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及其制作工艺

一种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及其制作工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超微甘草粉1‑6份、超微明矾粉1‑6份、植物油2‑8份、甘油0.5‑3份、黄原胶0.5‑3份、精氨酸0.5‑3份、凡士林0.5‑3份、水1‑6份。本发明根据中药相须相使的原则,通过科学配伍,甘草与明矾配伍,黄柏与苦参配伍,增强了药物的止痒、消肿解毒作用。本产品组方科学配伍,药物的有效成份均是纯地道中药材,配少量符合国家规定的化妆品基质用品。如此,此产品既有较强的止痒、消炎解毒功效,又安全无毒副作用、无刺激,适合广大人群使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0132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泽实润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488204.4

  • 发明设计人 王继东;李亚平;

    申请日2021-05-06

  • 分类号A61K36/756(20060101);A61K9/06(20060101);A61K47/06(20060101);A61K47/18(20060101);A61K47/36(20060101);A61K47/44(20170101);A61P17/02(20060101);A61P17/04(20060101);A61P37/04(20060101);A61P39/02(20060101);A61K33/06(20060101);

  • 代理机构11921 北京精翰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东伟

  • 地址 100022 北京市朝阳区永安东里甲3号院1号楼12层120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50:4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领域,具体是一种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随全球气候变暖,被蚊虫等昆虫叮咬者越来越多,如北京这些年毒蚊子越来越多。被蚊虫叮咬以后,人体会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时会局部发生红斑、红肿甚至水疱,最大的问题是会瘙痒。因毒素作用,除引起瘙痒外,很可能诱发其他疾病,蚊虫叮咬后引起的红肿痒,虽然不会对生命造成多大的影响,但人们还是需要寻找能及时止痒的产品,所以市场上预防或治疗蚊虫叮咬的产品也非常之多。

目前市场上有七类药物可用于蚊虫叮咬后的止痒。(1)、清凉油:被叮咬的地方可以用清凉油涂抹,有消肿和解痒作用。注意眼睛和鼻子附近不用,防止刺激。(2)、炉甘石洗剂:炉甘石洗剂是一种儿童外用药,主要治疗儿童湿疹,对因蚊虫叮咬引起的强烈过敏或化脓,也可以起到消炎清理创面的作用。(3)、氯霉素眼药水:被蚊虫叮咬后,立即涂搽1至2滴氯霉素眼药水,即可止痛止痒。(4)、金霉素眼膏:被叮咬的地方接近眼睛部位的,可以用金霉素药膏涂抹,可以防止感染。(5)、止痒消炎水:是一种纯中药温和配方不含激素类产品,起到杀菌、止痒、护肤的作用。(6)、六神丸:取六神丸10-60粒,研末后用米醋或温开水调成糊状,涂于蚊虫叮咬处。(7)、有一些中药像重楼解毒酊、复方樟脑软膏、无极膏,或市面出售的驱蚊、驱虫止痒药膏。

但以下四类产品要忌用:1、含激素类产品:如无极膏、地塞米松软膏。15岁以下儿童用这类产品需十分谨慎,激素可抑制小儿的生长和发育。

2、含酒精类产品:如酒精、花露水,用前需做简单的试敏试验,不宜直接涂抹于儿童皮肤表面。对儿童肌肤有一定的影响。

3、含色素的外用药水:一些药物还会使皮肤产生色素沉着,尤其是含有激素类药的软膏以及一些带色素的外用药水,如碘酊、紫药水、红药水类消毒杀菌药品,不能用于脸部。

4、绿药膏:绿药膏就是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是一种绿色透明的水性凝胶,内含抗生素和局部麻醉剂利多卡因,一个月以内婴儿禁用。

以上产品均是以消炎止痒为目的,但并没有兼顾如何解除毒素的作用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特别是有毒蚊虫叮咬后的解毒功能。

常见的含有激素类药物的药膏都可以止痒。另外有一些中药像重楼解毒酊效果也不错。还有一些像复方樟脑软膏、无极膏,或市面上买的驱蚊、驱虫止痒膏都可以用。有时用花露水这一类药膏也有一定的作用,但花露水里边有可能含有色素、香精以及酒精,如果有人对这类成分过敏,有可能会加重虫咬以后的过敏反应。所有的此类产品均是以消炎止痒为目的,但并没有兼顾如何解除毒素的作用,特别有毒蚊虫叮咬后的解毒功能。所以,市场需要一款具有强效解毒作用又安全可靠的外用药膏。根据这一市场需求,我们研发了这款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及其制作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超微甘草粉1-6份、超微明矾粉1-6份、植物油2-8份、甘油0.5-3份、黄原胶0.5-3份、精氨酸0.5-3份、凡士林0.5-3份、水1-6份。

还包括超微黄柏粉1-3份。

还包括超微苦参粉1-3份。

一种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超微甘草粉1份、超微明矾粉6份、植物油8份、甘油0.5份、黄原胶0.5份、精氨酸0.5份、凡士林0.5份、水1份。

一种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超微甘草粉6份、超微明矾粉1份、植物油2份、甘油3份、黄原胶3份、精氨酸3份、凡士林3份、水6份。

一种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超微甘草粉3.5份、超微明矾粉3份、植物油5份、甘油2份、黄原胶1.5份、精氨酸1.5份、凡士林1.5份、水3.5份。

一种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超微甘草粉1份、超微明矾粉1份、植物油1份、甘油1份、黄原胶1份、精氨酸1份、凡士林1份、水2份。

一种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超微甘草粉1份、超微黄柏粉1份、超微苦参粉1份、超微明矾粉1份、植物油1份、甘油1份、黄原胶1份、精氨酸1份、凡士林1份、水2份。

所述植物油为葵花籽油或麻油。

一种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配料:将原材料按照如下配料:

A1 甘油、黄原胶;

A2 一半份量的水、精氨酸;

A3 另外一半份量的水、超微甘草粉、超微明矾粉、超微黄柏粉、超微苦参粉;

B 植物油;

C 凡士林;

(2)将A1相和A2相分别混合均匀备用;

(3)将A3相原料中水称入乳化锅后,先加入混合好的A1相,搅拌均匀后,再加入A2相搅拌均匀,加热至40-50℃,均质3min至完全溶解后,加入超微甘草粉、超微明矾粉、超微黄柏粉、超微苦参粉搅拌均匀后加热至70-80℃保温30min备用;

搅拌速度:1000r/min;

均质速度:3000r/min;

(4)将B相所有原料依次加入油相锅,加热至70-80℃,缓慢搅拌,完全溶化后保温备用;

(5)待乳化锅中A相原料温度达到60-70℃,油相锅B相原料温度达到60-70℃,将油相锅B相原料快速抽入乳化锅,抽入过程中打开搅拌,完全抽入后均质5-7分钟;

搅拌速度:1000r/min;

均质速度:6000r/min;

(6)均质结束后持续搅拌5-10min,料体均匀后打开冷却水降温。降温至60-70℃,加入C相原料凡士林均质搅拌;

搅拌速度:500-1000r/min;

(7)缓慢搅拌降温至20-30℃,取样检测pH和微生物,检测合格后出料,微生物检测结果合格后允许灌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根据中药相须相使的原则,通过科学配伍,甘草与明矾配伍,黄柏与苦参配伍,增强了药物的止痒、消肿解毒作用。本产品组方科学配伍,药物的有效成份均是纯地道中药材,配少量符合国家规定的化妆品基质用品。如此,此产品既有较强的止痒、消炎解毒功效,又安全无毒副作用、无刺激,适合包括儿童在内的广大人群使用。

(2)本发明按照上述配方及制作工艺制得的抑菌乳膏,以纯中药及植物油为有效成份,以化妆品基质成份为辅料,通过搅拌均质增加水溶性油溶性,无毒副作用。通过科学配伍,协同作用,更好的发挥了中药有效成份的作用。用于蚊虫叮咬后的治疗,达到止痒、消炎、解毒作用。

(3)本产品配方,通过反复试验合理搭配,充分发挥了协同作用,达到了止痒解毒两个效果同时促进中草药的药效,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促进愈合,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止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效有如下:

1、清热解毒:甘草可以泻心火,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现代医药学已经证实,甘草有较好的解毒功能,还能抑制胃酸分泌,适量食用甘草,对胃肠道溃疡病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改善作用;

2、镇咳祛痰:甘草口服以后能作用于发炎的咽部黏膜上,缓和炎性刺激、起到镇咳作用,同时甘草还能促进咽部和支气管黏膜分泌黏液,使痰容易咳出;

3、甘草可以补脾益气,甘草色黄味甘,气温益气,是补脾益气的常用药物,经常和党参、白术等补脾益气的药物一起使用,用于治疗多种气虚证,比如心气虚、心悸、脾胃虚弱等症状;

4、调节药性:甘草独具甘味,有缓和其他药味性能的作用,所以常用在复方中,能起到协调其他药物性味的功能,在各类药方中甘草能使各种药物互相和谐,所以前人认为甘草能调和百药,是不同性质的药物协调一致发挥作用。

甘草本身具有一定止咳作用,与其他强力止咳药一起服用反而会严重损害呼吸中枢,所以服用甘草的时候注意不要与止咳药一起服用,同时如果正在服用降血糖药物的人群也不适宜食用甘草,因为甘草本身具有一定的含糖量,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苦参,性味比较苦寒,归属于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效与作用主要是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临床上多用于湿疹、阴囊潮湿、白带、湿疮的皮肤瘙痒。

明矾有抗菌、收敛作用,可以作为中药,中医认为明矾具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止血止泻、清热化痰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超微甘草粉1份、超微明矾粉6份、植物油8份、甘油0.5份、黄原胶0.5份、精氨酸0.5份、凡士林0.5份、水1份。

所述植物油为葵花籽油。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超微甘草粉6份、超微明矾粉1份、植物油2份、甘油3份、黄原胶3份、精氨酸3份、凡士林3份、水6份。

所述植物油为麻油。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超微甘草粉3.5份、超微明矾粉3份、植物油5份、甘油2份、黄原胶1.5份、精氨酸1.5份、凡士林1.5份、水3.5份。

所述植物油为葵花籽油。

实施例4

一种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超微甘草粉1份、超微明矾粉1份、植物油1份、甘油1份、黄原胶1份、精氨酸1份、凡士林1份、水2份。

所述植物油为麻油。

实施例1-4所述的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配料:将原材料按照如下配料:

A1 甘油、黄原胶;

A2 一半份量的水、精氨酸;

A3 另外一半份量的水、超微甘草粉、超微明矾粉;

B 植物油;

C 凡士林;

(2)将A1相和A2相分别混合均匀备用;

(3)将A3相原料中水称入乳化锅后,先加入混合好的A1相,搅拌均匀后,再加入A2相搅拌均匀,加热至45℃,均质3min至完全溶解后,加入超微甘草粉和超微明矾粉搅拌均匀后加热至75℃保温30min备用;

搅拌速度:1000r/min;

均质速度:3000r/min;

(4)将B相所有原料依次加入油相锅,加热至75℃,缓慢搅拌,完全溶化后保温备用;

(5)待乳化锅中A相原料温度达到60-70℃,油相锅B相原料温度达到60-70℃,将油相锅B相原料快速抽入乳化锅,抽入过程中打开搅拌,完全抽入后均质5-7分钟;

搅拌速度:1000r/min;

均质速度:6000r/min;

(6)均质结束后持续搅拌5-10min,料体均匀后打开冷却水降温。降温至60-70℃,加入C相原料凡士林均质搅拌;

搅拌速度900r/min;

(7)缓慢搅拌降温至20-23℃,取样检测pH和微生物,检测合格后出料,微生物检测结果合格后允许灌装。

实施例5

一种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超微甘草粉1份、超微黄柏粉1份、超微苦参粉1份、超微明矾粉1份、植物油1份、甘油1份、黄原胶1份、精氨酸1份、凡士林1份、水2份。

所述植物油为葵花籽油。

一种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配料:将原材料按照如下配料:

A1 甘油、黄原胶;

A2 一半份量的水、精氨酸;

A3 另外一半份量的水、超微甘草粉、超微明矾粉、超微黄柏粉、超微苦参粉;

B 植物油;

C 凡士林;

(2)将A1相和A2相分别混合均匀备用;

(3)将A3相原料中水称入乳化锅后,先加入混合好的A1相,搅拌均匀后,再加入A2相搅拌均匀,加热至47℃,均质3min至完全溶解后,加入超微甘草粉和超微明矾粉、超微黄柏粉、超微苦参粉搅拌均匀后加热至75℃保温30min备用;

搅拌速度:1000r/min;

均质速度:3000r/min;

(4)将B相所有原料依次加入油相锅,加热至76℃,缓慢搅拌,完全溶化后保温备用;

(5)待乳化锅中A相原料温度达到60-70℃,油相锅B相原料温度达到60-70℃,将油相锅B相原料快速抽入乳化锅,抽入过程中打开搅拌,完全抽入后均质5-7分钟;

搅拌速度:1000r/min;

均质速度:6000r/min;

(6)均质结束后持续搅拌5-10min,料体均匀后打开冷却水降温。降温至60-70℃,加入C相原料凡士林均质搅拌;

搅拌速度:800r/min;

(7)缓慢搅拌降温至25-28℃,取样检测pH和微生物,检测合格后出料,微生物检测结果合格后允许灌装。

实验检测

一、将实施例4制得的解毒乳膏送至河南中科联创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检验报告编号为:B-XD-20200611(1-1),进行多项检测。

样品数量10管,规格15g/管;

检验依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抗菌和抑菌效果评价方法》WS/T650-2019,《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2002;

检测方法:

1.铅含量测定

检测依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第四章1.3铅第二法;

实验方法:取适量样品于50ml具塞试管中,加硝酸5.0ml,过氧化氢溶液(30wt%)2.0ml,混匀,于沸水浴反应2h,取出冷却后,加12%盐酸羟胺溶液1.0ml,放置15min-20min,用水定容至25.0ml,混匀,同时做空白。

检测环境:温度23.1℃,相对湿度45%。

结果:

如表1所示,实施例4制得的解毒乳膏铅含量均值<3.8mg/kg。

表1铅含量测定结果

2.砷含量测定

检测依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第四章1.4砷第一法;

实验方法:取适量样品于150ml锥形瓶中,加玻璃珠数粒,硝酸(密度=1.42g/ml)10.0ml-20.0ml,放置片刻,缓缓加热,反应开始后加入硫酸(密度=1.84g/ml)2.0ml,继续加热消解,若消解过程中溶液出现棕色,可加少量硝酸溶解,直至溶液澄清或微黄,放置冷却后,加水20.0ml,继续加热煮沸至产生白烟,将消解液转移至25.0ml比色管中,加水定容至刻度,混匀备用,同时做空白。然后取预处理的样品及空白溶液5.0ml,用10%盐酸直接定容至10.0ml混匀,加入2.0ml硫脲-抗坏血酸溶液(12.5%)上机检测。

检测环境:温度23℃,相对湿度46%。

结果:

如表2所示,实施例4制得的解毒乳膏,总砷含量均值<0.02mg/kg。

表2砷含量测定结果

3.汞含量测定

检测依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第四章1.2汞第一法;

实验方法:取适量样品于50ml具塞试管中,加硝酸(密度=1.42g/ml)5.0ml,过氧化氢溶液(30wt%)2.0ml,混匀,于沸水浴反应2h,取出冷却后,加12%盐酸羟胺溶液1.0ml,放置15min-20min,用水定容至25.0ml,混匀,同时做空白。然后取预处理的样品及空白溶液5.0ml,用10%盐酸直接定容至10.0ml上机检测。

检测环境:温度23.1℃,相对湿度45%。

结果:

如表3所示,实施例4制得的解毒乳膏,总汞含量均值<0.002mg/kg。

表3汞含量测定结果

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实验

试验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编号ATCC6538,第12代。

试验载体:载体为布片。

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

方法:

检测依据:《抗菌和抑菌效果评价方法》WS/T650-2019第5.1.2条。

检测环境:温度24℃,相对湿度55%。

结果:

如表4所示,实施例4制得的解毒乳膏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三次实验平均值5min抑菌率82.63%。

表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结果

5.对大肠杆菌抑菌实验

试验菌株:大肠杆菌,菌株编号8099,第12代。

试验载体:载体为布片。

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

方法:

检测依据:《抗菌和抑菌效果评价方法》WS/T650-2019第5.1.2条。

检测环境:温度23℃,相对湿度52%。

结果:

如表5所示,实施例4制得的解毒乳膏样品对大肠杆菌三次实验平均值5min抑菌率79.95%。

表5对大肠杆菌抑菌结果

注:阴性对照无菌生长。

6.对白色念珠菌抑菌实验

试验菌株:白色念珠菌,菌株编号ATCC 10231,第12代。

试验载体:载体为布片。

培养基:沙堡琼脂培养基。

方法:

检测依据:《抗菌和抑菌效果评价方法》WS/T650-2019第5.1.2条。

检测环境:温度24℃,相对湿度53%。

结果:

如表6所示,实施例4制得的解毒乳膏样品对白色念珠菌三次实验平均值5min抑菌率74.49%。

表6对白色念珠菌抑菌结果

注:阴性对照无菌生长。

7.稳定性实验

试验菌株:白色念珠菌,菌株编号ATCC 10231,第3代。

试验载体:载体为布片。

培养基:沙堡琼脂培养基。

方法:

检测依据:《抗菌和抑菌效果评价方法》WS/T650-2019第5.1.2条。

检测环境:温度24℃,相对湿度53%。

结果:

如表7所示,实施例4制得的解毒乳膏样品置于37℃恒温培养箱90d后对白色念珠菌三次实验平均值5min抑菌率742.98%。

表7 9d后对白色念珠菌抑菌结果

注:阴性对照无菌生长。

8.微生物指标实验

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SCDLP液体培养基、血琼脂平板、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葡萄糖肉汤、沙氏琼脂培养基。

方法:

检测依据:《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2002。

检测环境:温度23℃,相对湿度55%。

结果:

如表8所示,实施例4制得的解毒乳膏微生物指标实验检测结果符合《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2002要求。

表8实施例4制得的解毒乳膏微生物指标实验检测结果

检验结论:

1.铅含量测定:经检测,实施例4制得的解毒乳膏铅含量均值<3.8mg/kg,符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要求。

2.砷含量测定:经检测,实施例4制得的解毒乳膏总砷含量均值<0.02mg/kg,符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要求。

3.汞含量测定:经检测,实施例4制得的解毒乳膏总汞含量均值<0.02mg/kg,符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要求。

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实验:实施例4制得的解毒乳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三次实验平均值5min抑菌率82.63%,有抑菌作用,符合《抗菌和抑菌效果评价方法》WS/T650-2019要求。

5.对大肠杆菌抑菌实验:实施例4制得的解毒乳膏对大肠杆菌三次实验平均值5min抑菌率79.95%,有抑菌作用,符合《抗菌和抑菌效果评价方法》WS/T650-2019要求。

6.对白色念珠菌抑菌实验:实施例4制得的解毒乳膏对白色念珠菌三次实验平均值5min抑菌率75.49%,有抑菌作用,符合《抗菌和抑菌效果评价方法》WS/T650-2019要求。

7.稳定性试验:实施例4制得的解毒乳膏置37℃恒温培养箱储存90d后对白色念珠菌三次实验平均值5min抑菌率为82.98%,有抑菌作用,该样品贮存有效期可定为2年,《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要求。

8.微生物指标实验证明,实施例4制得的解毒乳膏微生物指标实验检测结果符合《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2002要求。

二、将实施例4制得的解毒乳膏送至河南中科联创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检验报告编号为:B-XD-20200611(1-2),进行多次完整皮肤刺激实验。

方法:

实验动物:由湖北逸挚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普通级成年雄性日本大耳白兔,实验动物数量3只。

动物饲料:由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C级兔饲料。

实验环境:普通环境,使用许可证号:SYXK(豫)2017-0012。

检测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3.3。

染毒方式:经皮染毒。

皮肤处理方式:用宠物用修建器去毛。

实验操作步骤:试验前24h将家兔脊柱两侧的毛去掉,不得损伤皮肤,去毛范围:左、右各约3cm*3cm,并检查皮肤完好。次日将实施例4制得的解毒乳膏0.5g直接涂抹于家兔一侧皮肤,涂抹面积为2.5cm*2.5cm。另一侧涂蒸馏水进行对照,涂抹后4h用水清洗。去除残留物。每天涂抹一次,连续涂抹14d,在每次涂抹后24h观察结果,并按要求进行评分。

结果:

涂抹受试物后,经连续14d观察皮肤局部反应,分别进行评分。实施例4制得的解毒乳膏对家兔的多次完整皮肤刺激反应评分为0分,详细数据见表9。

表9实施例4制得的解毒乳膏多次完整皮肤刺激反应评分值

每天每只动物的积分均值:0分。

结论:

实施例4制得的解毒乳膏每天每只动物平均积分均值为0份,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皮肤刺激强度分级,属于无刺激,符合《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要求。

三、临床试验

观察对象:采用本发明的膏药治疗蚊虫叮咬性皮炎患者100人。

观察如下:

1、诊断:蚊虫咬伤部位出现红疹、红肿、气泡、局部瘙痒。

2、用法:直接涂抹,每日2次。治疗时间3天左右不等。

3、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

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消失或加重。

实验结果:1-2天治愈者71人,2-4天治愈者20人,5-7天治愈者9人,无效者0人,治愈率100%。

注意事项:本发明药物只限外用不可内服、勿入眼中;非红肿热痛症状忌用。

临床病例:

1、病例:高某某,男,43岁,三亚市河西区,2020年9月25日,被蚊子叮咬后出现特别瘙痒的红肿包块,外敷本发明实施例4药物2毫米厚裸露,10分钟基本不痒痛,半小时后红冲消失,无任何不适感觉。

2、病例:李某某,男,24岁,广州市黄埔,2020年8月20日去野外游玩,被蚊子叮咬胳膊及小腿处,痛痒,越挠越痒,涂上本发明药膏后立即不痒了,5分钟后红肿消失,并反映该膏药有浓浓的甘草味,擦上去凉凉的。

3、病例:余某某,女,10岁,广州市番禺区小学生,2020年10月1日,到公园陪妈妈散步游玩,晚8点发现,脖子外侧3处,右小腿外侧4处,剧痒,肿,挠后红色丘疹,红肿性斑块,瘀斑,属于蚊虫叮咬性皮炎,马上用本发明药物外敷1毫米厚,5分钟止痒,40分钟左右红色丘疹消失,1天后肿块消失。

4、病例:王某某,男,35岁,北京市朝阳区,2020年7月28日,被蚊虫叮咬出现红斑丘疹,灼热疼痛,红肿,与正常组织无明显边界,挠破处紫红色,轻微液体渗出,属于蚊虫叮咬性皮炎,外敷本发明药物2毫米厚,裸露1小时,15分钟止痛止痒,1小时后紫红色消失,第二天消肿,每日4次,3天痊愈,未出现脓窝疮。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