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弹子内收、多机构分层联动开锁的锁芯

弹子内收、多机构分层联动开锁的锁芯

摘要

本发明弹子内收、多机构分层联动开锁的锁芯特点一,弹子机构化,并内收于锁芯体内隐藏;特点二,多重机构联动,分别起到锁紧、出弹、判别、释放、连接及复原等作用,各机构依次且连贯完成操作;特点三,对错误操作或半途退出设置了机构。钥匙压入芯轴机构1,被锁紧机构2锁住,压弹机构3推出弹子机构4;转动钥匙,弹子机构4与码盘5.1错过(或相交),带动(或锁住)挡盘5.2,释放机构6释放判别机构5,弹子机构4还原内收;同时推动(或错开)衔接机构7与开锁机构8连接(或断开),以达到开锁(或闭锁)的目的;钥匙拔出后,锁具内部各机构在各自的弹力零件作用下复位。当发生错误操作或半途退出,护盘6.1推动释放机构6,错开衔接机构7,断开与开锁机构8的连接,不能开锁。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3603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门艺平;门泉宇;

    申请/专利号CN202110702247.8

  • 发明设计人 门艺平;门泉宇;

    申请日2021-06-24

  • 分类号E05B27/00(20060101);E05B15/00(20060101);E05B15/14(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610091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西货站路555号清江苑205栋1单元2楼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10:1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锁芯,可广泛应用于家庭、企事业机关单位、部队院校、公共场所等建筑设施的铁门、防盗门、木门上。

背景技术:

1、目前在市面上能买到的机械门锁的锁芯有多种多样,钥匙的形状也各不相同。通过对锁芯内部结构的分析,能判断出这些锁芯内部结构如出一辙。大致归纳为:锁体配以芯轴、弹子和弹簧加以组合而成;在此基础结构框架下,于锁体内的不同位置、不同经向,分别装入由各自弹簧推出的弹子,这样不同的、变化的组合,就派生出各种各样的锁芯来。这类锁芯的开锁方式是:钥匙插入芯轴,钥匙齿面与锁芯内部由各弹簧分别推出的弹子,发生径向往复摩擦移动,在钥匙齿面与各个弹子正确定位后,锁芯即可转动,锁具便开启;否则,不能开启锁具。这种结构的缺陷是:钥匙齿面与锁芯弹子之间会产生磨损问题,久而久之将影响弹子在锁芯内的定位准确性,加大了锁具开启的难度,甚者将无法开启锁具。

2、这种结构的锁芯由弹簧推出的弹子,落入锁芯孔中心,人们可利用工具拨动弹子,使弹子上下移动。当弹子的移动达到确定的位置时,锁具便可人为被开启,开锁匠就是利用这个原理,采用工具进行技术开锁。在各媒体上常能看到:不法分子利用技术开锁入室盗窃的事件发生。显然这种结构的锁具已经落后,成为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锁芯在结构上重新设计布局,内部零组件重新设计开发:

1、弹子在锁芯内采用组合且内收的结构,且弹子受机构作用被拉出、推回的传动方式,避免插拔钥匙时,与弹子直接摩擦接触。

2、锁芯内部机械结构分为四个层级:配合层、判断层、释放层和衔接层。在各层级中锁芯的机械传递顺序有三种:一种是从配合层→判断层→释放层→衔接层,锁具被开启;一种是配合层→判断层→释放层,锁具不能开启;第三种是直接进入释放层,锁具不能开启。

3、锁芯内部功能及结构模块化。细分为八大机构:芯轴机构、锁紧机构、弹子机构、压弹机构、判别机构、释放机构、衔接机构和开锁机构。在钥匙正确的开锁操作中,各个机构是依次、逐步且连贯地完成动作。目的是阻止不用本锁芯钥匙还能人为技术开锁。

4、芯轴在锁芯内可自由转动,任意一把同款式的钥匙插入,都能够压入、转动锁芯,但不能开启锁具。开启锁具必须用本锁钥匙,经正确的操作流程才能实现。

5、在开锁过程的中途退出钥匙,锁芯内部各机构会自动进行复位,各个机构返回到初始状态。以备下次开锁使用。

6、防错保护结构设计是将错误的操作卸载掉,以保障内部机构不被卡死或损坏。

7、转向变比结构设计是将轴向的移动转换为圆周切向移动,同时满足切向移动有不同位移距离的需求。

8、关键件浮动结构设计是将人为尝试开锁出现一次错误时,锁住传动不向后级机构传递。二是锁芯六个弹子经组合,同时作用于本关键件上,只有在六个弹子都处于正确位置时,才能开启锁具。

9、三个组合体(联通组合、卡位组合和归位组合)的设计,其作用分为:联通组合确保传动向开锁的方向运行;卡位组合阻断传动向开锁的方向运行;归位组合将相关的零组件拨回到初始位置。

技术方案:

1、弹子经组合成为弹子机构,内收于芯轴机构中,被隐藏起来。当钥匙插入锁孔时,钥匙齿面与弹子不接触,无摩擦,无磨损。

2、钥匙压入芯轴机构,锁紧机构锁住芯轴机构不能反弹;压弹机构在转向变比结构的作用下拉动弹子机构,使得弹子移出与钥匙齿面无摩擦接触。

3、钥匙扭转一定角度,释放机构的作用,弹子通过各机构的传动,脱离与钥匙齿面接触,内收回位隐藏。钥匙继续在锁芯中旋转,弹子不再移出。确保钥匙在拔出锁芯前,不再与弹子接触。

4、锁芯内部判别机构在关键件和联通、卡位、归位三个组合体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两种结果:1)正确使用本锁具钥匙时,各机构传动让锁芯的衔接机构接入开锁机构,开启锁具;2)不正确使用本锁具钥匙或其他钥匙时,机构传动不会将锁芯的衔接机构接入开锁机构,锁具不开启,而钥匙在锁芯中依旧能够旋转。

5、锁芯内部释放机构在防错保护结构的作用下,将会产生三种结果:1)使用本锁具钥匙确又不在正确的位置压入时,释放机构启动,锁具不能开启;2)使用本锁具钥匙在正确的位置半压入或压入且扭转方向不正确时,释放机构启动,锁具不能开启;3)使用不是本锁具钥匙时,结果都是释放机构启动,锁具不能开启。

6、当钥匙在任何使用状态下拔出锁芯,锁芯内部的各机构在其弹性零件的作用下回复到起始位置。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锁芯的外部结构三维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锁芯的内部结构三维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锁芯的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锁芯的三组合及转向变比结构三维示意图

图中:0-钥匙;1-芯轴机构,2-锁紧机构,3-压弹机构,4-弹子机构,5-判别机构,6-释放机构,7-衔接机构,8-开锁机构;1.1-弹簧,1.2-推杆,2.1-顶杆,2.2-支架,3.1-滑架,3.2-转向块,3.3-同向扭簧,4.1-拨杆,4.2-弹子,5.1-码盘,5.2-挡盘,6.1-护盘,6.2-释盘,6.3-卡夹,7.1-推盘,8.1-启盘,9.1-前支撑,9.2-限卡。

具体实施方式:

钥匙0插入芯轴机构1,转到正确位置(设定能开锁的指定位置)压入芯轴机构1,钥匙0推动锁紧机构2的顶杆2.1,带动支架2.2锁定在前支撑9.1的侧面,使得芯轴机构1不能回弹;同时压弹机构3的滑架3.1受释放机构6的释盘6.2顶压,使压弹机构3中的零件以及转向变比结构件相互作用、相互传动,拉出弹子机构4,让弹子与钥匙齿面无磨损接触。

再反向(设定能开锁的指定转向)旋转钥匙0到一个小角度的过程中,弹子机构4中的拨杆4.1与判别机构5的码盘5.1相作用,出现两种状态:状态一,弹子4.2与钥匙0配合正确,拨杆4.1与码盘5.1不相触碰,在判别机构5中的零件及联通组合的传动下,挡盘5.2转动;状态二,弹子4.2与钥匙0配合不正确,拨杆4.1与码盘5.1相触碰而联动,经判别机构5中的零件及卡位组合的传动,挡盘5.2被锁住不移动。

继续反向旋转钥匙0,释放机构6中释盘6.2推动卡夹6.3,受压弹机构3的弹性零件的力,判别机构5轴向移动,压弹机构3被推回芯轴机构1的原位,带动弹子机构4回位,弹子脱离钥匙齿面,内收并隐藏起来。与此同时,在上述状态一下,判别机构5的挡盘5.2推动衔接机构7的推盘7.1轴向移动,让开锁机构8的内部连接,开锁机构8的启盘8.1转动,锁具得以开启,此后钥匙0无论是反向或正向转动,都不影响锁具的开启;在上述状态二下,判别机构5的挡盘5.2错开衔接机构7的推盘7.1而不能轴向推动,开锁机构8内部依然保持分离状态,转动不能传递到启盘8.1上,锁具就不能开启。

钥匙0在上述正确位置压入芯轴机构1后,却正向(上述能开锁的反方向)旋转,直接启动释放机构6中释盘6.2推动卡夹6.3,判别机构5受力而轴向移动,压弹机构3被释放还原,同时带动弹子机构4还原,弹子内收并隐藏起来。由于判别机构5的挡盘5.2没动,不能推动衔接机构7移动,开锁机构8也相应不动,锁具就不能开启。

若钥匙0不在正确位置(除上述能开锁的位置外)压入芯轴机构1,钥匙0推动锁紧机构2的顶杆2.1,带动支架2.2锁在前支撑9.1的侧面,使得芯轴机构1不能回弹;释放机构6中释盘6.2推动卡夹6.3直接释放传动,其余各个机构保持不变状态,运动不能传动到启盘8.1上,锁具就不能开启。

总之,只有在使用本锁具钥匙0,在正确位置压入,向正确旋转方向转动,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才能进入上述状态一,锁具可开启;否则,都将进入上述状态二,锁具不可开启。

在完成上述操作,拔取钥匙0后,锁紧机构2的支架2.2回弹,带动顶杆2.1回位;芯轴机构1在弹簧1.1作用下,带着判别机构5一同回位,联通组合、归位组合的约束被释放,带动码盘5.1、挡盘5.2及卡位组合归位;同时释放机构6、衔接机构7、开锁机构8都在相应的弹性零件作用下回位。此刻,锁芯中八大机构的所有零件全部归位,为下次开锁做好准备。

错误操作时的解决方案:

使用本锁具钥匙0,却不在正确位置压入,或是旋转方向不正确,只要满足任意一条,都将进入上述状态二,释放机构6启动,锁具不可能开启。同理,使用其它钥匙,都不能开启锁具。

无论是本锁具钥匙0还是其它钥匙,在钥匙压入芯轴机构1并旋转任意角度,即在未完成开锁操作中途的任意状态下拔取钥匙0,锁紧机构2的支架2.2回弹,带动顶杆2.1回位,芯轴机构1在弹簧1.1作用下,带着压弹机构3、弹子机构4和判别机构5回位,联通组合、归位组合及卡位组合相应归位,同时释放机构6、衔接机构7、开锁机构8都在其弹性零件作用下归位。所有机构归位,为下次开锁做好准备。

无论是本锁具钥匙0还是其它钥匙,在钥匙插入而未再压入芯轴机构1时,锁紧机构2的支架2.2不能锁定在前支撑9.1的侧面,钥匙可在芯轴机构1上任意转动,其余机构不会向后级机构传递运动,因而,锁具不可能被开启。

判别机构上设置三个组合的功能:

当传动进入判别机构5,将码盘5.1的状态正确地传递到挡盘5.2上,是靠判别机构5上设置的三个组合体:联通组合、卡位组合和归位组合的协同配合,来实现传动是进入上述状态一,还是状态二。

联通组合的功能是将传动由码盘5.1的状态向挡盘5.2传递,进入上述状态一;

卡位组合的功能是阻断传动由码盘5.1的状态向挡盘5.2传递,而进入上述状态二;

归位组合的功能是将码盘5.1还原到起始位置。

三个组合体的位置互不关联,各自行使功能。在被压入的芯轴机构1上的推杆1.2和限卡9.2的分别作用下,来实现功能转换。

在锁芯释放机构6启动后,芯轴机构1上的推杆1.2脱离对联通组合和归位组合的作用,限卡9.2挡住联通组合和归位组合自行回位,确保码盘5.1和挡盘5.2当前的位置状态不变。

在钥匙0拔出锁芯后,通过内部机构传动,芯轴机构1回复到初始位置,联通组合和归位组合脱离限卡9.2的约束自行回位,同时带动码盘5.1和挡盘5.2回位。码盘5.1带动卡位组合回位。

全面提升锁芯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技术防护层级:

第一层级,弹子4.2在正常状态下,内收于芯轴机构1,被隐藏起来。这种设计是为了解除插入钥匙0时,与弹子4.2磨损的问题。

第二层级,钥匙0旋动芯轴机构1到某确定转角,在释放机构6、判别机构5、压弹机构3联动下,将弹子4.2拉回原位隐藏。这种设计是为了再次解除拔出钥匙0时,与弹子4.2磨损的问题。

第三层级,芯轴机构1在锁芯中可任意旋动,这种设计直接消除目前能人为技术开锁的一个必备条件。

第四层级,用钥匙0压入芯轴机构1,芯轴机构1被锁紧机构2锁定而不回弹(若用手压入芯轴机构1,放手时芯轴机构1将回弹),这种设计是为了方便使用,同时也为人为技术开锁增设阻碍。

第五层级,钥匙0上的三排齿面任与三组弹子机构4相配合,其输出的状态是没有区别的。这种无差别化的设计是为了使用上的便捷,同时也能增加人为技术开锁的难度。

第六层级,两个弹子4.2与一个拨杆4.1组成一组弹子机构4。两个弹子4.2与钥匙0齿面接触后的位置状态,通过拨杆4.1向码盘5.1输出,这种设计提升防范人为技术开锁的能力。

第七层级,在芯轴机构1上设置了三组:锁紧机构2、压弹机构3、弹子机构4。三组独自完成与钥匙0齿面的配合的状态结果,同时向一个码盘5.1传递,这种设计再次提升防范人为技术开锁的能力。

第八层级,将判别机构5的码盘5.1设置成浮动状态,推到哪里就停到哪里。当三个拨杆4.1中任一个触动到码盘5.1,码盘5.1随之移动且不反弹,内部机构进入上述状态二,锁具不被开启,这种设计彻底杜绝用反复尝试来摸索开锁的可能。

总之,第一、二层级完全消除钥匙0与弹子4.2的磨损,提升锁芯的可靠性;后三至八层级的共同作用,能确保消除人为技术开锁,提升锁芯的安全性。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