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处置端选取方法及系统

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处置端选取方法及系统

摘要

本申请涉及固废处置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处置端选取方法及系统,所述处置方法通过判断固废端的固废存量占极限存储量的比例,确定待处置固废端,然后将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种类与所有处置端的处置种类进行匹配,从所有处置端中初步筛选出第一预选处置端,再判断第一预选处置端的最大接收能力,进一步从所有第一预选处置端中筛选出第二预选处置端,最后根据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成本或者处置能耗,确定最终的处置端,对所述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进行处理,从而对区域内的固废端及处置端进行整体调配,克服现有固废处置方法中,存在无法充分利用处置设备资源,分配不合理,小区域内固废处置能力冗余度小,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9166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541792.3

  • 申请日2021-05-18

  • 分类号G06Q10/06(20120101);G06Q10/00(20120101);

  • 代理机构11363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410006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节庆路7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02:2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固废处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处置端选取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不同类型固废,例如,钢铁厂的含铁尘泥、除尘灰或湿法脱硫的副产品;火力发电厂的飞灰;化工厂的废弃催化剂等。目前处置固废的主要方式是填埋,但是在填埋之前,对固废可能还需要通过有固废处置能力的固废处理工厂,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处置。

此外,除了专业的固废处理工厂外,钢铁、火电、水泥等企业,对固废也有一定的处置能力,其中,不同类型的企业适合处置不同类型的固废,例如,含铁元素较多的固废适合进钢铁厂,含钙元素较多的固废适合进水泥厂。现有的固废都有成熟的处置工艺,其中一种类型的固废,其处置方式可以有几种,一种固废处置方式也可能处置多种不同类型的固废。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处置端与固废端的分布示意图,目前固废一般采用就近处置原则,即在固废的产生地附近填埋或进工厂处理,产业园区配套建立有固废填埋场、固废处理工厂或具备一定处置能力的企业,通过产业园区配套建立的固废填埋场消化本区域内的固废,即某一区域产生的固废,在本区域内进行处理。

但是,这种就近处置原则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从较大区域的角度看,区域内各地都是小规模的固废处置设施(固废填埋场、固废处理工厂或具备一定处置能力的企业),存在总体占地多、单个固废处置设施规模小及资源未能充分优化利用的问题,当某一区域产生的固废量较大,超出本区域的固废处理能力之后,会导致固废大量囤积,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或者部分有利用价值的固废长期放置后,丧失利用价值。(2)从全局角度看,难以为各种固废匹配其对应的最优解决方案。例如,某固废最优处置方案是作为相邻区域的甲工厂生产的辅料,但受限制于信息障碍和行政区划,只能在本区域的固废处置工厂处置,导致资源利用率较低;(3)当某一区域内上新建大型项目时,生成大量的新增固废,而该区域内原有处置能力难以及时匹配;又或者,某一区域内固废处置能力冗余度小,当该区域内内固废处置设施检修或设备故障时,区域内固废处置设施数量有限,导致区域内生产生活产生的固废不能及时得到处置,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固废处置方法中,现有固废处置方式存在无法充分利用处置设备资源,分配不合理,小区域内固废处置能力冗余度小,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处置端选取方法及系统。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处置端选取方法,所述处置端选取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固废端的固废信息以及多个处置端的处置信息;所述固废信息包括固废位置、固废种类、固废存量和极限存储量,所述处置信息包括处置位置、处置种类、处置速度和处置存量;

根据固废端的固废存量与极限存储量,确定固废端的存储率,若存储率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存量阈值,则将所述固废端标记为待处置固废端;

将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种类与所有处置端的处置种类进行匹配,若处置端的处置种类包含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种类,则将对应的处置端标记为第一预选处置端;

获取第一预选处置端的最大接收能力,若所述最大接收能力大于或等于所述固废端的固废存量,则将对应的第一预选处置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处置端;

根据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种类、固废存量和固废位置以及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成本,比较所有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成本的大小,将处置成本最小的第二预选处置端标记为最终的处置端;

或者,

根据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种类、固废存量和固废位置以及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能耗,比较所有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能耗的大小,将处置成本最小的第二预选处置端标记为最终的处置端。

可选的,所述根据固废端的固废存量与极限存储量,确定存储率,若存储率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存量阈值,则将所述固废端标记为待处置固废端的步骤,还可以为:

获取固废端的固废产量,并根据固废端的固废产量和固废存量,确定固废存量到达极限储存量的第一时间,若第一时间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时间,则将所述固废端标记为待处置固废端,所述极限储存量为固废端的固废存储上限量。

可选的,所述获取第一预选处置端的最大接收能力,若所述最大接收能力大于或等于所述固废端的固废存量,则将对应的第一预选处置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处置端的步骤,还可以为:

根据第一预选处置端的处置位置与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位置,确定运输时间;以及根据第一预选处置端的处置速度、处置存量和待处置固废端的极限储存量,确定第一预选处置端的可接收时间,

若可接收时间大于第一时间和运输时间的总和,则将可接收时间对应的第一预选处置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处置端。

可选的,所述获取第一预选处置端的最大接收能力,若所述最大接收能力大于或等于所述固废端的固废存量,则将对应的第一预选处置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处置端的步骤,还可以为:

根据第一预选处置端的处置位置与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位置,确定运输时间;以及根据第一预选处置端的处置速度、处置存量和待处置固废端的极限储存量,确定第一预选处置端的可接收时间;

判断可接收时间是否大于运输时间,若可接收时间大于运输时间,则将可接收时间对应的第一预选处置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处置端。

可选的,所述根据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种类、固废存量和固废位置以及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成本的步骤,具体为:

根据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种类,获取处置端的单位处置成本和单位处置效益;

根据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位置和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待处置固废端与第二预选处置端的运输距离以及运输路径对应的路径成本系数;

根据固废端的固废存量、单位处置成本、单位处置效益、运输距离以及运输路径对应的路径成本系数,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成本。

可选的,所述根据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种类、固废存量和固废位置以及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能耗的步骤,具体为:

根据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种类,获取处置端的单位处置能耗和单位处置产能;

根据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位置和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待处置固废端与第二预选处置端的运输距离以及运输路径对应的路径能耗系数;

根据固废端的固废存量、单位处置能耗、单位处置产能、运输距离以及运输路径对应的路径成本系数,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能耗。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处置端选取系统,所述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处置端选取系统用于执行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处置端选取方法,所述固废协同处置系统包括:设置在云端的固废端数据库、处置端数据库和智慧物流服务器;以及设置在多个固废端的固废信息收集平台,以及设置在多个处置端的处置信息收集平台;

所述固废端数据库与所有固废信息收集平台建立通信连接,用于通过固废信息收集平台获取多个固废端的固废信息,所述固废信息包括固废位置、固废种类、固废存量和极限存储量;

所述处置端数据库与所有处置信息收集平台建立通信连接,用于通过处置信息收集平台获取多个多个处置端的处置信息,所述处置信息包括处置位置、处置种类、处置速度和处置存量;

第一筛选模块,用于根据固废端的固废存量与极限存储量,确定固废端的存储率,以及判断存储率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存量阈值,若存储率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存量阈值,则将所述固废端标记为待处置固废端;

第二筛选模块,用于将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种类与所有处置端的处置种类进行匹配,若处置端的处置种类包含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种类,则将对应的处置端标记为第一预选处置端;

第三筛选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预选处置端的最大接收能力,并判断所述最大接收能力大于或等于所述固废端的固废存量,若所述最大接收能力大于或等于所述固废端的固废存量,则将对应的第一预选处置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处置端;

处置端选择模块,用于根据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种类、固废存量、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位置和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成本,以及,用于比较所有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成本的大小,并将处置成本最小的第二预选处置端标记为最终的处置端;

或者,

用于根据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种类、固废存量、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位置和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能耗,以及,用于比较所有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能耗的大小,并将处置成本最小的第二预选处置端标记为最终的处置端。

可选的,所述第一筛选模块,还可以用于获取固废端的固废产量,并根据固废端的固废产量和固废存量,确定固废存量到达极限储存量的第一时间,以及,用于判断第一时间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时间,若第一时间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时间,则将所述固废端标记为待处置固废端,所述极限储存量为固废端的固废存储上限量。

可选的,所述智慧物流服务器中存储有固废端与处置端之间的输运时间;所述第二筛选模块,还可以用于根据第一预选处置端的处置位置与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位置,确定运输时间;以及根据第一预选处置端的处置速度、处置存量和待处置固废端的极限储存量,确定第一预选处置端的可接收时间,

还用于判断可接收时间是否大于第一时间和运输时间的总和,若可接收时间大于第一时间和运输时间的总和,则将可接收时间对应的第一预选处置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处置端。

可选的,所述第二筛选模块,还可以用于根据第一预选处置端的处置位置与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位置,确定运输时间;以及用于根据第一预选处置端的处置速度、处置存量和待处置固废端的极限储存量,确定第一预选处置端的可接收时间;

还用于判断可接收时间是否大于运输时间,若可接收时间大于运输时间,则将可接收时间对应的第一预选处置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处置端。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处置端选取方法及系统,所述处置端选取方法包括通过判断固废端的固废存量占极限存储量的比例,确定需要进行固废处置的固废端,并标记为待处置固废端,然后将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种类与所有处置端的处置种类进行匹配,从所有处置端中初步筛选出第一预选处置端,再根据第一预选处置端的最大接收能力,进一步从所有第一预选处置端中筛选出第二预选处置端,最后根据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成本或者处置能耗,确定最终的处置端,对所述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进行处理,从而对区域内的固废端及处置端进行整体调配,克服现有固废处置方法中,现有处置方式存在无法充分利用处置设备资源,分配不合理,小区域内固废处置能力冗余度小,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处置端与固废端的分布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处置端选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成本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能耗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处置端选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克服现有固废处置方法中,现有处置方式存在无法充分利用处置设备资源,分配不合理,小区域内固废处置能力冗余度小,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处置端选取方法及系统。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处置端选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处置端选取方法,包括步骤S201至步骤S205。

步骤S201,获取多个固废端的固废信息以及多个处置端的处置信息;所述固废信息包括固废位置、固废种类、固废存量和极限存储量,所述处置信息包括处置位置、处置种类、处置速度和处置存量。

步骤S202,根据固废端的固废存量与极限存储量,确定固废端的存储率,若存储率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存量阈值,则将所述固废端标记为待处置固废端。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的存量阈值根据固废端的实际情况设定,例如,根据固废端存储固废的场地大小或固废种类的可存放时间,设定预设的存量阈值大小。

需要说明的,在部分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从时间角度进行待处置固废端的筛选,例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步骤S202替换为获取固废端的固废产量,并根据固废端的固废产量和固废存量,确定固废存量到达极限储存量的第一时间,若第一时间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时间,则将所述固废端标记为待处置固废端,所述极限储存量为固废端的固废存储上限量。

实际应用过程中,固废端的固废产量一般比较稳定,但是也会存在固废产量突变的情况,例如生产计划有变,导致某一种类的固废在下一阶段大量产生,而通过考虑固废存量到达极限储存量的第一时间,可以有限的监控固废存量的动态变化,充分考虑固废端的固废产量,避免只关注现有固废存量的多少,而忽略固废端可能因为阶段性固废产量的变化,导致固废存量暴增,从而引起固废端的固废堆积。

步骤S203,将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种类与所有处置端的处置种类进行匹配,若处置端的处置种类包含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种类,则将对应的处置端标记为第一预选处置端。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固废端产生的固废种类可能不止一种,或者不同时间产生的固废种类不同,同理,所有处置端的处置种类可能不止一种,或者不同时间处置的固废种类不同,故需要每次获取或者确定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种类以及处置端的处置种类,通过对处置端的处置种类进行筛选,将处置种类包含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种类的处置端标记为第一预选处置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固废种类根据固废的有机质含量、燃烧热值、含碳量或金属元素种类及含量划分。

具体的,根据固废的有机质含量对固废进行种类划分,例如,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固体,由于其可以燃烧,且燃烧热值较高,如生物质、塑料、废活性炭粉等,可以通过燃烧的方式利用,掺入烧结、高炉、电站锅炉等,以燃烧方式利用热能;又例如,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废水,工业生产中经常会有一些含有机质较高的废水,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学需氧量)指标极高,常规净化工艺很难处理,成本较高。但是水煤浆气化工艺中正好需要大量的水,水煤浆就是将水和煤在添加剂调配下,合成的液体燃料,可以吸收其它工艺中产生的大量有机废水,而不需要经过额外的预处理,是消纳有机废水的有效渠道。

根据燃烧热值对固废进行种类划分,首先要求该固废能够燃烧,且直接燃烧的情况下不会产生较多的有毒有害物质。然后可以根据该固废单位重量或体积的燃烧热值高低,对该固废进行种类划分,以区分燃烧热值不同的固废。

根据含碳量对固废进行种类划分,例如,废橡胶、废塑料、废焦油中都含有较多的碳、较高的热值,是一种比较好的燃料,可以与燃煤锅炉协同进行燃烧发电,但是如果仅仅把其仅当做一种替代燃料,燃烧发热只能利用其中的能量;由于其含有较高的碳,而碳是炼焦的原料,因此,在其它条件同等的情况下,应优先将废橡胶、废轮胎、废焦油用于炼焦。其中废橡胶和废轮胎可以直接替代部分焦煤进行炼焦,废焦油可以参与炼焦型煤制备,充当粘结剂。炼焦使这些固废进行了物质资源利用,其附加值大于能源化利用。

根据金属元素种类及含量划分对固废进行种类划分,例如,钢铁厂的氧化铁皮含铁较高,可直接配入烧结进行循环利用。又例如,钢铁工艺流程经常产生较多的含锌粉尘,现在部分含锌粉尘是直接通过配入烧结原料中进行协同处置,这种情况下固废中锌元素对烧结而言是一种有害元素,烧结矿中较多的锌元素会影响高炉顺行,因此通常会限制含锌固废在烧结中添加的比例。相反,锌元素在有色工业中是一种资源,含锌粉尘如果优先进入有色工业,不仅可以消除锌元素对工艺流程的影响,反而能够对其中的锌元素进行资源化。因此,对于钢铁流程中产生的含锌粉尘,可以优先送入有色工业进行资源化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对固废进行种类划分的过程中,并不局限于采用一种划分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划分方式进行交叉划分,或者在一种划分原则下,进一步的对固废种类进行细分,例如,废橡胶、废塑料和废焦油按照有机质的划分原则,可以作为燃烧的固废,在此基础下,在将废橡胶、废塑料和废焦油按照含碳量的高低进行种类划分,以便于利用废橡胶、废塑料和废焦油可以炼焦的属性。步骤S204,获取第一预选处置端的最大接收能力,若所述最大接收能力大于或等于所述固废端的固废存量,则将对应的第一预选处置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处置端。

由于实际应用过程中,一般单个处置端的处置能力远远大于单个固废端的固废产生能力,所以只会选择一个处置端标记为最终的处置端,故要求作为第二预选端处置端的最大接收能力大于或等于所述固废端的固废存量。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在实际筛选过程中,出现所有第一预选处置端的最大接收能力均小于所述固废端的固废存量,则表明当前环境下,区域内对应固废种类的固废处理将要达到处置极限,该情况比较少见,如果出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例如,只要最大接收能力达到一定值,就将对应的第一预选处置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处置端,在后续筛选中,可以选择多个处置端最为最终的处置端,通过多个处置端共同接收并处置固废端产生的固废。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不局限于从最大接收能力的角度,对第一预选处置端进行筛选,还可以从可接受时间的角度进行考量,例如,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根据第一预选处置端的处置位置与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位置,确定运输时间;以及根据第一预选处置端的处置速度、处置存量和待处置固废端的极限储存量,确定第一预选处置端的可接收时间,若可接收时间大于第一时间和运输时间的总和,则将可接收时间对应的第一预选处置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处置端。

通过保证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可接收时间大于第一时间和运输时间的总和,可以有效避免固废的滞留时间,例如,在避免固废在固废端、运输工具或者处置端的非存储区长时间滞留。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实际应用过程中,固废的运输并不是瞬间完成运输,以及处置端的可接受能力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如果为了考虑整体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可以考虑更为具体的动态更新固废状态,例如固废端的实时固废存量、固废运输工具的实时位置以及处置端的实时可接受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固废端的固废是分批次运输到处置端,故并不一定需要固废端的固废存量到达极限存储量时,才对固废进行运输及处理,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述步骤S204还可以替换为:根据第一预选处置端的处置位置与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位置,确定运输时间;以及根据第一预选处置端的处置速度、处置存量和待处置固废端的极限储存量,确定第一预选处置端的可接收时间;判断可接收时间是否大于运输时间,若可接收时间大于运输时间,则将可接收时间对应的第一预选处置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处置端。

步骤S205,根据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种类、固废存量和固废位置以及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成本,比较所有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成本的大小,将处置成本最小的第二预选处置端标记为最终的处置端;

或者,

根据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种类、固废存量和固废位置以及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能耗,比较所有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能耗的大小,将处置成本最小的第二预选处置端标记为最终的处置端。

其中,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成本的流程示意图;步骤S205中,通过对处置成本进行寻优,确定最终的处置端的方案中,具体为步骤S301至步骤S303。

步骤S301,根据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种类,获取处置端的单位处置成本和单位处置效益。

步骤S302,根据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位置和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待处置固废端与第二预选处置端的运输距离以及运输路径对应的路径成本系数。

步骤S303,根据固废端的固废存量、单位处置成本、单位处置效益、运输距离以及运输路径对应的路径成本系数,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成本。

其中,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能耗的流程示意图。步骤S205中,通过对处置能耗进行寻优,确定最终的处置端的方案中,具体为步骤S401至步骤S403。

步骤S401,根据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种类,获取处置端的单位处置能耗和单位处置产能。

步骤S402,根据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位置和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待处置固废端与第二预选处置端的运输距离以及运输路径对应的路径能耗系数。

步骤S403,根据固废端的固废存量、单位处置能耗、单位处置产能、运输距离以及运输路径对应的路径成本系数,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通过处置成本或处置能耗确定最终的处置端的方案,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并不局限于通过对处置成本或处置能耗进行寻优,确定最终的处置端,还可以采用其他寻优标准,例如,从环境污染最低的角度出发,又例如,从固废处置结束时间较短的角度出发。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并布局不局限待处置固废端的数量为一个,当待处置固废端的数量存在多个时,可以根据每个待处置固废端的情况,设置不同的优先级,例如,以固废种类确定优先级,或者,以固废端的存储率确定优先级,可以按照优先级的顺序依次确定待处置固废端对应的处置端。

需要说明的是,当待处置固废端数量存在多个时,也可以不区分优先级,将多个待处置固废端进行同步分析处理,最后确定多个待处置固废端整体的处置方案,然后根据整体处置方案的处置成本或者处置能耗,确定最后的处置方案。

例如,固废端A成本最优的处置方案是将固废端A的固废运输到甲处置端进行处理,固废端A的最优处置成本为10万元,次优的处置方案是将固废端A的固废运输到乙处置端进行处理,固废端A的次优处置成本为20万元;而固废端B成本最优的处置方案也是将固废端B的固废运输到甲处置端进行处理,但是固废端B最优处置成本为8万元,而次优的处置方案是将固废端B的固废运输到乙处置端进行处理,固废端B的次优处置成本为20万元。

但是甲处置端只能接收一个固废端的固废;所以一种整体处置方案是:甲处置端处置固废端A的固废,且乙处置端处置固废端B的固废,整体处置成本为30万元;另一种整体处置方案是:甲处置端处置固废端B的固废,且乙处置端处置固废端A的固废,整体处置成本为28万元。通过考虑整体方案的成本最优,优先第二种整体处置方案作为最终的处置方案,可以有效避免在处置方案确定过程中,陷入进入处置成本局部最优的方案中,但是采用整体最优方案后,会导致方案处理复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固废处置的流程不同,甚至一种固废需要经过多道不同的处置流程,从而导致固废端和处置端的角色并非一直不变,需要根据其具体情况,确定某一工厂或企业是属于固废端还是属于需求端,例如,炼钢厂需要接收含铁元素较多的固废时,则炼钢厂为处置端,但是炼钢厂产生的炉渣需要其他工厂处置或者深度填埋时,则炼钢厂为固废端。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处置端选取系统,所述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处置端选取系统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处置端选取方法,对于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处置端选取系统未公开的技术方案,请参见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处置端选取方法公开的技术方案。

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处置端选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处置端选取系统,包括:设置在云端的固废端数据库、处置端数据库和智慧物流服务器;以及设置在多个固废端的固废信息收集平台,以及设置在多个处置端的处置信息收集平台。

所述固废端数据库与所有固废信息收集平台建立通信连接,用于通过固废信息收集平台获取多个固废端的固废信息,所述固废信息包括固废位置、固废种类、固废存量和极限存储量。

所述处置端数据库与所有处置信息收集平台建立通信连接,用于通过处置信息收集平台获取多个多个处置端的处置信息,所述处置信息包括处置位置、处置种类、处置速度和处置存量。所述智慧物流服务器中存储有固废端与处置端之间的输运时间,还存储有固废端与处置端的运输距离、运输路径对应的路径能耗系数以及运输路径对应的路径成本系数。

第一筛选模块,用于根据固废端的固废存量与极限存储量,确定固废端的存储率,以及判断存储率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存量阈值,若存储率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存量阈值,则将所述固废端标记为待处置固废端。

第二筛选模块,用于将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种类与所有处置端的处置种类进行匹配,若处置端的处置种类包含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种类,则将对应的处置端标记为第一预选处置端。

第三筛选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预选处置端的最大接收能力,并判断所述最大接收能力大于或等于所述固废端的固废存量,若所述最大接收能力大于或等于所述固废端的固废存量,则将对应的第一预选处置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处置端。

处置端选择模块,用于根据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种类、固废存量、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位置和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成本,以及,用于比较所有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成本的大小,并将处置成本最小的第二预选处置端标记为最终的处置端;

或者,用于根据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种类、固废存量、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位置和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位置,确定任一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能耗,以及,用于比较所有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能耗的大小,并将处置成本最小的第二预选处置端标记为最终的处置端。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筛选模块,还可以用于获取固废端的固废产量,并根据固废端的固废产量和固废存量,确定固废存量到达极限储存量的第一时间,以及,用于判断第一时间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时间,若第一时间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时间,则将所述固废端标记为待处置固废端,所述极限储存量为固废端的固废存储上限量。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筛选模块,还可以用于根据第一预选处置端的处置位置与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位置,确定运输时间;以及根据第一预选处置端的处置速度、处置存量和待处置固废端的极限储存量,确定第一预选处置端的可接收时间,

还用于判断可接收时间是否大于第一时间和运输时间的总和,若可接收时间大于第一时间和运输时间的总和,则将可接收时间对应的第一预选处置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处置端。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筛选模块,还可以用于根据第一预选处置端的处置位置与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位置,确定运输时间;以及用于根据第一预选处置端的处置速度、处置存量和待处置固废端的极限储存量,确定第一预选处置端的可接收时间;

还用于判断可接收时间是否大于运输时间,若可接收时间大于运输时间,则将可接收时间对应的第一预选处置端标记为第二预选处置端。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废协同处置中处置端选取方法及系统,所述处置端选取方法通过判断固废端的固废存量占极限存储量的比例,确定需要进行固废处置的固废端,并标记为待处置固废端,然后将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种类与所有处置端的处置种类进行匹配,从所有处置端中初步筛选出第一预选处置端,再根据第一预选处置端的最大接收能力,进一步从所有第一预选处置端中筛选出第二预选处置端,最后根据第二预选处置端的处置成本或者处置能耗,确定最终的处置端,对所述待处置固废端的固废进行处理,从而对区域内的固废端及处置端进行整体调配,克服现有固废处置方法中,现有处置方式存在无法充分利用处置设备资源,分配不合理,小区域内固废处置能力冗余度小,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范例性实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不过这些说明并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不偏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及其实施方式进行多种等价替换、修饰或改进,这些均落入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