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八月竹笋用竹林培育方法

一种八月竹笋用竹林培育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八月竹笋用竹林培育方法,包括选择适宜种植地;全面翻挖或穴状整地后,再打好定植沟或穴、栽竹,造林采用穴植;翻挖后进行造林整地;母竹选择;栽植方法采用直立栽或斜栽,对栽植后所述的母竹进行周期行施肥和田间管理。本发明适用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的八月竹笋用竹林培育,是一种提高八月竹笋产量的有效种植模式,质量稳定。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0754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申请/专利号CN202110702419.1

  • 发明设计人 涂卫国;王玉杰;张远彬;李玲;

    申请日2021-06-24

  • 分类号A01G17/00(20060101);A01C2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51337 成都宏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菅秀君

  • 地址 610015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二段24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10:1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竹笋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八月竹笋用竹林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八月竹Chimonobambusa szechuanensis(Rendle)Keng f.属禾本科竹亚科寒竹属小径竹类,是大熊猫的主食竹之一,杆高3-5米,直径1-2厘米;杆中部以下节内具有1-7枚气生根束。四川特产,生于海拔1000-2400米的山区阔叶林下。笋期8-10月,笋品质优良,营养价值高,即是大熊猫主食竹之一,也是优良笋用竹种,传统的八月竹笋没有适宜的种植方法,导致出产的竹笋品质不一,不能进行规模化培育种植,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一种八月竹笋用竹林培育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八月竹笋用竹林培育方法。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年平均气温15℃~18℃,年降水量1000mm以上,选择坡度25°以下的背风向阳的坡面作为种植地;

B全面翻挖或穴状整地后,再打好定植沟、栽竹,造林采用穴植。按照4m×3m、4m×4m布置栽植穴,采用品字型排列,穴的长宽深为0.6m×0.6m×0.5m的规格开挖,每亩定植42株;

C翻挖后进行造林整地。立竹量控制为1000-1800株/667m

D母竹选择: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笋芽发育健壮、肥大,1年生~2年生、胸径1-2cm以上立竹为母竹;

E栽植方法:采用直立栽或斜栽,栽植前回填10cm~20cm表土;将母竹置入穴内,根鞭自然舒展,笋芽朝上,母竹宿土低于土面5cm左右;再次回填土壤,分层踩实土壤,浇足定根水,穴底放置15kg~25kg有机肥;

F对栽植后所述的母竹进行周期性施肥和田间管理。

进一步地,在步骤C中纯竹林整地带垦可将整地和施用基肥结合,在初冬季节,整地前均匀地铺施腐熟的厩肥、堆肥12~15t/hm

进一步地,所述种植地的土壤为黄壤或黄棕壤或砂壤,厚度60cm以上。

进一步地,栽植后1~3个月内,在地面湿润时松土除草1次,次年,在2-3月结合施春肥,进行松土扩穴,穴底释放有机底肥。

进一步地,所述周期行施肥包括春肥、出笋前施肥、笋盛期施肥和长竹期施肥,所述春肥包括在每年2-3月,每亩施用农家肥1.0-2.0t或商品有机肥0.8-1.0t。或者结合深翻,每亩使用复合肥100-120kg;所述出笋前施肥包括出笋前的5月-6月,施用速效肥。每亩施用12-20kg尿素;所述笋盛期施肥包括在8月-9月出笋盛期,施用无机速效肥为主,结合挖笋后穴施,可以使用2次~3次无机化肥,以尿素或者复合肥为主,尿素用量为30g/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适用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的八月竹笋用竹林培育,是一种提高八月竹笋产量的有效种植模式,质量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八月竹笋用竹林培育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子中包括以下步骤:

年平均气温15℃~18℃,年降水量1000mm以上。坡度较缓的地带,土壤为黄壤或黄棕壤或砂壤,厚度60cm以上,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水湿条件好,避开低洼积水地带。选择坡度25°以下,背风向阳的坡面,也可以选择半阴半阳的坡面种植。

母竹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笋芽发育健壮、肥大,1年生~2年生、胸径1-2cm以上立竹为母竹,要求留有来鞭、去鞭各10cm~30cm,且留有3个~4个鲜活饱满的鞭芽。

先对母竹修剪分枝,仅保留下端有叶片的轮枝2-3轮;然后在下一档枝节下削去上部,切口平整;接着将2-3株克隆分株/整丛母竹连同根系挖取,挖取时确保鞭根、笋芽和螺丝钉不受损伤。

整地分为纯竹林和林下整地。

纯竹林整地,建议带垦。可将整地和施用基肥结合。在初冬季节,整地前均匀地铺施腐熟的厩肥、堆肥12~15t/hm

林下套种整地,建议穴垦。整地时深翻30cm以上,清除林带上的石块、杂灌木以及郁闭度过高的乔木等。林带宽度根据郁闭度设置,要求原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2-0.4之间。

造林采用穴植。按照4m×3m、4m×4m布置栽植穴,采用品字型排列。穴的长宽深为0.6m×0.6m×0.5m。

挖穴需较栽植提前完成。穴底放置15kg~25kg有机肥。

栽植时间在10月~11月、2月~3月栽植。栽植方法采用直立栽或斜栽。栽植前回填10cm~20cm表土;将母竹置入穴内,根鞭自然舒展,笋芽朝上,母竹宿土低于土面5cm左右;再次回填土壤,分层踩实土壤,浇足定根水。

幼苗生长初期采取少量多次补水,使水分均匀分配在根系活动的土层中,保持林地湿润。遇持续干旱时间超过5d,及时应当浇水。出现积水、内涝,要及时排水。

栽植后1~3个月内,在地面湿润时有针对性地松土除草1次,除草要连根除掉,注意勿伤幼苗、嫩笋。次年,宜在2-3月结合施春肥,进行松土扩穴。

幼林施肥与松土、除草结合,以薄施有机肥为主,每亩撒施量为200kg。

幼林阶段以留笋养竹为主。要及时去除弱小新笋、小笋、病笋和退笋,留优去劣。

纯竹林立竹量控制为1000-1800株/667m

丰产林结构调控主要通过留笋养竹、间伐实施。留笋养竹时间9-10月份出笋盛期末期,留笋养竹。留养对象选生长健壮、径级大的竹笋培育新母竹,新母竹留养数量约每亩200-400根,按照留远挖近、留大挖小原则操作。

11月左右,进行纯竹林间伐。间伐对象主要为细小稠密、密度过大以及4度以上立竹;病腐竹、倒地竹、细小竹、稠密竹等衰老植株;林下杂灌木等。间伐的竹子及其林下杂灌就地覆盖,既能保温、保持土壤肥力。

林下套种林分,要适当地保留上层木和胸径4cm以上的林木。

每年4-5月和8-9月进行松土和除草作业。松土时间选择降雨后、灌溉后;松土深度在15-20cm左右;松土要逐次加深,全面松到;可以和施肥、除草、去除老鞭等工作结合。

成林后,要采取多量少次浇水。根据生长和气候情况,尤其是遇到笋芽分化期缺水时,及时通过浇灌补充水分。

施肥以穴施为主,辅以撒施。穴施,在竹笋挖取后的穴内施入肥料,然后覆土。撒施,主要结合松土、深翻,将所施用肥料覆土。

春肥每年2-3月,每亩施用农家肥1.0-2.0t或商品有机肥0.8-1.0t,结合深翻,也可以每亩使用复合肥100-120kg。

出笋前的5月-6月,宜施用速效肥。可以每亩施用12-20kg尿素。

在8月-9月出笋盛期,施用无机速效肥为主。结合挖笋后穴施,可以使用2次~3次无机化肥,以尿素或者复合肥为主。使用尿素,用量为30g/m

根据鲜食情况,可在早晨鲜笋出土前采收;也可在笋出土15-20cm时采收。建议在竹林初始出笋10-15d之后,开始采收。

按照采小留大、采密留稀和采劣留壮等原则操作。挖笋时注意不伤及竹鞭。出笋初期和末期,每隔4-6天采笋1次,全部采收。出土盛期,每间隔1-3天采笋1次,除选定的留养母竹外,其余全部采收。

在本实施例子中对于病虫害防治方法综合使用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详见具体目录。使用国家允许限量使用的化学农药,必须严格按GB4285和GB8321.1~6的规定执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