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应用于建筑物中的批量提升运输系统

一种应用于建筑物中的批量提升运输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涉及电梯技术领域与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物中的批量提升运输系统,包括竖井,竖井中设置有驱动机构、换向机构及其运输带,驱动机构与换向机构分别设置在竖井的两端部,运输带绕过换向机构,并与驱动机构连接;运输带上间隔设置有用于放置货物的载物装置,载物装置的数量与建筑的楼层数量相同,且相邻载物装置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取货开口之间的距离;由此,本发明通过在竖井中设置换向机构及其运输带,并且将载物装置全部固定在运输带上后,省去了传统提升运输装置中载物装置自储藏间进行转移及其临时连接、分离的过程,大大节省了单次进行提升运输所需要的时间,可以明显提高运输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8466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金胜昔;

    申请/专利号CN202110629582.X

  • 发明设计人 金胜昔;

    申请日2021-06-07

  • 分类号B66B11/00(20060101);B66B11/02(20060101);B66B7/02(20060101);B66B7/04(20060101);B65G29/00(20060101);E04F17/00(20060101);B66B13/3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569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史云聪

  • 地址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路6188号715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04:0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与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物中的批量提升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城市中高楼林立,在每一栋高楼里都有一部、几部甚至几十部电梯,担负着人员、物资的运输重任。电梯作为现代建筑里不可或缺的配套设施,一方面需要足够的电梯数量来满足顺畅运输,一方面电梯作为公用设施是无法直接得到投资回报的,过多的电梯数量会产生较大的公摊面积而无法满足建筑使用面积最大化。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建筑由于电梯数量不足,造成电梯拥挤,住户上下楼难度非常大。

随着社会发展,互联网正推动传统零售行业发生巨大的转变,覆盖线上线下全渠道的新零售商业模式得到巨大发展,由于住户上下楼等待时间较长,配送商品或者服务到消费者指定地址的“到家”服务顺应消费者需求正越来越成为主流的商业模式。但是现在的“到家”配送均为点对点配送,大量依赖快递人员,众多订单涉及的商品难以集合配送,成本高。为降低配送成本,无人配送技术正在配送领域试用与推广。中国的城市的居住特点是住宅密度大、楼层高,所以配送必须满足两点,一是早晚高峰期配送量大,二是能上楼。爬楼梯强度较大,而且堵塞楼梯造成人员通行或者疏散障碍。如果乘电梯也会占用电梯的有限空间给居民带来不便。建筑配备专用小件货物升降机实现货物提升及其人货分流,十分必要。

申请号为“202010938073.0”,发明名称为“一种连续升降机构、连续升降机构的提升方法及竖井”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可以通过一次吊运就可以同时将多个楼层的货物运输到位的升降机构,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送货效率,降低送货人员的劳动轻度,但是,其设置的载物装置需要在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提升机,导致载物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提升过程需要通过载物装置顶部与底部之间的连接装置进行连接,导致提升过程较为繁琐,工作效率相对较低;并且,其需要在建筑物的底部设置较大的空间储存载物装置,占用空间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建筑物的施工成本。

所以,如果在便利运输货物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建筑物中的批量提升运输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省去了传统提升运输装置中载物装置自储藏间进行转移及其临时连接、分离的过程,大大节省了单次进行提升运输所需要的时间,可以明显提高运输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建筑物中的批量提升运输系统,包括竖井,所述竖井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取货开口,所述取货开口对应于所述建筑物的各个楼层;

所述竖井中设置有驱动机构、换向机构及其运输带,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换向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竖井的两端部,所述运输带绕过换向机构,并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运输带上间隔设置有用于放置货物的载物装置,所述载物装置的数量与所述建筑的楼层数量相同,且相邻所述载物装置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所述取货开口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竖井中还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沿所述运输带布置,并位于所述运输带两侧,所述运输带与所述载物装置通过连接架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架包括一转轴,所述转轴两端设置有滚轮,两所述滚轮分别设置在两所述轨道内,并沿所述轨道运动。

优选的,所述载物装置底部固定连接有两倾斜支撑杆,所述倾斜支撑杆的端部设置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抵接在所述轨道上;所述载物装置底部还设置有一拉杆,所述拉杆的端部与所述倾斜支撑杆的连接,且靠近所述支撑轮设置。

优选的,所述轨道呈凹字型结构,所述滚轮与所述凹字型结构的内表面抵接,所述支撑轮与所述凹字型结构的外表面抵接。

优选的,所述轨道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竖井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竖井顶部的曳引机,所述运输带包括链条,所述换向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竖井底部的链轮;所述曳引机通过钢索连接所述链条的端部,且所述链条与所述链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取货开口处还设置有用于暂时储存货物的微仓,所述微仓的前端与后端分别设置有前开口与后开口,所述后开口与所述竖井内部连通,利用所述载物装置中的送料装置将货物送入所述微仓中,所述前开口位于所述楼层中,通过所述前开口能够将货物取出。

优选的,所述送料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推货油缸,所述推货油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后开口正对,所述载物装置内部还设置有控制所述推货油缸运动的控制模块;所述运输带停止后,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取货活塞杆伸出,将货物送入所述微仓中。

优选的,所述前开口处设置有前门,所述前门上设置有电子锁;所述后开口上设置有能够向内打开的后门,所述后门铰接在所述微仓的侧壁上,并且在铰接轴上设置有复位压簧,所述前门与所述后门均由防火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为直线电机,所述运输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直线电机传动连接。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竖井中设置换向机构及其运输带,可以将全部载物装置固定在运输带上,不必单独设置储藏间对载物装置进行储藏,使得提升运输系统的系统结构更简单;并且将载物装置全部固定在运输带上后,省去了传统提升运输装置中载物装置自储藏间进行转移及其临时连接、分离的过程,大大节省了单次进行提升运输所需要的时间,可以明显提高运输效率;

2、本发明能够实现同时对各楼层运送货物,避免了送货人员占用电梯,一则能够降低高峰时期电梯负担,二则能够降低快递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送货效率;

3、本发明中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竖井顶部的曳引机,曳引机上的钢索两端各自连接链条的一端,与换向机构共同作用可以形成一个张紧系统,有利于提升系统平稳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载物装置在竖井中的分布示意图;

图2为载物装置与链条之间装配关系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主视图;

图4为微仓在竖井中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竖井;2、载物装置;3、链条;4、链轮;5、连接架;6、滚轮;7、轨道;8、倾斜支撑杆;9、支撑轮;10、拉杆;11、微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建筑物中的批量提升运输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省去了传统提升运输装置中载物装置自储藏间进行转移及其临时连接、分离的过程,大大节省了单次进行提升运输所需要的时间,可以明显提高运输效率。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建筑物中的批量提升运输系统,包括竖井1,竖井1的侧壁上自上而下均匀设置有若干取货开口,各个取货开口分别对应于建筑物的各个楼层;竖井1中设置有驱动机构、换向机构及其运输带,驱动机构与换向机构分别设置在竖井1的两端部,驱动机构与换向机构任意一个设置在竖井1顶端均可,运输带绕过换向机构,两端均与驱动机构连接;运输带上间隔设置有用于放置货物的载物装置2,载物装置2的数量与建筑的楼层数量相同,且相邻载物装置2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取货开口之间的距离,一般为楼层高度。

在需要运输货物之前,对应最高楼层的载物装置2在投放货物区域,将货物所需要运往的层数由高到低地依次放入对应的载物装置2中,例如,建筑物一共具有33层,则对应设置33个载物装置2;在运输货物之前,第33层对应的载物装置2位于投放货物区域,投放货物之后,驱动机构带动运输带移动,使得下一个需要投放货物的载物装置2移动至投放货物区域,并重复此过程,如果某一或者某几个楼层没有需要运输的货物,则跳过相应楼层的载物装置2即可;当全部货物投放完成后,驱动机构带动运输带进行输送,当最顶层的载物装置2到达最顶层时,所有载物装置2均同时到达对应楼层,从而能够一次提升,将不同楼层的货物同时送达。

作为另一种提升运输方式,在投放货物时,本实施例还可以将需要送达的层数最高的货物放在最顶层的载物装置2中,例如,建筑物一共具有33层,但是需要运输的货物最高到达22层,可以将22层的货物放在最顶层的载物装置2中,然后将层数稍低的货物放入后续载物装置2中,两个载物装置2之间的个数之差为两种货物投放楼层的层数之差,当全部货物投放完成后,驱动机构带动运输带进行输送,最顶层的载物装置2达到22层时,其他载物装置2也对应到达对应楼层,从而也能够通过一次提升,将不同楼层的货物同时送达;因此,本实施例能够实现对各楼层运送货物,避免了送货人员占用电梯,一则能够降低高峰时期电梯负担,二则能够降低快递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送货效率。

由于本实施例公开的竖井1中设置有换向机构,能够使运输带绕在其上进行转向,在运输带上固定载物装置2后,根据职能将竖井1的两侧分为运输侧及其暂留侧,在不进行提升运输时,载物装置2全部在暂留侧,当需要进行提升运输时,驱动机构带动运输带运动,使得载物装置2逐个移动至运输侧接收货物并进行提升作业,运输完成后,载物装置2重新回到暂留侧;由此,本实施例通过在竖井1中设置换向机构及其运输带,可以将全部载物装置2固定在运输带上,不必单独设置储藏间对载物装置2进行储藏,使得提升运输系统的系统结构更简单;并且将载物装置2全部固定在运输带上后,省去了传统提升运输装置中载物装置2自储藏间进行转移及其临时连接、分离的过程,大大节省了单次进行提升运输所需要的时间,可以明显提高运输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当载物装置2自运输侧转移至暂留侧时,其会在换向机构的换向作用下发生翻转,但是载物装置2内部不设置活动件,所以即便是其发生翻转,也不会影响其正常使用。

本实施例针对的货物一般是体积较小,质量较低的货物,比如快递、果蔬、食品等。载物装置2的宽度和长度可以根据实际竖井1的尺寸进行设定。

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伺服控制系统,伺服控制系统与驱动机构进行电连接,控制驱动结构的升降;关于上述两种提升方式,可以通过切换伺服控制系统的模式,或者手动进行控制;而竖井1中与载物装置1上还需要设置楼层传感器、编码器和平层感应器,分别用于测距和平层,各传感器在位置关系上能够与伺服控制系统电连接的进行电连接,如果不能电连接的,可以输出无线信号进行信号传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自行选择;且伺服控制系统中控制程序的设定,及其伺服控制系统与各传感器、电气元件之间的连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竖井1顶部的曳引机,运输带包括链条3,载物装置2可以直接固定在链条3上,可以在链条3上设置连接架5或者其他机构对载物装置2进行固定;换向机构包括设置在竖井1底部的链轮4,链条3绕过链轮4后,两端分别与曳引机上的钢索两端固定,提升时,链条3的一端上升,另一端下降,与换向机构共同作用可以形成一个张紧系统,有利于提升系统平稳工作;当然驱动机构也可以选择为链轮4,链轮4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竖直设置多个,通过链轮4带动带动链条3在竖井1中循环运动;而链条3可以设置一根,也可以设置多根。

驱动机构并不仅限于曳引机,也可以为直线电机,运输带两端分别由两直线电机驱动,工作时,一侧直线电机带动运输带上升的同时,另一侧直线电机带动运输带下降,反之亦然。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链条3与载物装置2通过连接架5进行连接,连接架5包括一转轴,转轴两端设置有滚轮6,竖井1中还设置有轨道7,轨道7通过支架固定在竖井1的内壁上,并沿链条3布置,并位于链条3两侧,两滚轮6分别设置在两轨道7内,并沿轨道7运动;通过设置轨道7可以提高链条3运输的稳定性,防止在较高的竖井1中晃动。

本实施例中载物装置2底部固定连接有两倾斜支撑杆8,倾斜支撑杆8的端部设置有支撑轮9,支撑轮9抵接在轨道7上,其中,轨道7呈凹字型结构,滚轮6与凹字型结构的内表面抵接,支撑轮9与凹字型结构的外表面抵接;载物装置2底部还设置有一拉杆10,拉杆10的端部与倾斜支撑杆8的连接,且靠近支撑轮9设置;拉杆10与倾斜支撑杆8形成三角形的支撑结构,能够使载物装置2更加牢固。

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实际使用,本实施例在竖井1的取货开口处还设置有用于暂时储存货物的微仓11,微仓11的前端与后端分别设置有前开口与后开口,后开口与竖井1内部连通,利用载物装置2中的送料装置将货物送入微仓11中,前开口位于楼层中,通过前开口能够将货物取出;具体的,送料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推货油缸,推货油缸的活塞杆端部与后开口正对,载物装置2内部还设置有控制推货油缸运动的控制模块;运输带停止,使载物装置2对齐微仓11后开口后,控制模块控制取货活塞杆伸出,将货物送入微仓11中。

本实施例中,微仓11前开口处设置有前门,后开口处设置有能够向内打开的后门,为了满足建筑防火要求及其保证货物安全,前门与后门均由防火材料制成。

为了便于推货油缸将货物推入微仓11中,后门与微仓11侧壁铰接,并在铰接轴上设置复位压簧,使得推货油缸将货物推入后,后门可以自动复位。为了保证货物安全,前门上设置有电子锁。

根据实际需求而进行的适应性改变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