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小型快速冷热冲击测试装置

小型快速冷热冲击测试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快速冷热冲击测试装置,包括主机、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温度控制并输出以对被测元件进行冷热冲击的测试头、用于调节测试头位置的调节装置,主机包括至少用于向测试头发送温度控制数据的控制装置,测试头具有对压缩空气进行降温或升温的涡流机构、有进气端和出气端的加热器、喷嘴,涡流机构具有进气口、冷气出口、热气出口,涡流机构的进气口与供气系统通过进气管路单元连接,冷气出口连接与加热器的进气端,喷嘴与加热器的出气端连接。上述测试装置的测试温度在‑55~220℃,温度范围广,升降温速度快;能够冷热切换,无需配备压缩机及半导体制冷片,体积小移动方便;涡流机构无需通电,能耗低;适用于选择性测试场合。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0391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海拓仪器(江苏)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760705.3

  • 发明设计人 刘冬喜;

    申请日2021-07-06

  • 分类号G01R31/00(20060101);G01R31/28(20060101);G01R1/02(20060101);G01R1/04(20060101);

  • 代理机构32453 苏州唯思而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李婧宇

  •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友谊路35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05:3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零件测试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小型快速冷热冲击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及元器件的制造过程中,尤其是今年来发展迅猛的5G芯片类型产品,需要进行性能测试或可靠性验证,其中就包括在极高温及极低温的连续环境下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或物理伤害,因此需要使用到冷热冲击试验机。

升降温速度快、测试温度范围广以及降低能耗一直都是冷热冲击机改进的诉求。而常见的冷热冲击试验测试装置均采用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制冷,再通过加热丝调节输出温度(大致在-40℃至200℃之间),这种传统的冷热冲击机结构以及制冷、制热方式,升温速度慢,能耗大,成本高,而且导致设备整体体积较大,不能随应用场合移动,在对元件进行测试时,元件仅能摆放于设备上的固定位置,而设备无法配合被测元件摆放位置,缺乏灵活性和便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小型快速冷热冲击测试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型快速冷热冲击测试装置,包括主机、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温度控制并输出以对被测元件进行冷热冲击的测试头,主机包括至少用于向测试头发送温度控制数据的控制装置,测试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测试头位置的调节装置,测试头内具有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降温或升温的涡流机构、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的加热器、喷嘴,涡流机构具有进气口、冷气出口、热气出口,涡流机构的进气口与供气系统通过进气管路单元相连接,冷气出口连接与加热器的进气端,喷嘴与加热器的出气端连接。本测试装置由供气系统输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经由主机后再输入测试头的涡流机构,使供给涡流机构的气流更稳定,这里所说的供气系统可以是生产制造现场的中央空气压缩系统等能够提供压缩空气的设备、系统。压缩空气经过涡流机构后同时生成一路冷气和一路热气,该路冷气和该路热气的温度是既定的,该冷气从冷气出口进入加热器,由加热器对该气体的温度进行补偿,将气体温度调节至测试所需温度。本测试装置通过设置涡流装置,替代了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传统制冷设备,测试温度范围广,升降温的速度快,所能够制造的温度范围在-55~220℃,220℃降温至-55℃耗时约1min,-55℃升温至220℃耗时约20s,对于在测试时最常用的温度,例如从70℃降温至0℃仅需12 s左右,从85℃降温至-40℃仅需20s左右,相较现有的冷热冲击测试装置的效率大幅提高。同时,涡流机构对压缩空气的升温、降温都无需通电,相较现有的配置有压缩机的冷热冲击测试装置,大幅降低了能耗。另外,本测试装置省去了压缩机及半导体制冷片,从而缩小装置整体的体积使之便于移动。测试头的设置,能够适用于需要进行选择性测试的场合,例如对电路板上的某个元件进行测试,并且对该被测元件周围的元件不造成伤害。

另外,采用调节装置调节测试头的位置,改变了测试头固定连接在测试装置设备上的做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调节装置并不依附于测试装置上,其可以安装在比如桌面、地面等任意位置,通过改变调节装置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测试头移动覆盖的测试范围,有效提升测试装置的操作便利性和移动灵活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涡流机构与加热器之间设置有旁通管路单元,旁通管路单元包括一端与热气出口相连接的第一管路、连接在第一管路上的第一电磁阀、一端连接在第一管路上且另一端与加热器的进气端相连通的第二管路、连接在第二管路上的第二电磁阀,第二管路的一端在第一管路上的连接处位于第一电磁阀与加热器的进气端之间。

在具有旁通管路单元的情况下,当小型快速冷热冲击测试装置处于制冷工作状态时,第一电磁阀打开,且第二电磁阀关闭,此时涡流机构所生成的热气从热气出口流出,冷气从冷气出口进入下游的加热器。当小型快速冷热冲击测试装置处于制热工作状态时,第一电磁阀关闭,且第二电磁阀打开,此时涡流机构所生成的冷气由冷气出口进入下游的加热器,热气则由第二管路进入下游加热器,该热气进入加热器的最终作用是对压缩空气进行温度补偿,减少加热器的升温负担,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升温效率,并且降低了加热器的能耗。

在上述可选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更为优选地,进气管路单元还与加热器的进气端相连接,进气管路单元可以实现对涡流机构和加热器进气与否进行切换,具体地,进气管路单元包括一端与进气口相连接且另一端与供气系统相连接的第三管路、设置在第三管路上的第三电磁阀、一端与加热器的进气端相连接且另一端与供气系统相连接的第四管路、设置在第四管路上的第四电磁阀。

当小型快速冷热冲击测试装置处于上述制冷工作状态和制热工作状态时,第三电磁阀打开,且第四电磁阀关闭,即涡流机构始终工作,供气系统不直接对加热器供气。进一步地,小型快速冷热冲击测试装置还具有高温制热工作状态,当小型快速冷热冲击测试装置处于高温制热工作状态时,第四电磁阀打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均关闭,即涡流机构不工作,供气系统直接对加热器供气,压缩空气由第四管路进入加热器直接进行升温处理。

制热工作状态与高温制热工作状态可以根据测试需求自由选择。当测试所需的气体为热气,且目标温度较低,可选择第一制热工作状态,涡流机构所生成的冷气、热气均进入加热器,由于目标温度低,冷气给加热器的升温负担小,同时有热气进行温度补偿,进一步提高了升温速度,降低加热器的能耗。

当测试所需的温度较高,可选择高温制热工作状态,压缩空气进入加热器加热,此时没有压缩空气进入涡流机构,从而没有冷气产生,压缩空气由常温加热至目标温度,减小加热器的升温负担,而且节能。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涡流机构、加热器与供气系统之间设置有进气管路单元,进气管路单元包括一端与进气口相连接且另一端与供气系统相连接的第三管路、设置在第三管路上的第三电磁阀、一端与加热器的进气端相连接且另一端与供气系统相连接的第四管路、设置在第四管路上的第四电磁阀。

在此情况下,小型快速冷热冲击测试装置具有制冷工作状态和制热工作状态,当其处于制冷工作状态时,第三电磁阀打开,且第四电磁阀关闭,压缩空气由第三管路进入涡流机构,涡流机构所生成的热气从热气出口流出,冷气从冷气出口进入下游加热器。当小型快速冷热冲击测试装置处于制热工作状态时,第三电磁阀关闭,且第四电磁阀打开,压缩空气由第四管路进入加热器直接进行升温处理,此时进入加热器的气体为常温的压缩空气,加热器将压缩空气升温至目标温度所需的能耗相较加热器将冷气升温至目标温度所需的时间更短、能耗更少。

进一步地,测试头还包括对经过加热器的压缩空气进行温度测试并将测试数据传送到控制装置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喷嘴内。

更进一步地,测试头还包括测试头外壳,涡流机构、加热器均设置于测试头外壳内。

更进一步地,测试头还包括设置于测试头外壳底部的热流罩,热流罩用于在测试时罩设在被测物体外侧以形成与外部空气隔离的密闭空间,使冲击空气更集中,密闭空间内的环境温度更接近测试所需温度,实现对测试温度环境更精准地控制,且利于节能。

更进一步地,热流罩具有用于在测试时容纳被测元件的容纳腔、位于容纳腔上方的第一空腔、围设在容纳腔外侧的第二空腔,第一空腔的外侧部与第二空腔的上部相连通,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共同形成密封空间,且该密封空间与容纳腔密闭隔离,密封空间设置有向内输送空气的空腔进气孔和将其中的空气排出的空腔出气口,容纳腔具有将其中的空气排出的容纳腔出气口;喷嘴贯穿第一空腔并且其底部伸入至容纳腔内。

由于在冷热冲击测试时,极低温的气流遇到外部常温气流会在容纳腔的腔壁上结霜或形成水雾,不利于操作人员观察被测元件的实时测试情况,所以在密封空间设置空腔进气孔和空腔出气口是为了在实验过程中源源不断地向密封空间内注入气流,即使气流在第二空腔中形成风幕,在气流的作用下有效防止水雾、霜在容纳腔的腔壁上凝结,以便于操作人员直接观察被测元件的状态,便于测试的正常进行。

更进一步地,第一空腔由第一本体、第二本体、第三本体围成,第一本体、第二本体的位置上下对应,第三本体的上端部、下端部分别与第一本体、第二本体连接;第二空腔由密封垫、上端部与第二本体的下端连接且下端部与密封垫连接的第四本体、上端部与第二本体的下端连接且下端部与密封垫连接的第五本体围成;容纳腔由第二本体、第五本体围成;空腔进气孔、容纳腔出气口均设置于第三本体上。密封垫的设置使热流罩内部,包括容纳腔及由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组成的密封空间更具封闭性。测试头外壳与热流罩的第一本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调节装置包括固定支架、一端与固定支架相连接并且能够展开和折叠的调节支架,测试头滑动连接在调节支架的另一端,调节支架的展开和折叠使测试头能够移动覆盖的范围更广。更进一步地,调节支架包括与测试头滑动连接的滑块、与滑块转动连接的连接块、与连接块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臂、与第一连接臂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臂,第二连接臂与固定支架转动连接。固定支架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调节装置位置的夹紧机构,夹紧机构与其他物体可脱离地连接,该夹紧机构可以夹持于桌边或其他物体上,也可以夹持于其他装置的呈条状、板状的构件上,不仅适用于多种夹持客体,还能够重复拆卸。

测试头与滑块的滑动连接,使测试头与滑块能够在沿测试头的长度方向上滑动,即调整测试头与调节支架的相对高度。通过滑块与连接块的转动连接调整滑块相对连接块的角度,从而改变测试头相对调节支架的角度。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的转动连接实现了调节支架的展开和折叠,加大了测试头能够移动覆盖的测试范围。第二连接臂与固定支架的转动连接,则在固定支架已经连接在其他物体上的情况下使调节支架能够任意改变其位于固定支架四周的方向。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相较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测试装置通过设置涡流装置,替代了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传统制冷设备,测试温度范围广,升降温的速度快,所能够制造的温度范围在-55~220℃,220℃降温至-55℃耗时约1min,-55℃升温至220℃耗时约20s,对于在测试时最常用的温度,例如从70℃降温至0℃仅需12 s左右,从85℃降温至-40℃仅需20s左右,相较现有的冷热冲击测试装置的效率大幅提高。同时,涡流机构对压缩空气的升温、降温都无需通电,相较现有的配置有压缩机的冷热冲击测试装置,大幅降低了能耗。另外,由于省去了压缩机及半导体制冷片,从而缩小装置整体的体积使之便于移动;适用于选择性测试的场合;调节装置的设置有效提升测试装置的操作便利性和移动灵活性。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中小型快速冷热冲击测试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测试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实施例1的涡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实施例2的涡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实施例3的涡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主机;2、测试头;21、涡流机构;211、进气口;212、冷气出口;213、旁通管路单元;213-1、第一管路;213-2、第一电磁阀;213-3、第二管路;213-4、第二电磁阀;214、进气管路单元;214-1、第三管路;214-2、第三电磁阀;214-3、第四管路;214-4、第四电磁阀;22、加热器;23、喷嘴;24、测试头外壳;25、热流罩;251、容纳腔;252、第一空腔;252-1、第一本体;252-2、第二本体;252-3、第三本体;253、第二空腔;253-1、密封垫;253-2、第四本体;253-3、第五本体;254、空腔进气孔;255、容纳腔出气口;3、调节装置;31、固定支架;311、夹紧机构;311-1、夹座;311-2、调节旋钮;32、调节支架;321、滑块;322、连接块;323、第一连接臂;324、第二连接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有关方向描述的术语“上”、“下”是按照正常使用情况时本测试装置的方向来定义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参考附图1至附图4,本实施例中的小型快速冷热冲击测试装置,包括主机1、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温度控制并输出以对被测元件进行冷热冲击的测试头2,主机1包括至少用于向测试头2发送温度控制数据的控制装置,测试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测试头2位置的调节装置3,测试头2内具有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降温或升温的涡流机构21、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的加热器22、喷嘴23,涡流机构21具有进气口211、冷气出口212、热气出口,涡流机构21的进气口211与供气系统通过进气管路单元214相连接,冷气出口连接与加热器22的进气端,喷嘴23与加热器22的出气端连接。

本测试装置由供气系统输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经由主机1后再输入测试头2的涡流机构21,使供给涡流机构21的气流更稳定,这里所说的供气系统可以是生产制造现场的中央空气压缩系统等能够提供压缩空气的设备、系统。压缩空气经过涡流机构21后同时生成一路冷气和一路热气,该路冷气和该路热气的温度是既定的,该冷气从冷气出口212进入加热器22,由加热器22对该气体的温度进行补偿,将气体温度调节至所需温度后从喷嘴23喷出,即压缩空气的温度主要由涡流机构21与加热器22共同调节。本实施例中的测试装置所能够制造的温度范围在-55~220℃,测试温度范围广,升降温的速度快,从最高温220℃降温至最低温-55℃仅需1min左右,从最低温-55℃升温至220℃仅需20s左右,温度范围内极值的温度变化所需时间误差不超过5s;对于在测试时最常用的温度,例如从70℃降温至0℃仅需12 s左右、从85℃降温至-40℃仅需20s左右,升降温所需时间误差不超过2~3s,相较现有的冷热冲击测试装置的效率大幅提高。本测试装置由于设置涡流机构21,无需配备压缩机及半导体制冷片,从而缩小装置整体的体积使之便于移动。同时,涡流机构21对压缩空气的升温、降温都无需通电,相较现有的配置有压缩机的冷热冲击测试装置,冷热冲击测试装置更节能。同时,涡流机构21对压缩空气的升温、降温都无需通电,相较现有的大幅降低了能耗。测试头2的设置,能够适用于需要进行选择性测试的场合,例如对电路板上的某个元件进行测试,并且对该被测元件周围的元件不造成伤害。

另外,采用调节装置3调节测试头2的位置,改变了测试头2固定连接在测试装置设备上的做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调节装置3并不依附于测试装置上,其可以安装在比如桌面、地面等任意位置,通过改变调节装置3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测试头2移动覆盖的测试范围,有效提升测试装置的操作便利性和移动灵活性。

作为优选,涡流机构21与加热器22之间设置有旁通管路单元213,如附图4所示。旁通管路单元213包括一端与热气出口相连接的第一管路213-1、连接在第一管路213-1上的第一电磁阀213-2、一端连接在第一管路213-1上且另一端与加热器22的进气端相连通的第二管路213-3、连接在第二管路213-3上的第二电磁阀213-4,第二管路213-3的一端在第一管路213-1上的连接处位于第一电磁阀213-2与加热器22的进气端之间。

小型快速冷热冲击测试装置具有制冷工作状态和制热工作状态,当其处于制冷工作状态时,第一电磁阀213-2打开,且第二电磁阀213-4关闭,此时涡流机构21所生成的热气从热气出口流出,冷气从冷气出口212进入下游加热器22。当小型快速冷热冲击测试装置处于制热工作状态时,第一电磁阀213-2关闭,且第二电磁阀213-4打开,此时涡流机构21所生成的冷气由冷气出口212进入下游加热器22,热气则由第二管路213-3进入下游加热器22,该热气进入加热器22的最终作用是对压缩空气进行温度补偿,减少加热器22的升温负担,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升温效率,并且降低了加热器22的能耗。

作为优选,测试头2还包括测试头外壳24、设置于测试头外壳24底部的热流罩25、对经过加热器22的压缩空气进行温度测试并将测试数据传送到控制装置的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测试头外壳24底部的在测试时罩设在被测物体外侧以形成与外部空气隔离的密闭空间的热流罩25,涡流机构21、加热器22、温度传感器均设置于测试头外壳24内,温度传感器连接在加热器22的输出端与喷嘴23之间,热流罩25则使冲击空气更集中,密闭空间内的环境温度更接近测试所需温度,实现对测试温度环境更精准地控制,且利于节能。

热流罩25具有用于在测试时容纳被测元件的容纳腔251、位于容纳腔251上方的第一空腔252、围设在容纳腔251外侧的第二空腔253,第一空腔252的外侧部与第二空腔253的上部相连通,第一空腔252和第二空腔253共同形成密封空间,且该密封空间与容纳腔251密闭隔离,密封空间设置有向内输送空气的空腔进气孔254和将其中的空气排出的空腔出气口,容纳腔251具有将其中的空气排出的容纳腔出气口255;喷嘴23贯穿第一空腔252并且其底部伸入至容纳腔251内。由于在冷热冲击测试时,极低温的气流遇到外部常温气流会在容纳腔251的腔壁上结霜或形成水雾,不利于操作人员观察被测元件的实时测试情况,所以在密封空间设置空腔进气孔254和空腔出气口是为了在实验过程中源源不断地向密封空间内注入气流,即使气流在第二空腔253中形成风幕,在气流的作用下有效防止水雾、霜在容纳腔251的腔壁上凝结,以便于操作人员直接观察被测元件的状态,便于测试的正常进行。

第一空腔252由第一本体252-1、第二本体252-2、第三本体252-3围成,第一本体252-1、第二本体252-2的位置上下对应,第三本体252-3的上端部、下端部分别与第一本体252-1、第二本体252-2连接;第二空腔253由密封垫253-1、上端部与第二本体252-2的下端连接且下端部与密封垫253-1连接的第四本体253-2、上端部与第二本体252-2的下端连接且下端部与密封垫253-1连接的第五本体253-3围成;容纳腔251由第二本体252-2、第五本体253-3围成;空腔进气孔254、容纳腔出气口255均设置于第三本体252-3上。密封垫253-1的设置使热流罩25内部,包括容纳腔251及由第一空腔252第二空腔253组成的密封空间更具封闭性。测试头外壳24与热流罩25的第一本体252-1固定连接。

在实际使用时,空腔进气孔254、空腔出气口可以设置在第三本体252-3上的任意高度位置,也可以设置在第四本体253-2上,在能够实现防止水雾、霜在容纳腔251的腔壁凝结的前提下,对空腔进气孔254与空腔出气口的设置位置、设置高度不做限定。同时在能使容纳腔251内部空气排出的前提下,容纳腔出气口255的设置位置、设置方式也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的容纳腔出气口255就设置在第三本体252-3上,并且第二本体252-2上开设有气孔,容纳腔出气口255通过连接管连接气孔,连接管位于第一空腔252内,容纳腔251中的空气通过连接管排出。

作为优选,调节装置3包括固定支架31、一端与固定支架31相连接并且能够展开和折叠的调节支架32,测试头2滑动连接在调节支架32的另一端,调节支架32的展开和折叠使测试头2能够移动覆盖的范围更广。

调节支架32包括与测试头2滑动连接的滑块321、与滑块321转动连接的连接块322、与连接块322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臂323、与第一连接臂323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臂324,第二连接臂324与固定支架31转动连接。

测试头2与滑块321的滑动连接,使测试头2与滑块321能够在沿测试头2的长度方向上滑动,即调整测试头2与调节支架32的相对高度。通过滑块321与连接块322的转动连接调整滑块321相对连接块322的角度,从而改变测试头2相对调节支架32的角度。第一连接臂323与第二连接臂324的转动连接实现了调节支架32的展开和折叠,加大了测试头2能够移动覆盖的测试范围。第二连接臂324与固定支架31的转动连接,则在固定支架31已经连接在其他物体上的情况下使调节支架32能够任意改变其位于固定支架31四周的方向。固定支架3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调节装置3位置的夹紧机构311,夹紧机构311与其他物体可脱离地连接,该夹紧机构311可以夹持于桌边或其他物体上,也可以夹持于其他装置的呈条状、板状的构件上,不仅适用于多种夹持客体,还能够重复拆卸。本实施例中给出了夹紧机构311的具体结构,如图3,本实施例中的夹紧机构311包括与固定支架31底部连接的夹座311-1和设置在夹座311-1上的调节旋钮311-2,夹座311-1用于与桌边等其他物体连接,调节旋钮311-2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夹持限度,使夹紧机构311可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客体。在实际应用中,夹紧机构311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现有技术中的能够实现夹持作用的其他结构。

实施例2

参考附图1至附图3及附图5,本实施例中的小型快速冷热冲击测试装置,包括主机1、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温度控制并输出以对被测元件进行冷热冲击的测试头2,主机1包括至少用于向测试头2发送温度控制数据的控制装置,测试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测试头2位置的调节装置3,测试头2内具有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降温或升温的涡流机构21、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的加热器22、喷嘴23,涡流机构21具有进气口211、冷气出口212、热气出口,涡流机构21的进气口211与供气系统通过进气管路单元214相连接,冷气出口连接与加热器22的进气端,喷嘴23与加热器22的出气端连接。

本测试装置由供气系统输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经由主机1后再输入测试头2的涡流机构21,使供给涡流机构21的气流更稳定,这里所说的供气系统可以是生产制造现场的中央空气压缩系统等能够提供压缩空气的设备、系统。压缩空气经过涡流机构21后同时生成一路冷气和一路热气,该路冷气和该路热气的温度是既定的,该冷气从冷气出口212进入加热器22,由加热器22对该气体的温度进行调节,即压缩空气的温度主要由涡流机构21与加热器22共同调节。本实施例中的测试装置所能够制造的温度范围在-55~220℃,测试温度范围广,升降温的速度快,从最高温220℃降温至最低温-55℃仅需1min左右,从最低温-55℃升温至220℃仅需20s左右,温度范围内极值的温度变化所需时间误差不超过5s;对于在测试时最常用的温度,例如从70℃降温至0℃仅需12 s左右、从85℃降温至-40℃仅需20s左右,升降温所需时间误差不超过2~3s,相较现有的冷热冲击测试装置的效率大幅提高。本测试装置由于设置涡流机构21,无需配备压缩机及半导体制冷片,从而缩小装置整体的体积使之便于移动,同时,涡流机构21对压缩空气的升温、降温都无需通电,相较现有的配置有压缩机的冷热冲击测试装置大幅降低了能耗。测试头2的设置,能够适用于需要进行选择性测试的场合,例如对电路板上的某个元件进行测试,并且对该被测元件周围的元件不造成伤害。

另外,采用调节装置3调节测试头2的位置,改变了测试头2固定连接在测试装置设备上的做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调节装置3并不依附于测试装置上,其可以安装在比如桌面、地面等任意位置,通过改变调节装置3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测试头2移动覆盖的测试范围,有效提升测试装置的操作便利性和移动灵活性。

作为优选,涡流机构21与加热器22之间设置有旁通管路单元213,且涡流机构21、加热器22与供气系统之间设置有进气管路单元214,如附图5所示。

旁通管路单元213包括一端与热气出口相连接的第一管路213-1、连接在第一管路213-1上的第一电磁阀213-2、一端连接在第一管路213-1上且另一端与加热器22的进气端相连通的第二管路213-3、连接在第二管路213-3上的第二电磁阀213-4,第二管路213-3的一端在第一管路213-1上的连接处位于第一电磁阀213-2与加热器22的进气端之间。

进气管路单元214与加热器22的进气端相连接,进气管路单元214包括一端与进气口211相连接且另一端与供气系统相连接的第三管路214-1、设置在第三管路214-1上的第三电磁阀214-2、一端与加热器22的进气端相连接且另一端与供气系统相连接的第四管路214-3、设置在第四管路214-3上的第四电磁阀214-4。

小型快速冷热冲击测试装置具有制冷工作状态、制热工作状态和高温制热工作状态,当其处于制冷工作状态时,第一电磁阀213-2、第三电磁阀214-2打开,且第二电磁阀213-4、第四电磁阀214-4关闭,压缩空气由第三管路214-1进入涡流机构21,涡流机构21所生成的热气从热气出口流出,冷气从冷气出口212进入下游加热器22。当小型快速冷热冲击测试装置处于制热工作状态时,第二电磁阀213-4、第三电磁阀214-2打开,且第一电磁阀213-2、第四电磁阀214-4关闭,压缩空气由第三管路214-1进入涡流机构21,涡流机构21所生成的热气从第二管路213-3进入下游加热器22对压缩空气进行温度补偿。当小型快速冷热冲击测试装置处于高温制热工作状态时,第四电磁阀214-4打开,第一电磁阀213-2、第二电磁阀213-4、第三电磁阀214-2均关闭,压缩空气由第四管路214-3进入加热器22直接进行升温处理。

制热工作状态与高温制热工作状态可以根据测试需求自由选择。当测试所需的气体为热气,且目标温度较低,可选择制热工作状态,涡流机构21所生成的冷气、热气均进入加热器22,由于目标温度低,冷气给加热器22的升温负担小,同时有热气进行温度补偿,进一步提高升温速度,降低加热器22的能耗。

当测试所需的温度较高,可选择高温制热工作状态,压缩空气进入加热器22加热,此时没有压缩空气进入涡流机构21,从而没有冷气产生,压缩空气由常温加热至目标温度,减小加热器22的升温负担,升温速度更快,而且节能。

作为优选,测试头2还包括测试头外壳24、设置于测试头外壳24底部的热流罩25、对经过加热器22的压缩空气进行温度测试并将测试数据传送到控制装置的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测试头外壳24底部的在测试时罩设在被测物体外侧以形成与外部空气隔离的密闭空间的热流罩25,涡流机构21、加热器22、温度传感器均设置于测试头外壳24内,温度传感器连接在加热器22的输出端与喷嘴23之间,热流罩25则使冲击空气更集中,密闭空间内的环境温度更接近测试所需温度,实现对测试温度环境更精准地控制,且利于节能。

热流罩25具有用于在测试时容纳被测元件的容纳腔251、位于容纳腔251上方的第一空腔252、围设在容纳腔251外侧的第二空腔253,第一空腔252的外侧部与第二空腔253的上部相连通,第一空腔252和第二空腔253共同形成密封空间,且该密封空间与容纳腔251密闭隔离,密封空间设置有向内输送空气的空腔进气孔254和将其中的空气排出的空腔出气口,容纳腔251具有将其中的空气排出的容纳腔出气口255;喷嘴23贯穿第一空腔252并且其底部伸入至容纳腔251内。由于在冷热冲击测试时,极低温的气流遇到外部常温气流会在容纳腔251的腔壁上结霜或形成水雾,不利于操作人员观察被测元件的实时测试情况,所以在密封空间设置空腔进气孔254和空腔出气口是为了在实验过程中源源不断地向密封空间内注入气流,即使气流在第二空腔253中形成风幕,在气流的作用下有效防止水雾、霜在容纳腔251的腔壁上凝结,以便于操作人员直接观察被测元件的状态,便于测试的正常进行。

第一空腔252由第一本体252-1、第二本体252-2、第三本体252-3围成,第一本体252-1、第二本体252-2的位置上下对应,第三本体252-3的上端部、下端部分别与第一本体252-1、第二本体252-2连接;第二空腔253由密封垫253-1、上端部与第二本体252-2的下端连接且下端部与密封垫253-1连接的第四本体253-2、上端部与第二本体252-2的下端连接且下端部与密封垫253-1连接的第五本体253-3围成;容纳腔251由第二本体252-2、第五本体253-3围成;空腔进气孔254、容纳腔出气口255均设置于第三本体252-3上。密封垫253-1的设置使热流罩25内部,包括容纳腔251及由第一空腔252第二空腔253组成的密封空间更具封闭性。测试头外壳24与热流罩25的第一本体252-1固定连接。

在实际使用时,空腔进气孔254、空腔出气口可以设置在第三本体252-3上的任意高度位置,也可以设置在第四本体253-2上,在能够实现防止水雾、霜在容纳腔251的腔壁凝结的前提下,对空腔进气孔254与空腔出气口的设置位置、设置高度不做限定。同时在能使容纳腔251内部空气排出的前提下,容纳腔出气口255的设置位置、设置方式也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的容纳腔出气口255就设置在第三本体252-3上,并且第二本体252-2上开设有气孔,容纳腔出气口255通过连接管连接气孔,连接管位于第一空腔252内,容纳腔251中的空气通过连接管排出。

作为优选,调节装置3包括固定支架31、一端与固定支架31相连接并且能够展开和折叠的调节支架32,测试头2滑动连接在调节支架32的另一端,调节支架32的展开和折叠使测试头2能够移动覆盖的范围更广。

调节支架32包括与测试头2滑动连接的滑块321、与滑块321转动连接的连接块322、与连接块322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臂323、与第一连接臂323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臂324,第二连接臂324与固定支架31转动连接。

测试头2与滑块321的滑动连接,使测试头2与滑块321能够在沿测试头2的长度方向上滑动,即调整测试头2与调节支架32的相对高度。通过滑块321与连接块322的转动连接调整滑块321相对连接块322的角度,从而改变测试头2相对调节支架32的角度。第一连接臂323与第二连接臂324的转动连接实现了调节支架32的展开和折叠,加大了测试头2能够移动覆盖的测试范围。第二连接臂324与固定支架31的转动连接,则在固定支架31已经连接在其他物体上的情况下使调节支架32能够任意改变其位于固定支架31四周的方向。

固定支架3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调节装置3位置的夹紧机构311,夹紧机构311与其他物体可脱离地连接,该夹紧机构311可以夹持于桌边或其他物体上,也可以夹持于其他装置的呈条状、板状的构件上,不仅适用于多种夹持客体,还能够重复拆卸。本实施例中给出了夹紧机构311的具体结构,如图3,本实施例中的夹紧机构311包括与固定支架31底部连接的夹座311-1和设置在夹座311-1上的调节旋钮311-2,夹座311-1用于与桌边等其他物体连接,调节旋钮311-2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夹持限度,使夹紧机构311可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客体。在实际应用中,夹紧机构311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现有技术中的能够实现夹持作用的其他结构。

实施例3

参考附图1至附图3及附图6,本实施例中的小型快速冷热冲击测试装置,包括主机1、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温度控制并输出以对被测元件进行冷热冲击的测试头2,主机1包括至少用于向测试头2发送温度控制数据的控制装置,测试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测试头2位置的调节装置3,测试头2内具有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降温或升温的涡流机构21、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的加热器22、喷嘴23,涡流机构21具有进气口211、冷气出口212、热气出口,涡流机构21的进气口211与供气系统通过进气管路单元214相连接,冷气出口连接与加热器22的进气端,喷嘴23与加热器22的出气端连接。

本测试装置由供气系统输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经由主机1后再输入测试头2的涡流机构21,使供给涡流机构21的气流更稳定,这里所说的供气系统可以是生产制造现场的中央空气压缩系统等能够提供压缩空气的设备、系统。压缩空气经过涡流机构21后同时生成一路冷气和一路热气,该路冷气和该路热气的温度是既定的,该冷气从冷气出口212进入加热器22,由加热器22对该气体的温度进行调节,即压缩空气的温度主要由涡流机构21与加热器22共同调节。本实施例中的测试装置所能够制造的温度范围在-55~220℃,测试温度范围广,升降温的速度快,从最高温220℃降温至最低温-55℃仅需1min左右,从最低温-55℃升温至220℃仅需20s左右,温度范围内极值的温度变化所需时间误差不超过5s;对于在测试时最常用的温度,例如从70℃降温至0℃仅需12 s左右、从85℃降温至-40℃仅需20s左右,升降温所需时间误差不超过2~3s,相较现有的冷热冲击测试装置的效率大幅提高。本测试装置由于设置了涡流机构21,无需配备压缩机及半导体制冷片,从而缩小装置整体的体积使之便于移动,涡流机构21对压缩空气的升温、降温都无需通电,相较现有的配置有压缩机的冷热冲击测试装置大幅降低了能耗。测试头2的设置,能够适用于需要进行选择性测试的场合,例如对电路板上的某个元件进行测试,并且对该被测元件周围的元件不造成伤害。

另外,采用调节装置3调节测试头2的位置,改变了测试头2固定连接在测试装置设备上的做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调节装置3并不依附于测试装置上,其可以安装在比如桌面、地面等任意位置,通过改变调节装置3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测试头2移动覆盖的测试范围,有效提升测试装置的操作便利性和移动灵活性。

作为优选,涡流机构21、加热器22与供气系统之间设置有进气管路单元214,如附图6所示,进气管路单元214包括一端与进气口211相连接且另一端与供气系统相连接的第三管路214-1、设置在第三管路214-1上的第三电磁阀214-2、一端与加热器22的进气端相连接且另一端与供气系统相连接的第四管路214-3、设置在第四管路214-3上的第四电磁阀214-4。

小型快速冷热冲击测试装置具有制冷工作状态和制热工作状态,当其处于制冷工作状态时,第三电磁阀214-2打开,且第四电磁阀214-4关闭,压缩空气由第三管路214-1进入涡流机构21,涡流机构21所生成的热气从热气出口流出,冷气从冷气出口212进入下游加热器22。当小型快速冷热冲击测试装置处于制热工作状态时,第三电磁阀214-2关闭,且第四电磁阀214-4打开,压缩空气由第四管路214-3进入加热器22直接进行升温处理,此时进入加热器22的气体为常温的压缩空气,加热器22将压缩空气升温至目标温度所需的能耗相较加热器22将冷气升温至目标温度所需的时间更短、能耗更少。

作为优选,测试头2还包括测试头外壳24、设置于测试头外壳24底部的热流罩25、对经过加热器22的压缩空气进行温度测试并将测试数据传送到控制装置的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测试头外壳24底部的在测试时罩设在被测物体外侧以形成与外部空气隔离的密闭空间的热流罩25,涡流机构21、加热器22、温度传感器均设置于测试头外壳24内,温度传感器连接在加热器22的输出端与喷嘴23之间,热流罩25则使冲击空气更集中,密闭空间内的环境温度更接近测试所需温度,实现对测试温度环境更精准地控制,且利于节能。

热流罩25具有用于在测试时容纳被测元件的容纳腔251、位于容纳腔251上方的第一空腔252、围设在容纳腔251外侧的第二空腔253,第一空腔252的外侧部与第二空腔253的上部相连通,第一空腔252和第二空腔253共同形成密封空间,且该密封空间与容纳腔251密闭隔离,密封空间设置有向内输送空气的空腔进气孔254和将其中的空气排出的空腔出气口,容纳腔251具有将其中的空气排出的容纳腔出气口255;喷嘴23贯穿第一空腔252并且其底部伸入至容纳腔251内。由于在冷热冲击测试时,极低温的气流遇到外部常温气流会在容纳腔251的腔壁上结霜或形成水雾,不利于操作人员观察被测元件的实时测试情况,所以在密封空间设置空腔进气孔254和空腔出气口是为了在实验过程中源源不断地向密封空间内注入气流,即使气流在第二空腔253中形成风幕,在气流的作用下有效防止水雾、霜在容纳腔251的腔壁上凝结,以便于操作人员直接观察被测元件的状态,便于测试的正常进行。

第一空腔252由第一本体252-1、第二本体252-2、第三本体252-3围成,第一本体252-1、第二本体252-2的位置上下对应,第三本体252-3的上端部、下端部分别与第一本体252-1、第二本体252-2连接;第二空腔253由密封垫253-1、上端部与第二本体252-2的下端连接且下端部与密封垫253-1连接的第四本体253-2、上端部与第二本体252-2的下端连接且下端部与密封垫253-1连接的第五本体253-3围成;容纳腔251由第二本体252-2、第五本体253-3围成;空腔进气孔254、容纳腔出气口255均设置于第三本体252-3上。密封垫253-1的设置使热流罩25内部,包括容纳腔251及由第一空腔252第二空腔253组成的密封空间更具封闭性。测试头外壳24与热流罩25的第一本体252-1固定连接。

在实际使用时,空腔进气孔254、空腔出气口可以设置在第三本体252-3上的任意高度位置,也可以设置在第四本体253-2上,在能够实现防止水雾、霜在容纳腔251的腔壁凝结的前提下,对空腔进气孔254与空腔出气口的设置位置、设置高度不做限定。同时在能使容纳腔251内部空气排出的前提下,容纳腔出气口255的设置位置、设置方式也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的容纳腔出气口255就设置在第三本体252-3上,并且第二本体252-2上开设有气孔,容纳腔出气口255通过连接管连接气孔,连接管位于第一空腔252内,容纳腔251中的空气通过连接管排出。

作为优选,调节装置3包括固定支架31、一端与固定支架31相连接并且能够展开和折叠的调节支架32,测试头2滑动连接在调节支架32的另一端,调节支架32的展开和折叠使测试头2能够移动覆盖的范围更广。

调节支架32包括与测试头2滑动连接的滑块321、与滑块321转动连接的连接块322、与连接块322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臂323、与第一连接臂323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臂324,第二连接臂324与固定支架31转动连接。

测试头2与滑块321的滑动连接,使测试头2与滑块321能够在沿测试头2的长度方向上滑动,即调整测试头2与调节支架32的相对高度。通过滑块321与连接块322的转动连接调整滑块321相对连接块322的角度,从而改变测试头2相对调节支架32的角度。第一连接臂323与第二连接臂324的转动连接实现了调节支架32的展开和折叠,加大了测试头2能够移动覆盖的测试范围。第二连接臂324与固定支架31的转动连接,则在固定支架31已经连接在其他物体上的情况下使调节支架32能够任意改变其位于固定支架31四周的方向。

固定支架3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调节装置3位置的夹紧机构311,夹紧机构311与其他物体可脱离地连接,该夹紧机构311可以夹持于桌边或其他物体上,也可以夹持于其他装置的呈条状、板状的构件上,不仅适用于多种夹持客体,还能够重复拆卸。本实施例中给出了夹紧机构311的具体结构,如图3,本实施例中的夹紧机构311包括与固定支架31底部连接的夹座311-1和设置在夹座311-1上的调节旋钮311-2,夹座311-1用于与桌边等其他物体连接,调节旋钮311-2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夹持限度,使夹紧机构311可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客体。在实际应用中,夹紧机构311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现有技术中的能够实现夹持作用的其他结构。

上述实施例中的小型快速冷热冲击测试装置,通过设置涡流机构,使测试温度能够达到-55~220℃,测试温度范围广,升降温的速度快,220℃降温至-55℃耗时约1min,-55℃升温至220℃耗时约20s,涡流机构无需通电,降低设备能耗;本测试装置需配备压缩机及半导体制冷片,进一步降低能耗,同时缩小设备整体的体积使之便于移动;适用于选择性测试的场合;调节装置的设置有效提升测试装置的操作便利性和移动灵活性。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