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小孩红屁股的中药膏剂

一种治疗小孩红屁股的中药膏剂

摘要

一种治疗小孩红屁股的中药膏剂,涉及一种保护皮肤弹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治疗治疗小孩红屁股的中药膏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办法来提高皮肤的抵抗力,保护皮肤弹性,因此婴儿的红屁股症状并不能得到缓解,同时现有治疗红屁股的药膏大多见效慢,药性很难直接对真菌或者细菌杀死,还需要反复使用,不仅操作麻烦,而且不利于广泛的推广和普及的难题。本发明为纯中药油膏制剂,可以浸润皮肤,使局部皮肤与排泄物形成油水隔绝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吸收性,从而达到迅速改善局部皮肤的作用。诸药合用,直达患处,外用方便,药简价廉,无任何毒副作用,临床疗效明显,有效率达99%以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3036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李春梅;荆国文;

    申请/专利号CN202110263216.7

  • 发明设计人 李春梅;荆国文;

    申请日2021-03-05

  • 分类号A61K36/90(20060101);A61K36/896(20060101);A61K9/06(20060101);A61P17/00(20060101);A61K35/36(20150101);A61K31/045(20060101);A61K35/644(2015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建设路办事处戚城居委会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11:5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护皮肤弹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治疗治疗小孩红屁股的中药膏剂。

背景技术

尿布疹,俗称红屁股、红臀,是婴儿中常见的皮肤病,发生在宝宝裹尿布部位的指发生于婴儿尿布包囊部位的局限性片状红斑或生水泡的病症,是一种皮肤炎性病变。已经便过的尿布如果没有及时更换,小便时尿液的湿气以及由尿液生成的氨水会刺激皮肤,使得皮肤发红。大便中的消化酶对皮肤也有损伤,损伤后的皮肤容易滋生白色霉珠菌等霉菌,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就不仅仅是屁股发红,可能同时还会肿胀,同时食品的某些特性,会导致大小表更容易诱发尿布疹。目前治疗和预防小儿尿布疹多采用爽身粉,爽身粉与排泄物混合易形成结块,不具备滋润皮肤保护皮肤的作用。现有技术中治疗红屁股的偏方也有很多,但是没有办法来提高皮肤的抵抗力,保护皮肤弹性,因此婴儿的红屁股症状并不能得到缓解,同时现有治疗红屁股的药膏大多见效慢,药性很难直接对真菌或者细菌杀死,还需要反复使用,不仅操作麻烦,而且不利于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药合理、直达患处、保护皮肤弹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治疗治疗小孩红屁股的中药膏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小孩红屁股的中药膏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大黄8-12份,黄连8-12份,黄柏8-12份,黄芩8-12份,苦参8-12份,忍冬藤8-12份,土茯苓8-12份,血余炭8-11份,紫草10-20份,冰片8-11份,香油870-1000份,蜂腊25-35份,牡丹皮8-12份,生地8-12份。

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大黄10份,黄连10份,黄柏10份,黄芩10份,苦参10份,忍冬藤10份,土茯苓10份,血余炭10份,紫草15份,冰片10份,香油888份,蜂腊30份,牡丹皮10份,生地10份。

治疗小孩红屁股的中药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重量称取大黄、黄连、黄柏、黄芩、苦参、,忍冬藤、土茯苓、血余炭、紫草、冰片、香油、蜂腊、牡丹皮、生地;

步骤2)、将香油在锅中加热到90℃,将大黄、黄连、黄柏、黄芩、苦参、忍冬藤、土茯苓、血余炭、生地、牡丹皮放入加热的香油中,加热9分钟,取出药渣,所得热油备用;

步骤3)、取紫草加入到步骤2所得的热油中,加热5分钟,取出药渣,所得热油备用;

步骤4)、取蜂蜡放入步骤3所得热油中,蜂蜡溶解后加入冰片,待油温冷却至室温后,放置至少十小时,即得膏剂。

本发明所用的中药的药性如下:

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常与黄连、黄芩同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如泻心汤(《金匮要略》)。现代临床单用大黄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疗效。若与黄芩、栀子等药同用,还可治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证,如凉膈散(《和剂局方》)。本品内服外用均可。内服能清热解毒,并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使热毒下泄。治热毒痈肿疔疮,常与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同用;治疗肠痈腹痛,可与牡丹皮、桃仁、芒硝等同用,如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本品外用能泻火解毒,凉血消肿,治热毒痈肿疔疖,如用治乳痈,可与粉草共研末,酒熬成膏的金黄散(《妇人良方》);用治口疮糜烂,多与枯矾等份为末擦患处(《太平圣惠方》)。治烧烫伤,可单用粉,或配地榆粉,用麻油调敷患处。本品有较好的活血逐瘀通经作用,其既可下瘀血,又清瘀热,为治疗瘀血证的常用药物。治妇女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者,常与桃仁、土鳖虫等同用,如下瘀血汤(《金匮要略》);治妇女瘀血经闭,可与桃核、桂枝等配伍,如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当归、红花、穿山甲等同用,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本品具有泻下通便,导湿热外出之功,故可用治湿热蕴结之证。如治肠道湿热积滞的痢疾,单用一味大黄即可见效(《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或与黄连、黄芩、白芍等同用;治湿热黄疸,常配茵陈、栀子,如茵陈蒿汤(《伤寒论》);治湿热淋证者,常配木通、车前子、栀子等,如八正散(《和剂局方》)。大黄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次为白喉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此外,还有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清虚热。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黄柏清热燥湿之力,与黄芩、黄连相似,但以除下焦之湿热为佳。用治湿热疮疡、湿疹之症,既可内服,又可外用。黄柏抗菌有效成分为小檗碱,故其药理作用与黄连大体相似,但含量较黄连低。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草绿色链球菌、痢疾杆菌(宋内氏除外)、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均有效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枯草杆菌、百日咳杆菌、破伤风杆菌亦有抑制作用;对H37Rv、鸟型结核杆菌无直接抑制作用,但可使菌数减少,但浓度达1%时呈现抑菌作用。

黄芪:性温,味甘;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本草纲目》:“苦参、黄柏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其苦燥湿,寒除热也。热生风,湿生虫,故又能治风杀虫。惟肾水弱而相火胜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张从正亦云,凡药皆毒也,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则五味各归其脏,必有偏胜气增之患,诸药皆然,学者当触类而长之可也,至于饮食亦然。又按《史记》云,太仓公淳于意医齐大夫病龋齿,灸左手阳明脉,以苦参汤日漱三升,出入慎风,五、六日愈,此亦取其去风气湿热杀虫之义”。《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肌烦燥生疮,赤癞眉脱,主除大热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恶腹痛,除体闷,治心腹积聚”。

忍冬藤:忍冬藤为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中药金银花是它的干燥花蕾。忍冬入药,在中国始见于梁代《名医别录》,初用茎枝及叶,金银花至明代后才广为使用。《本草纲目》:“忍冬,茎叶及花,功用皆同”。嘲《本草正义》日:“今人多用其花,实则花性轻扬。力量甚薄,不如枝蔓之气味俱厚古人只称忍冬。不言为花,则并不用花入药自可于言外得之。观《纲目》所附诸方,尚是藤叶为多,更是佐证”忍冬全身都是宝,藤、叶、花可入药,三者药性基本相同,性味可定为辛甘寒,是透邪解毒之良药。清热,解毒,通络。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传染性肝炎,痈肿疮毒,筋骨疼痛。《本草纲目》中说忍冬藤能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疥癣、杨梅、诸恶疮,散热解毒”,称其既是“治风除胀解痢逐尸”之良药,又为“消肿散毒、治疮之良剂”。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忍冬藤对于链球菌、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都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治疗流行性感冒和炎症均有一定疗效。忍冬藤不仅可内服。而且是外用的良药,对于疖、疮、痈、肿,虫蛇咬伤、无名肿痛以及风湿、类风湿、跌打损伤等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内经》所谓湿气害人皮肉筋骨是也。土萆薢甘淡而平,能去脾湿,湿去则营卫从而筋脉柔,肌肉实而拘挛痈漏愈矣。初病服之不效者,火盛而湿未郁也。此药长于去湿,不能去热,病久则热衰气耗而湿郁为多故也。《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水银、轻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故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本草再新》:“祛湿热,利筋骨”。

血余炭:苦,平;归肝、胃经;收敛止血,化瘀,利尿;用于吐血,咯血,衄血,血淋,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小便不利。

紫草:味苦,性寒;入心包络、肝经;功能主治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治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抗菌、消炎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灵杆菌亦能抑制;并能加速上皮生长以及治疗烧伤,局部应用可促进创伤愈合。

冰片:无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的片状松脆结晶;气清香,味辛、凉;性微寒;归心、脾,肺经。用于疮疡肿痛,溃后不敛。本品亦有清热解毒、防腐生肌作用。《医林纂要》:“冰片主散郁火,能透骨热,治惊痫、痰迷、喉痹,舌胀、牙痛、耳聋、鼻息、目赤浮翳、痘毒内陷、杀虫、痔疮、催生,性走而不守,亦能生肌止痛。然散而易竭,是终归阴寒也。”

香油:本品性味甘、凉,具有润肠通便、解毒生肌之功效。据《本草纲目》上记载:“有润燥、解毒、止痛、消肿之功。用麻油来煎熬膏药,有生肌肉、止疼痛、消痈肿、补皮裂的作用。

蜂蜡:味甘,性微温;收涩,敛疮,生肌,止痛,调理。外用于溃疡不敛,臁疮糜烂,创伤,烧、烫伤。外用适量,熔化敷患处;常作成药赋型剂及油膏基质。

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本草经疏》:“牡丹皮,其味苦而微辛,其气寒而无毒,辛以散结聚,苦寒除血热,入血分,凉血热之要药也。寒热者,阴虚血热之候也。中风瘛疭、痉、惊痫,皆阴虚内热,营血不足之故。热去则血凉,凉则新血生、阴气复,阴气复则火不炎而无因热生风之证矣,故悉主之。痈疮者,热壅血瘀而成也。凉血行血,故疗痈疮。辛能散血,苦能泻热,故能除血分邪气,及症坚瘀血留舍肠胃。脏属阴而藏精,喜清而恶热,热除则五脏自安矣。

生地:味甘苦,性凉。入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本发明为纯中药油膏制剂,可以浸润皮肤,使局部皮肤与排泄物形成油水隔绝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吸收性,从而达到迅速改善局部皮肤的作用。油性膏剂浸润皮肤,保护皮肤弹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大黄,黄连,黄柏,黄芩,这几位药的配伍,清热解毒,袪湿。牡丹皮与生地这两味药配伍,活血散瘀,止血抗菌。苦参,忍冬藤,土茯苓,这几位药的配伍,清热燥湿,止痒。血余炭,紫草,冰片,蜂蜡,麻油,这几位药的配伍,凉血活血。该药方有别于其他药方的区别之处在于加入了血余炭这味药,血余炭具有消瘀止血的作用,血余炭主要成分是一种优角蛋白,具有加速血凝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对诸药合用,直达患处,外用方便,药简价廉,无任何毒副作用,临床疗效明显,有效率达99%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小孩红屁股的中药膏剂,包括以下重量的中药:大黄8克,黄连8克,黄柏8克,黄芩8克,苦参8克,忍冬藤8克,土茯苓8克,血余炭10克,紫草10克,冰片10克,香油870克,蜂腊25克,牡丹皮8克,生地8克。

一种治疗治疗小孩红屁股的中药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重量称取大黄、黄连、黄柏、黄芩、苦参、,忍冬藤、土茯苓、血余炭、紫草、冰片、香油、蜂腊、牡丹皮、生地;

步骤2)、将香油在锅中加热到90℃,将大黄、黄连、黄柏、黄芩、苦参、忍冬藤、土茯苓、血余炭、生地、牡丹皮放入加热的香油中,加热9分钟,取出药渣,所得热油备用;

步骤3)、取紫草加入到步骤2所得的热油中,加热5分钟,取出药渣,所得热油备用;

步骤4)、取蜂蜡放入步骤3所得热油中,蜂蜡溶解后加入冰片,待油温冷却至室温后,放置至少十小时,即得膏剂。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小孩红屁股的中药膏剂,包括以下重量的中药:大黄12克,黄连12克,黄柏12克,黄芩12克,苦参12克,忍冬藤12克,土茯苓12克,血余炭12克,紫草20克,冰片12克,香油1000克,蜂腊35克,牡丹皮12克,生地12克。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治疗治疗小孩红屁股的中药膏剂,包括以下重量的中药:大黄10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黄芩10克,苦参10克,忍冬藤10克,土茯苓10克,血余炭10克,紫草15克,冰片10克,香油888克,蜂腊30克,牡丹皮10克,生地10克。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一种治疗治疗小孩红屁股的中药膏剂,包括以下重量的中药:大黄9克,黄连9克,黄柏9克,黄芩9克,苦参9克,忍冬藤9克,土茯苓9克,血余炭9克,紫草12克,冰片9克,香油875克,蜂腊27克,牡丹皮9克,生地9克。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一种治疗治疗小孩红屁股的中药膏剂,包括以下重量的中药:大黄11克,黄连11克,黄柏11克,黄芩11克,苦参11克,忍冬藤11克,土茯苓11克,血余炭11克,紫草17克,冰片11克,香油895克,蜂腊32克,牡丹皮11克,生地11克。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临床疗效总结:

本发明:选择尿布疹患者150例,年龄0-2岁,男91例,女59例。

2、诊断标准:肛周与生殖器周边皮肤红肿、有轻微破溃。

3、用药方法:清洁皮肤后直接涂抹本发明药膏,每天换药2次,早晚各一次。

本发明用药:本发明的药膏,每天换药2次,一周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用药:氧化锌软膏,每天换药2次,一周为一个疗程。

4、疗效判定:

显效:皮肤红肿消失,皮肤破溃完全消失。

有效:皮肤红肿减轻。

无效:皮肤红肿无变化,皮肤破溃未改变。

5、治疗效果:本发明的药膏见效快,患者无痛苦,有效率99.5%以上。

病例1:患者韩明明之子,20天,因使用尿不湿导致尿布疹,后使用本发明的膏剂,用药3日后皮肤恢复正常。

病例2:患者楚玉烁,男,10个月,因长期使用尿不湿导致尿布疹,臀部皮肤红肿,后使用本发明的膏剂,清洁皮肤后用药1日后症状明显改善,4日后症状消失。

病例3:患者王继阳,男,5个月,因家人护理不当造成尿布疹,臀部皮肤红肿轻微破溃,后使用本发明的膏剂,用药5日后恢复正常。

病例4:患者冯思琪,女,7个月,长期使用尿不湿造成尿布疹,臀部与阴部皮肤红肿,后使用本发明的膏剂,用药1日后皮肤红肿明显减轻,用药4日后症状消失。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