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套钻管钻具及利用该钻具拔除旧桩的施工方法

套钻管钻具及利用该钻具拔除旧桩的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套钻管钻具,包括连接在钻机上的过渡接头,所述过渡接头下端侧壁开设有出土洞,所述过渡接头下方可拆卸连接有套钻管件,所述套钻管件下方可拆卸连接钻头;所述套钻管件包括若干节相互连通的筒状套钻管,每节套钻管内、外壁分别设置有螺旋叶片,每节所述套钻管下端侧壁开设有料孔;每节套钻管下端内壁环向均设有多组刮土器。本发明还涉及利用套钻管钻具拔除旧桩的施工方法。本发明根据不同的旧桩类型,选择相适配的钻头及刮土器,可快捷将桩身、土体良好分离,实现高效、便捷、稳定的旧桩拔除作业。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0241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理工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110604032.2

  • 申请日2021-05-31

  • 分类号E21B7/00(20060101);E21B17/00(20060101);E21B17/22(20060101);E21B10/43(20060101);E02D9/00(20060101);E02D9/02(20060101);B08B1/04(20060101);

  • 代理机构41111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陈勇

  • 地址 454000 河南省焦作市高新区世纪大道200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05:3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旧桩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套钻管钻具及利用该钻具拔除旧桩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旧城改造和建筑物改扩建。旧城改造和建筑物改扩建,通常涉及到旧式建筑拆除而改建高层建筑。对于软土区或不良土质区,旧式建筑基础多采用桩基。当该区域新建筑基础采用桩基时,新桩基的施工会受到旧建筑桩基的影响。因此,如何消除旧桩基对新建筑桩基施工的影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消除旧桩基影响的常用办法就是清除承台、拔除旧桩基。旧桩基的拔除多采用大型吊机辅以特制夹具(直拔法)或桩-土隔断器具(隔拔法)的拔除法。

上述拔桩装置或器具及工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或盲区:

1.直拔法即采用吊机等起吊设备直接作用于旧桩基、将其直接从地基中拔出,直拔时最重要的就是消除或者减小桩侧摩擦阻力,一旦当需拔除桩基周边地基承重低于吊机所需起吊力时,直拔法则无法适用;

同时直拔法会在桩底部形成超大负压,以至造成塌孔,对地下土体造成严重破坏,尤其是软土段,进而引发周边地基沉降及建(构)筑物开裂,对周边扰动较大以至影响周边建筑安全。

2.隔拔法即采用器具将旧桩基与其周侧地基土隔断、减小桩侧摩擦阻力,现有隔拔法虽然可以减弱桩与周边土粘结、使拔桩难度降低,面对桩基与周边岩土粘结程度的不同,隔拔法也难以将桩、土彻底分离,桩周仍会附着不同厚度的土体;

现有隔拔法对于比较特殊桩,还存在适应性差的问题。如套管隔断法和土钻套管隔断法,对于严重扩颈桩、扩底桩、多支盘桩等适应性差,因为隔断装置或器具需要全包桩载面,存在断面大、桩、土分隔差等问题;岩钻套管式隔断器具,不能剥离桩周土,对于歪斜桩的适应性也较差;有的隔断装置,增设了高压水冲或水气冲刷桩周土功能,但存在大量泥浆问题,若钻头下行快,则桩、土剥离效果也差。

专利公告号CN103334433A公开了一种拔桩的施工方法,其利用钻管的旋转、下压,切割和分离旧桩基与周围的泥土,再将两根钢丝绳套固定套牢在旧桩基上,钢丝绳套连接叉车、将旧桩基拔除;

上述拔除作业中,钻管结构简易,但其无法将桩与桩周泥土良好分离,以至桩周仍附有大量泥土,增加了起吊重量,同时桩外周土与钻管内壁仍存在较大的摩擦阻力,这些因素将使拔桩力仍很大。钻管外壁与土体存在较大摩擦力,使得拔钻管阻力增大。为此,提出套钻管钻具及利用该钻具拔除旧桩的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隔拔器具施工效果差、旧桩基拔除功效低的问题,提供套钻管钻具及利用该钻具拔除旧桩的施工方法,可实现旧桩基与周边土体的良好分离,减小对周边土体的扰动,同时施工灵活方便、施工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套钻管钻具,包括连接在钻机上的过渡接头,所述过渡接头为圆筒状,过渡接头下端侧壁开设有出土洞,所述过渡接头下方可拆卸连接有套钻管件,所述套钻管件下方可拆卸连接钻头;

所述套钻管件包括若干节相互连通的筒状套钻管,相邻两节所述套钻管可拆卸连接,每节套钻管内、外壁分别设置有螺旋叶片,每节所述套钻管下端侧壁开设有料孔;

每节套钻管下端内壁环向均设有多组刮土器,刮土器位于所述料孔下方,每组所述刮土器包括底座以及弹性铰接在底座上的刮土臂,刮土臂前端设置有万向球,多个所述刮土臂朝向套钻管轴线布设、且垂直于套钻管轴线;

所述钻头包括环形基座以及环向均设在基座下端的若干切削具,单个所述切削具截面呈“一”或“十”字形。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接头包括一体成型的过渡段和接头段,所述过渡段为圆筒状,过渡段外径与所述套钻管相适配,过渡段与套钻管螺纹连接;

所述过渡段两侧对称开设有所述出土洞,出土洞为圆角矩形,出土洞长为10~15cm、宽为8~10cm;所述接头段和钻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套钻管为钢管结构,每节套钻管长为2~6m,相邻两节所述套钻管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套钻管下端两侧对称开设有所述料孔,料孔为圆形,料孔直径为5~6cm;

相邻两节所述套钻管的螺旋叶片接合面对齐以形成螺旋结构,螺旋叶片宽为4~5cm。

进一步地,所述刮土器数量为3~8组,所述底座固定设置在套钻管内壁,底座两侧螺栓连接有侧壳,所述侧壳为下端开口的中空壳体结构,两侧所述侧壳之间铰接有刮土臂;

所述刮土臂两端对称设置有铰轴,所述铰轴分别穿设在侧壳内,铰轴和侧壳之间设置有扭簧。

进一步地,所述铰轴上设置有可拆卸连接有安装块;

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铰轴上,扭簧置于侧壳内,扭簧一端插入侧壳、另一端插入所述安装块以作用于刮土臂偏转;

所述底座和套钻管之间设置有楔形块以加固,所述铰轴轴向的侧壳上也设置有楔形块以减小摩擦。

进一步地,所述刮土臂为厚钢制成的板状结构,刮土臂抵在所述底座上,刮土臂两侧边缘设有刃口,所述刃口为切削刃或切削齿;

所述万向球包括罩体以及置于罩体内万向旋转的球体,所述罩体固定连接在刮土臂前端。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与套钻管螺纹连接;

所述切削具与基座外边缘齐平或凸出于基座外边缘,凸出于基座外边缘的切削具尺寸超过螺旋叶片尺寸。

利用套钻管钻具拔除旧桩的施工方法,采用上述的套钻管钻具,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信息采集,采集旧桩桩径、桩长、接桩位置及接桩方式,判断有无扩径或断桩及其位置、歪斜等情况;同时采集旧桩场地的工程地质信息;

步骤2:配制桩孔充填浆液;

步骤3:根据步骤1采集的信息选择套钻管尺寸、分节长度和组合顺序以及刮土器种类和钻头种类;

将第一节套钻管分别与过渡接头、钻头组装,最后将其连接至钻机;

步骤4:旧桩桩头清障并开孔,去除桩承台或垫层、桩头露出;

步骤5:钻机就位、对正调直,钻机启动、钻头旋转下行,第一节套钻管旋转,钻头切削下来的土体经套钻管外的螺旋叶片输送至地表,刮土臂将桩周土部分切削下来、经套钻管内的螺旋叶片输送至过渡接头,再经出土洞排至地表;

钻头不断下行,当刮土臂遭遇桩周土体、受到土体的阻挡发生倾斜偏转,同时刮土臂也受扭簧作用、趋于水平,当球体紧抵在桩周,刮土臂不再深切桩周土体;

步骤6:第一节套钻管即将完全入土后,将第二节套钻管安装在第一节套钻管和过渡接头之间,而后按照步骤5操作继续切削土体;

当第二节套钻管即将完全入土后,将第三节套钻管安装在第二节套钻管和过渡接头之间,依次往复,实现对旧桩、土体的分离;

步骤7:钻头持续下行至第一节套钻管上的刮土器越过桩底时,刮土臂在扭簧扭力作用下趋于水平、与套钻管轴线方向保持垂直,钻头旋转刮土臂逐渐切断桩底与其下方土体的连接,桩身下沉、由刮土臂支撑;

步骤8:拆卸地表以上的套钻管使其与相邻的套钻管和过渡接头分离,采用钢丝绳套绑在桩顶,钢丝绳连接吊机进行起吊,同时将步骤2配制的充填浆液注入地表以下的套钻管,充填浆液填充在套钻管外侧、同时通过料孔填充在套钻管内侧与桩周的空隙中;

旧桩不断上移、充填浆液填充桩身上移所产生的空洞中;

步骤9:旧桩完全移除后,将过渡接头和套钻管连接,钻机带动套钻管上移,分节依次拔出地表以下的套钻管及钻头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工程地质信息包括岩性及其工程地质性质指标、地下水情况;所述充填浆液为粉煤灰水泥砂浆、掺和一定量的粘土制成的流动性液体。

进一步地,所述旧桩为等径桩采用截面呈“一”字形切削具的钻头,同时采用带有切削刃刮土臂的刮土器;

所述旧桩为非等径桩或嵌岩桩采用截面呈“十”字形的切削具钻头,同时采用带有切削齿刮土臂的刮土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若干节套钻管之间可拆卸连接,进而适用于不同长度的旧桩;套钻管可拆卸连接有钻头,可根据不同的桩型选择相适用的钻头,套钻管内布设有刮土器,刮土器用于桩周土的切削、剥离,针对不同的桩型选择相适用的刮土器,刮土器匹配钻头,可解决土体或混凝土、岩石的切割。

本发明的刮土器可以起托桩作用,因此当旧桩起吊与套钻管拔除协同作业时,可方便完成断桩、接长桩、超长桩、超重桩的拔除工作。

本发明的螺旋叶片起到排送土体的作用,经钻头和刮土臂切削下来的土体经螺旋叶片排送至地表,进而将桩身、土体良好分离,减小桩与套钻管间的摩擦,避免拔桩时桩底端负压的产生,最大限度的减轻了桩身的起吊重量,同时减小套钻管与其内外壁土体的摩擦,使得套钻管移出容易,也减小对周围土体的扰动,实现高效、便捷、稳定的旧桩拔除作业。

本发明在拔除旧桩时,持续不断向套钻管内外注入充填浆液,充填浆液产生一定的浮力可便于旧桩的起吊,同时填充在桩身移位所产生的空洞内,避免土体松动或塌陷,保证施工环境的安全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套钻管钻具的套钻管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套钻管钻具的套钻管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套钻管钻具的刮土器布设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套钻管钻具的刮土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字形切削具钻头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4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5-6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7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8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十”字形切削具钻头与套钻管连接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十”字形切削具钻头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扩底桩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套钻管件拔除扩底桩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1为过渡接头,101为过渡段,102为接头段,2为出土洞,3为钻头,301为基座,302为切削具,4为套钻管,5为螺旋叶片,6为料孔,7为底座,8为刮土臂,9为万向球,901为罩体,902为球体,10为侧壳,11为铰轴,12为扭簧,13为刃口,14为充填浆液,15为安装块,16为楔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

如图1~图13所示,套钻管钻具,包括连接在钻机上的过渡接头1,所述过渡接头1为圆筒状,过渡接头1下端侧壁开设有出土洞2,过渡接头1在作业时始终处于地表以上。

具体的,所述过渡接头1包括一体成型的过渡段101和接头段102,所述过渡段101为圆筒状,过渡段101两侧对称开设有所述出土洞2,出土洞2为圆角矩形,出土洞2长为10~15cm、宽为8~10cm;所述接头段102和钻机连接。

所述过渡接头1下方可拆卸连接有套钻管件,所述套钻管件下方可拆卸连接钻头3;

所述套钻管件包括若干节相互连通的筒状套钻管4,过渡接头1和套钻管件安装时,所述过渡段101外径与所述套钻管4相适配,过渡段101与套钻管4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套钻管4为钢管结构,每节套钻管4长为2~6m,相邻两节所述套钻管4可拆卸连接,具体的,相邻两节所述套钻管4之间螺纹连接。

每节所述套钻管4内、外壁分别设置有螺旋叶片5,在相邻两节套钻管4安装完成后,相邻两节所述套钻管4的螺旋叶片5接合面对齐,进而形成完整的螺旋结构,螺旋叶片5宽为4~5cm,螺旋叶片5用于向地表排送土体。

每节所述套钻管4下端侧壁开设有料孔6,具体的,所述套钻管4下端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所述料孔6,料孔6为圆形,料孔6直径为5~6cm,优选的,料孔6直径为5cm,料孔6用于连通套钻管4内外。

每节套钻管4下端内壁环向均设有多组刮土器,具体的,所述刮土器数量为3~8组,刮土器数量依据桩截面尺寸来选择,当桩截面尺寸小时设置少数量的刮土器,当桩截面尺寸大时设置多数量的刮土器,刮土器用于切削、刮除旧桩周侧的土体,同时也用于托桩。

本实施例中,所述刮土器位于所述料孔6下方,每组所述刮土器包括底座7以及弹性铰接在底座7上的刮土臂8,所述底座7固定设置在套钻管4内壁,所述底座7和套钻管4之间还设置有楔形块16,用于支撑底座7,楔形块16可加强底座7和套钻管4的连接强度。

为了便于刮土臂8和底座7铰接,所述底座7两侧螺栓连接有侧壳10,所述侧壳10为下端开口的中空壳体结构,侧壳10与底座7安装时,自底座7下方向上拧动螺栓,进而将底座7和侧壳10依次连接紧固,安装后,侧壳10处于封闭状态。

两侧所述侧壳10之间铰接有刮土臂8,具体的,所述刮土臂8两端对称设置有铰轴11,所述铰轴11分别穿设在侧壳10内,铰轴11和侧壳10之间设置有扭簧12。

为了便于扭簧12的安装,所述铰轴11上设置有可拆卸连接有安装块15;安装后,所述扭簧12套设在所述铰轴11上,扭簧12置于侧壳10内,扭簧12一端插入侧壳10、另一端插入所述安装块15,在扭簧12的作用下,铰轴11可发生偏转,进而带动刮土臂8偏转;

同时在扭簧12扭力的作用下,刮土臂8趋于水平、刮土臂8抵在所述底座7上,即多个所述刮土臂8朝向套钻管4轴线布设、且垂直于套钻管4轴线。

所述铰轴11轴向的侧壳10上也设置有楔形块16以减小摩擦,在刮土臂8跟随套钻管4圆周向旋转切削桩周土体时,本楔形块16可以减少侧壳10行进阻力,避免侧壳10损坏。

本实施例中,所述刮土臂8为厚钢制成的板状结构,刮土臂8两侧边缘设有刃口13,所述刃口13为切削刃或切削齿,因此刮土器种类为两种,一种为带有切削刃刮土臂8的刮土器,可用于切削土体,另一种为带有切削齿刮土臂8的刮土器,可用于切削岩石或混凝土。

所述刮土臂8前端设置有万向球9, 所述万向球9包括罩体901以及置于罩体901内万向旋转的球体902,所述罩体901固定连接在刮土臂8前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钻头3包括环形基座301以及环向均设在基座301下端的若干切削具302,所述基座301与套钻管4螺纹连接。

单个所述切削具302截面呈“一”或“十”字形,因此钻头3种类为两种,一种为带有“一”字形切削具302的钻头3,此切削具302与基座301外边缘齐平,用于等径桩情形;

另一种为带有“十”字形切削具302的钻头3,此钻头3外轮廓大于套钻管4外壁的螺旋叶片5轮廓,即切削具302凸出于基座301外边缘,凸出于基座301外边缘的切削具302尺寸超过螺旋叶片5尺寸,用于非等径桩、嵌岩桩或扩底桩情形。

利用套钻管钻具拔除旧桩的施工方法,采用上述的套钻管钻具,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信息采集,采集旧桩桩径、桩长、接桩位置及接桩方式,判断有无扩径或断桩及其位置、歪斜等情况;同时采集旧桩场地的工程地质信息,工程地质信息包括岩性及其工程地质性质指标、地下水情况。

步骤2:配制桩孔充填浆液14,充填浆液14为粉煤灰水泥砂浆、掺和一定量的粘土制成的流动性液体,其固化后的力学性质等同或高于原位岩土性质,充填浆液14用于填充旧桩拔出后所产生的空洞,避免塌孔现象。

步骤3:根据步骤1采集的信息选择套钻管4尺寸、分节长度和组合顺序以及刮土器种类和钻头3种类;

若旧桩为等径桩则采用截面呈“一”字形切削具302的钻头3,同时配合设有切削刃的刮土器;若旧桩为非等径桩、嵌岩桩、扩底桩或多支盘桩则采用截面呈“十”字形切削具302的钻头3,同时配合设有切削齿的刮土器。

将第一节套钻管4分别与过渡接头1、钻头3组装,最后将其连接至钻机。

步骤4:旧桩桩头部位进行清障并开孔,去除桩承台或垫层,使得桩头露出,并按钻头3外轮廓,以桩心为中心预先开孔。

步骤5:钻机就位、对正调直,钻机启动、钻头3旋转下行进入开孔中,在钻机作用下,第一节套钻管4旋转,钻头3切削下来的土体经套钻管4外的螺旋叶片5输送至地表,刮土臂8将桩周土部分切削下来、经套钻管4内的螺旋叶片5输送至过渡接头1,再经出土洞2排至地表。

螺旋叶片5可将套钻管4内、外壁附近的土体输送到地表,随着钻头3不断下行,当刮土臂8遭遇桩周土体、受到土体的阻挡发生倾斜偏转,同时刮土臂8也受扭簧12扭力作用、趋于水平,当球体902紧抵在桩周,刮土臂8不再深切桩周土体。

步骤6:在第一节套钻管4即将完全入土后,将第二节套钻管4安装在第一节套钻管4和过渡接头1之间,而后按照步骤5操作继续切削土体;

当第二节套钻管4即将完全入土后,将第三节套钻管4安装在第二节套钻管4和过渡接头1之间,依次往复,继而桩周土体可受到不同节套钻管4内刮土臂8的切削,实现对旧桩、土体的分离。

球体902置于罩体901内无任何方向限制的自由转动,受到扭簧12作用,球体902紧抵在桩周表面,可起到保护刮土器的作用,防止刮土臂8与桩身接触。

步骤7:钻头3持续下行至第一节套钻管4上的刮土器越过桩底时,刮土臂8不再受到桩身阻挡,进而刮土臂8在扭簧12扭力作用下趋于水平,即与套钻管4轴线方向保持垂直,刮土臂8逐渐切断桩底与其下方土体的连接,而后桩身下沉、由刮土臂8支撑,此时刮土器起到托桩作用。

步骤8:拆卸地表以上的套钻管4使其与相邻的套钻管4和过渡接头1分离,采用钢丝绳套绑在桩顶,钢丝绳连接吊机进行起吊,同时将步骤2配制的充填浆液14注入地表以下的套钻管4内,充填浆液14填充在套钻管4外侧、同时通过料孔6填充在套钻管4内侧与桩周的空隙中;

随着旧桩不断上移、充填浆液14填充桩身上移所产生的空洞中,同时若干节套钻管4内的刮土器依次起到托桩作用,避免出现断桩风险,提高拔桩成功率。

步骤9:旧桩完全吊起、移除后,将过渡接头1和套钻管4连接,钻机带动套钻管4上移、分节依次拔出地表以下剩余的套钻管4及钻头3即可。

在对存在断桩或接桩的旧桩起吊时,可借助套钻管4中的刮土器作为托桩工具,在拔除顶段桩后,提升套钻管4使剩余断桩或接桩一段一段或一节一节露出桩孔并移除出桩孔。

若桩身过长无法一次拔出时,也可以采用此方式,将旧桩底端轻落在某一节套钻管4的刮土器上,将已吊露出地面的桩身进行人工截断并移离,然后再起吊下部的桩身,如下部桩身仍无法一次拔出,则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将桩身全部拔除。

若桩身粗大,其重量已超出起吊机的起吊能力,则可借助刮土器的托桩作用,通过套钻管4拔除与旧桩起吊协同工作,使套钻管4在拔除过程中分担旧桩起吊荷载,共同完成超重旧桩的拔除。

本发明的刮土器可将桩周土快速与桩身剥离、也能切断桩底与其下方土体的连接,剥离后的土体经螺旋叶片5输送至地表,可最大限度减轻桩身的起吊重量,有效提高旧桩拔除效率,可实现旧桩基与周边土体的良好分离,减小对周边土体的扰动,施工作业灵活方便。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