,从而便于第一光束耦合至第一ODN中,减少第一光束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同一个第一器件组中的所述第一准直透镜的焦点与所述第一适配器的插芯位于同一水平线。

通过使同一个第一器件组中的所述第一准直透镜的焦点与所述第一适配器的插芯位于同一水平线,能够减少第一适配器的内壁的遮挡对所述转化后的第一光束造成的影响,减少所述转化后的第一光束的损失,提高第一ODN接收到的光强。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同一个第一器件组中的所述第一准直透镜转化的第一光束的直径不大于所述第一适配器的插芯的直径。

通过使同一个第一器件组中的所述第一准直透镜转化的第一光束的直径不大于所述第一适配器的插芯的直径,能够进一步减少第一光束在耦合至第一适配器的过程中的损失,提高第一ODN接收到的光强。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器件组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反射玻片和所述第二适配器之间的第二准直透镜;

所述第二准直透镜用于将所述反射玻片反射的所述第二光束转化为汇聚光,转化后的第二光束传输至所述第二适配器,以便所述转化后的第二光束通过所述第二适配器传输至所述第二ODN;

所述第二准直透镜还用于,将所述第二适配器传输的第二上行光转化为平行光,转化之后的第二上行光传输至所述反射玻片,以便所述转化之后的第二上行光通过所述反射玻片传输至所述光线路终端的接收装置。

通过所述第二准直透镜对第二上行光的转化,能够使第二上行光传输较长的距离,从而减少第二上行光在传输至光线路终端的过程中的损耗。另外,通过所述第二准直透镜对第二光束的转化,能够使第二光束的横截面积在传输至第二ODN的传输过程中逐渐缩小,从而便于第二光束耦合至第二ODN中,减少第二光束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同一个第一器件组中的所述第二器件组中的所述第二准直透镜的焦点与所述第二适配器的插芯位于同一水平线。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同一个第一器件组中的所述第二准直透镜转化的第二光束的直径不大于所述第二适配器的插芯的直径。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反射玻片为全反射玻片。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光分路器为光功率分路器。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光线路终端的下行光的传播路径中的波长分路器;

在接收到所述光线路终端中的发射装置生成的所述下行光之后,所述波长分路器用于滤除所述下行光中不需要的部分,并使剩余的下行光通过所述波长分路器之后继续传播。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当所述波长分路器包括两个以上时,所述第一器件组中的光分路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适配器与目标波长分路器之间,所述目标波长分路器为距离所述第一适配器最近的波长分路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无源光纤网络,包括:

光分配网络ODN和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光线路终端OLT;

其中,所述OLT中的每个适配器用于连接一个ODN,不同的适配器连接的ODN不同。

与现有技术中的OLT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每个OLT能够连接的ODN的数量更多,这种情况下,当需要OLT连接更多数量的ONT时,无需为该OLT额外增设分路器,以及无需替换PON系统中的ODN,从而无需重新进行工程施工。因此,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OLT不仅能够支撑更多数量的ONT,并且,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少了重新进行工程施工所需的成本,实现方式较为简单易行。

进一步的,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替换高配置的ODN的方案,需要重新购买高配置的ODN,而且被替换的ODN往往被搁置,从而造成大量的成本浪费。而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方案无需替换ODN,而是在OLT中额外增加了部分器件(例如适配器和反射玻片等),增加的器件的成本远远小于ODN的成本,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方案还能够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无源光纤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无源光纤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光线路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现有技术公开的又一种光线路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光线路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光线路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光线路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说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限定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为了下述各实施例的描述清楚简洁,首先给出相关技术的简要介绍:

在无源光纤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系统中,通常包括安装于中心控制站的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tion,OLT),OLT与光分配网络(opticaldistribution network,ODN)相连接,而ODN与安装于用户端的光网络单元(opticalnetwork terminal,ONT)相连接。其中,OLT、ODN与ONT共同构成PON系统,以实现光纤入户。

目前常用的OLT通常包括两种形式。参见图3(a)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在第一种形式中,OLT包括:一个发射装置101、一个接收装置102、一个波长分路器103和一个适配器104。另外,在第二种形式中,OLT可包括更多数量的发射装置、接收装置和波长分路器。例如,参见图3(b)所示的结构示意图,该OLT包括:两个发射装置101、两个接收装置102、三波长分路器103和一个适配器104。

其中,所述发射装置101用于发射光,所述适配器104中内置有光纤接口,该光纤接口用于连接光分配网络(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ODN)。

所述波长分路器103设置在适配器104与所述发射装置101之间。所述波长分路器103用于根据光的波长,实现光的分路,也就是说,光到达所述波长分路器103时,根据光的波长,可将光分为两路光,其中一路光能够通过所述波长分路器103,另一路被所述波长分路器103反射出去,反射出去的光即为被所述波长分路器103滤除的部分。对于不同型号的波长分路器103来说,可通过所述波长分路器103的光的波长通常不同。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波长分路器103可以为光滤波器。

所述发射装置101发射的光到达所述波长分路器103时,所述波长分路器103允许波长符合需求的光通过,并且其他波长的光会被拒绝通过。通过所述波长分路器103的光经过所述适配器104之后,传输至与所述适配器104相连接的ODN,从而使所述ODN获取OLT发射的光。

另外,当所述OLT需要接收光时,所述光通过所述适配器104传输至所述波长分路器103,所述波长分路器103再将该光反射至所述接收装置102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OLT传输至ODN的光可称为下行光,由OLT接收的光可称为上行光。上述两种形式的OLT,均可在OLT内的发射装置生成下行光之后,将下行光传输至与OLT相连接的ODN,并且,将ODN传输的上行光传输至OLT的接收装置。

但是,上述两种形式的OLT均只具备一个适配器,每一个适配器用于连接一个ODN,也就是说,目前每个OLT均只能连接一个ODN。这种情况下,当需要PON系统为更多用户提供光纤入户服务,即需要PON系统支撑更多数量的ONT时,可为OLT设置分路器,该分路器一端与OLT相连接,另一端包括两个接口,两个接口可分别与两个ODN相连接。这种情况下,通过所述分路器,一个OLT可连接两个ODN,相应的,能够使一个OLT连接更多数量的ONT,从而为更多用户提供光纤入户服务。

或者,在另一种方式中,将PON系统中的ODN替换为更高配置的ODN,与替换之前的ODN相比,替换之后的高配置的ODN能够连接更多数量的ONT,从而使一个OLT支撑更多数量的ONT,也就是说,该OLT能够为更多用户提供光纤入户服务。

但是,为OLT设置分路器的方式不仅需要额外增加分路器,还需要通过分路器重新连接ODN,因此,需要重新进行工程施工。另外,替换ODN的方式也需要重新进行工程施工。而重新工程施工实现较为困难,并且施工过程需要耗费较高的成本。

进一步的,如果将PON系统中的ODN替换为更高配置的ODN,被更换的ODN被搁置,造成大量的成本浪费,进一步增加成本。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当需要OLT连接更多数量的ONT时,需要重新进行工程施工,成本较高的问题,本申请以下各个实施例公开一种光线路终端和无源光纤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光线路终端OLT。参见图4所示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光线路终端包括:第一器件组100和第二器件组20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器件组为至少一个。其中,在图4所示的结构示意图中,包括两个第一器件组100和一个第二器件组200。当然,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还可以包括更多数量的第一器件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为了进一步明确所述第一器件组和第二器件组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图5。在图5所示的光线路终端中,包括一个第一器件组。

参见图5所示的结构示意图,每个所述第一器件组包括:光分路器110和第一适配器120,所述第二器件组包括:反射玻片210和第二适配器220。

其中,所述光分路器110用于将接收到的下行光分为向所述第一适配器120传输的第一光束,以及反射出去的第二光束。

所述第一适配器120用于连接第一光分配网络ODN,第一ODN传输的第一上行光通过所述第一适配器120和所述光分路器110之后,传输至所述光线路终端的接收装置,即第一ODN传输的第一上行光传输至所述光分路器,再由所述光分路器将所述第一上行光传输至所述光线路终端的接收装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适配器可以连接一个第一ODN。

光分路器110具有使光分路的作用,即可将一束光划分为至少两束光。在OLT中,包括发射装置300,所述发射装置300可生成光,并向ODN传输,该光可称为下行光,所述光分路器110设置在下行光的传播路径中。下行光在传输至光分路器110时,所述光分路器110将接收到的下行光划分为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所述第一光束透过所述光分路器110,向所述第一适配器120传输。而所述第一适配器120与第一光分配网络ODN相连接,所述第一光束在通过所述第一适配器120之后,被传输至第一ODN,从而能够使第一ODN获取到下行光。

另外,所述第二光束被所述光分路器110反射出去,这种情况下,如果所述第一器件组与其他的第一器件组相连接,还需要向其他的第一器件组传输光束,则所述第二光束被传输至其他的第一器件组中的光分路器;如果所述第一器件组与第二器件组相连接,则第二光束被传输至所述第二器件组。

例如,在图5所示的光线路终端中,设置有一个第一器件组,该第一器件组与第二器件组相连接,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二光束被传输至所述第二器件组,具体的,该第二光束被传输至所述第二器件组中的反射玻片210中。

另外,与所述第一适配器120相连接的第一ODN还会向OLT传输上行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ODN传输的上行光称为第一上行光。所述第一上行光在经过所述第一适配器120之后,继续传输,并可透过所述光分路器110,传输至所述OLT的接收装置400,即第一ODN传输的第一上行光通过所述第一适配器和所述光分路器110之后,传输至所述光线路终端的接收装置。所述OLT的接收装置400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上行光之后,可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OLT中,所述反射玻片210用于接收到所述光分路器110反射的第二光束之后,将所述第二光束反射至所述第二适配器220。

所述第二适配器220用于连接第二光分配网络ODN,第二ODN传输的第二上行光通过所述第二适配器220和所述反射玻片210之后,传输至所述光线路终端的接收装置。

所述反射玻片210在接收到所述光分路器110反射的第二光束之后,将所述第二光束反射至所述第二适配器220,而所述第二适配器220与第二ODN相连接,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二光束被传输至所述第二ODN,从而能够使第二ODN获取到所述第二光束,也就是说,能够使第二ODN获取OLT的发射装置发射的下行光。

另外,与所述第二适配器220相连接的第二ODN还会向OLT发射上行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二ODN传输的上行光称为第二上行光。所述第二上行光在经过所述第二适配器220之后,可传输至所述反射玻片210。所述反射玻片210将所述第二上行光反射至所述第一器件组。所述第一器件组内的光分路器110在获取到所述反射玻片210反射的第二上行光之后,所述光分路器110改变所述第二上行光的传播方向,使所述第二上行光传输至OLT中的接收装置,即第二ODN传输的第二上行光通过所述第二适配器和所述反射玻片210之后,传输至所述光线路终端的接收装置。所述接收装置在接收到所述第二上行光之后,能够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OLT,能够将OLT中的发射装置发射的上行光传输至与OLT相连接的ODN,并且,能够将ODN传输的下行光传输至OLT内的接收装置,以实现光纤入户的功能。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OLT包括第一器件组和第二器件组,每一个第一器件组内的第一适配器可连接一个ODN,而第二器件组内的第二适配器也可连接一个ODN。设定所述第一器件组的数量为N,则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OLT可连接N+1个ODN。其中,当所述第一器件组的数量为1时,所述OLT连接的ODN的数量最少,即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OLT至少可连接两个ODN。

现有技术中的每个OLT只能连接一个ODN,而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每个OLT至少可连接两个ODN。与现有技术中的OLT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每个OLT能够连接的ODN的数量更多,这种情况下,当需要OLT连接更多数量的ONT时,无需为该OLT额外增设分路器,以及无需替换PON系统中的ODN,从而无需重新进行工程施工。因此,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OLT不仅能够支撑更多数量的ONT,并且,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了重新进行工程施工的成本,实现方式较为简单易行。

进一步的,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替换高配置的ODN的方案,需要重新购买高配置的ODN,而且被替换的ODN往往被搁置,从而造成大量的成本浪费。而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方案无需替换ODN,而是在OLT中额外增加了部分器件(例如适配器和反射玻片等),增加的器件的成本远远小于ODN的成本,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方案还能够降低成本。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OLT中,第一适配器和第二适配器可采用不同类型的适配器。例如,所述第一适配器和第二适配器可为采用方形连接器(square connector,SC)作为接口的适配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适配器和第二适配器通过SC接口分别与第一ODN和第二ODN相连接,SC接口采用推拉式连接,具有插入损耗低和体积小等优势。

当然,所述第一适配器和第二适配器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光纤接口,以便能够所述第一适配器和第二适配器能够连接不同形式的ODN,例如,还可以采用朗讯连接器(lucent connector,LC)或卡套式连接器(ferrule connector,FC)作为接口的适配器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光线路终端中,所述反射玻片210还用于,向所述第一器件组反射所述第二上行光;

所述光分路器110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反射玻片210反射的所述第二上行光和/或所述第一上行光之后,将所述第二上行光和/或所述第一上行光进行合波处理,并将合波处理后的光束传输至所述光线路终端的接收装置。

其中,所述合波处理指的是将至少两路光束合并为一路光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器件组中的第二适配器220与第二ODN相连接,并可接收第二ODN传输的第二上行光信号。该第二上行光信号通过第二适配器220之后,传输至反射玻片210,所述反射玻片210再将接收到的第二上行光信号反射至第一器件组。

所述第一器件组内的光分路器110在接收到所述反射玻片210反射的第二上行光之后,可将所述第二上行光进行合波处理。或者,所述光分路器110在接收到第一ODN传输的第一上行光之后,还可以对所述第一上行光进行合波处理。另外,当所述光分路器110同时接收到所述第二上行光和第一上行光之后,还可对同时接收到的所述第二上行光和第一上行光进行合波处理。

在完成合波处理之后,所述光分路器再将合波处理之后的光束传输至光线路终端的接收装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分路器能够将接收到上行光进行合波处理,以使两路以上的上行光合并为一路上行光,再向光线路终端的接收装置传输这一路上行光。这种情况下,光分路器向接收装置传输的上行光为一路光束,从而能够减少上行光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同时便于光线路终端的接收装置对接收到的上行光进行处理。

另外,在图5所示的结构示意图中,OLT中包括一个第一器件组。在实际的结构中,所述OLT中还可包括更多数量的第一器件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OLT中,所述第一器件组为至少一个。

当所述第一器件组为两个以上时,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器件组依次连接,并且,当所述第一器件组中的第一目标器件组与第二目标器件组相连接时,所述第一目标器件组中的光分路器将接受到的下行光分为向所述第一目标器件组内的第一适配器传输的第一目标光束,以及向所述第二目标器件组反射的第二目标光束;

所述第二目标器件组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目标器件组反射的第二目标光束之后,所述第二目标器件组内的光分路器将所述第二目标光束分为向所述第二目标器件组内的第一适配器传输的第三目标光束,以及反射出去的第四目标光束。

示例性的,在图4所示的结构示意图中,位于下方的第一器件组为第一目标器件组,位于上方的第一器件组为第二目标器件组。

当所述第一器件组的数量较多时,为了保障与OLT相连接的每个ONT的信号质量,还可相应增加OLT的发射装置所发射的下行光的强度。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示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器件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光分路器110和所述第一适配器120之间的第一准直透镜130。

其中,所述第一准直透镜130用于将所述第一上行光转化为平行光,转化之后的第一上行光传输至所述光分路器110,以便所述转化之后的第一上行光通过所述光分路器110传输至所述光线路终端的接收装置。

另外,所述第一准直透镜130还用于将透过所述光分路器110的第一光束转化为汇聚光,转化后的第一光束传输至所述第一适配器,以便所述转化后的第一光束通过所述第一适配器传输至所述第一ODN。

其中,平行光指的是光路为平行的光;汇聚光指的是光路为汇聚的光,在传输过程中,汇聚光的光束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并最终汇聚于一点,该点可称为汇聚光的汇聚点。ODN所发射的上行光通常为汇聚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准直透镜130将第一上行光由汇聚光转化为平行光,这种情况下,第一准直透镜与所述光线路终端的接收装置之间传输的光束为平行光。与汇聚光相比,平行光的光路为平行,因此,平行光往往传播的距离更长。这种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准直透镜130的转化,能够使第一上行光传输较长的距离,从而减少第一上行光在传输至光线路终端的过程中的损耗。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准直透镜130将向第一ODN传输的第一光束转化为汇聚光。因此,在传输至第一ODN的传输过程中,第一光束的横截面积逐渐缩小,从而便于第一光束耦合至第一ODN中,减少第一光束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进一步的,如果所述第一光束在传输过程中被汇聚于一点,则所述第一光束的汇聚点通常位于第一ODN中。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同一个第一器件组中的所述第一准直透镜的焦点与所述第一适配器的插芯位于同一水平线。

当所述第一准直透镜的焦点与所述第一适配器的插芯位于同一水平线时,则所述第一准直透镜转化后的第一光束对准所述第一适配器的插芯,这种情况下,所述转化后的第一光束在通过所述第一适配器传输至第一ODN的过程中,能够减少第一适配器的内壁的遮挡对所述转化后的第一光束造成的影响,减少所述转化后的第一光束的损失,提高第一ODN接收到的光强。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同一个第一器件组中的所述第一准直透镜转化的第一光束的直径通常不大于所述第一适配器的插芯的直径,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第一光束在耦合至第一适配器的过程中的损失,提高第一ODN接收到的光强。

示例性的,当所述第一适配器的插芯的直径为9um时,所述第一准直透镜转化后的第一光束的直径不大于9um。

另外,参见图5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OLT中,所述第二器件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射玻片210和所述第二适配器220之间的第二准直透镜230。

所述第二准直透镜230用于将所述反射玻片210反射的所述第二光束转化为汇聚光,转化后的第二光束传输至所述第二适配器220,以便所述转化后的第二光束通过所述第二适配器220传输至所述第二ODN;

所述第二准直透镜230还用于,将所述第二适配器220传输的第二上行光转化为平行光,转化之后的第二上行光传输至所述反射玻片210,以便所述转化之后的第二上行光通过所述反射玻片210传输至所述光线路终端的接收装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准直透镜230将向第二ODN传输的第二光束转化为汇聚光。因此,在传输至第二ODN的传输过程中,第二光束的横截面积逐渐缩小,从而便于第二光束耦合至第二ODN中,减少第二光束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进一步的,如果所述第二光束在传输过程中被汇聚于一点,则所述第二光束的汇聚点通常位于第二ODN中。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准直透镜230将第二上行光由汇聚光转化为平行光,这种情况下,第二准直透镜230与所述光线路终端的接收装置之间传输的是平行光。与汇聚光相比,平行光的光路为平行,而平行光往往传播的距离更长。因此,通过所述第二准直透镜230的转化,能够使第二上行光传输较长的距离,从而减少第二上行光在传输至光线路终端的过程中的损耗。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同一个第一器件组中的所述第二器件组中的所述第二准直透镜230的焦点与所述第二适配器220的插芯位于同一水平线。

当所述第二准直透镜230的焦点与所述第二适配器220的插芯位于同一水平线时,则所述第二准直透镜230转化的第二光束对准所述第二适配器220的插芯,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二光束在通过所述第二适配器220传输至第二ODN的过程中,能够减少第二适配器220的内壁的遮挡对所述第二光束造成的影响,减少所述第二光束的损失,提高第二ODN接收到的光强。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同一个第一器件组中的所述第二准直透镜转化的第二光束的直径不大于所述第二适配器的插芯的直径,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第二光束在耦合至第二适配器的过程中的损失,提高第二ODN接收到的光强。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OLT中,可采用多种形式的反射玻片。示例性的,所述反射玻片210为全反射玻片。

当所述反射玻片210为全反射玻片时,能够将入射光线全部反射,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第二光束的损耗,保障第二ODN获取的第二光束的强度。

另外,为了减少光线路终端的制造难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所述光线路终端放置在水平面时,通常希望各路光的方向为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例如,光分路器将下行光分为向第一适配器传输的第一光束,以及反射出去的第二光束,当所述光线路终端放置在水平面时,往往希望所述第一光束为水平方向,而第二光束为垂直方向;另外,反射玻片将接收到的第二光束反射至第二适配器,通常希望反射玻片接收到的第二光束为垂直方向,而所述反射玻片反射至第二适配器的光束为水平方向。

这种情况下,通常设置所述光分路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以及所述反射玻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

为了减少第二光束的损耗,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OLT中,所述光分路器110与所述反射玻片通常以平行的方式排列。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OTL中,第一器件组中包括的所述光分路器通常为光功率分路器。另外,当所述光分路器将接收到下行光划分为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时,所述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的功率可相同。或者,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所述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的功率也可不同,以使不同的适配器接收到的光的功率大致相同。

示例性的,某一光线路终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器件组A、第一器件组B和第一器件组C,并且所述第一器件组C与第二器件组相连接。第一器件组第一器件组中的光分路器在将接收到的下行光划分为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之后,所述第二光束作为所述第一器件组B的下行光,并向所述第一器件组B传输,由所述第一器件组B划分为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所述第一器件组B划分的第二光束作为所述第一器件组C的下行光,再由所述第一器件组C划分为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所述第一器件组C划分的第二光束向第二器件组传输,以便所述第二器件组中的反射玻片将所述第一器件组C划分的第二光束反射至第二适配器。

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器件组A划分的第二光束的功率可为所述第一器件组A划分的功率的3倍,所述第一器件组B划分的第二光束的功率可为所述第一器件组B划分的功率的2倍,所述第一器件组C划分的第二光束的功率可与所述第一器件组C划分的功率的相同。

另外,参见图5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OTL中,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光线路终端的下行光的传播路径中的波长分路器500。

在接收到所述光线路终端中的发射装置生成的所述下行光之后,所述波长分路器500用于滤除所述下行光中不需要的部分,并使剩余的下行光通过所述波长分路器之后继续传播。

当所述下行光传输至所述波长分路器500时,波长分路器500根据所述下行光的波长,滤除其中不需要的部分,即不允许所述不需要的部分通过所述波长分路器500,并允许剩余的下行光通过所述波长分路器500。

所述剩余的下行光通过所述波长分路器500之后继续传播,当传输至第一器件组中的光分路器时,所述光分路器再将所述剩余的下行光划分为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OTL支持多个波长分路器,即在所述OTL中,可设置多个波长分路器,相应的,可在所述OTL中设置多个接收装置和发射装置。为了明确OTL的这一结构,本申请还公开图6。

参见图6所示的OTL的结构示意图,在所述OTL中,包括第一器件组和第二器件组,所述第一器件组包括:光分路器110、第一适配器120,以及设置在所述光分路器110和第一适配器120之间的第一准直透镜130,所述第二器件组包括:反射玻片210、第二适配器220,以及设置在反射玻片210和第二适配器220之间的第二准直透镜130。

另外,参见图5和图6所示的示意图,在所述OTL中,还包括发射装置300、接收装置400和波长分路器500。在图6中,设置有两个发射装置、两个接收装置以及三个波长分路器。当然,在其他形式的OTL中,还可以包括更多的发射装置、接收装置以及波长分路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在申请实施例公开的OTL中,当所述波长分路器包括两个以上时,所述第一器件组中的光分路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适配器与目标波长分路器之间,所述目标波长分路器为距离所述第一适配器最近的波长分路器。

这种情况下,发射装置发射的下行光依次通过各个波长分路器之后,传输至所述光分路器,再由所述光分路器将所述下行光划分为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

当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OTL时,OLT内的发射装置可发射下行光,该下行光传输至波长分路器时,波长分路器允许其中需要的部分光通过,并滤除其中不需要的光部分。通过所述波长分路器的下行光传输至第一器件组的光分路器时,所述光分路器将所述下行光划分为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所述第一光束透过所述光分路器,向第一适配器传输。当所述第一光束被传输至所述第一适配器与所述光分路器之间的第一准直透镜时,所述第一准直透镜将所述第一光束转化为汇聚光。转化后的第一光束传输至与所述第一适配器相连接的第一ODN,从而使第一ODN接收到所述OTL发射的光。

另外,所述第二光束被所述光分路器反射出去。当所述光分路器与其他的第一器件组相连接,并且需要向其他的第一器件组传输光时,所述第二光束被传输至所述其他的第一器件组内的光分路器。所述其他的第一器件组内的光分路器将所述第二光束作为OLT的下行光,并将所述下行光划分为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当所述光分路器与第二器件组相连接时,所述光分路器将所述第二光束传输至所述第二器件组内的反射玻片,所述反射玻片对所述第二光束反射执行反射操作,以使所述第二光束向所述第二器件组内的第二适配器传输。当所述第二光束被传输至所述第二适配器与所述反射玻片之间的第二准直透镜时,所述第二准直透镜将所述第二光束转化为汇聚光。转化后的第二光束进而被传输至与所述第二适配器相连接的第二ODN,从而使所述第二ODN获取所述OTL发射的光。

通过上述方式,OTL的发射装置所发射的下行光被传输至与所述OTL相连接的各个ODN中。

进一步的,第一ODN可通过第一适配器,向所述OTL传输第一上行光。所述第一ODN传输的第一上行光传输至第一准直透镜时,所述第一准直透镜将所述第一上行光转化为平行光,转化之后的第一上行光传输至光分路器,光分路器可对第一上行光进行合波处理,处理之后的第一上行光依次透过第一准直透镜和第一光分路器,然后被传输至波长分路器,所述波长分路器将第一上行光反射至所述OTL的接收装置,从而使所述OTL的接收装置获取所述第一ODN传输的第一上行光。

另外,第二ODN可通过第二适配器,向所述OTL传输第二上行光。所述第二ODN传输的第二上行光传输至第二准直透镜时,所述第二准直透镜将所述第二上行光转化为平行光,转化之后的第二上行光传输至反射玻片,再通过反射玻片传输至第一器件组内的光分路器。所述反射玻片对所述转化之后的第二上行光进行反射操作。当所述OTL包括多个第一器件组时,所述转化之后的第二上行光依次透过各个第一器件组内的光分路器,并传输至目标分路器,所述目标分路器为距离所述第二器件组最远的光分路器,然后,所述目标分路器接收到的第二上行光反射至波长分路器。当所述OTL包括一个第一器件组时,所述转化之后的第二上行光被反射玻片反射至这一个第一器件组内的光分路器,再由所述光分路器将转化之后的第二上行光反射至波长分路器。所述波长分路器将第二上行光反射至所述OTL的接收装置,从而使所述OTL的接收装置获取所述第二ODN传输的第二上行光。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光分路器在接收到第二上行光之后,还可对第二上行光进行合波处理。

通过上述方式,OTL的接收装置能够接收到第一ODN和第二ODN传输的上行光。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无源光纤网络PON,所述PON中包括以上各个实施例所公开的光线路终端OLT和光分配网络ODN。

其中,所述OLT中的每个适配器用于连接一个ODN,不同的适配器连接的ODN不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PON中,OLT至少可连接两个ODN,与现有技术相比,每个OLT能够连接的ODN的数量更多,这种情况下,当需要OLT连接更多数量的ONT时,无需为该OLT额外增设分路器,以及无需替换PON系统中的ODN,从而无需重新进行工程施工。

因此,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PON,不仅能够实现光纤入户,并且,还能够支撑更多数量的ONT,与现有技术相比,该PON还降低了重新进行工程施工的成本,实现方式较为简单易行。

本说明书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介绍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和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的说明即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