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逆向吸收的卫生用品吸水芯体、卫生巾及纸尿裤

一种逆向吸收的卫生用品吸水芯体、卫生巾及纸尿裤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逆向吸收的卫生用品吸水芯体、卫生巾及纸尿裤,所述的吸水芯体包括吸水层,所述的吸水层包括上吸水层和下吸水层,所述的下吸水层包括左吸水层和右吸水层,左吸水层设于上吸水层左侧下方,右吸水层位于上吸水层右侧下方,左吸水层和右吸水层之间形成导流沟,所述的吸水层下方还设有扩散层,所述的扩散层全部或者部分采用植物纤维制成,具有更好的吸水性能,提高了吸水芯体对于液体的渗透速度;上下吸水层之间存在导流通道,导流沟开口方向向下,进入导流沟的液体为经过上吸水层扩散后的液体,导流沟、扩散层和导流通道配合,将中部液体导流到吸水芯体两端,充分提高了吸水芯体的吸水扩散性能,避免浪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8092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杭州考拉之屋贸易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493075.8

  • 发明设计人 王伟成;张云兰;

    申请日2021-05-06

  • 分类号A61F13/496(20060101);A61F13/472(20060101);A61F13/537(20060101);

  • 代理机构33240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马聪

  • 地址 311311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於潜镇人民路165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04:0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卫生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逆向吸收的卫生用品吸水芯体、卫生巾及纸尿裤。

背景技术

吸水芯体的用途广泛,是制造纸尿裤、尿片、卫生巾、护垫等卫生用品的主要材料之一。传统的卫生巾或纸尿裤的吸水芯体或吸收层通常是由蓬松布或绒毛浆构成,层与层之间利用粘合剂粘合,人们在吸水芯体中增加高分子吸水颗粒,提高吸水芯体或者吸收层的吸收性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卫生巾或纸尿裤与人体皮肤接触面的干爽程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舒适程度,因此卫生巾或纸尿裤对于液体的渗透速度也有一定的要求。

中国专利CN209075175U公开了一种具有导流沟的卫生用品吸水芯体,包括上吸水层和下吸水层,上吸水层包括左吸水层和右吸水层,左吸水层设置在下吸水层的左侧部上方,右吸水层设置在下吸水层的右侧部上方,左吸水层与右吸水层之间形成导流沟,导流沟位于下吸水层沿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位。该实用新型吸水效果好、生产成本低,导流沟可以加快扩散速度,保持皮肤干爽,减少高分子吸水颗粒的浪费。但是导流沟导流效果有限,在其使用时液体直接进入导流沟,其中一部分液体被导流沟导流到吸水芯体的两段,仍有一部分液体未被导流到两端,对于导流沟的利用效果较差。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专利CN211750504U公开了一种卫生用品吸水芯体,其包括面层和吸水层,所述的面层粘结在吸水层上方,面层上间隔排列多个通孔,所述的吸水层包括上吸水层和下吸水层,上吸水层包括左吸水层和右吸水层,左吸水层设置在下吸水层的左侧部上方,右吸水层设置在下吸水层的右侧部上方,左吸水层与右吸水层之间形成导流沟,导流沟位于下吸水层沿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位。该实用新型在吸水层的顶部设置带有通孔的面层,尿液能够通过通孔快速下渗到吸水层,使与皮肤接触的面层保持干爽,能够有效防止皮肤过敏;同时对通孔的孔径和孔距进行合理优化,防止了水的回渗。面层的设置使液体在进入导流沟前进行一次扩散,液体依然通过通孔直接进入导流沟,从导流沟透过,从而导流沟的扩散作用效果不大;另外,其中的面层是采用传统的无纺布或者水刺无纺布,其吸水性能有限,可以采用新的材料制作来进一步提升其吸水性能。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吸水效果好、渗透和扩散速度快的卫生用品吸水芯体、卫生巾及纸尿裤。

为了达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逆向吸收的卫生用品吸水芯体,其包括吸水层,所述的吸水层包括上吸水层和下吸水层,所述的下吸水层包括左吸水层和右吸水层,左吸水层设于上吸水层左侧下方,右吸水层位于上吸水层右侧下方,左吸水层和右吸水层之间形成导流沟,导流沟位于上吸水层沿宽度方向的中部,所述的吸水层下方还设有扩散层,扩散层左侧粘接于左吸水层的下表面,扩散层右侧粘接于右吸水层的下表面,所述的扩散层全部或者部分采用植物纤维制成。

优选地,所述的扩散层采用木浆纤维或者棉纤维制成。

优选地,所述的扩散层为无尘纸。无尘纸通常分为胶合无尘纸(VICELL)、热合无尘纸(ZORBCOR)和综合无尘纸(VIZORB),其中热合无尘纸由木浆纤维和ES纤维混合制成。

优选地,所述的扩散层的宽度小于上吸水层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的吸水层由同一吸水芯体的左右两侧部分别向下折叠而形成,并且分别在左吸水层和上吸水层之间、右吸水层和上吸水层之间形成导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的上吸水层分别由上层无纺布、中间层蓬松无纺布和下层无纺布复合而成,所述的中间层蓬松无纺布分别通过粘结剂与上层无纺布和下层无纺布相粘结,中间层蓬松无纺布中分布有高分子吸水材料。

一种卫生巾,其包括面层、吸水芯体和底层,所述的吸水芯体包括上吸水层和下吸水层,所述的下吸水层包括左吸水层和右吸水层,左吸水层设于上吸水层左侧下方,右吸水层位于上吸水层右侧下方,左吸水层和右吸水层之间形成导流沟,导流沟位于上吸水层沿宽度方向的中部,所述的吸水层下方还设有扩散层,扩散层左侧粘接于左吸水层下表面,扩散层右侧粘接于右吸水层下表面,所述的扩散层全部或者部分采用植物纤维制成。

优选地,所述的面层采用棉或无纺布制成;所述的底层采用拒水无纺布制成。

一种纸尿裤,其包括面层、吸水芯体和底层,所述的吸水芯体包括上吸水层和下吸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吸水层包括左吸水层和右吸水层,左吸水层设于上吸水层左侧下方,右吸水层位于上吸水层右侧下方,左吸水层和右吸水层之间形成导流沟,导流沟位于上吸水层沿宽度方向的中部,所述的吸水层下方还设有扩散层,扩散层左侧粘接于左吸水层的下表面,扩散层右侧粘接于右吸水层的下表面,所述的扩散层全部或者部分采用植物纤维制成。

优选地,所述的面层采用棉或无纺布制作;所述的底层采用拒水无纺布。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涉及的吸水芯体在左吸水层与右吸水层之间的导流沟下设置有扩散层,所述的扩散层为采用植物纤维制成,这样的扩散层相比于用聚酯纤维、涤纶纤维(简称:PET)材料生产的无纺布具有更好的吸水性能,提高了吸水芯体对于液体的渗透速度,从而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

2、设置了导流沟且导流沟开口方向向下,液体在渗入吸水芯体时会透过上吸水层,经过上吸水层吸收扩散后的液体继续沿着导流沟的方向渗透,使液体均匀分布在吸水芯体中,充分利用吸水芯体,避免资源浪费;进入导流沟的液体为经过上吸水层扩散后的液体,减小了由于液体过于集中而直接透过导流沟的量,导流沟与扩散层配合,将中部液体导流到吸水芯体两端,充分发挥了导流沟的作用。

3、本发明所涉及的吸水芯体在吸水膨胀时,左吸水层和上吸水层之间、右吸水层和上吸水层之间分别形成的导流通道也会变大,在液体经过了上吸水层的扩散后,继续下渗经过导流沟和左右导流通道的共同导流后,液体迅速的由吸水芯体的中部扩散到吸水芯体两端,使吸水芯体具有更强的液体扩散能力,更充分的利用了吸水芯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逆向吸收的卫生用品吸水芯体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逆向吸收的卫生用品吸水芯体的仰视图;

图3是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中逆向吸收的卫生用品吸水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涉及的卫生巾从中部切割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涉及的纸尿裤从中部切割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中逆向吸收的卫生用品吸水芯体的使用状态图。

图示说明:1-上吸水层,2-下吸水层,22-左吸水层,21-右吸水层,3-扩散层,4-导流沟,5-无纺布,6-蓬松无纺布,7-面层,8-吸水芯体,9-底层,10-上层无纺布,11-导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

根据图1、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逆向吸收的卫生用品吸水芯体,包括上吸水层1和下吸水层2,下吸水层2包括左吸水层22和右吸水层21,左吸水层22设置在下吸水层2的左侧下方,右吸水层21设置在下吸水层2的右侧下方,左吸水层22与右吸水层21之间形成导流沟4,导流沟4位于上吸水层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位,扩散层3设于导流沟4下方,扩散层3左侧粘接于左吸水层22下表面,扩散层3右侧粘接于右吸水层21下表面。

上述逆向吸收的卫生用品吸水芯体的结构是通过同一吸水芯体的左右两侧部分别向下折叠而形成,折叠后形成的导流沟4宽度占吸水芯体整体宽度的1/4,同时也使得上吸水层1和下吸水层2的厚度相同,吸水芯体中分布有高分子吸水材料。液体渗透过上吸水层1后通过导流沟4,在导流沟4的导流下使得液体迅速向吸水芯体上的长度方向上扩散,加快了液体的扩散速度;设置了扩散层3,扩散层3左右两侧分别粘接在左吸水层22下表面和右吸水层21下表面,使吸水芯体在液体过多时吸水芯体还能保持原来的结构;扩散层3采用木浆纤维制作,相比于用聚酯纤维、涤纶纤维(简称:PET)材料生产的无纺布具有更好的吸水性能,提高了吸水芯体对于液体的渗透速度,从而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

根据图1、2、4所示,本实施例也涉及一种卫生巾,其包括面层7、吸水芯体8和底层9,所述的吸水芯体8包括上吸水层1和下吸水层2,下吸水层2包括左吸水层22和右吸水层21,左吸水层22设置在下吸水层2的左侧下方,右吸水层21设置在下吸水层2的右侧下方,左吸水层22与右吸水层21之间形成导流沟4,导流沟4位于上吸水层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位,扩散层3设于导流沟4下方,扩散层3左侧粘接于左吸水层22,扩散层3右侧粘接于右吸水层21。

面层7采取棉或无纺布制成,使其能够快速的吸收水分并且渗透入吸水芯体,同时因为棉柔软的特性,也提高了使用者的穿戴舒适度。底层9采用透气膜或塑料膜或者拒水无纺布,用以保证其不发生泄漏。

根据图1、2、5所示,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纸尿裤,其包括面层7、吸水芯体8和底层9,所述的吸水芯体8包括上吸水层1和下吸水层2,下吸水层2包括左吸水层22和右吸水层21,左吸水层22设置在下吸水层2的左侧下方,右吸水层21设置在下吸水层2的右侧下方,左吸水层22与右吸水层21之间形成导流沟4,导流沟4位于上吸水层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位,扩散层3设于导流沟4下方,扩散层3左侧粘接于左吸水层22下表面,扩散层3右侧粘接于右吸水层21下表面。

面层7采取棉或无纺布制成,使其能够快速的吸收水分并且渗透入吸水芯体,同时因为棉柔软的特性,也提高了使用者的穿戴舒适度。底层9采用透气膜或塑料膜或者拒水无纺布,用以保证其不发生泄漏。

实施例二:

根据图1~3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逆向吸收的卫生用品吸水芯体,包括上吸水层1和下吸水层2,下吸水层2包括左吸水层22和右吸水层21,左吸水层22设置在下吸水层2的左侧下方,右吸水层21设置在下吸水层2的右侧下方,左吸水层22与右吸水层21之间形成导流沟4,导流沟4位于上吸水层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位,扩散层3设于导流沟4下方,扩散层3左侧粘接于左吸水层22,扩散层3右侧粘接于右吸水层21。

上述逆向吸收的卫生用品吸水芯体的结构是通过同一吸水芯体的左右两侧部分别向下折叠而形成,折叠后形成的导流沟4宽度占吸水芯体整体宽度的1/4,同时也使得上吸水层1和下吸水层2的厚度相同。

所述的上吸水层1分别由上层无纺布10、中间层蓬松无纺布6和下层无纺布5复合而成,所述的中间层蓬松无纺布6分别通过粘结剂与上层无纺布10和下层无纺布5相粘结,中间层蓬松无纺布6上分布有高分子吸水材料。液体渗透过上吸水层1后通过导流沟4,在导流沟4的导流下使得液体迅速向吸水芯体上的长度方向上扩散,加快了液体的扩散速度;设置了扩散层3,扩散层3左右两侧分别粘接在左吸水层22下表面和右吸水层21下表面,使吸水芯体在液体过多时吸水芯体还能保持原来的结构;扩散层3采用木浆纤维制作,相比于用聚酯纤维、涤纶纤维(简称:PET)材料生产的无纺布具有更好的吸水性能,提高了吸水芯体对于液体的渗透速度,提高了吸水芯体对于液体的渗透速度,从而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

根据图1~4所示,本实施例也涉及一种卫生巾,其包括面层7、吸水芯体8和底层9,所述的吸水芯体8包括上吸水层1和下吸水层2,下吸水层2包括左吸水层22和右吸水层21,左吸水层22设置在下吸水层2的左侧下方,右吸水层21设置在下吸水层2的右侧下方,左吸水层22与右吸水层21之间形成导流沟4,导流沟4位于上吸水层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位,扩散层3设于导流沟4下方,扩散层3左侧粘接于左吸水层22,扩散层3右侧粘接于右吸水层21。

面层7采取棉或无纺布制成,使其能够快速的吸收水分并且渗透入吸水芯体,同时因为棉柔软的特性,也提高了使用者的穿戴舒适度。底层9采用透气膜或塑料膜或者拒水无纺布,用以保证其不发生泄漏。

根据图1、2、3、5所示,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纸尿裤,其包括面层7、吸水芯体8和底层9,所述的吸水芯体8包括上吸水层1和下吸水层2,下吸水层2包括左吸水层22和右吸水层21,左吸水层22设置在下吸水层2的左侧下方,右吸水层21设置在下吸水层2的右侧下方,左吸水层22与右吸水层21之间形成导流沟4,导流沟4位于上吸水层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位,扩散层3设于导流沟4下方,扩散层3左侧粘接于左吸水层22,扩散层3右侧粘接于右吸水层21。

面层7采取棉或无纺布制成,使其能够快速的吸收水分并且渗透入吸水芯体,同时因为棉柔软的特性,也提高了使用者的穿戴舒适度。底层9采用透气膜或塑料膜或者拒水无纺布,用以保证其不发生泄漏。

实施例三:

根据图1~3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逆向吸收的卫生用品吸水芯体,包括上吸水层1和下吸水层2,下吸水层2包括左吸水层22和右吸水层21,左吸水层22设置在下吸水层2的左侧下方,右吸水层21设置在下吸水层2的右侧下方,左吸水层22与右吸水层21之间形成导流沟4,导流沟4位于上吸水层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位,扩散层3设于导流沟4下方,扩散层3左侧粘接于左吸水层22下表面,扩散层3右侧粘接于右吸水层21下表面。

上述逆向吸收的卫生用品吸水芯体的结构是通过同一吸水芯体的左右两侧部分别向下折叠而形成,折叠后形成的导流沟4宽度占吸水芯体整体宽度的1/4,同时也使得上吸水层1和下吸水层2的厚度相同。

所述的上吸水层1分别由上层无纺布10、中间层蓬松无纺布6和下层无纺布5复合而成,所述的中间层蓬松无纺布6分别通过粘结剂与上层无纺布10和下层无纺布5相粘结,中间层蓬松无纺布6上分布有高分子吸水材料。液体渗透过上吸水层1后通过导流沟4,在导流沟4的导流作用下使得液体迅速向吸水芯体上的长度方向上扩散,加快了液体的扩散速度;设置了扩散层3,扩散层3左右两侧分别粘接在左吸水层22下表面和右吸水层21下表面,使吸水芯体在液体过多时吸水芯体还能保持原来的结构;扩散层3采用无尘纸,无尘纸采用热合无尘纸,相比于用聚酯纤维、涤纶纤维(简称:PET)材料生产的无纺布具有更好的吸水性能,提高了吸水芯体对于液体的渗透速度,从而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

根据图1~4所示,本实施例也涉及一种卫生巾,其包括面层7、吸水芯体8和底层9,所述的吸水芯体8包括上吸水层1和下吸水层2,下吸水层2包括左吸水层22和右吸水层21,左吸水层22设置在下吸水层2的左侧下方,右吸水层21设置在下吸水层2的右侧下方,左吸水层22与右吸水层21之间形成导流沟4,导流沟4位于上吸水层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位,扩散层3设于导流沟4下方,扩散层3左侧粘接于左吸水层22,扩散层3右侧粘接于右吸水层21。

面层7采取棉或无纺布制成,使其能够快速的吸收水分并且渗透入吸水芯体,同时因为棉柔软的特性,也提高了使用者的穿戴舒适度。底层9采用透气膜或塑料膜或者拒水无纺布,用以保证其不发生泄漏。

根据图1、2、3、5所示,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纸尿裤,其包括面层7、吸水芯体8和底层9,所述的吸水芯体8包括上吸水层1和下吸水层2,下吸水层2包括左吸水层22和右吸水层21,左吸水层22设置在下吸水层2的左侧下方,右吸水层21设置在下吸水层2的右侧下方,左吸水层22与右吸水层21之间形成导流沟4,导流沟4位于上吸水层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位,扩散层3设于导流沟4下方,扩散层3左侧粘接于左吸水层22,扩散层3右侧粘接于右吸水层21。

面层7采取棉或无纺布制成,使其能够快速的吸收水分并且渗透入吸水芯体,同时因为棉柔软的特性,也提高了使用者的穿戴舒适度。底层9采用透气膜或塑料膜或者拒水无纺布,用以保证其不发生泄漏。

对比例一:

中国专利CN211750504U中实施例二涉及的吸水芯体。

实验例:

设置6组试样:

第1组,将实施例一中的吸水芯体做成中号婴儿纸尿裤;

第2组,将实施例一中的吸水芯体倒置后做成中号婴儿纸尿裤;

第3组,将实施例三中的吸水芯体做成中号婴儿纸尿裤;

第4组,用无纺布替代实施例三中的吸水芯体的扩散层后做成中号婴儿纸尿裤;

第5组,对比例一中的吸水芯体做成中号婴儿纸尿裤;

第6组,实施例二中的吸水芯体做成中号婴儿纸尿裤。

对各组试样进行以下实验:

回渗实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8004-2011纸尿裤(片、垫)中的测量方法,将60ml的测试溶液通过漏斗自由流到试样中心的表面,5分钟时,再次用漏斗注入同量的测试溶液,10分钟时,将直径为100mm的若干层滤纸放到试样的表面,同时将标准压块压在滤纸上,加压1分钟时移除标准压块,以此测量方式多次试验,得到各试样的平均回渗量。

下渗实验:将本发明涉及的纸尿裤、对比例一和对比例二分别作为试样,60ml的测试溶液通过漏斗自由流到各试样中心的表面,记录各试样面层的测试液体全部下渗所需要的时间,多次试验后取平均值。

经过以上两组实验,得到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

表1各组试样的平均回渗量和下渗时间

第1组采用实施例一中的吸水芯体(导流沟开口向下),第2组采用将实施例一中的吸水芯体倒置后的吸水芯体(导流沟开口向上),将第1组与第2组的实验数据作比较,可以发现在两组吸水芯体总体平均回渗量相当时,第1组吸水芯体两端的平均回渗量基本和中部持平,而第二组吸水芯体两端的平均回渗量明显大于中部的平均回渗量。因此,将导流沟开口向下设置时对于液体的导流效果强于将导流沟开口向上设置的导流效果。

第3组采用实施例三中的吸水芯体,第4组采用将实施例三中的吸水芯体以常规无纺布替换后的吸水芯体,第6组采用实施例三中的吸水芯体比较三组数据,第3组和第6组的总体平均回渗量小于第4组的总体平均回渗量,第3组和的第6组下渗时间明显小于第4组,由此可得,采用木浆纤维或棉纤维这样的植物纤维制成的扩散层对于提高吸水芯体的对于液体的吸收能力和渗透速度具有显著的效果。

第5组采用对比例一中的吸水芯体,和第3组或第6组进行综合比较,第3组或第6组对于液体的平均回渗量明显低于第5组,即本发明所涉及的吸水芯体的吸水能力相比于中国专利CN211750504U涉及的吸水芯体的吸水能力获得了明显的提升;第3组或第6组对于液体的下渗时间也明显低于第5组,即本发明所涉及的吸水芯体对于液体的渗透速度相比于中国专利CN211750504U涉及的吸水芯体对于液体的渗透速度也具有明显的提升。

参照图6,测试溶液倒入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的吸水芯体后,由于高分子吸水材吸水膨胀,左吸水层22和上吸水层1之间、右吸水层21和上吸水层1之间分别形成的导流通道11也会变大。在液体经过了上吸水层1的扩散后,继续下渗,经过导流沟4和左右导流通道11的共同导流,液体迅速的由吸水芯体的中部扩散到吸水芯体两端,起到增强向两端吸水芯体引流的作用,使吸水芯体具有更强的液体扩散能力,更充分的利用了吸水芯体。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