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雨量水位监测装置

一种雨量水位监测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雨量水位监测装置,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一端垂直连通安装腔管,所述腔管内安装调节管,所述调节管的上端为封闭端,所述调节管的上端开设第一通孔,所述腔管的管口外侧开设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处安装螺栓,所述螺栓旋紧调节管,所述腔管的底部放置浮板,所述浮板上垂直安装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杆体上标识刻度,所述伸缩杆的内杆端部伸出第一通孔,所述伸缩杆的内杆端部固定安装限位板。本发明设计简单,携带、安装方便,使用起来灵活性强,借助连通器原理进行设计,利用水的浮力托起浮板和伸缩杆,进而随时得到水位高度的数据,成本低廉。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8863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中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599358.0

  • 申请日2021-05-31

  • 分类号G01F23/58(20060101);G01W1/14(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新产业园自主创新产业基地三期(南区)C座7层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04:0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雨量水位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江河湖海数量繁多,如果每一处都安装智能水位监测装置,不仅成本高,而且不方便,尤其是那种临时观测点,更是一种浪费,通过设计一款成本低、携带和操作都很便捷的水位监测装置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江河湖海数量繁每一处都安装智能水位监测装置,不仅成本高,而且不方便的缺陷,提供一种雨量水位监测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雨量水位监测装置,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一端垂直连通安装腔管,所述腔管内安装调节管,所述调节管的上端为封闭端,所述调节管的上端开设第一通孔,所述腔管的管口外侧开设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处安装螺栓,所述螺栓旋紧调节管,所述腔管的底部放置浮板,所述浮板上垂直安装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杆体上标识刻度,所述伸缩杆的内杆端部伸出第一通孔,所述伸缩杆的内杆端部固定安装限位板。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与腔管上均焊接定位钉。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为轻质塑料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上的刻度起始值自伸缩杆的内杆端部向下标识。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雨量水位监测装置,设计简单,携带、安装方便,使用起来灵活性强,借助连通器原理进行设计,利用水的浮力托起浮板和伸缩杆,进而随时得到水位高度的数据,成本低廉,适用于水利监测和城市内涝监测,使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雨量水位监测装置伸展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雨量水位监测装置收缩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导流管;2-腔管;3-调节管;4-第一通孔;5-第二通孔;6-螺栓;7-浮板;8-伸缩杆;9-限位板;10-定位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至图2可知:一种雨量水位监测装置,包括导流管1,所述导流管1的一端垂直连通安装腔管2,所述腔管2内安装调节管3,所述调节管3的上端为封闭端,所述调节管3的上端开设第一通孔4,所述腔管2的管口外侧开设第二通孔5,所述第二通孔5处安装螺栓6,所述螺栓6旋紧调节管3,所述腔管2的底部放置浮板7,所述浮板7上垂直安装伸缩杆8,所述伸缩杆8的杆体上标识刻度,所述伸缩杆8的内杆端部伸出第一通孔3,所述伸缩杆8的内杆端部固定安装限位板9。

所述导流管1与腔管2上均焊接定位钉10,便于固定在地面或者水底。

所述伸缩杆8为轻质塑料材质,减轻重量,便于上浮。

所述伸缩杆8上的刻度起始值自伸缩杆8的内杆端部向下标识,方便查看水位。

本发明的原理及优点:使用时,借助定位钉10将整个装置固定在地面或者水底,保持导流管1与地面或者水底的接触,这样下雨的时候,整体就好像一个U型连通器一样,腔管2和调节管3内的水位高度与外部的水位高度是一致的,根据使用需求,调节调节管3的长度,然后用螺栓6旋紧调节管3,同时对应的拉伸伸缩杆8,伸缩杆8的0刻度位于最上方的内杆端部,然后刻度从上往下增加,这样水进入装置内,浮板7浮起,第二通孔5起到一个导向和固定的作用,浮板7上浮多高,伸缩杆8上升多高,然后直接读取伸缩杆8上的刻度就知道水位多高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