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纯电动重卡换电系统导向机构

一种纯电动重卡换电系统导向机构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纯电动重卡换电系统导向机构,涉及重卡换电技术领域,包括车载换电底座以及用于与所述车载换电底座匹配连接的换电式电池箱总成,所述车载换电底座和所述换电式电池箱总成之间沿高度方向设置有一级导向组件、二级导向组件和三级导向组件;所述一级导向组件和所述二级导向组件用于限制所述车载换电底座和所述换电式电池箱总成做相对的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位移移动;所述三级导向组件用于限制所述车载换电底座和所述换电式电池箱总成做相对的水平方向的位移移动。本申请通过一级导向组件、二级导向组件和三级导向组件构成的多级导向结构,实现车载换电底座和换电式电池箱总成的稳定安装和拆卸的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0391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519271.8

  • 申请日2021-05-12

  • 分类号B60L53/80(20190101);H01R25/14(20060101);H01R13/629(20060101);

  • 代理机构11304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志伟

  • 地址 243061 安徽省马鞍山市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湖西南路35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50:4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重卡换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纯电动重卡换电系统导向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动重卡换电领域,电池箱采用可快速更换结构,可在专用换电站内完成更换。换电电池箱在专用换电装置的作用下,将已放电的电池箱取下,放入充电工位上,将已经充电的电池箱,装到电动重卡上。

公告号为CN21113908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纯电动重卡动力电池换电框,该纯电动重卡动力电池换电框包括内框和外框;所述的外框固定在车辆底盘驾驶室后车架上,外框上竖直方向对称设置有若干锥形导向柱;所述的内框由层叠布置的电池安装筐构成,电池安装筐内部具有可容纳电池的空间,最底层所述电池安装筐上沿着锥形导向柱对应位置设置有锥形导向管;所述外框各边内侧固定有若干导向块,导向块顶面为朝各边外的斜面,导向块外壁紧贴于最底层电池安装筐底部框架内侧;每个所述的电池安装筐顶部设置有平底斜锥,其底部对应位置设置有与平底斜锥相配合的斜锥槽;所述上下层电池安装筐之间通过平底斜锥连接在一起构成内框。

但是该纯电动重卡动力电池换电框通过采用简单的配对,以平底斜锥和斜锥槽匹配以及锥形导向柱和锥形导向管的匹配完成导向作业,结构简单且导向难度大,稳定性差,进而严重影响到电池的与重卡的稳定连接,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电动重卡换电系统导向机构,以实现显著降低安装固定难度的目的。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纯电动重卡换电系统导向机构,包括车载换电底座以及用于与所述车载换电底座匹配连接的换电式电池箱总成,所述车载换电底座和所述换电式电池箱总成之间沿高度方向设置有一级导向组件、二级导向组件和三级导向组件;

所述一级导向组件和所述二级导向组件用于限制所述车载换电底座和所述换电式电池箱总成做相对的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位移移动;

所述三级导向组件用于限制所述车载换电底座和所述换电式电池箱总成做相对的水平方向的位移移动。

优选地:所述一级导向组件包括楔形抵接垫块和楔形插柱,所述楔形抵接垫块安装固定在所述换电式电池箱总成的底部上端,所述楔形插柱与所述车载换电底座连接固定,所述楔形抵接垫块设置有斜面朝下的楔形减振块,所述楔形插柱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楔形减振块的斜面抵接的导正楔形面。

优选地:所述楔形抵接垫块包括呈L状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相互垂直的两端分别均设置有一个所述楔形减振块,所述楔形插柱上形成有分别与相应的所述楔形减振块匹配抵接的导正楔形面。

优选地:所述楔形抵接垫块设置有四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换电式电池箱总成的四个边角处;所述楔形插柱设置有四个且分别与相应的所述楔形抵接垫块上下匹配。

优选地:所述二级导向组件包括旋钮式锁止销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旋钮式锁止销做周向转动的转动驱动件,所述转动驱动件与所述车载换电底座连接固定,所述换电式电池箱总成设置有与所述旋钮式锁止销匹配的锁紧槽孔;所述旋钮式锁止销的顶端设置有导向斜面。

优选地:所述换电式电池箱总成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锁紧槽孔沿宽度方向两端的锁紧斜块,所述锁紧斜块的上侧面用于与所述旋钮式锁止销的底部抵接。

优选地:所述锁紧斜块的端部设置有锁紧抵接槽,且相应的两个所述锁紧斜块上的所述锁紧抵接槽分别位于上端和下端。

优选地:所述锁紧槽孔设置有四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换电式电池箱总成的四个边角处;所述旋钮式锁止销设置有四个且分别与相应的所述锁紧槽孔上下匹配。

优选地:所述三级导向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车载换电底座的底部中间部位的中心定位导正销以及设置在所述换电式电池箱总成中间部位的中心定位导正孔,所述中心定位导正销的直径从上至下逐渐增大,且所述中心定位导正孔的内径与所述中心定位导正销的底部直径匹配。

优选地:所述换电式电池箱总成与所述车载换电底座之间设置有用于电连接的换电连接器部件,所述中心定位导正销和所述中心定位导正孔位于所述换电连接器部件的中间部位。

通过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纯电动重卡换电系统导向机构,该纯电动重卡换电系统导向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一级导向组件、二级导向组件和三级导向组件构成的多级导向结构,实现车载换电底座和换电式电池箱总成的稳定安装和拆卸;

2、通过呈L状的安装板安装楔形减振块,再与楔形插柱上的导正楔形面匹配抵接,在降低车载换电底座和换电式电池箱总成的安装固定难度的同时,令车载换电底座和换电式电池箱总成构成稳定的连接结构,以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效果;

3、通过旋钮式锁止销上的导向斜面引导旋钮式锁止销穿过锁紧槽孔,进而再在转动驱动件的驱动下转动,并在使得旋钮式锁止销的底部与锁紧斜块上的锁紧抵接槽抵接后完成车载换电底座和换电式电池箱总成的安装固定,显著降低车载换电底座和换电式电池箱总成的安装固定难度与拆卸难度;

4、通过中心定位导正销与中心定位导正孔的匹配,实现提升换电连接器部件的连接稳定性的效果,有效延长换电连接器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纯电动重卡换电系统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纯电动重卡换电系统导向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车载换电底座;2、换电式电池箱总成;21、锁紧槽孔;22、锁紧斜块;221、锁紧抵接槽;3、楔形抵接垫块;31、安装板;32、楔形减振块;4、楔形插柱;41、导正楔形面;5、旋钮式锁止销;51、转动驱动件;52、导向斜面;6、中心定位导正销;7、中心定位导正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纯电动重卡换电系统导向机构,包括车载换电底座1以及用于与车载换电底座1匹配连接的换电式电池箱总成2。电池安装在换电式电池箱总成2内,并在换电式电池箱总成2的底部以及车载换电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相互匹配连接的换电连接器部件,以实现电池电能的输送连接。

需要提及的是,在车载换电底座1和所述换电式电池箱总成2之间沿高度方向设置有一级导向组件、二级导向组件和三级导向组件。其中,一级导向组件和二级导向组件用于限制车载换电底座1和换电式电池箱总成2做相对的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位移移动;三级导向组件用于限制车载换电底座1和换电式电池箱总成2做相对的水平方向的位移移动。因此,通过一级导向组件、二级导向组件和三级导向组件构成的多级导向结构,实现车载换电底座1和换电式电池箱总成2的稳定安装和拆卸。

如图1、图2所示,一级导向组件包括楔形抵接垫块3和楔形插柱4。楔形抵接垫块3安装固定在换电式电池箱总成2的底部上端,楔形插柱4与车载换电底座1连接固定。需要说明的是,楔形抵接垫块3设置有斜面朝下的楔形减振块32,并在楔形插柱4的上端设置有与楔形减振块32的斜面抵接的导正楔形面41,进而在车载换电底座1和换电式电池箱总成2做相互靠近的运动时,相匹配的楔形抵接垫块3和楔形插柱4在楔形减振块32和导正楔形面41引导下逐渐贴合至抵接状态;并在车载换电底座1和换电式电池箱总成2做相互远离的运动时,相匹配的楔形抵接垫块3和楔形插柱4在楔形减振块32和导正楔形面41引导下逐渐分离至分体状态。

其中:楔形抵接垫块3包括呈L状的安装板31,安装板31用于与换电式电池箱总成2可拆卸连接固定。在安装板31相互垂直的两端分别均设置有一个楔形减振块32。相应的,在楔形插柱4上形成有分别与相应的楔形减振块32匹配抵接的导正楔形面41,进而将通过一组相匹配的楔形抵接垫块3和楔形插柱4即可完成两个方位的限位与引导作用,降低车载换电底座1和换电式电池箱总成2的安装固定难度。

与此同时,楔形抵接垫块3设置有四个且分别位于换电式电池箱总成2的四个边角处。楔形插柱4设置有四个且分别与相应的楔形抵接垫块3上下匹配。因此,通过呈L状的安装板31安装楔形减振块32,再与楔形插柱4上的导正楔形面41匹配抵接,在降低车载换电底座1和换电式电池箱总成2的安装固定难度的同时,令车载换电底座1和换电式电池箱总成2构成稳定的连接结构,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效果。

如图1、图2所示,二级导向组件包括旋钮式锁止销5以及用于驱动旋钮式锁止销5做周向转动的转动驱动件51。转动驱动件51与所述车载换电底座1连接固定,并在换电式电池箱总成2上设置有与旋钮式锁止销5匹配的锁紧槽孔21。需要提及的是,在旋钮式锁止销5的顶端设置有导向斜面52,以在旋钮式锁止销5穿过锁紧槽孔21时起到导向的作用,并在转动驱动件51驱动旋钮式锁止销5做周向转动后,完成换电式电池箱总成2和车载换电底座1的连接固定。

其中,换电式电池箱总成2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锁紧槽孔21沿宽度方向两端的锁紧斜块22。锁紧斜块22的上侧面用于与所述旋钮式锁止销5的底部抵接。与此同时,在锁紧斜块22的端部设置有锁紧抵接槽221,且相应的两个锁紧斜块22上的锁紧抵接槽221分别位于上端和下端,进而当转动驱动件51驱动旋钮式锁止销5做周向转动时,令旋钮式锁止销5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运动时完成锁止,并在做逆时针或顺时针的运动时完成打开,实现有效连接固定换电式电池箱总成2和车载换电底座1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锁紧槽孔21设置有四个且分别位于换电式电池箱总成2的四个边角处。相应的,旋钮式锁止销5设置有四个且分别与相应的锁紧槽孔21上下匹配。因此,通过旋钮式锁止销5上的导向斜面52引导旋钮式锁止销5穿过锁紧槽孔21,进而再在转动驱动件51的驱动下转动,并在使得旋钮式锁止销5的底部与锁紧斜块22上的锁紧抵接槽221抵接后完成车载换电底座1和换电式电池箱总成2的安装固定,显著降低车载换电底座1和换电式电池箱总成2的安装固定难度与拆卸难度。

如图1、图2所示,三级导向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车载换电底座1的底部中间部位的中心定位导正销6以及设置在换电式电池箱总成2中间部位的中心定位导正孔7。其中,中心定位导正销6的直径从上至下逐渐增大,且中心定位导正孔7的内径与中心定位导正销6的底部直径匹配。因此,在中心定位导正销6逐步插入中心定位导正孔7内时,将逐步调整车载换电底座1和换电式电池箱总成2之间的位置关系,并降低车载换电底座1和换电式电池箱总成2之间的位置误差。需要说明的是,中心定位导正销6和中心定位导正孔7位于换电连接器部件的中间部位,以在中心定位导正孔7和中心定位导正销6完全匹配后,达成电连接器部件的稳定连接。

综上,本申请通过一级导向组件、二级导向组件以及三级导向组件的相互配合,实现有效安装固定车载换电底座1和换电式电池箱总成2的效果,并实现难度降低、效率提升以及稳定性提升的目的,使得该纯电动重卡换电系统导向机构具有显著提升纯电动重卡换电系统使用寿命的效果。

本申请涉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