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具有双光源的分划照明结构及瞄具

一种具有双光源的分划照明结构及瞄具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双光源的分划照明结构,包括沿分划照明结构的光线传播方向依次贴合排列的光源组、聚光件、折光件和一分划,光源组包括两个关于分划的中心对称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且第一光源或者第二光源射出的光线依次经过聚光件和折光件照射到分划的中心。该分划照明结构的第一光源或者第二光源经过聚光件将发散的光线会聚之后再经过折光件将会聚后的光线转折至分划的中心,因此,无论是使用第一光源还是使用第二光源均可将光线引导至分划的中心,避免了其中一个光源出现偏离照射的现象,而且该分划照明结构的部件依次贴合排列,最大限度缩短了光源和分划之间的距离,使得分划的亮度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以节省结构空间,降低装调难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7666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珠海市敏夫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0329676.0

  • 发明设计人 朱平;何银权;田济源;伍超球;

    申请日2020-04-24

  • 分类号G02B23/02(20060101);G02B23/04(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519085 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创新三路18号敏夫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00:5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瞄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光源的分划照明结构及瞄具。

背景技术

现有瞄具(例如但不限于棱镜枪瞄)为了能更好地瞄准强光下的目标或者为了在夜晚也能看清分划,往往会用光源给分划照明,以提高分划亮度,进而提高瞄具使用者的视觉敏感度。但是当背景环境的颜色与光源颜色相近时,则使用者的眼睛容易忽略被光源照射的分划,例如当背景环境为绿色植被时,绿色光源照射的分划易与植被的颜色相融合,不易分辨;又如当背景环境为黄色或者红色植被时,红色光源照射的分划也不易分辨。为此,现有技术中针对不同的背景环境分别用两种颜色的光源为分划提供照明,以期能够使分划醒目突出于背景环境,以便易于分辨射击目标与分划瞄准点。例如专利号为ZL200320116040.X,名称为一种具有发光瞄准功能的瞄准镜公开了两种颜色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参考该专利文献的附图9,具体由两个异色的发光二极管并排组合而成。但是这种结构存在这样的缺陷:由于并排组合的两个光源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而分划中心只有一个,因此单独使用某一光源时会造成分划亮度不均匀,例如,如图1(a)所示,当光源1或者光源2的光线无法覆盖整个分划时,分划的亮度不够均匀;如图1(b)所示,当光源1的光线可以覆盖整个分划,而光源2只能覆盖部分分划时,则会造成仅有一个光源能够均匀照亮分划,而另一个光源无法均匀照亮分划。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双光源的分划照明结构,其可以使双光源的光轴均能穿过分划的中心。

与此相应,本发明另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分划照明结构的瞄具,其可以使双光源的光轴均能穿过分划的中心。

就一种具有双光源的分划照明结构而言,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双光源的分划照明结构,包括沿所述分划照明结构的光线传播方向依次贴合排列的光源组、聚光件、折光件和一分划,所述光源组包括两个关于所述分划的中心对称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且所述第一光源或者所述第二光源射出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聚光件和所述折光件照射到所述分划的中心。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分划照明结构的第一光源或者第二光源经过聚光件将发散的光线会聚之后再经过折光件将会聚后的光线转折至分划的中心,因此,无论是使用第一光源还是使用第二光源均可将光线引导至分划的中心,避免了其中一个光源出现偏离照射的现象,而且该分划照明结构的部件依次贴合排列,最大限度缩短了光源和分划之间的距离,使得分划的亮度得到提高,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节省结构空间,降低装调难度以及增加抗冲击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源或者第二光源均可以择一为LED灯珠或者激光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互为异色光源。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为同色光源。

进一步的,所述聚光件为一第一正透镜,所述第一正透镜的中心与所述分划的中心共线,所述折光件为反射面相对的两个反射镜,两个所述反射镜分别将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线转折至分划的中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和所述第一正透镜一体封装。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聚光件为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的第二正透镜和第三正透镜,所述折光件为一第四正透镜,所述第四正透镜的中心与所述分划的中心共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正透镜一体封装,所述第二光源和所述第三正透镜一体封装。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分划照明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折光件和所述分划之间的扩散膜。光线经过扩散膜之后,能变成面积更大,均匀度较好,色度稳定的二次光源,不仅可以满足覆盖分划的全部图案要求,而且亮度也均匀,进而提高了瞄具使用者的舒适度。

就一种瞄具而言,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瞄具,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分划照明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瞄具通过将分划照明结构的第一光源或者第二光源经过聚光件将发散的光线会聚之后再经过折光件将会聚后的光线转折至分划的中心,因此,无论是使用第一光源还是使用第二光源均可将光线引导至分划的中心,避免了其中一个光源出现偏离照射的现象,而且该分划照明结构的部件依次贴合排列,最大限度缩短了光源和分划之间的距离,使得分划的亮度得到提高,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节省结构空间,降低装调难度以及增加抗冲击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瞄具还包括由一半五棱镜和一屋脊棱镜组成的棱镜倒像组,所述瞄具的一次像面设置于所述半五棱镜的镜面反射面,所述分划和所述一次像面重合于所述半五棱镜的镜面反射面,且所述分划照明结构与所述镜面反射面胶粘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瞄具还包括具有一45°胶合面的直角棱镜组,所述直角棱镜组设有一对关于所述45°胶合面共轭的第一像面和第二像面,所述瞄具的主光轴垂直穿过所述第一像面,所述分划照明结构与所述第二像面胶粘连接,且所述光源组射出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聚光件、所述折光件和所述分划之后与所述瞄具的主光轴交汇于所述45°胶合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a)~(b)是现有的双光源与分划的照明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分划照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具有一种聚光件和折光件的分划照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含光路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另一种聚光件和折光件的分划照明结构的爆炸图(含光路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与第二正透镜(第三正透镜)的光路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瞄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瞄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本发明中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如背景技术部分所介绍,因为并排组合的两个光源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而分划中心只有一个的缘故,现有的双光源照明结构与分划存在分划亮度不能满足瞄准要求或者无法实现两个光源均能照亮分划等问题。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分划照明结构进行改进。

为了更好的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参考图2至7描述本发明所提供的分划照明结构以及瞄具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双光源的分划照明结构,包括沿所述分划照明结构的光线传播方向依次贴合排列的光源组11、聚光件12、折光件13和一分划14,所述光源组11包括两个关于所述分划14的中心对称的第一光源11a和第二光源11b,且所述第一光源11a或者所述第二光源11b射出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聚光件12和折光件13照射到所述分划14。具体的说是光线覆盖了分划14的整个瞄准图案,而且光线的光轴穿过分划14的中心。需要说明的是,分划14是指具有瞄准图案的薄片或者是刻在玻璃上的瞄准图案,而且分划14的中心与瞄准图案的中心重合,瞄准图案则是根据瞄准的需要进行设置,其可以是一个瞄准点也可以是十字线,还可以是瞄准点和十字线的组合,例如申请号为CN201610324380.3名称为瞄准镜组合式分划板组、瞄准镜光学成像系统以及棱镜倒像瞄准镜的发明专利文件中的附图9所示的瞄准图案。另外,第一光源11a和第二光源11b关于分划14的中心对称,是指将第一光源11a绕着分划14的中心旋转180°之后,其能够与第二光源11b相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分划照明结构的第一光源11a或者第二光源11b经过聚光件12将发散的光线会聚之后再经过折光件13将会聚后的光线转折至分划14的中心,因此,无论是使用第一光源11a还是使用第二光源11b均可将光线引导至分划14的中心,避免了其中一个光源出现偏离照射的现象,而且该分划照明结构的部件依次贴合排列,最大限度缩短了光源和分划之间的距离,使得分划14的亮度得到提高,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节省结构空间,降低装调难度以及增加抗冲击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11a或者第二光源11b均可以择一为LED灯珠或者激光器。同时,所述第一光源11a和所述第二光源11b互为异色光源,例如第一光源11a为红色光源而第二光源11b为绿色光源,再通过颜色切换装置进行选择适合的光源,例如可以通过专利号为ZL201320330495.5名称为一种多颜色照明瞄准镜所公开的多颜色切换装置进行两个异色光源之间的切换,以便为不同的瞄准背景环境提供醒目突出的光源,例如当背景环境为绿色植被时,切换至红色光源;当背景环境为黄色或者红色植被时,切换至绿色光源。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11a和所述第二光源11b为同色光源。当第一光源11a和第二光源11b同时打开时可以为分划14提供较单个光源更亮的照明,以满足特殊场合的使用。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聚光件12为一第一正透镜12a,所述第一正透镜12a的中心与所述分划14的中心共线,所述折光件13为反射面相对的两个反射镜13a,两个所述反射镜13a分别将所述第一光源11a和所述第二光源11b的光线转折至分划14的中心。正透镜是一种中间厚而周边薄的透镜,又称为聚焦透镜,通常有平凸透镜、双凸透镜和凹凸透镜等形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正透镜12a为平凸透镜,其可以将分散的光线会聚至一焦点,因此通过正透镜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向某一点聚焦,充分利用了光源射出的绝大部分甚至全部光线,可以进一步提高分划的亮度以及光源的利用率。因此,第一光源11a或者第二光源11b发射的光线经过第一正透镜12a之后不仅光线得以会聚,而且会发生偏转,而作为折光件13的反射镜13a可以将偏转的光线反射至分划14的中心,从而实现分布在分划14中心周围的光源也能够照亮分划14中心的目的。

为便于光源和正透镜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11a、所述第二光源11b和所述第一正透镜12a一体封装。光源和正透镜一体封装之后形成一个模块,便于模块化生产,提高装配效率,同时各光源和正透镜一体封装之前可以通过工装进行准确定位,以便于调整光斑的位置和大小。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聚光件12为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光源11a和所述第二光源11b的第二正透镜12b和第三正透镜12c,所述折光件13为一第四正透镜13b,所述第四正透镜13b的中心与所述分划14的中心共线。如前所述,正透镜可以将分散的光线会聚至一焦点,因此第一光源11a和第二光源11b分别通过第二正透镜12b和第三正透镜12c各自会聚光线之后,再通过第四正透镜13b进一步转折会聚至分划14的中心。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正透镜12b、第三正透镜12c和第四正透镜13b均为平凸透镜。需要说明的是,图4和图5所示的光路图是在爆炸图中显示的,目的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光学元件的光路,当图4和图5中各零件贴合排列时,由于光学原理不变,不会影响本实施例的技术效果。

为便于光源和正透镜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11a和所述第二正透镜12b一体封装,所述第二光源11b和所述第三正透镜12c一体封装。

如图2至图4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分划照明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折光件13和所述分划14之间的扩散膜15。光线经过扩散膜15之后,能变成面积更大,均匀度较好,色度稳定的二次光源,不仅可以满足覆盖分划14的全部图案要求,而且亮度也均匀,进而提高了瞄具使用者的舒适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分划照明结构的瞄具。下面通过两个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所提供的瞄具。

实施例一

如图6所示,所述瞄具包括上述分划照明结构1以及由一半五棱镜21和一屋脊棱镜(图中未示出)组成的棱镜倒像组2,所述瞄具的一次像面设置于所述半五棱镜21的镜面反射面M1,所述分划14和所述一次像面重合于所述半五棱镜21的镜面反射面M1,且所述分划照明结构1与所述镜面反射面M1胶粘连接(例如使用光敏胶粘剂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分划14可以是刻有瞄准图案的薄片,也可以是刻于半五棱镜21的镜面反射面M1的瞄准图案,瞄具的主光轴L1与瞄准图案的中心交汇于镜面反射面M1。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所述瞄具包括上述分划照明结构1以及具有一45°胶合面31的直角棱镜组3,所述直角棱镜组3设有一对关于所述45°胶合面31共轭的第一像面M2和第二像面M3,所述瞄具的主光轴L1垂直穿过所述第一像面M2,所述分划照明结构1与所述第二像面M3胶粘连接(例如使用光敏胶粘剂连接),且所述光源组11射出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聚光件12、所述折光件13和所述分划14之后与所述瞄具的主光轴L1交汇于所述45°胶合面31。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