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多孔经自然腔道内镜操作装置

一种多孔经自然腔道内镜操作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孔经自然腔道内镜操作装置,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内设有活塞,所述套筒的外壁上固定有第一气囊,所述套筒的上端固定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稳压管、排气管和操作孔,所述套筒上设有进气管。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有套筒,套筒内设有活塞,活塞帮助套筒顺利进入阴道、肛门等腔道,并且通过第一气囊将腔道周围组织支撑起来,实现经过阴道和肛门的腔道内镜手术;通过设有密封装置防止在器械进入操作孔时引起腔道内压力过大波动,保证本装置的气密性;通过设有进气管、排气管、稳压管、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二气囊,当腔道内的压力出现波动和切割产生烟雾时可以及时调节恢复,保证腔道内压力稳定和视野清晰。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孔经自然腔道内镜操作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孔经自然腔道内镜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endoscopic surgery,NOTES)是通过胃、阴道、肛门等自然腔道进入腔道治疗疾病的手术,没有手术切口,减少患者痛苦和愈合过程,术后恢复快,不留伤疤。现有的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受到医疗器械的限制而发展缓慢,目前还没有用于通过阴道和肛门进行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的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孔经自然腔道内镜操作装置,该多孔经自然腔道内镜操作装置能够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腔道内压力的稳定,不仅可以通过腹腔操作,也可以实现经过阴道和肛门进行复杂手术操作。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孔经自然腔道内镜操作装置,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内设有活塞,所述套筒的外壁上固定有第一气囊,所述套筒的上端固定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排气管和操作孔,所述套筒上设有进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为双层筒壁结构,所述所述第一气囊为环形气囊,所述套筒的双层筒壁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气囊相连的充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上端设有与所述顶盖相配合的卡槽,所述顶盖与所述套筒通过所述卡槽卡紧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孔内设有密封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装置为单向活瓣。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稳压管上设有第三阀门,所述稳压管与第二气囊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上设有第一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上设有第二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套筒的双层筒壁内,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套筒的内壁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为透明塑料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有套筒,套筒内设有活塞,活塞帮助套筒顺利进入阴道、肛门等腔道,并且通过第一气囊将腔道周围组织支撑起来,实现通过阴道和肛门的腔道内镜手术;通过在顶盖上设有稳压管缓冲腔道内压力的波动,保持腔道内压力的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套筒与活塞配合使用方式示意图;

图3本发明第一气囊和进气管充气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套筒、101-卡槽、2-第一气囊、201-充气管、3-顶盖、301-操作孔、302-密封装置、4-排气管、5-第一阀门、6-进气管、7-第二阀门、8-第二气囊、9-塞子、10-稳压管、11-第三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多孔经自然腔道内镜操作装置,包括套筒1,套筒1为双层筒壁结构的透明塑料管,套筒1的直径根绝不同腔道的尺寸大小进行设计,方便观察手术中套筒1内的身体状况和器械位置,套筒1内设有活塞,活塞的直径与套筒1的内径相等,活塞的长度要大于套筒1的长度,活塞的前端为圆弧形,当需要进行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时,将活赛塞入套筒1内,手持活塞将套筒1推进阴道、肛门或腹腔等腔道内,将套筒1置入后将活塞拔出。

套筒1的外壁上固定有第一气囊2,第一气囊2为环形气囊,套筒1的双层筒壁内设有与第一气囊2相连的充气管201,充气管201的一端穿过套筒1的外壁与第一气囊2连通,充气管201的另一端穿过套筒1的外壁与单向充气口连接。第一气囊2采用环形气囊可以将套筒1周围的人体组织支撑起来,将需要手术操作的部位充分暴露,防止套筒1周围的身体组织对手术过程造成干扰。

套筒1的上端固定有顶盖3,套筒1的上端设有与顶盖3相配合的卡槽101,顶盖3与套筒1通过卡槽101卡紧固定;为了保证手术操作过程中患者内腔道压力的稳定,该装置需要很好的密封性,套筒1设计卡槽101与顶盖3卡紧固定,卡接处可通过橡胶密封垫进行密封。顶盖3上设有稳压管10、排气管4和操作孔301,操作孔301包括两个5mm直径的孔和一个10mm直径的孔和一个12mm直径的孔,根据需要深入的操作器械的不同设计不同直径和数量的操作孔301,操作孔301内设有密封装置302,密封装置302为单向活瓣;排气管4上设有第一阀门5;进气管6上设有第二阀门7;稳压管10上设有第三阀门11,稳压管10与第二气囊8连接,可以起到缓冲腔道内压力波动的作用,当腔道内压力波动过大时,打开第三阀门11,第二气囊8可以将腔道内的压力变化缓冲掉一部分,保持腔道内的压力稳定。

进气管6位于套筒1的双层筒壁的内部,进气管6的一端与套筒1前端的内壁连通,进气管6的另一端穿过套筒1的外壁与出气装置连接,进气管6上设有第二阀门7。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切割组织过程中会产生气压不稳和烟雾干扰,通过打开第二阀门7向进气管6内充气,气体经过腔道后再由排气管4排出,可以带走手术中产生的烟雾也可以保证腔道内压力的稳定,将进气管6设置在套管1的双层筒壁内,不会影响手术操作。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将无创抓钳和分离钳深入操作孔301内进行操作,为了保证腔道内的压力稳定,在操作孔301内设有设有单向活瓣,可以保证无创抓钳和分离钳深入操作孔301时装置不会漏气;为解决手术操作时各种器械的“筷子效应”即器械交叉,无创抓钳和分离钳的前端可弯折一定的角度。

工作原理:

将塞子9塞进套筒1内,通过推动塞子9带动套筒1进入阴道、肛门等腔道的操作位置,将塞子9拔出,通过打气装置连接充气管201向第一气囊2内打气,将套筒1周围的人体组织支撑开,将需要手术操作的部位暴露出来,将顶盖3与套筒1密封固定好,将无创抓钳和分离钳分别伸入相对应的操作孔301内,通过操作孔301的单向活瓣伸入至腔道内进行抓取和切除等操作;将进气管6与医用生产气体的装置连接,打开第二阀门7,向腔道内注入洁净气体,打开排气管4上的第一阀门5将腔道内因切割组织所产生的烟雾排出,始终保持手术视野清晰,当腔道内压力波动过大时,打开稳压管10上的第三阀门11,通用过第二气囊8进行压力缓冲,保持腔道内压力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有套筒1,套筒1内设有活塞,活塞帮助套筒1顺利进入阴道、肛门等腔道,并且通过第一气囊2将腔道周围组织支撑起来,实现通过阴道或肛门的腔道内镜手术;通过设有密封装置302防止在器械进入操作孔301时引起腔道内压力过大波动,保证本装置的气密性;通过设有进气管6、排气管4、稳压管10、第一阀门5、第二阀门7、第三阀门11和第二气囊8,当腔道内的压力出现波动或切割产生烟雾时可以及时调节,保证了腔道内压力的稳定,视野清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