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坐具产品人体接触面肌理设计结构及制作方法

一种坐具产品人体接触面肌理设计结构及制作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坐具产品人体接触面肌理设计结构及制作方法,在坐具木质表面错位分布若干肌理单元,各肌理单元横间隔中心距14.5mm、纵间隔中心距10mm;肌理单元结构为:在中心间距为11.5mm的两个直径为8mm的开孔中植入再生乳胶棒形成高32mm、宽25mm的环状线圈结构;再生乳胶棒长80mm、外径8mm、乳胶密度为60度。本发明实现蓬松柔软感的同时具有持久的弹性和复原性,在一种材料上实现兼具柔软感和结构力学上的承重强度,创新了肌理本身具有柔软支撑的身体接触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0834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西南交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110544973.1

  • 发明设计人 张利;

    申请日2021-05-19

  • 分类号A47C15/00(20060101);A47C17/86(20060101);A47C7/24(20060101);A47C7/02(20060101);

  • 代理机构51200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卓仲阳

  • 地址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二环路北一段11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10:1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坐具产品人体接触面肌理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坐具产品人体接触面肌理设计结构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坐具的柔软度,是影响产品坐感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实现方式一般采用海绵、乳胶或羽绒等软层弹性填充物与螺旋弹簧结构。这类材料结构可以形成一种柔软的人体接触表面,其表现形式有一、外面用织物、皮料等蒙面的沙发或软椅。二、框架结构海绵垫的实木沙发。然而市面上的沙发或软椅大都不仅形式单一,舒适度也不高。

目前国内坐具的柔软度多以海绵密度和高回弹技术来实现。密度反映单位立方海绵用料多少,普通沙发海绵坐垫25-30千克每立方米。为提高坐感舒适度,海绵在确保不降低密度的前提下做软处理,如在坐垫内设置立式弹簧等,使坐具有更高的回弹性和抗老性能,以此达到坐具与人体接触表面的松软感。

现有技术缺点:

1.模式固化随着人们对家居要求逐渐提高,若要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需在使用的舒适性、功能多样化和个性审美上提供更多的选择性。现有坐具产品的松软坐感基本都还在沙发或软椅的包皮模式上。

2.使用寿命短海绵在发泡过程中是多种成分互相作用的过程,短暂回弹力好。市场很多高回弹海绵往往在使用一年后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

术语解释:

坐具产品:供人坐的用具产品。

人体接触面:如坐面、卧面及其他人体与产品接触的面。

肌理设计:肌理是物体表面纵横交错、凹凸不平的纹理和结构。作为产品和用户之间的界面使人们直接感受到温度感、密度和软硬感等触觉感,肌理设计是通过工艺方法创造新的肌理形态。

发明内容

为突破现在软体坐具设计的固化模式,满足人们更加个性化的消费趋势。本发明提供一种坐具产品人体接触面肌理设计结构及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坐具产品人体接触面肌理设计结构,在坐具木质表面错位分布若干肌理单元,各肌理单元横间隔中心距14.5mm、纵间隔中心距10mm。

肌理单元结构为:在中心间距为11.5mm的两个直径为8mm的开孔中植入再生乳胶棒形成高32mm、宽25mm的环状线圈结构。

其中,再生乳胶棒长80mm、外径8mm、乳胶密度为60度。

本发明的一种坐具产品人体接触面肌理设计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材料准备,选用乳胶密度为60度的再生乳胶加工切割成长80mm、外径8mm的再生乳胶棒。

步骤2:单个肌理单元结构制作,弯曲再生乳胶棒,再将两头分别植入中心间距为11.5mm、直径为8mm的开孔中,形成环状线圈结构,肌理单元高32mm宽25mm。

步骤3:肌理单元组合排列,将木质表面与身体接触的面,按各单元横间隔中心距14.5mm、纵间隔中心距10mm开单元植入圆孔;将乳胶棒肌理单元植入圆孔;按接触面积和形态确定开孔数量;此时将乳胶棒肌理单元植入面积所有开孔,便完成了肌理单元组合成的接触面。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创新肌理结构本身具有柔软支撑的身体接触感。应用乳胶类材料实现毛巾环状线圈的结构形态,拓展材料肌理的形态表现力,在一种材料上实现兼具柔软感和结构力学上承重强度的设计,创新肌理结构本身具有柔软支撑的身体接触感。

2、突破固化模式,满足人们更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设计突破了沙发软椅包皮软层弹性填充物与螺旋弹簧结构的模式,用肌理直接满足柔软和支撑结构需求。通过面和肌理重层、探索坐具舒适功能的接触形态(表现接触表面),以适应多样的行为姿势和空间风格需求。

3、增长使用寿命。在材料本身的弹性和复原性中融入形态结构的特征,使肌理单元的弹性和复原性更持久,以增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坐具产品人体接触面肌理设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肌理单元排列分布示意图。

图3为肌理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再生乳胶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发明最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坐具产品人体接触面肌理设计结构如图1所示,在坐具木质表面错位分布若干肌理单元,各肌理单元横间隔中心距14.5mm、纵间隔中心距10mm(如图2所示)。

肌理单元结构如图3所示,具体为:在中心间距为11.5mm的两个直径为8mm的开孔中植入再生乳胶棒形成高32mm、宽25mm的环状线圈结构。

其中,再生乳胶棒如图4所示,长80mm、外径8mm、乳胶密度为60度。

本发明一种坐具产品人体接触面肌理设计结构制作过程为:

1、材料准备

参考图4,选用乳胶密度为60度的再生乳胶加工切割成长80mm、外径8mm的再生乳胶棒。

2、单个肌理单元结构制作

参考图3,弯曲再生乳胶棒,再将两头分别植入中心间距为11.5mm、直径为8mm的开孔中。形成环状线圈结构,肌理单元高32mm宽25mm。

3、肌理单元组合排列

参考图2,将木质表面与身体接触的面,按各单元横间隔中心距14.5mm、纵间隔中心距10mm开单元植入圆孔。将乳胶棒肌理单元植入圆孔。按接触面积和形态确定开孔数量。此时将乳胶棒肌理单元植入面积所有开孔,便完成了肌理单元组合成的接触面(效果如图1所示)。

本发明主要运用材料特性有机融合竖立在毛巾表面上环状线圈形态结构,使设计实现肌理具有蓬松柔软感的同时兼有持久的弹性和复原性,并且解决了在一种材料实现既有柔软度又有结构力学上的承重强度的技术问题,从而使肌理形态本身具备了柔软支撑身体的特性,创新了身体接触感。另外,所构成的肌理单元可以根据坐具身体接触面的大小和形状自由植入。相对一般沙发软椅的坐平面,肌理单元不受坐面的限制,能够根据各种行为与产品的接触姿势,植入平面或曲面为其带来柔软度,从而适应人们的不同行为需求。其肌理单元大小高低可以根据各种软硬度需求进行调整,以此来满足人们更加个性化的消费趋势。

其肌理结构技术成分低,利用材料特性融合结构特征设计肌理单元。只需在坐具材质表面开孔植入粘接即可完成,不需要专业的工艺技能。

最后,针对如何应对身体接触面的配置以及形状、大小、甚至强度、耐久性等问题,还有使用时的条件和实现性方面,通过功能造形的肌理设计突破以往产品固化模式的产品设计方法。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