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可重复使用的防儿童开启的连接结构、包装容器及使用方法

可重复使用的防儿童开启的连接结构、包装容器及使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包装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防儿童开启的连接结构、包装容器及使用方法,包括拉链结构,拉链结构包括第一侧边连接结构和第二侧边连接结构,所述的第一侧边连接结构和第二侧边连接结构通过相对转动解除配合连接。本发明通过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和用于使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可开启地相互配合连接的拉链结构的设置,使得只有当拉链结构在受到打开的拉扯力的同时,拉链结构下侧的部分受力并使第一侧边连接机构和第二侧边连接结构相对转动,才能解除拉链结构的配合连接并打开拉链结构,在保证可重复使用的同时,使得该连接结构无法单独通过拉扯打开,进而能防止该连接结构及包装容器被轻易地打开。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4841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远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02766.2

  • 发明设计人 沈浩伟;

    申请日2020-10-15

  • 分类号B65D33/16(20060101);B65D33/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1127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吴玮;徐成泽

  • 地址 200333 上海市普陀区岚皋路597号1610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59:1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防儿童开启的连接结构、包装容器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具有可重复使用的拉链密封结构的包装袋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产品的包装中。传统的包装袋的拉链密封结构能够被轻易地开启,因而不适用于存放药品和其他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产品。而且,现有的防儿童开启的拉链结构加装至包装容器的过程通常较为繁杂,加装较为不便。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具有改进的防止儿童开启的密封结构及包装容器及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防儿童开启的连接结构、包装容器及使用方法,防止连接结构被轻易地打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和用于使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可开启地相互配合连接的拉链结构,所述的拉链结构包括第一侧边连接结构和第二侧边连接结构,所述的第一侧边连接结构和第二侧边连接结构能相对转动以解除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侧边连接结构包括顶部和相对于顶部设置的底部,且第一侧边连接结构的顶部和底部均与第一延伸部相连接;所述的第二侧边连接结构包括顶部和相对于顶部设置的底部,且第二侧边连接结构的底部与第二延伸部相连接,而第二侧边连接结构的顶部为自由端。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侧边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三个不对称的母连接部,第二侧边连接结构相对应地包括至少三个公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的至少三个母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第一钩状连接部,相对应地,所述的至少三个公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第二钩状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钩状连接部朝向所述的第一延伸部的顶部,所述的第二钩状连接部朝向所述的第二延伸部的底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采用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防儿童开启的连接结构的包装容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侧边和底边相互连接以在内表面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顶边处作为容置空间的开口;第一延伸部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一壳体的内表面相连接且位于第一壳体的顶边之下,第一壳体自第一部分延伸至顶边的部分为第一翻片,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和第一壳体的顶边之间,所述的第一侧边连接结构连接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位置;第二延伸部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二壳体的内表面相连接且位于第二壳体的顶边之下,第二壳体自第一部分延伸至顶边的部分为第二翻片,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和第二壳体的顶边之间,所述的第二侧边连接结构连接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延伸部包括与第一壳体的两侧边缘相邻的侧边部分以及位于两个侧边部分之间的至少一个中央部分,所述的侧边部分与第一壳体位于所述的拉链结构的上侧的部分相连,所述的中央部分不与第一壳体在高于第一延伸部的第一部分的位置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延伸部分别包括与第二壳体的两侧边缘相邻的侧边部分以及位于两个侧边部分之间的至少一个中央部分,所述的侧边部分与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的拉链结构的上侧的部分相连,所述的中央部分不与第二壳体在高于第二延伸部的第一部分的位置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延伸部位于第一侧边连接结构和第一部分之间的部分不与第一壳体相连;所述的第二延伸部位于第二侧边连接结构和第一部分之间的部分不与第二壳体相连。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延伸部的第二部分不与第一壳体的内表面连接;所述的第二延伸部的第二部分不与第二壳体的内表面连接。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所述的包装容器的使用方法,所述的方法具体如下:在分离第一翻片和第二翻片时,向第一翻片和第二翻片的内侧位于拉链结构的下侧的位置用力,以使第一翻片和第二翻片在被相互分离同时能使第一侧边连接结构和第二侧边连接结构自下而上相互分离。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组合结构简单可行,其优点在于:提供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防儿童开启的连接结构及采用该连接结构的包装容器,通过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和用于使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可开启地相互配合连接的拉链结构的设置,使得只有当拉链结构在受到打开的拉扯力的同时,拉链结构下侧的部分受力并使第一侧边连接机构和第二侧边连接结构相对转动,才能解除拉链结构的配合连接并打开拉链结构,在保证可重复使用的同时,使得该连接结构无法单独通过拉扯打开,进而能防止该连接结构及包装容器被轻易地打开。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采用可重复使用的连接结构的包装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图1的2A-2A方向剖视图。

图2B是图2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A是图1的3A-3A方向剖视图。

图3B是图1的3B-3B方向剖视图。

图4是打开所述的采用可重复使用的连接结构的包装容器的使用示意图。

图5是所述的采用可重复使用的连接结构的包装容器在打开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6是单独通过拉扯无法打开所述的采用可重复使用的连接结构的包装容器的示意图(即图1的4A-4A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见图1-图6,其示出了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包装容器100,其具有可重复使用的防儿童开启的连接结构,能够防止被儿童轻易地开启。所述的包装容器100包括一个第一壳体10和一个第二壳体20。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可以通过左侧边31、右侧边32和底边33密封(例如通过热密封的方式),从而通过内侧表面34和内侧表面35可以形成一个容置空间4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分别都是独立的薄片,第一壳体10的顶边36和第二壳体20的顶边37形成了所述的容置空间40的开口45。

尽管图中的包装容器100被示意为长方形,但应当理解的是该包装容器100也可为其他的形状。并且,包装容器100可以由多种材质构成,包括热塑性复合塑料和单一材料等,例如聚乙烯。

如图2A和图2B所示,包装容器100还包括拉链结构70,所述的拉链结构70包括第一侧边连接结构80和第二侧边连接结构90。第一侧边连接结构80与第二侧边连接结构90能够相互配合连接从而封闭包装容器100的开口45,以使其处于封闭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侧边连接结构80包括顶部83和相对于所述的顶部83而设置的底部8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顶部83和底部82均与第一延伸部50相连接。

所述的第一延伸部50包括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第一部分51与第一壳体10的内侧表面34相连,且位于第一壳体10的顶边36之下,从而形成了第一翻片11,第一翻片11是第一壳体10的由第一部分51的位置延伸至顶边36的位置的部分。所述的第二部分52则位于第一部分51和顶边36之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侧边连接结构90包括顶部92和相对于所述的顶部92所设置的底部9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侧边连接结构90通过底部93与第二延伸部60相连接,并且第二侧边连接结构90的顶部92是一个可自由活动的部分,其不与第二延伸部60或者第二壳体20的内侧表面35相连接。

第二延伸部60包括第一部分61和第二部分62。第一部分61与第二壳体20的内侧表面35相连接并且位于第二壳体20的顶边37之下,从而形成了第二翻片21,第二翻片21是第二壳体20的由第一部分61的位置延伸至顶边37的位置的部分。第二延伸部60的第二部分62位于第二延伸部60的第一部分61和第二壳体20的顶边37之间。

参见图3A和图3B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侧边连接结构80与所述的第一延伸部50相连接,且被连接于第一延伸部50的第一部分51之上、第一延伸部50的第二部分52之下的位置。相似地,第二侧边连接结构90也与所述的第二延伸部60相连接,且被连接于所述的第二延伸部60的第一部分61之上、第二延伸部60的第二部分62之下的位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部50的位于第一侧边连接结构80和第一延伸部50的第一部分51之间的部分并不与第一壳体10相连接。类似地,第二延伸部60的位于第二侧边连接结构90和第二延伸部60的第一部分61之间的部分也不与第二壳体20相连接。

第一延伸部50的第一部分51和第二延伸部60的第一部分61分别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相连接并且形成连接面。但是,应当理解的是,第一延伸部50和第二延伸部60包括自第一部分51和第一部分61向后延伸的部分,例如图中所示的延伸部分56和延伸部分66。

参见图3A所示,第一延伸部50还包括分别靠近第一壳体10的左侧边31和右侧边32的两个侧边部分53、以及位于两个侧边部分53之间的中央部分5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部50的每个侧边部分53的位于拉链结构70的第一侧边连接结构80的上侧的部分设有连接部55,连接部55与第一壳体10相连接,但是第一延伸部50的中央部分54并不与第一壳体10在高于第一延伸部50的第一部分51的位置相连接。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部50的每个侧边部分53的连接部55通过热封的方式与第一壳体10相连接。

参见图3B所示,第二延伸部60还包括分别靠近第二壳体20的左侧边31和右侧边32的两个侧边部分63、以及位于两个侧边部分63之间的中央部分6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延伸部60的每个侧边部分63的位于拉链结构70的第二侧边连接结构90的上侧的部分设有连接部65,连接部65与第二壳体20相连接,但是第二延伸部60的中央部分64并不与第二壳体20在高于第二延伸部60的第一部分61的位置相连接。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延伸部60的每个侧边部分63的连接部65可以通过热封的方式与第二壳体20相连接。

这些设置使得中央部分54和中央部分64处形成开口,以在第一翻片11和第一延伸部50的中央部分54之间、第二翻片21和第二延伸部60的中央部分64之间引导用户的拇指。进一步地,通过增加第二延伸部60的侧边部分63和第一延伸部50的侧边部分53的刚性能使用户的开启力集中于位于中央部分54的第一延伸部50的第一部分51和位于中央部分64的第二延伸部60的第一部分61处,从而使得开启更为便捷。当然,应当理解的是,除了本实施方式示出的在中部设有一个中央部分64和一个中央部分54的示例外,还能在两个侧边部分53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的中央部分54,在两个侧边部分63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的中央部分64,相邻的两中央部分54之间具有与第一壳体10相连接的部分,相邻两中央部分64之间具有与第二壳体20相连接的部分,以分隔若干个所述的中央部分54和中央部分64。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部50的第二部分52并不与第一壳体10的内侧表面34相连接,第二延伸部60的第二部分62也不与第二壳体20的内侧表面35相连接。

如图2B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第一侧边连接结构80包括至少三个不对称的母连接部81, 第二侧边连接结构90相对应地包括至少三个不对称的公连接部91。至少三个不对称的母连接部81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一个第一钩状连接部84,至少三个不对称的公连接部91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一个第二钩状连接部94。第一钩状连接部84的钩状结构的尖端朝向第一壳体10的顶边36设置,第二钩状连接部94的钩状结构的尖端朝向第二壳体20的底边33设置。

当第一侧边连接结构80与第二侧边连接结构90通过操作连接并封闭容器时,第一钩状连接部84与第二钩状连接部94紧密连接。

第一侧边连接结构80和第二侧边连接结构90能通过操作解除连接, 母连接部81被构造为能相对于公连接部91旋转,以使第一钩状连接部84与第二钩状连接部94解除连接,从而使容器处于开放状态。例如,母连接部81被构造为能相对于公连接部91旋转,以使第一钩状连接部84的自由端85转向第一壳体10的顶边36,并使第二钩状连接部94的自由端95转向第二壳体20的底边33。

参见图4和图5所示,在扯开分离第一翻片11和第二翻片21时,向第一翻片11和第二翻片21位于拉链结构70的下侧的位置用力,以使第一翻片11和第二翻片21被相互扯开分离时第一延伸部50的第一部分51和第二延伸部60的第一部分61相互分离,同时使得第一侧边连接结构80和第二侧边连接结构90在此时能够相互分离。通过这种方式打开容器第一壳体100能使第一侧边连接结构80和第二侧边连接结构90自下而上相互分离。换言之,第一翻片11和第二翻片21在拉链结构70的下侧被施力,从而使得母连接部81和公连接部91由下至上地逐一相互分离。

但是,参见图6所示,当第一翻片11和第二翻片21被扯开,但没有向第一翻片11和第二翻片21位于拉链结构70下侧的部分用力以使第一延伸部50的第一部分51和第二延伸部60的第一部分61被相互分离,第一侧边连接结构80和第二侧边连接结构90被构造为仍旧保持可解除的连接状态。当第一翻片11和第二翻片21被以这种方式扯开时,开启力集中于第二侧边连接结构90的底部93,因而使得第一侧边连接结构80和第二侧边连接结构90相对转动的趋势处于最弱状态,防止第一侧边连接结构80和第二侧边连接结构90从底部向上解除所述的拉链结构70的连接。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