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

一种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包括承接梁,所述承接梁的上方设置有弧面型钢框架,并且弧面型钢框架与承接梁之间还设置有减震支座,所述承接梁的表面开设有第一穿接口。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缓冲组件、第二滑行连接座、第二滑行连接槽、自适应组件以及连接组件等结构的互相配合下,具有良好的抗拉拔性能,不易两两脱落,有效提高了其横向最大载荷能力,增强了该安装节点处的稳定性,使承接梁底部负荷减小,其整体结构稳定性得到增强,具有良好的抗拉拔性能,不易两两脱落,有效提高了其横向最大载荷能力,增强了该安装节点处的稳定性,使承接梁底部负荷减小,其整体结构稳定性得到增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08983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苏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414898.7

  • 申请日2021-04-17

  • 分类号E04B1/24(20060101);E04B1/58(20060101);E04B1/98(20060101);E04H9/02(20060101);E04B1/38(20060101);

  • 代理机构11530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乔浩刚

  • 地址 210012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安德门大街42号二至六层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47:3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钢框架结构具有质量可靠度高、力学性能明确、抗震性能好、节能环保以及可循环使用等性能优势和品质特征被广泛应用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工程中,在钢框架结构体节点部位需要装配斜支构件,然而,现有的斜支撑构件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有一些不足之处,所受到的横向力较大,而斜支撑构件通常需要对高出的钢框架体进行支撑,为了保证钢框架体的稳定性,通常需要将斜支撑构件设计的尺型偏大以此来提高稳定性及侧向载荷能力,因此,现阶段亟需一种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其具有现有的斜支撑构件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有一些不足之处,所受到的横向力较大,而斜支撑构件通常需要对高出的钢框架体进行支撑,为了保证钢框架体的稳定性,通常需要将斜支撑构件设计的尺型偏大以此来提高稳定性及侧向载荷能力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包括两个承接梁,两个承接梁的顶部均与弧面型钢框架固定连接,弧面型钢框架与承接梁之间还设置有减震支座,承接梁的侧壁开设有第一穿接口,第一穿接口内还设置有具有力转化效果的缓冲组件,第一穿接口内插接有斜支撑组件,斜支撑组件通过自适应组件以及具有减震效果的连接组件与弧面型钢框架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角形座的斜面效果,便可将其中一个斜支撑架上所受到的压力转嫁至另一个斜支撑架上,两者之间互相作用,具有良好的抗拉拔性能,不易两两脱落,有效提高了其横向最大载荷能力,并增强了该安装节点处的稳定性,使承接梁底部负荷减小,其整体结构稳定性得到增强,具有良好的抗拉拔性能,不易两两脱落,有效提高了其横向最大载荷能力,使承接梁底部负荷减小,其整体结构稳定性得到增强。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第一滑行连接座,所述第一穿接口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滑行连接槽,第一滑行连接座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行连接槽内,第一滑行连接座的侧端面通过支撑弹簧与第一滑行连接槽内侧的端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斜支撑架之间以角形座作为两者之间的连接媒介,并将力作用在角形座的两个斜面上,由于两个斜支撑架以安装节点对称设置,其中一个斜支撑架所承载的负荷大于另一个,利用角形座的斜面效果,便可将其中一个斜支撑架上所受到的压力转嫁至另一个斜支撑架上,两者之间互相作用,具有良好的抗拉拔性能,不易两两脱落,有效提高了其横向最大载荷能力。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滑行连接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角形座,角形座的斜面上开设有第二滑行连接槽,第二滑行连接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行连接座。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当其中同一组所包含的两个斜支撑架之间产生联动效果时,将会带动第二滑行连接座和第三滑行连接座分别在第二滑行连接槽和第三滑行连接槽内,有效保证了斜支撑架的稳定性,整体结构稳定可靠,结构一体性强。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斜支撑组件包括周向箍套,周向箍套固定插接在第一穿接口上,周向箍套上开设有与第一穿接口同向的第二穿接口,第二穿接口与第一穿接口之间互相导通。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周向箍套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肋,位于同侧的两个侧肋之间通过楔形座固定连接,楔形座上开设有第三滑行连接槽,第三滑行连接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三滑行连接座。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滑行连接座上固定连接有斜支撑架,并且斜支撑架穿过第三滑行连接座且与第二滑行连接座的相对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受弧面型钢框架结构的限制,所分布的连接节点越靠近顶点所承接的负荷越大,根据所处节点的安装位置预先设定好同一组两个斜支撑架的倾斜角度及长度,保证安装后两个斜支撑架分解到横向上的力在同一水平线上,且两个线性力的大小相等,方向互逆,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斜支撑架作用在承接梁上的侧向应力,有效保证了承接梁的稳定性,且由于两个斜支撑架之间以角形座作为两者之间的连接媒介,并将力作用在角形座的两个斜面上,由于两个斜支撑架以安装节点对称设置,其中一个斜支撑架所承载的负荷大于另一个,利用角形座的斜面效果,便可将其中一个斜支撑架上所受到的压力转嫁至另一个斜支撑架上,两者之间互相作用,具有良好的抗拉拔性能。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自适应组件包括转接轴和侧方座,转接轴的一端与所述斜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转接轴远离斜支撑架的一端位于侧方座开设的转接槽内,转接槽的内侧壁上卡接有轴承,轴承套设于转接轴的表面,转接轴的表面还套接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与转接轴固定连接,扭力弹簧的另一端与转接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侧方座的顶部固定连接在连接组件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组件可通过转接轴在转接轴内发生转动,并扭动扭力弹簧使其发生形变,另一方面,承接横梁相配筋配合上层梯形钢板和下层梯形钢板能够与弧面型钢框架紧紧的贴合连接呈一体式结构,保证其与弧面型钢框架之间的稳定配合。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座,所述侧方座固定于连接座的底部,连接座的内部插接有两个以上承接横梁相配筋,且相邻两个承接横梁相配筋之间还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固定于连接座内,承接横梁相配筋的顶部与弧面型钢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支座与连接组件所包含的上层梯形钢板、下层梯形钢板以及纵向相配筋之间的互相配合,提高了承接梁结构整体的受力性和抗震性能,能够对承接梁的侧面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安装承接梁受到的冲击力。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承接横梁相配筋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层梯形钢板,上层梯形钢板的底部通过下层梯形钢板与连接座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下层梯形钢板与上层梯形钢板之间通过两个以上纵向相配筋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支座与连接组件所包含的上层梯形钢板、下层梯形钢板以及纵向相配筋之间的互相配合,提高了承接梁结构整体的受力性和抗震性能,能够对承接梁的侧面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安装承接梁受到的冲击力,避免承接梁出现倾斜的现象。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承接梁上两个斜支撑架的倾斜角度需预先根据弧面型钢框架的尺型提前设计,所述上层梯形钢板和下层梯形钢板上的梯形斜面倾斜角度为45°-7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通过设置缓冲组件、第二滑行连接座、第二滑行连接槽、自适应组件以及连接组件等结构的互相配合下,利用角形座的斜面效果,便可将其中一个斜支撑架上所受到的压力转嫁至另一个斜支撑架上,两者之间互相作用,具有良好的抗拉拔性能,不易两两脱落,有效提高了其横向最大载荷能力,增强了该安装节点处的稳定性,使承接梁底部负荷减小,其整体结构稳定性得到增强,具有良好的抗拉拔性能,不易两两脱落,有效提高了其横向最大载荷能力,使承接梁底部负荷减小,其整体结构稳定性得到增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承接梁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3中角形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楔形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自适应组件的爆炸图;

图8为图1的组装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上层梯形钢板和下层梯形钢板之间的分解图。

图中:

1-承接梁;2-减震支座;3-弧面型钢框架;4-第一穿接口;5-缓冲组件;501-第一滑行连接槽;502-第一滑行连接座;503-支撑弹簧;504-角形座;505-第二滑行连接槽;506-第二滑行连接座;6-斜支撑组件;601-周向箍套;602-第二穿接口;603-侧肋;604-楔形座;605-第三滑行连接槽;606-第三滑行连接座;607-斜支撑架;7-轴承;8-自适应组件;801-侧方座;802-转接槽;803-转接轴;804-扭力弹簧;9-连接组件;901-连接座;902-承接横梁相配筋;903-分隔板;904-上层梯形钢板;905-下层梯形钢板;906-纵向相配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一种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包括两个承接梁1,两个承接梁1的顶部均与弧面型钢框架3固定连接,弧面型钢框架3与承接梁1之间还设置有减震支座2,承接梁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穿接口4,第一穿接口4内还设置有具有力转化效果的缓冲组件5,第一穿接口4内插接有斜支撑组件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角形座的斜面效果,便可将其中一个斜支撑架上所受到的压力转嫁至另一个斜支撑架上,两者之间互相作用,具有良好的抗拉拔性能,不易两两脱落,有效提高了其横向最大载荷能力,并增强了该安装节点处的稳定性,使承接梁底部负荷减小,其整体结构稳定性得到增强,具有良好的抗拉拔性能,不易两两脱落,有效提高了其横向最大载荷能力,使承接梁底部负荷减小,其整体结构稳定性得到增强。

进一步地,缓冲组件5包括第一滑行连接座502,第一穿接口4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滑行连接槽501,第一滑行连接座502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行连接槽501内,第一滑行连接座502的侧端面通过支撑弹簧503与第一滑行连接槽501内侧的端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斜支撑架607之间以角形座504作为两者之间的连接媒介,并将力作用在角形座504的两个斜面上,由于两个斜支撑架607以安装节点对称设置,其中一个斜支撑架607所承载的负荷大于另一个,利用角形座504的斜面效果,便可将其中一个斜支撑架607上所受到的压力转嫁至另一个斜支撑架607上,两者之间互相作用,具有良好的抗拉拔性能,不易两两脱落,有效提高了其横向最大载荷能力。

进一步地,第一滑行连接座5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角形座504,角形座504的斜面上开设有第二滑行连接槽505,第二滑行连接槽505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行连接座50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其中同一组所包含的两个斜支撑架607之间产生联动效果时,将会带动第二滑行连接座506和第三滑行连接座606分别在第二滑行连接槽505和第三滑行连接槽605内,有效保证了斜支撑架607的稳定性,整体结构稳定可靠,结构一体性强。

进一步地,斜支撑组件6包括周向箍套601,周向箍套601固定插接在第一穿接口4上,周向箍套601上开设有与第一穿接口4同向的第二穿接口602,第二穿接口602与第一穿接口4之间互相导通。

进一步地,周向箍套60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肋603,位于同侧的两个侧肋603之间通过楔形座604固定连接,楔形座604上开设有第三滑行连接槽605,第三滑行连接槽605内滑动连接有第三滑行连接座606。

进一步地,第三滑行连接座606上固定连接有斜支撑架607,并且斜支撑架607穿过第三滑行连接座606与第二滑行连接座506的相对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受弧面型钢框架3结构的限制,所分布的连接节点越靠近顶点所承接的负荷越大,根据所处节点的安装位置预先设定好同一组两个斜支撑架607的倾斜角度及长度,保证安装后两个斜支撑架607分解到横向上的力在同一水平线上,且两个线性力的大小相等,方向互逆,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斜支撑架607作用在承接梁1上的侧向应力,有效保证了承接梁1的稳定性,且由于两个斜支撑架607之间以角形座504作为两者之间的连接媒介,并将力作用在角形座504的两个斜面上,由于两个斜支撑架607以安装节点对称设置,其中一个斜支撑架607所承载的负荷大于另一个,利用角形座504的斜面效果,便可将其中一个斜支撑架607上所受到的压力转嫁至另一个斜支撑架607上,两者之间互相作用,具有良好的抗拉拔性能。

进一步地,自适应组件8包括转接轴803、侧方座801,转接轴803的一端与斜支撑架607固定连接,转接轴803远离斜支撑架607的一端位于侧方座801开设的转接槽802内,转接槽802的内侧壁上卡接有轴承7,轴承7套设于转接轴803的表面,转接轴803的表面还套接有扭力弹簧804,扭力弹簧804的一端与转接轴803固定连接,扭力弹簧804的另一端与转接槽80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侧方座801的顶部固定连接在连接组件9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组件9可通过转接轴803在转接轴803内发生转动,并扭动扭力弹簧804使其发生形变,另一方面,承接横梁相配筋902配合上层梯形钢板904和下层梯形钢板905能够与弧面型钢框架3紧紧的贴合连接呈一体式结构,保证其与弧面型钢框架3之间的稳定配合。

本实施例具体为:利用角形座504的斜面效果,便可将其中一个斜支撑架607上所受到的压力转嫁至另一个斜支撑架607上,两者之间互相作用,具有良好的抗拉拔性能,不易两两脱落,有效提高了其横向最大载荷能力,增强了该安装节点处的稳定性,使承接梁1底部负荷减小,其整体结构稳定性得到增强,其中同一组所包含的两个斜支撑架607之间产生联动效果时,将会带动第二滑行连接座506和第三滑行连接座606分别在第二滑行连接槽505和第三滑行连接槽605内,有效保证了斜支撑架607的稳定性,整体结构稳定可靠,结构一体性强,易于操作,施工安全性好。

实施例二

一种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包括两个承接梁1,两个承接梁1的顶部均与弧面型钢框架3固定连接,弧面型钢框架3与承接梁1之间还设置有减震支座2,承接梁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穿接口4,第一穿接口4内还设置有具有力转化效果的缓冲组件5,第一穿接口4内插接有斜支撑组件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角形座的斜面效果,便可将其中一个斜支撑架上所受到的压力转嫁至另一个斜支撑架上,两者之间互相作用,具有良好的抗拉拔性能,不易两两脱落,有效提高了其横向最大载荷能力,并增强了该安装节点处的稳定性,使承接梁底部负荷减小,其整体结构稳定性得到增强,具有良好的抗拉拔性能,不易两两脱落,有效提高了其横向最大载荷能力,使承接梁底部负荷减小,其整体结构稳定性得到增强。

进一步地,第一滑行连接座5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角形座504,角形座504的斜面上开设有第二滑行连接槽505,第二滑行连接槽505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行连接座50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其中同一组所包含的两个斜支撑架607之间产生联动效果时,将会带动第二滑行连接座506和第三滑行连接座606分别在第二滑行连接槽505和第三滑行连接槽605内,有效保证了斜支撑架607的稳定性,整体结构稳定可靠,结构一体性强。

进一步地,斜支撑组件6包括周向箍套601,周向箍套601固定插接在第一穿接口4上,周向箍套601上开设有与第一穿接口4同向的第二穿接口602,第二穿接口602与第一穿接口4之间互相导通。

进一步地,周向箍套60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肋603,位于同侧的两个侧肋603之间通过楔形座604固定连接,楔形座604上开设有第三滑行连接槽605,第三滑行连接槽605内滑动连接有第三滑行连接座606。

进一步地,第三滑行连接座606上固定连接有斜支撑架607,并且斜支撑架607穿过第三滑行连接座606与第二滑行连接座506的相对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受弧面型钢框架3结构的限制,所分布的连接节点越靠近顶点所承接的负荷越大,根据所处节点的安装位置预先设定好同一组两个斜支撑架607的倾斜角度及长度,保证安装后两个斜支撑架607分解到横向上的力在同一水平线上,且两个线性力的大小相等,方向互逆,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斜支撑架607作用在承接梁1上的侧向应力,有效保证了承接梁1的稳定性,且由于两个斜支撑架607之间以角形座504作为两者之间的连接媒介,并将力作用在角形座504的两个斜面上,由于两个斜支撑架607以安装节点对称设置,其中一个斜支撑架607所承载的负荷大于另一个,利用角形座504的斜面效果,便可将其中一个斜支撑架607上所受到的压力转嫁至另一个斜支撑架607上,两者之间互相作用,具有良好的抗拉拔性能。

进一步地,自适应组件8包括转接轴803、侧方座801,转接轴803的一端与斜支撑架607固定连接,转接轴803远离斜支撑架607的一端位于侧方座801开设的转接槽802内,转接槽802的内侧壁上卡接有轴承7,轴承7套设于转接轴803的表面,转接轴803的表面还套接有扭力弹簧804,扭力弹簧804的一端与转接轴803固定连接,扭力弹簧804的另一端与转接槽80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侧方座801的顶部固定连接在连接组件9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组件9可通过转接轴803在转接轴803内发生转动,并扭动扭力弹簧804使其发生形变,另一方面,承接横梁相配筋902配合上层梯形钢板904和下层梯形钢板905能够与弧面型钢框架3紧紧的贴合连接呈一体式结构,保证其与弧面型钢框架3之间的稳定配合。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9包括连接座901,侧方座801固定于连接座901的底部,连接座901的内部插接有两个以上承接横梁相配筋902,且相邻两个承接横梁相配筋902之间还设置有分隔板903,分隔板903固定于连接座901内,承接横梁相配筋902的顶部与弧面型钢框架3的底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支座2与连接组件9所包含的上层梯形钢板904、下层梯形钢板905以及纵向相配筋906之间的互相配合,提高了承接梁1结构整体的受力性和抗震性能,能够对承接梁1的侧面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安装承接梁1受到的冲击力。

进一步地,承接横梁相配筋9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层梯形钢板904,上层梯形钢板904的底部通过下层梯形钢板905与连接座901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下层梯形钢板905与上层梯形钢板904之间通过两个以上纵向相配筋906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支座2与连接组件9所包含的上层梯形钢板904、下层梯形钢板905以及纵向相配筋906之间的互相配合,提高了承接梁1结构整体的受力性和抗震性能,能够对承接梁1的侧面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安装承接梁1受到的冲击力,避免承接梁1出现倾斜的现象。

进一步地,承接梁1上两个斜支撑架607的倾斜角度需预先根据弧面型钢框架3的尺型提前设计,上层梯形钢板904和下层梯形钢板905的斜面倾斜角度为45°-70°。

工作原理:受弧面型钢框架3结构的限制,所分布的连接节点越靠近顶点所承接的负荷越大,根据所处节点的安装位置预先设定好同一组两个斜支撑架607的倾斜角度及长度,保证安装后两个斜支撑架607分解到横向上的力在同一水平线上,且两个线性力的大小相等,方向互逆,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斜支撑架607作用在承接梁1上的侧向应力,有效保证了承接梁1的稳定性,且由于两个斜支撑架607之间以角形座504作为两者之间的连接媒介,并将力作用在角形座504的两个斜面上,由于两个斜支撑架607以安装节点对称设置,其中一个斜支撑架607所承载的负荷大于另一个,利用角形座504的斜面效果,便可将其中一个斜支撑架607上所受到的压力转嫁至另一个斜支撑架607上,两者之间互相作用,具有良好的抗拉拔性能,不易两两脱落,有效提高了其横向最大载荷能力,增强了该安装节点处的稳定性,使承接梁1底部负荷减小,其整体结构稳定性得到增强,其中同一组所包含的两个斜支撑架607之间产生联动效果时,将会带动第二滑行连接座506和第三滑行连接座606分别在第二滑行连接槽505和第三滑行连接槽605内,有效保证了斜支撑架607的稳定性,整体结构稳定可靠,结构一体性强,易于操作,施工安全性好,在扭力弹簧804弹力的支撑效果下,能够保证连接组件9的基本稳定性,在进行连接组件9与弧面型钢框架3两者之间的安装工作时,一方面,连接组件9可通过转接轴803在转接轴803内发生转动,并扭动扭力弹簧804使其发生形变,另一方面,承接横梁相配筋902配合上层梯形钢板904和下层梯形钢板905能够与弧面型钢框架3紧紧的贴合连接呈一体式结构,保证其与弧面型钢框架3之间的稳定配合,无需进行大量的切割工序,能够适配于不同型号弧面型钢框架3之间的组合安装工序,大大节约施工成本,减震支座2与连接组件9所包含的上层梯形钢板904、下层梯形钢板905以及纵向相配筋906之间的互相配合,提高了承接梁1结构整体的受力性和抗震性能,能够对承接梁1的侧面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安装承接梁1受到的冲击力,避免承接梁1出现倾斜的现象。

本实施例的其它技术采用现有技术。

本发明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