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多模式打击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一种多模式打击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模式打击训练装置,包括用以承受训练者击打的击打圆板、设在击打圆板前方的形变元件。所述击打圆板圆周方向周向均布有击打侧棍;所述形变元件具有轴向收缩自由度和绕轴旋转自由度。所述形变元件包括用以安装在平面上的安装基础、可转动设置在安装基础上的旋转总成、可滑动的设在旋转总成上的伸缩总成。所述多模式打击训练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安装:将所述安装基础固定安装在墙面或其他固定平面上;步骤2,轴向击打:步骤2.1,常态下伸缩总成舒张;步骤2.2,受击打时,伸缩总成先压缩后复位;步骤3,劈打训练:步骤3.1,解锁止旋装置;步骤3.2,劈打;步骤3.3,复位。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9816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淄博职业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2110622938.7

  • 发明设计人 李雪;

    申请日2021-06-04

  • 分类号A63B69/20(20060101);A63B7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7295 淄博汇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周春

  • 地址 255000 山东省淄博市联通路西首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05:3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体育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模式打击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常的体术训练中,为了更好的达到训练效果,也避免训练者无器械训练对身体造成损伤。因此需要设计训练装置。目前体术训练的训练装置为木桩,即在训练地点设置纵置的桩体,所述桩体周围散乱布置有径向设置的木棍。木桩的存在,使得使用者可以借机训练自己的击打技巧。但是传统木桩存在以下缺陷:木桩以及木桩上的木棍皆为刚性元件,对于体术高深的使用者其可以掌握好训练力度,但是刚入门的初学者在击打木桩时很容易受伤甚至骨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以多方式训练使用者,且可以具有一定缓冲的训练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模式打击训练装置,包括用以承受训练者击打的击打圆板、设在击打圆板前方的形变元件:

所述击打圆板圆周方向周向均布有击打侧棍;

所述形变元件具有轴向收缩自由度和绕轴旋转自由度。

得益于所述形变元件的自由度,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轴向打击所述击打圆板或者劈打所述击打侧辊时,进行一定的缓冲,避免对使用者造成损伤。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案:

所述形变元件包括用以安装在平面上的安装基础、可转动设置在安装基础上的旋转总成、可滑动的设在旋转总成上的伸缩总成。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案:

所述安装基础包括空心圆筒、成型于空心圆筒前端的安装基板,所述空心圆筒内壁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组凸耳组件,每组凸耳组件均包括周向均布在空心圆筒内壁的至少三只带孔凸耳。

所述安装基础还包括用以锁止旋转总成和安装基础之间自由度的止旋装置;

所述止旋装置包括成型于所述空心圆筒外壁的环形凹槽、可转动的设在所述环形凹槽内的止旋螺管、周向均布在所述环形凹槽内并沿轴向设置的轴向滑槽、可滑动的设在所述轴向滑槽内的锁止插条,所述锁止插条外侧还成型有与内螺纹环螺接的外螺纹条,所述止旋装置还包括成型于旋转中轴外壁的锁止圆盘,所述锁止圆盘前端面周向均布有与所述锁止插条锁止配合的锁止凹槽。

得益于上述改进的止旋装置,其可以锁止所述旋转总成和安装基础之间的自由度,使得使用者可以在劈打时选择两种模式:

1.固定模式:

适用于具有较高水平的体术训练者,在所述旋转总成和安装基础之间的自由度锁止后,使用者劈打所述击打侧棍时没有任何缓冲结构,产生实打实的碰撞效果。

2.缓冲模式:

适用于还无法控制训练力度的初学者,在旋转总成相对于安装基础具有自由度时进行劈打练习,可以通过旋转总成的旋转吸收一部分反作用力,避免对初学者造成损害。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案:

所述旋转总成包括可转动的设在空心圆筒内的旋转中轴、成型于旋转中轴后端的轴移宽孔、成型于轴移宽孔前端的止旋窄孔,所述旋转中轴内腔设有两只压簧组件,每只压簧组件分别对应一组凸耳组件,所述旋转中轴外壁沿轴向成型有伸缩轴孔,所述压簧组件包括:

压簧圆腔,成型于所述止旋窄孔外沿;

凸耳侧孔,周向均布在压簧圆腔外壁,与带孔凸耳一一对应并容设对应的带孔凸耳穿过;

锁止齿环,设置于所述压簧圆腔中心,所述锁止齿环后端面周向均布有锁齿齿头;

径向挡板,周向均布在所述锁止齿环外壁,与所述带孔凸耳一一对应;

圆形簧圈,固定在径向挡板上,并贯穿带孔凸耳设置;

复位压簧,周向均布在所述圆形簧圈上,所述复位压簧与带孔凸耳一一对应,所述复位压簧一端与带孔凸耳抵接另一端与径向挡板抵接。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案:

所述伸缩总成包括:

伸缩外筒,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旋转中轴外壁,所述伸缩外筒内壁还设有与所述伸缩轴孔插接配合的外筒插头;

安装凸沿,成型于所述伸缩外筒外壁后端,所述安装凸沿与击打圆板固定连接;

弹簧压柱,成型于所述伸缩外筒后端面并可滑动的插入轴移宽孔内;

伸缩压簧、设在轴移宽孔内壁,所述伸缩压簧前端抵靠在轴移宽孔槽顶外沿,所述伸缩压簧后端与所述弹簧压柱抵接。

所述伸缩总成可以通过轴向伸缩,来吸收使用者轴向击打所述击打圆板时的打击力,避免对初学者造成损害。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案:

所述锁止齿环与压簧圆腔固定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案:

还包括用以固定锁止齿环的簧圈锁止组件,所述簧圈锁止组件包括:

驱动组件,包括设在所述伸缩外筒外壁后方的驱动环槽、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驱动环槽上的驱动螺母;

滑移组件,包括沿前后方向设在止旋窄孔内的滑移纵轴、周向均布在所述驱动环槽内侧并与止旋窄孔连通设置的滑移侧孔、周向均布在所述滑移纵轴外壁后端并与滑移侧孔一一插接配合的径向插条,所述径向插条远端成型有与所述驱动螺母啮合的外螺纹;

前置锁盘,固定于所述滑移纵轴前端;

后置锁环,包括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滑移纵轴上的锁环本体、沿轴向成型于所述滑移纵轴侧壁上的锁环轴孔、成型于所述锁环本体内壁并可滑动插设在锁环轴孔内的锁环插头、绕接在滑移纵轴上的锁环压簧,所述锁环压簧前端与所述锁环本体抵接而后端与径向插条抵接;

所述前置锁盘前端面与位于前方的压簧组件的锁止齿环锁止配合;

所述锁环本体前端面与位于后方的压簧组件的锁止齿环锁止配合。

所述多模式打击训练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安装:

将所述安装基础固定安装在墙面或其他固定平面上;

步骤2,轴向击打:

步骤2.1,常态下伸缩总成舒张:

常态下所述伸缩压簧作用于弹簧压柱使其沿着轴移宽孔向后移动;

直至所述外筒插头卡止在伸缩轴孔后端为止;

步骤2.2,受击打时,伸缩总成先压缩后复位:

使用者站在所述打击训练装置后方,向正前方挥出直拳或踢出正蹬,击打所述击打圆板;

所述击打圆板、伸缩总成受压向前移动:

所述弹簧压柱克服所述伸缩压簧作用力而向前移动,进而缓冲使用者的击打力;

使用者击打完毕,所述伸缩压簧作用于弹簧压柱进而带动伸缩总成、击打圆板向后舒张至常态,即复位完毕;

步骤3,劈打训练:

步骤3.1,解锁止旋装置:

常态下,所述锁止插条与锁止圆盘锁止连接,所述旋转中轴与空心圆筒之间的自由度锁止,所述旋转总成与安装基础之间的自由度锁止;

劈打之前,转动所述止旋螺管,进而驱动外螺纹条、锁止插条沿所述轴向滑槽向前移动,直至锁止插条与锁止圆盘脱离接触,所述旋转总成与安装基础之间的自由度得以解锁;

步骤3.2,劈打:

使用者站在所述打击训练装置后方,然后在所述击打圆板平面内沿着垂直于击打侧棍的方向通过手或足部击打所述击打侧棍,进而带动击打圆板、伸缩总成、旋转总成相对于安装基础转动:

所述旋转中轴、止旋窄孔、簧圈锁止组件带动压簧组件转动;

所述锁止齿环、径向挡板、圆形簧圈转动进而压缩所述复位压簧;

步骤3.3,复位:

劈打结束后,所述复位压簧驱动径向挡板、圆形簧圈、锁止齿环复位,直至所述径向挡板被凸耳组件挡止;

所述簧圈锁止组件、旋转中轴随所述压簧组件转动,所述旋转总成复位。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案:

还包括步骤4,调节劈打训练时的阻尼:

步骤4.1,所述滑移组件前行:

转动所述驱动螺母;

所述驱动螺母驱动所述径向插条、滑移纵轴沿滑移侧孔移动;

步骤4.2,位于后方的压簧组件被簧圈锁止组件锁止转动自由度:

所述后置锁环随所述滑移组件前行;

直至锁环本体与位于后方的压簧组件的锁止齿环抵接;

所述簧圈锁止组件将所述锁止齿环的转动自由锁止,进而将位于后方的压簧组件的转动自由度锁止;

此时,转动所述旋转总成、簧圈锁止组件时,位于后方的压簧组件随之转动;

步骤4.3,位于前方、后方的压簧组件均被簧圈锁止组件锁止转动自由度:

所述滑移组件继续前行,所述锁环本体、锁环插头由于被位于后方的压簧组件卡止,只能相对于滑移纵轴、锁环轴孔向后移动,所述锁环压簧不断被压缩,但所述锁环本体始终锁止位于后方的压簧组件的转动自由度;

所述前置锁盘前端面与位于前方的压簧组件对的锁止齿环抵接,进而锁止位于前方的压簧组件;

此时,转动所述伸缩总成、旋转总成、簧圈锁止组件时,位于前方、后方的压簧组件均随之转动;

通过调整转动旋转总成时,与之随动的压簧组件的数量,进而调节实际受压的复位压簧的数量,调节转动伸缩总成、旋转总成、簧圈锁止组件的阻尼,即劈打训练时的阻尼。

有益效果:

本案所述的一种多模式打击训练装置,可以对使用者击打力进行缓冲:

所述形变元件具有轴向收缩自由度和绕轴旋转自由度。所述形变元件的自由度,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轴向打击所述击打圆板或者劈打所述击打侧辊时,进行一定的缓冲,避免对使用者造成损伤。

本案所述的一种多模式打击训练装置,可以锁止转动自由度进而实现劈打训练时的两种模式:

固定模式:

适用于具有较高水平的体术训练者,在所述旋转总成和安装基础之间的自由度锁止后,使用者劈打所述击打侧棍时没有任何缓冲结构,产生实打实的碰撞效果。

缓冲模式:

适用于还无法控制训练力度的初学者,在旋转总成相对于安装基础具有自由度时进行劈打练习,可以通过旋转总成的旋转吸收一部分反作用力,避免对初学者造成损害。

本案所述的一种多模式打击训练装置,可以调节劈打训练时的阻尼:

转动所述驱动螺母;

所述驱动螺母驱动所述径向插条、滑移纵轴沿滑移侧孔移动;

所述簧圈锁止组件先后锁止位于后方的压簧组件、位于前方的压簧组件;

通过调整转动旋转总成时,与之随动的压簧组件的数量,进而调节实际受压的复位压簧的数量,调节转动伸缩总成、旋转总成、簧圈锁止组件的阻尼,即劈打训练时的阻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所述打击训练装置轴向击打时的示意图。

图2是所述打击训练装置劈打训练时的示意图。

图3是所述打击训练装置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所述安装基础和旋转总成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A-A截面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是图3中A-A截面另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是图4中B部一种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4中B部另一种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4中B部另一种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

图标:

a.击打圆板;b.形变元件;

1.安装基础,11.空心圆筒,12.安装基板,13.凸耳组件,14.止旋装置,14a.环形凹槽,14b. 止旋螺管,14c.轴向滑槽,14d.内螺纹环,14e.外螺纹条,14f.锁止圆盘;

2.旋转总成,21.旋转中轴,22.轴移宽孔,23.止旋窄孔,24.压簧组件,24a.压簧圆腔,24b. 凸耳侧孔,24c.锁止齿环,24d.径向挡板,24e.圆形簧圈,24f.复位压簧;

3.伸缩总成,31.伸缩外筒,32.安装凸沿,33.弹簧压柱,34.伸缩压簧;

4.簧圈锁止组件,41.驱动组件,41a.驱动环槽,41b.驱动螺母,42.滑移组件,42a.滑移纵轴,42b.滑移侧孔,42c.径向插条,43.前置锁盘,44.后置锁环,44a.锁环本体,44b.锁环轴孔,44c.锁环插头,44d.锁环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一种多模式打击训练装置,包括用以承受训练者击打的击打圆板a、设在击打圆板a前方的形变元件b:

所述击打圆板a圆周方向周向均布有击打侧棍a1;

所述形变元件b具有轴向收缩自由度和绕轴旋转自由度。

得益于所述形变元件b的自由度,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轴向打击所述击打圆板a或者劈打所述击打侧辊a1时,进行一定的缓冲,避免对使用者造成损伤。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案:

所述形变元件b包括用以安装在平面上的安装基础1、可转动设置在安装基础1上的旋转总成2、可滑动的设在旋转总成2上的伸缩总成3。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案:

所述安装基础1包括空心圆筒11、成型于空心圆筒11前端的安装基板12,所述空心圆筒11内壁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组凸耳组件13,每组凸耳组件13均包括周向均布在空心圆筒 11内壁的至少三只带孔凸耳。

所述安装基础1还包括用以锁止旋转总成2和安装基础1之间自由度的止旋装置14;

所述止旋装置14包括成型于所述空心圆筒11外壁的环形凹槽14a、可转动的设在所述环形凹槽14a内的止旋螺管14b、周向均布在所述环形凹槽14a内并沿轴向设置的轴向滑槽 14c、可滑动的设在所述轴向滑槽14c内的锁止插条14d,所述锁止插条14d外侧还成型有与内螺纹环14d螺接的外螺纹条14e,所述止旋装置14还包括成型于旋转中轴21外壁的锁止圆盘14f,所述锁止圆盘14f前端面周向均布有与所述锁止插条14d锁止配合的锁止凹槽。

得益于上述改进的止旋装置14,其可以锁止所述旋转总成2和安装基础1之间的自由度,使得使用者可以在劈打时选择两种模式:

3.固定模式:

适用于具有较高水平的体术训练者,在所述旋转总成2和安装基础1之间的自由度锁止后,使用者劈打所述击打侧棍a1时没有任何缓冲结构,产生实打实的碰撞效果。

4.缓冲模式:

适用于还无法控制训练力度的初学者,在旋转总成2相对于安装基础1具有自由度时进行劈打练习,可以通过旋转总成2的旋转吸收一部分反作用力,避免对初学者造成损害。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案:

所述旋转总成2包括可转动的设在空心圆筒11内的旋转中轴21、成型于旋转中轴21后端的轴移宽孔22、成型于轴移宽孔22前端的止旋窄孔23,所述旋转中轴21内腔设有两只压簧组件24,每只压簧组件24分别对应一组凸耳组件13,所述旋转中轴21外壁沿轴向成型有伸缩轴孔21a,所述压簧组件24包括:

压簧圆腔24a,成型于所述止旋窄孔23外沿;

凸耳侧孔24b,周向均布在压簧圆腔24a外壁,与带孔凸耳一一对应并容设对应的带孔凸耳穿过;

锁止齿环24c,设置于所述压簧圆腔24a中心,所述锁止齿环24c后端面周向均布有锁齿齿头;

径向挡板24d,周向均布在所述锁止齿环24c外壁,与所述带孔凸耳一一对应;

圆形簧圈24e,固定在径向挡板24d上,并贯穿带孔凸耳设置;

复位压簧24f,周向均布在所述圆形簧圈24e上,所述复位压簧24f与带孔凸耳一一对应,所述复位压簧24f一端与带孔凸耳抵接另一端与径向挡板24d抵接。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案:

所述伸缩总成3包括:

伸缩外筒31,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旋转中轴21外壁,所述伸缩外筒31内壁还设有与所述伸缩轴孔21a插接配合的外筒插头31a;

安装凸沿32,成型于所述伸缩外筒31外壁后端,所述安装凸沿32与击打圆板a固定连接;

弹簧压柱33,成型于所述伸缩外筒31后端面并可滑动的插入轴移宽孔22内;

伸缩压簧34、设在轴移宽孔22内壁,所述伸缩压簧34前端抵靠在轴移宽孔22槽顶外沿,所述伸缩压簧34后端与所述弹簧压柱33抵接。

所述伸缩总成3可以通过轴向伸缩,来吸收使用者轴向击打所述击打圆板a时的打击力,避免对初学者造成损害。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案:

所述锁止齿环24c与压簧圆腔24a固定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案:

还包括用以固定锁止齿环24c的簧圈锁止组件4,所述簧圈锁止组件4包括:

驱动组件41,包括设在所述伸缩外筒31外壁后方的驱动环槽41a、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驱动环槽41a上的驱动螺母41b;

滑移组件42,包括沿前后方向设在止旋窄孔23内的滑移纵轴42a、周向均布在所述驱动环槽41a内侧并与止旋窄孔23连通设置的滑移侧孔42b、周向均布在所述滑移纵轴42a外壁后端并与滑移侧孔42b一一插接配合的径向插条42c,所述径向插条42c远端成型有与所述驱动螺母41b啮合的外螺纹;

前置锁盘43,固定于所述滑移纵轴42a前端;

后置锁环44,包括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滑移纵轴42a上的锁环本体44a、沿轴向成型于所述滑移纵轴42a侧壁上的锁环轴孔44b、成型于所述锁环本体44a内壁并可滑动插设在锁环轴孔44b内的锁环插头44c、绕接在滑移纵轴42a上的锁环压簧44d,所述锁环压簧44d前端与所述锁环本体44a抵接而后端与径向插条42c抵接;

所述前置锁盘43f前端面与位于前方的压簧组件24的锁止齿环24c锁止配合;

所述锁环本体44a前端面与位于后方的压簧组件24的锁止齿环24c锁止配合。

所述多模式打击训练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安装:

将所述安装基础1固定安装在墙面或其他固定平面上;

步骤2,轴向击打:

步骤2.1,常态下伸缩总成3舒张:

常态下所述伸缩压簧34作用于弹簧压柱33使其沿着轴移宽孔22向后移动;

直至所述外筒插头31a卡止在伸缩轴孔21a后端为止;

步骤2.2,受击打时,伸缩总成3先压缩后复位:

使用者站在所述打击训练装置后方,向正前方挥出直拳或踢出正蹬,击打所述击打圆板 a;

所述击打圆板a、伸缩总成3受压向前移动:

所述弹簧压柱33克服所述伸缩压簧34作用力而向前移动,进而缓冲使用者的击打力;

使用者击打完毕,所述伸缩压簧34作用于弹簧压柱33进而带动伸缩总成3、击打圆板a 向后舒张至常态,即复位完毕;

步骤3,劈打训练:

步骤3.1,解锁止旋装置14:

常态下,所述锁止插条14d与锁止圆盘14f锁止连接,所述旋转中轴21与空心圆筒11 之间的自由度锁止,所述旋转总成2与安装基础1之间的自由度锁止;

劈打之前,转动所述止旋螺管14b,进而驱动外螺纹条14e、锁止插条14d沿所述轴向滑槽14c向前移动,直至锁止插条14d与锁止圆盘14f脱离接触,所述旋转总成2与安装基础1之间的自由度得以解锁;

步骤3.2,劈打:

使用者站在所述打击训练装置后方,然后在所述击打圆板a平面内沿着垂直于击打侧棍 a1的方向通过手或足部击打所述击打侧棍a1,进而带动击打圆板a、伸缩总成3、旋转总成 2相对于安装基础1转动:

所述旋转中轴21、止旋窄孔23、簧圈锁止组件4带动压簧组件24转动;

所述锁止齿环24c、径向挡板24d、圆形簧圈24e转动进而压缩所述复位压簧24f;

步骤3.3,复位:

劈打结束后,所述复位压簧24f驱动径向挡板24d、圆形簧圈24e、锁止齿环24c复位,直至所述径向挡板24d被凸耳组件13挡止;

所述簧圈锁止组件4、旋转中轴21随所述压簧组件24转动,所述旋转总成2复位。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案:

还包括步骤4,调节劈打训练时的阻尼:

步骤4.1,所述滑移组件42前行:

转动所述驱动螺母41b;

所述驱动螺母41b驱动所述径向插条42c、滑移纵轴42a沿滑移侧孔42b移动;

步骤4.2,位于后方的压簧组件24被簧圈锁止组件4锁止转动自由度:

所述后置锁环44随所述滑移组件42前行;

直至锁环本体44a与位于后方的压簧组件24的锁止齿环24c抵接;

所述簧圈锁止组件4将所述锁止齿环24c的转动自由锁止,进而将位于后方的压簧组件 24的转动自由度锁止;

此时,转动所述旋转总成2、簧圈锁止组件4时,位于后方的压簧组件24随之转动;

步骤4.3,位于前方、后方的压簧组件24均被簧圈锁止组件4锁止转动自由度:

所述滑移组件42继续前行,所述锁环本体44a、锁环插头44b由于被位于后方的压簧组件24卡止,只能相对于滑移纵轴42a、锁环轴孔44b向后移动,所述锁环压簧44d不断被压缩,但所述锁环本体44a始终锁止位于后方的压簧组件24的转动自由度;

所述前置锁盘43前端面与位于前方的压簧组件24对的锁止齿环24c抵接,进而锁止位于前方的压簧组件24;

此时,转动所述伸缩总成3、旋转总成2、簧圈锁止组件4时,位于前方、后方的压簧组件24均随之转动;

通过调整转动旋转总成2时,与之随动的压簧组件24的数量,进而调节实际受压的复位压簧24f的数量,调节转动伸缩总成3、旋转总成2、簧圈锁止组件4的阻尼,即劈打训练时的阻尼。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