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施工作业现场安全智能化管控平台

一种施工作业现场安全智能化管控平台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施工作业现场安全智能化管控平台,作业计划管理中心对接收到的作业项目进行规划整理,并下发需要执行的作业项目;通过移动外网端对电力作业现场端和移动布控球进行确认并开启作业;采集生产人员生产行为的视频图像;移动布控球将违章判断依据发送至远程视频管控中心,远程视频管控中心对违章判断依据进行初步的违章识别;反违章中心根据作业信息对疑似违章图像进行二次识别;作业计划管理中心对确认违章图像和匹配于确认违章图像的作业信息进行校核。本发明通过设置上述系统,实现了对电气作业的实时违章监控,监控结果便于查询,尤其适合于电气作业的外业作业,降低了违章行为的监控成本。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1024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527944.4

  • 申请日2021-05-14

  • 分类号G05B19/042(20060101);

  • 代理机构51220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伍旭伟

  • 地址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柿园路21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49:0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施工作业现场安全智能化管控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大量的电力业务如电网建设、配网抢修、设备运维等现场工作量日益增加,由于电力系统作业现场点多面广,仅依靠电力公司的三级安全稽查队伍力量跟踪督查远远不够,因此有必要以现场作业标准化全过程管控业务为主线,以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为支撑,整合外包单位、作业人员、违章情况、到岗情况、作业行为、工器具使用、作业点定位等信息,同时重点运用视频监控和移动会商等技术手段,在移动端和大屏端监控、应用及展示,形成全流程、智能化、可视化、痕迹化的现场作业标准化管控模式,实现作业现场全方位的监督管控。

现有技术中虽然存在通过摄像头进行违章行为识别的技术方案,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电力系统经常存在外业操作,这就造成现有技术在应用时,无法对每个外业点进行精确布控,使得违章行为无法及时监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电力系统经常存在外业操作,这就造成现有技术在应用时,无法对每个外业点进行精确布控,使得违章行为无法及时监控,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作业现场安全智能化管控平台,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施工作业现场安全智能化管控平台,包括通过安全级网关交互的内网和外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网包括移动外网端;所述内网包括作业计划管理中心、远程视频管控中心、反违章中心、安全接入平台、移动布控球和电力作业现场端;所述移动布控球通过所述安全接入平台交互于所述远程视频中心,且所述移动布控球布控于电力生产现场;

所述作业计划管理中心对接收到的作业项目进行规划整理,并将需要执行的作业项目下发至移动外网端、电力作业现场端、反违章中心和远程视频管控中心;所述作业项目包括作业地点、作业时间和作业内容;

当生产人员根据移动外网端接收到的作业项目抵达作业现场时,通过所述移动外网端对所述电力作业现场端和移动布控球进行确认并开启作业;

作业中,所述移动布控球采集生产人员生产行为的视频图像作为违章判断依据;所述移动布控球将所述违章判断依据发送至所述远程视频管控中心,所述远程视频管控中心对所述违章判断依据进行初步的违章识别,并对疑似违章行为进行截图生成疑似违章图像后发送至所述反违章中心;所述远程视频管控中心还将匹配于所述疑似违章图像的作业信息发送至所述反违章中心;所述作业信息包括作业时间、作业地点、作业人员、作业内容和作业违章内容;

所述反违章中心根据所述作业信息对所述疑似违章图像进行二次识别,并将识别确认的疑似违章图像作为确认违章图像;所述反违章中心将所述确认违章图像和匹配于所述确认违章图像的作业信息发送至所述作业计划管理中心;所述作业计划管理中心根据所述作业项目对所述确认违章图像和匹配于所述确认违章图像的作业信息进行校核,并记录所述确认违章图像和匹配于所述确认违章图像的作业信息。

在实际的电力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大量的电气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工作,这些电气设备往往处于室外环境中,甚至会远离主要干道,这时候就无法通过现有设计中普通的固定安装的设备进行违章监控。

本发明应用时,通过移动布控球和电力作业现场端实现外业操作中的全部功能,其中移动布控球可以由监管人员自行携带,并且完成作业现场的布控球安装;作业人员可以通过移动布控球和电力作业现场端进行作业现场的打卡确认行为,电力作业现场端优选为现场监管人员使用的平板电脑。移动布控球本身的全部通信过程是在内网进行的,非常便于数据传递,可以实时的实现违章行为监测,而电力作业现场端和移动外网端则是在外网进行的,有利于电力系统网络安全。

在进行违章监测时,本发明将监测图像进行了两次识别,第一次识别是由图像识别技术进行,由于现有内网的传输资源相对有限,所有本发明中的二次识别可以在第一次中将视频截选为疑似违章图像,从而便于第二次的人工筛选。在进行人工筛选后可以将确认违章图像与作业信息进行匹配,从而实现违章信息的快速获取,便于对作业人员的违章行为进行管控。本发明通过设置上述系统,实现了对电气作业的实时违章监控,监控结果便于查询,尤其适合于电气作业的外业作业,降低了违章行为的监控成本。

进一步的,当生产人员通过所述移动外网端对所述电力作业现场端和移动布控球进行确认并开启作业时;

如果所述移动布控球未匹配于所述作业项目,所述移动外网端将所述移动布控球的信息发送至所述作业计划管理中心,所述作业计划管理中心对所述移动布控球的信息进行确认后记录进所述作业项目或修正所述作业项目。

本发明应用时,为了提高移动布控球的通用性,当移动布控球被布置到不同的现场时,需要现场人员通过移动外网端实现移动布控球的纠错和登记,从而保证当移动布控球更换位置时,可以及时更新整个系统内的移动布控球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布控球的信息包括移动布控球的编号信息、移动布控球的定位信息和移动布控球的作业信息;

当所述移动布控球的定位信息匹配于所述作业项目中的作业地点,且所述移动布控球的作业信息不匹配于所述作业项目时,将所述移动布控球的作业信息修正为所述作业项目;所述移动布控球的作业信息不匹配于所述作业项目包括移动布控球的作业信息缺失和移动布控球的作业信息与所述作业项目不相同;

当所述移动布控球的定位信息不匹配于所述作业项目中的作业地点时,所述作业计划管理中心向所述移动外网端和电力作业现场端发出警告信号。

进一步的,当作业现场需要修改作业内容时,生产人员通过所述移动外网端向所述作业计划管理中心发送临时作业计划;所述作业计划管理中心对所述临时作业计划进行核准后发送至所述电力作业现场端;

所述生产人员通过所述移动外网端对所述电力作业现场端上的临时作业进行确认后开启临时作业。

进一步的,所述远程视频管控中心采用图像识别对所述疑似违章行为进行截图生成疑似违章图像;所述反违章中心采用人工识别根据所述作业信息对所述疑似违章图像进行二次识别。

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摄像头;所述固定摄像头设置于固定的电力生产现场,所述移动布控球可移动的设置于电力生产的外业现场;所述固定摄像头采集图像并发送至所述远程视频管控中心用于日常生产监控。

进一步的,还包括内网输入端;所述内网输入端输入作业项目并将作业项目发送至所述作业计划管理中心。

进一步的,还包括统一数据中心;所述统一数据中心用于从所述作业计划管理中心获取规划整理后的作业项目,并对规划整理后的作业项目进行统筹管控。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布控球通过APN专网通道交互于所述安全接入平台。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施工作业现场安全智能化管控平台,通过设置上述系统,实现了对电气作业的实时违章监控,监控结果便于查询,尤其适合于电气作业的外业作业,降低了违章行为的监控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施工作业现场安全智能化管控平台,包括通过安全级网关交互的内网和外网,所述外网包括移动外网端;所述内网包括作业计划管理中心、远程视频管控中心、反违章中心、安全接入平台、移动布控球和电力作业现场端;所述移动布控球通过所述安全接入平台交互于所述远程视频中心,且所述移动布控球布控于电力生产现场;

所述作业计划管理中心对接收到的作业项目进行规划整理,并将需要执行的作业项目下发至移动外网端、电力作业现场端、反违章中心和远程视频管控中心;所述作业项目包括作业地点、作业时间和作业内容;

当生产人员根据移动外网端接收到的作业项目抵达作业现场时,通过所述移动外网端对所述电力作业现场端和移动布控球进行确认并开启作业;

作业中,所述移动布控球采集生产人员生产行为的视频图像作为违章判断依据;所述移动布控球将所述违章判断依据发送至所述远程视频管控中心,所述远程视频管控中心对所述违章判断依据进行初步的违章识别,并对疑似违章行为进行截图生成疑似违章图像后发送至所述反违章中心;所述远程视频管控中心还将匹配于所述疑似违章图像的作业信息发送至所述反违章中心;所述作业信息包括作业时间、作业地点、作业人员、作业内容和作业违章内容;

所述反违章中心根据所述作业信息对所述疑似违章图像进行二次识别,并将识别确认的疑似违章图像作为确认违章图像;所述反违章中心将所述确认违章图像和匹配于所述确认违章图像的作业信息发送至所述作业计划管理中心;所述作业计划管理中心根据所述作业项目对所述确认违章图像和匹配于所述确认违章图像的作业信息进行校核,并记录所述确认违章图像和匹配于所述确认违章图像的作业信息。

在实际的电力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大量的电气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工作,这些电气设备往往处于室外环境中,甚至会远离主要干道,这时候就无法通过现有设计中普通的固定安装的设备进行违章监控。

本实施例实施时,通过移动布控球和电力作业现场端实现外业操作中的全部功能,其中移动布控球可以由监管人员自行携带,并且完成作业现场的布控球安装;作业人员可以通过移动布控球和电力作业现场端进行作业现场的打卡确认行为。移动布控球本身的全部通信过程是在内网进行的,非常便于数据传递,可以实时的实现违章行为监测,而电力作业现场端和移动外网端则是在外网进行的,有利于电力系统网络安全。

在进行违章监测时,本发明将监测图像进行了两次识别,第一次识别是由图像识别技术进行,由于现有内网的传输资源相对有限,所有本发明中的二次识别可以在第一次中将视频截选为疑似违章图像,从而便于第二次的人工筛选。在进行人工筛选后可以将确认违章图像与作业信息进行匹配,从而实现违章信息的快速获取,便于对作业人员的违章行为进行管控。本发明通过设置上述系统,实现了对电气作业的实时违章监控,监控结果便于查询,尤其适合于电气作业的外业作业,降低了违章行为的监控成本。

为了进一步的说明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当生产人员通过所述移动外网端对所述电力作业现场端和移动布控球进行确认并开启作业时;

如果所述移动布控球未匹配于所述作业项目,所述移动外网端将所述移动布控球的信息发送至所述作业计划管理中心,所述作业计划管理中心对所述移动布控球的信息进行确认后记录进所述作业项目或修正所述作业项目。

本实施例实施时,为了提高移动布控球的通用性,当移动布控球被布置到不同的现场时,需要现场人员通过移动外网端实现移动布控球的纠错和登记,从而保证当移动布控球更换位置时,可以及时更新整个系统内的移动布控球信息。

为了进一步的说明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所述移动布控球的信息包括移动布控球的编号信息、移动布控球的定位信息和移动布控球的作业信息;

当所述移动布控球的定位信息匹配于所述作业项目中的作业地点,且所述移动布控球的作业信息不匹配于所述作业项目时,将所述移动布控球的作业信息修正为所述作业项目;所述移动布控球的作业信息不匹配于所述作业项目包括移动布控球的作业信息缺失和移动布控球的作业信息与所述作业项目不相同;

当所述移动布控球的定位信息不匹配于所述作业项目中的作业地点时,所述作业计划管理中心向所述移动外网端和电力作业现场端发出警告信号。

为了进一步的说明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当作业现场需要修改作业内容时,生产人员通过所述移动外网端向所述作业计划管理中心发送临时作业计划;所述作业计划管理中心对所述临时作业计划进行核准后发送至所述电力作业现场端;

所述生产人员通过所述移动外网端对所述电力作业现场端上的临时作业进行确认后开启临时作业。

为了进一步的说明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所述远程视频管控中心采用图像识别对所述疑似违章行为进行截图生成疑似违章图像;所述反违章中心采用人工识别根据所述作业信息对所述疑似违章图像进行二次识别。

为了进一步的说明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还包括固定摄像头;所述固定摄像头设置于固定的电力生产现场,所述移动布控球可移动的设置于电力生产的外业现场;所述固定摄像头采集图像并发送至所述远程视频管控中心用于日常生产监控。

为了进一步的说明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还包括内网输入端;所述内网输入端输入作业项目并将作业项目发送至所述作业计划管理中心。

为了进一步的说明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还包括统一数据中心;所述统一数据中心用于从所述作业计划管理中心获取规划整理后的作业项目,并对规划整理后的作业项目进行统筹管控。

为了进一步的说明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所述移动布控球通过APN专网通道交互于所述安全接入平台。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应用到电网作业中时,本实施例利用泛在物联概念,首次将内外网视频设备进行互联互通,共接入内外网视频资源11890个;率先基于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实现生产、基建等专业作业计划数据融合;应用大屏可视化技术,构建实时展现、全景可视、智能预警的智慧决策中心,通过分层分级联合监督模式,实现全省高作业风险等级现场、变电站、输电线路(含“三跨”)等重点区域全覆盖监控,检查范围扩大1468%,人均检查效率提升37倍,违章率减少26%,安全督查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