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对工程地质条件勘察方法

一种对工程地质条件勘察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工程地质条件勘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地形地貌的勘察;步骤2,地质构造的勘察:包括勘察区的褶皱区域褶皱影响、勘察区断裂情况;步骤3,场地地层岩性及分布;步骤4,地球物理背景调查:据利用前期工程勘察资料进行现场踏勘;步骤5:地球物理特征研究:由于岩土体的电性特征与岩性、矿物成分及湿度密切相关,且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测试中受测区地形变化影响较大。本发明中初步查明了勘探范围内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基岩面起伏形态及风化界线,为挖方区土石比计算提供必要的依据;初步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岩溶分布范围、大致规模及其展布规律,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提供必要的依据;初步查明断层等构造的位置、破碎带宽度、产状,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提供必要的依据。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工程地质条件勘 察方法。

背景技术

地质工程领域是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 查、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 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数学地 质方法、遥感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为国民经济建 设服务的先导性工程领域。

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地质问题、所需各类矿产资源、水资源与 环境问题等是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地质工程领域正是为 此目的而进行科学研究、工程实施和人才培养。地质工程领域服务范 围广泛,技术手段多样化,从空中、地面、地下、陆地到海洋,各种 方法技术相互配合,交叉渗透,已形成科学合理的、立体交叉的现代 化综合技术和方法。

但是现有的勘察方法都较为简单,无法全面准确的对相关地区的 地质情况进行勘察,从而影响后期施工的进度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勘察方法都较为简单,无法 全面准确的对相关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对 工程地质条件勘察方法。

2.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对工程地质条件勘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地形地貌的勘察:勘察地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镇, 占地面积较广,其中飞行区平面为近矩形,面积约12.93km2,长约 5.62km,宽约2.85km,北东(51°)~南西(231°)向展布,净空 区平面为近三角形(长边位于飞行区,垂高约1.7km),面积约1.87km2。勘察区最高点位于净空区中国民用航空老巴山雷达站西南侧山峰,高 程2347m;最低点位于飞行区东北端葛藤沟沟底,高程2020m,地形 最大高差332m;

步骤2,地质构造的勘察:包括勘察区的褶皱区域褶皱影响、勘 察区断裂情况;

步骤3,场地地层岩性及分布:根据已有区域地质资料,结合本 次勘察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程物探、工程地质勘探等手段调查与 揭露情况及物探解译结果;

步骤4,地球物理背景调查:据利用前期工程勘察资料进行现场 踏勘;

步骤5:地球物理特征研究:由于岩土体的电性特征与岩性、矿 物成分及湿度密切相关,且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测试中受测区地形变化 影响较大。故在测试中因地形及岩土体各向异性的变化,导致不同剖 面的电性特征变化较大,解释中充分运用岩土参数并紧密结合地形、 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才能得到较为客观的物探解释结果。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在勘察区靠近已建成机场西跑道一侧,前 期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挖填作业,形成宽度5~360m的平台,标高 约2080~2110m左右,在挖填方边坡部位形成高度在5~32m的工程 边坡,一般坡度在25~45°。在勘察区西南端,长港路西北端二侧, 华新水泥厂~园艺场五队一带,地面标高介于2055~2065m间,地形 坡度较小,一般为2~5°。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勘察区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地台西部之滇东 台褶带,西与康滇地轴毗邻。四级构造单元为昆明断陷带,其北为东 川断块、南为易门台穹;西临普渡河—滇池大断裂、东为小江深断裂。 区内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背斜构造形迹多被破坏,而向斜构造形 迹一般保留完整。主干断裂往往历经多次构造旋回,从而控制了区内 沉积岩相、建造及分异和厚度变化。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勘察区的褶皱区域褶皱影响,整体上为一 单斜构造,倾向5~75°,倾角10~45°,但由于场地内地层多为形 成时间较老,经历构造活动多,受前述区域构造活动影响,勘察区褶 皱主要为断裂构造派生的次一级构造,一般延伸较短,挤压不强烈, 多发育一些开阔型的褶曲,影响深度不大,规模较小;勘察范围内的 褶皱主要有马鞍山背斜,萝卜地背斜;其中马鞍山背斜位于场地F10 以北分水岭中部,马鞍山~机场雷达站间,轴部走向约西北~东南(长 度约800m,宽约500m),两翼地层均以寒武系沧浪铺组泥质粉砂岩为 主,西南翼岩层产状为215∠25°,东北翼产状为35∠20°,萝卜地 背斜位于西冲村东北山体处,轴部走向近东~西(长度约800m,宽 约500m,两翼地层均以寒武系陡坡寺泥质粉砂岩和奥陶系汤池组粉 砂岩为主,西南翼岩层产状为202∠20°,东北翼产状为25∠18°。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勘察区断裂较为发育,羊桃箐-苏家坟断 裂(F10)规模较大,控制了工程区的构造发育,具有分区意义。其 余F11、F12、F13、F15、F16、F18-2、F18-3断裂为次级支断裂,有 局部分区意义,其它断裂构造规模相对较小,仅属于次次一级断裂,且活动性弱,活动方式以发育浅表层次的脆性断层为特征。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勘察区范围内覆盖层构成主要包括:第四 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杂填土、压实黏性素填土、压实碎石素 填土、黏性素填土、碎石素填土,第四系全新统植物层(Q4Pd)耕土、 植物层,第四系全新统沼泽沉积层(Q4h)淤泥质黏土,第四系全新 统冲洪积层(Q4al+pl)黏土、粉质黏土、次生红黏土、粉土、圆砾, 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红黏土、黏土、粉质黏土,下伏 基岩主要包括:二叠系下统阳新组(P1y)灰岩、倒石头组(P1d)粉 砂岩,石炭系中统威宁组(C2w)灰岩,泥盆系中统海口组(D2h)粉 砂岩、白云质灰岩,奥陶系下统汤池组(O1t)泥质粉砂岩,寒武系 中统双龙潭组(∈2s)砂质白云岩、陡坡寺组(∈2d)石英粉砂岩、 粉砂质泥岩、下统龙王庙组(∈1l)白云岩、泥质粉砂岩、沧浪铺组 (∈1c)泥质粉砂岩,此外,场地地层还包括构造角砾岩,为断层挤 压破碎后(或局部塌陷)再次胶结形成,场地内岩层以F10断层为界 线,断层以南岩层为P1y、P1d、C2w,断层以北岩层为C1d、D3z、D2h、 O1t、∈2s、∈2d、∈1l、∈1c。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据前期工程勘察资料及现场踏勘,该场地 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植物 层(Q4pd)、第四系全新统沼泽沉积层(Q4h)、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 层(Q4al+pl)、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二叠系下统阳新 组(P1y)、二叠系下统倒石头组(P1d)、石炭系中统威宁组(C2w)、 泥盆系中统海口组(D2h)、奥陶系下统汤池组(O1t)、寒武系中统双 龙潭组(∈2s)、寒武系中统陡坡寺组(∈2d)、寒武系下统龙王庙组 (∈1l)。在整个场地分布有杂填土、素填土、耕土、粘土、粉质粘土、 红黏土、灰岩、粉砂岩、白云岩、粉砂质泥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粉 砂岩、砂质白云岩、泥质粉砂岩。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物性参数主要通常有以下两个途径获取: 1、地表出露面积较大的部分岩体和地表较厚的均匀土体视电阻率通 过现场用小极距对称四极法测量获得。2、通过孔旁电测深法,将钻 孔岩性资料与电测深解释结果一一比对,得到不同岩性及其对应的视 电阻率数据。因本次物探专项勘察主要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高 密度电阻率法是集合电测深和电剖面法为一体的方法,高密度电阻率 法获取数据量更大,据有比电测深更优的参数测试效果。

优选地,所述勘察方法的数据采集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野外数据 采集,其中高密度电阻率法是确定装置形式与采集参数后,通过高密 度主机控制多路电极转换器经完成断面数据自动采集,数据采集完成 后,通过通讯程序将原始数据传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二维反演后 输出二维地电断面。

优选地,所述勘察方法的数据采集采用大地电磁测深法,其中 EH-4型StrataGem电磁系统,能观测到离地表几米至1000米内的地 质断面的电性变化信息,基于对断面电性信息的分析研究,可以应用 于地下水研究、环境监测、矿产与地热勘察,以及工程地质调查等。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中,初步查明了勘探范围内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基 岩面起伏形态及风化界线,为挖方区土石比计算提供必要的依据;初 步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岩溶分布范围、大致规模及其展布规律,为工程 地质条件评价提供必要的依据;初步查明断层等构造的位置、破碎带 宽度、产状,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提供必要的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对工程地质条件勘察方法的勘察区孔 旁不同地层的视电阻率特征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对工程地质条件勘察方法勘察区岩土 体视电阻率特征图;

图3为发明提出的一种对工程地质条件勘察方法中高密度电阻 率法流程图;

图4为发明提出的一种对工程地质条件勘察方法中EH4工作布置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 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 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4,一种对工程地质条件勘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地形地貌的勘察:勘察地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镇, 占地面积较广,其中飞行区平面为近矩形,面积约12.93km2,长约 5.62km,宽约2.85km,北东(51°)~南西(231°)向展布,净空 区平面为近三角形(长边位于飞行区,垂高约1.7km),面积约1.87km2。勘察区最高点位于净空区中国民用航空老巴山雷达站西南侧山峰,高 程2347m;最低点位于飞行区东北端葛藤沟沟底,高程2020m,地形 最大高差332m,步骤1中在勘察区靠近已建成机场西跑道一侧,前 期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挖填作业,形成宽度5~360m的平台,标高约2080~2110m左右,在挖填方边坡部位形成高度在5~32m的工程 边坡,一般坡度在25~45°。在勘察区西南端,长港路西北端二侧, 华新水泥厂~园艺场五队一带,地面标高介于2055~2065m间,地形 坡度较小,一般为2~5°;

步骤2,地质构造的勘察:包括勘察区的褶皱区域褶皱影响、勘 察区断裂情况,勘察区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地台西部之滇东台褶带,西 与康滇地轴毗邻。四级构造单元为昆明断陷带,其北为东川断块、南 为易门台穹;西临普渡河—滇池大断裂、东为小江深断裂。区内以断 裂为主,褶皱次之,背斜构造形迹多被破坏,而向斜构造形迹一般保 留完整。主干断裂往往历经多次构造旋回,从而控制了区内沉积岩相、 建造及分异和厚度变化,勘察区的褶皱区域褶皱影响,整体上为一单 斜构造,倾向5~75°,倾角10~45°,但由于场地内地层多为形成 时间较老,经历构造活动多,受前述区域构造活动影响,勘察区褶皱 主要为断裂构造派生的次一级构造,一般延伸较短,挤压不强烈,多 发育一些开阔型的褶曲,影响深度不大,规模较小;勘察范围内的褶 皱主要有马鞍山背斜,萝卜地背斜;其中马鞍山背斜位于场地F10以 北分水岭中部,马鞍山~机场雷达站间,轴部走向约西北~东南(长 度约800m,宽约500m),两翼地层均以寒武系沧浪铺组泥质粉砂岩为 主,西南翼岩层产状为215∠25°,东北翼产状为35∠20°,萝卜地 背斜位于西冲村东北山体处,轴部走向近东~西(长度约800m,宽 约500m,两翼地层均以寒武系陡坡寺泥质粉砂岩和奥陶系汤池组粉 砂岩为主,西南翼岩层产状为202∠20°,东北翼产状为25∠18°勘 察区断裂较为发育,羊桃箐-苏家坟断裂(F10)规模较大,控制了 工程区的构造发育,具有分区意义。其余F11、F12、F13、F15、F16、F18-2、F18-3断裂为次级支断裂,有局部分区意义,其它断裂构造 规模相对较小,仅属于次次一级断裂,且活动性弱,活动方式以发育 浅表层次的脆性断层为特征,其性状见表2.2-1。以下部分断裂资料 引自前期相关勘察成果及区域地质资料,在本阶段地质测绘时进行了 复核。

表2.2-1 勘察区断裂统计表

步骤3,场地地层岩性及分布:根据已有区域地质资料,结合本 次勘察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程物探、工程地质勘探等手段调查与 揭露情况及物探解译结果,勘察区范围内覆盖层构成主要包括:第四 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杂填土、压实黏性素填土、压实碎石素 填土、黏性素填土、碎石素填土,第四系全新统植物层(Q4Pd)耕土、 植物层,第四系全新统沼泽沉积层(Q4h)淤泥质黏土,第四系全新 统冲洪积层(Q4al+pl)黏土、粉质黏土、次生红黏土、粉土、圆砾, 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红黏土、黏土、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主要包括:二叠系下统阳新组(P1y)灰岩、倒石头组(P1d)粉 砂岩,石炭系中统威宁组(C2w)灰岩,泥盆系中统海口组(D2h)粉 砂岩、白云质灰岩,奥陶系下统汤池组(O1t)泥质粉砂岩,寒武系 中统双龙潭组(∈2s)砂质白云岩、陡坡寺组(∈2d)石英粉砂岩、 粉砂质泥岩、下统龙王庙组(∈1l)白云岩、泥质粉砂岩、沧浪铺组 (∈1c)泥质粉砂岩,此外,场地地层还包括构造角砾岩,为断层挤 压破碎后(或局部塌陷)再次胶结形成,场地内岩层以F10断层为界 线,断层以南岩层为P1y、P1d、C2w,断层以北岩层为C1d、D3z、D2h、 O1t、∈2s、∈2d、∈1l、∈1c,勘察区揭露地层情况一览见表2.3-1。

表2.3-1 勘察区揭露地层情况简表

步骤4,地球物理背景调查:据利用前期工程勘察资料进行现场 踏勘,据前期工程勘察资料及现场踏勘,该场地主要地层为:第四系 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植物层(Q4pd)、第四系全 新统沼泽沉积层(Q4h)、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第四系 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二叠系下统阳新组(P1y)、二叠系下统 倒石头组(P1d)、石炭系中统威宁组(C2w)、泥盆系中统海口组(D2h)、 奥陶系下统汤池组(O1t)、寒武系中统双龙潭组(∈2s)、寒武系中 统陡坡寺组(∈2d)、寒武系下统龙王庙组(∈1l)。在整个场地分布 有杂填土、素填土、耕土、粘土、粉质粘土、红黏土、灰岩、粉砂岩、 白云岩、粉砂质泥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粉砂岩、砂质白云岩、泥质 粉砂岩;

步骤5:地球物理特征研究:由于岩土体的电性特征与岩性、矿 物成分及湿度密切相关,且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测试中受测区地形变化 影响较大。故在测试中因地形及岩土体各向异性的变化,导致不同剖 面的电性特征变化较大,解释中充分运用岩土参数并紧密结合地形、 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才能得到较为客观的物探解释结果,物性参数主 要通常有以下两个途径获取:1、地表出露面积较大的部分岩体和地 表较厚的均匀土体视电阻率通过现场用小极距对称四极法测量获得。 2、通过孔旁电测深法,将钻孔岩性资料与电测深解释结果一一比对, 得到不同岩性及其对应的视电阻率数据。因本次物探专项勘察主要采 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集合电测深和电剖面法为 一体的方法,高密度电阻率法获取数据量更大,据有比电测深更优的 参数测试效果。

本发明中,测区岩土体的电性特征总体具有如下规律:

1)第四系覆盖层:主要由耕土、粘土、粉质粘土、杂填土、压 实粘性素填土、压实碎石素填土、粘性素填土、碎石素填土、淤泥质 粘土、红黏土、粉砂和圆砾等地层,由于岩性成分杂乱,均匀性差, 且受含水率影响,视电阻率值变化大,ρs值在10~2700Ω.m之间 变化,含水率高的粘土等地层视电阻率相对较低,ρs值一般在10~ 150Ω.m之间变化;松散干燥的含块石、碎石地层视电阻率相对较高。

2)二叠系:

灰岩: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视电阻率ρs值在150~600 Ω.m之间变化;中等风化,岩体相对完整,ρs值在300~3000Ω. m之间变化。

粉砂岩:强风化,岩体极破碎,ρs值在40~280Ω.m之间变化; 中等风化,岩体破碎~较完整,ρs值随风化程度和破碎程度而有所 变化,在150~520Ω.m之间变化。

3)石炭系:

灰岩:强风化,岩体破碎,ρs值在120~320Ω.m之间变化; 中风化,岩体破碎~较完整,ρs值在250~2100Ω.m之间变化。场 地西北边存在少量该地层分布。

4)泥盆系:

白云质灰岩:强风化,岩体较破碎,ρs值在320~480Ω.m之 间变化;中风化,岩体较完整,ρs值在400~2200Ω.m之间变化。

5)奥陶系:

泥质粉砂岩:强风化,岩体极破碎,ρs值在100~300Ω.m之 间变化;

中等风化,岩体极破碎~较完整,ρs值在200~650Ω.m之间 变化。

6)寒武系:

砂质白云岩:强风化,岩体较破碎,ρs值在350~410Ω.m之 间变化;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ρs值在400~1200Ω.m之间变化。

石英粉砂岩:强风化~中等风化,极破碎~较完整,ρs值在90~ 720Ω.m之间变化,场地分布较少。

白云岩:强风化,岩体较破碎,ρs值在350~600Ω.m之间变化; 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ρs值在450~2100Ω.m之间变化。

泥质粉砂岩:强风化,岩体破碎,ρs值在120~600Ω.m之间变 化;中等风化,岩体破碎~较完整,ρs值在350~2800Ω.m之间变 化。

粉砂质泥岩:强风化,岩体破碎,ρs值在100~250Ω.m之间 变化;中等风化,岩体破碎~较完整,ρs值在150~600Ω.m之间 变化。

7)岩体风化层电性特征

在相同岩性条件下,岩体风化程度越强高、裂隙越发育、含水率 越高,其ρs值越低;节理裂隙密集发育地段,ρs剖面等值线往往 出现低阻闭合圈或条带,岩体相对较完整,风化程度低,ρs剖面等 值线往往表现为条带状相对高阻带,且随深度的增加电阻率值逐渐升 高。

8)断层、破碎带电性特征

断层、破碎带电性表现为低阻异常,破碎带的宽度比岩性接触带 要宽一些,ρs剖面等值线往往出现低阻条带,低阻条带的宽度一般 比断层的实际宽度要宽。

9)岩性接触带电性特征

岩性分界面,由不同地层的接触关系不同,而致岩性分界面一般 表现为相对低阻或电阻率在剖面上的渐变。

10)岩溶异常区域的电性特征

充填(水或粘性土)型裂隙、溶洞表现为低阻异常,电性断面内 常出现局部闭合、半闭合或条带状低阻异常;而未充填型裂隙、溶洞 表现为高阻异常,电性断面内常出现局部闭合、半闭合或条带状高阻 异常。根据异常形态规模,结合ρs值可对溶洞、裂隙等密集发育区 进行识别,并判别其充填情况。

本发明中,综上所述,测区地层、断层、岩溶异常区域存在明显 的电性差异,本次物探工作具有较好的地球物理前提。充分利用电性 特征并结合地面地质、水文地质及钻探揭露资料综合研究,从已知到 未知深入认识,对于达到前述的勘察目的及要求具备较好的地球物理 前提

本发明中,勘察方法的数据采集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野外数据采 集,其中高密度电阻率法是确定装置形式与采集参数后,通过高密度 主机控制多路电极转换器经完成断面数据自动采集,数据采集完成后, 通过通讯程序将原始数据传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二维反演后输出 二维地电断面。

本发明中,勘察方法的数据采集采用大地电磁测深法,其中EH-4 型StrataGem电磁系统,能观测到离地表几米至1000米内的地质断 面的电性变化信息,基于对断面电性信息的分析研究,可以应用于地 下水研究、环境监测、矿产与地热勘察,以及工程地质调查等。该系 统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比较恶劣的野外环境。其方法原理与 传统的MT法一样,它是利用宇宙中的太阳风、雷电等入射到地球上 的天然电磁场信号作为激发场源,又称一次场,该一次场是平面电磁 波,垂直入射到大地介质中,由电磁场理论可知,大地介质中将会产 生感应电磁场,此感应电磁场与一次场是同频率的,引入波阻抗Z。 在均匀大地和水平层状大地情况下,波阻抗是电场E和磁场H的水平 分量的比值。

式中f是频率,单位是Hz,是电阻率(),E是电场强度(mv/km), H是磁场强度(nT),是电场相位,是磁场相位,单位是mrad。需要 提出的是,此时的E与H,应理解为一次场和感应场的空间张量叠加 后的综合场,简称总场。在电磁理论中,把电磁场(E、H)在大地中 传播时,其振幅衰减到初始值1/e时的深度,定义为穿透深度或趋肤 深度(δ)。

由(4)式可知,趋肤深度()将随电阻率()和频率(f)变化, 测量是在和地下研究深度相对应的频带上进行的。一般来说,频率较 高的数据反映浅部的电性特征,频率较低的数据反映较深的地层特征。 因此,在一个宽频带上观测电场和磁场信息,并由此计算出视电阻率 和相位。可确定出大地的地电特征和地下构造,这就是EH-4观测系 统的简单的方法原理。

一般情况下,大地是非均匀的,波阻抗是空间坐标的函数,此时 必须用张量阻抗来描述。此外,大地电性分布的不均匀性,会引起电 场的梯度变化,由此又产生磁场的垂直分量。进一步的讨论将会涉及 较深的电磁场理论和张量分析等内容,这里不做更多的介绍。在解决 一般性的工程地质调查中,作标量或张量观测即可。

StrataGem电磁系统野外工作有两种工作方式:一种是单点测深, 另一种是连续剖面测深,选用何种方式由研究任务确定。该系统通常 采用天然场源,只有在天然场信号很弱或者根本没有信号的频点上, 才使用人工场源,用以改进数据质量,提高数据信噪比。StrataGem 电磁系统可以在10Hz至92KHz的宽频范围内采集数据,为确保数据 质量与工作实效,上述频带又分成三个频组:

一频组:10Hz-1KHz

二频组:500Hz-3KHz

三频组:750Hz-92KHz

具体观测中使用哪几个频率组,可视情况灵活掌握。在野外能实 时获得的Hy、Ex、Hx、Ey振幅,ΦHy、ΦEx、ΦHx、ΦEy相位。一 维反演和二维电阻率成象结果,在室内数据处理后,可获得二维正、 反演结果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 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