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利用浮船坞进行船舶下水的方法

一种利用浮船坞进行船舶下水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浮船坞进行船舶下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移船:将船舶移动到浮船坞上;步骤二、落墩:当船舶移动到位后,缓慢落位;步骤三、抛锚:采用拖轮将浮船坞移动到锚地,抛锚定位;步骤四、下沉:打开浮船坞压载舱的进水阀,在重力作用下自流进压载舱,使船舶下沉;步骤五、出坞:采用绞车和拖轮配合将船舶从尾部缓慢拖出浮船坞;步骤六、靠泊:采用拖轮将将船舶移动到相应的泊位,并系好缆,靠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只需要在船舶下沉的时候注意调整首尾的吃水高度,不增加额外的时间和费用;缩短船舶下水整体的时间,降低对浮船坞载荷的要求,减少了配套设备的需求,降低了成本。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4806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扬子三井造船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473739.4

  • 申请日2021-04-29

  • 分类号B63C3/00(20060101);B63C1/02(20060101);

  • 代理机构32385 苏州言思嘉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徐永雷

  •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港区滨江大道8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59:1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利用浮船坞进行船舶下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船舶下水时,首先用移船小车将船舶移动到浮船坞上,落墩,然后移船小车撤回,浮船坞移动到锚地,然后下潜,下潜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会保持浮船坞首尾吃水一致,因此船舶也是首尾吃水一致,但是由于船舶在设计的时候,空载情况下,尾倾较为严重,如果不在船舶首部打压载水,会导致首部先起飘,尾部部分坞墩将会承受巨大的重量,导致坞墩和浮船坞结构严重变形,因此为保持起飘时,船舶首尾吃水一致;而打压载水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在浮船坞下潜之前打压载水,浮船坞将会承受空船重量加压载水重量,于是可能需要更大的浮船坞,又或者先将浮船坞下潜到一定程度,再打压载水,让船舶和压载水的重量的一部分用浮力抵消,以减轻对浮船坞的压力,这样的操作对浮态计算的精准度和浮船坞操作的精准度要求较高,如果船舶打压载水过快,会导致局部墩子的负重较大,如果船舶打压载水较慢,则导致船舶先起飘,尾部的墩子会因载重过大的问题,且整个过程耗时较长,相关的设备成本、能耗、租用的拖轮等费用也会一并增加。

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对现有的船舶下水方法加以改进,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船舶下水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利用浮船坞进行船舶下水的方法。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浮船坞进行船舶下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移船:将船舶移动到浮船坞上;

步骤二、落墩:当船舶移动到位后,缓慢落位;

步骤三、抛锚:采用拖轮将浮船坞移动到锚地,抛锚定位;

步骤四、下沉:打开浮船坞压载舱的进水阀,在重力作用下自流进压载舱,使船舶下沉;

步骤五、出坞:采用绞车和拖轮配合将船舶从尾部缓慢拖出浮船坞;

步骤六、靠泊:采用拖轮将将船舶移动到相应的泊位,并系好缆,靠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步骤四中船舶下沉过程中通过压载水来调整浮船坞的倾斜度,使得倾斜度与船舶的尾倾数据一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步骤四中当船舶下沉至举升甲板将要入水时,浮船坞的水线面降低,此时将船舶下沉速度降低以控制浮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步骤四中下沉过程保持平稳和设定的纵倾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步骤四中船舶下沉结束的条件包括船舶起浮脱离至完全自浮、船舶底部距离浮船坞上的搁架顶面大于等于1000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步骤一中采用移船小车将水平船台上的搁架上的船舶顶起,缓慢地将船舶移动到浮船坞上,其中船舶为空载状态,随着浮船坞上船舶的比例增大,调整浮船坞上的压载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步骤六中船舶靠泊后浮船坞开启压载泵,排空压载水并上浮,用拖轮将浮船坞移动到泊位系好缆绳。

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船舶下水方法的步骤依次包括移船、落墩、抛锚、下沉、出坞和靠泊,整个过程中没有往船舶上打压载水,省去了制作或购置打压载水的设备,也省去了设备架设的时间,减少了配套设备的需求,降低了成本;本发明的方法缩短船舶下水整体的时间,降低对浮船2载荷的要求,同时无需考虑较多的精准问题,只需要在船舶下沉的时候注意调整首尾的吃水高度,也不增加额外的时间和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移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落墩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抛锚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下沉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出坞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出坞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中,1、船舶;2、浮船坞;3、移船小车;4、拖轮;5、锚链。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现在船舶下水时对浮态计算的精准度和浮船坞操作的精准度要求较高,过程耗时较长,相关的设备成本、能耗、租用的拖轮等费用增加,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利用浮船坞进行船舶下水的方法,下面将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详细地阐述;

如图1-7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船舶1下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移船:首先采用移船小车3将水平船台上的搁架上的船舶1顶起,缓慢地将船舶1移动到浮船坞2上,这个过程中船舶1为空载状态,随着移动到浮船坞2上的船舶1比例越来越大,调整浮船坞2上的压载水;

步骤二、落墩:当船舶1移动到位后,缓慢落位,然后将移船小车3撤回到岸上;

步骤三、抛锚:用拖轮4将浮船坞2移动到锚地,采用锚链5抛锚定位;

步骤四、下沉:打开浮船坞2各压载舱的进水阀,在重力作用下自流进压载舱,使船舶1下沉;在船舶1下沉过程中根据船舶1的尾倾数据,通过压载水来调整浮船坞2的倾斜度,直到倾斜度与船舶1的尾倾数据一致;当船舶1下沉至举升甲板将要入水时,由于浮船坞2的水线面降低,初稳性高度急剧降低,此时须将下沉速度降低以便调整控制浮态;下沉过程需要始终保持平稳和设定的纵倾状态;船舶1下沉结束的条件包括船舶1起浮脱离至完全自浮且,船舶1底部距离浮船坞2上的搁架顶面大于等于1000mm;

步骤五、出坞:利用绞车和拖轮4配合将船舶1从尾部缓慢拖出浮船坞2;

步骤六、靠泊:采用拖轮4将将船舶1移动到相应的泊位,并系好缆,靠泊;船舶1靠泊后浮船坞2开启压载泵,排空压载水并上浮,同时时刻注意浮船坞2浮态,用拖轮4将浮船坞2移动到相应的泊位系好缆绳。

本发明利用浮船坞2进行船舶1下水的方法自始至终没有往船舶1上打压载水,因此省去了制作或购置打压载水的设备,也省去了设备架设的时间,减少了配套设备的需求,降低了成本;同时该方法无需考虑打了压载水之后船舶1重量增加而导致的浮船坞2举升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无需考虑考虑浮船坞2一边下潜的时候,一边给船舶1打压载水,可能导致的节奏不同步的严重后果;本发明的方法较目前的船舶1下水方法无需考虑较多的精准问题,只需要在船舶1下沉的时候注意调整首尾的吃水高度,不增加额外的时间和费用;本发明的方法缩短船舶1下水整体的时间,降低对浮船坞2载荷的要求。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发明的原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