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陶土板幕墙系统

陶土板幕墙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幕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陶土板幕墙系统,其主要包括预埋件、桁架以及陶土板;桁架包括沿外墙的水平方向排列的多个竖框架以及将该多个竖框架串连起来的横梁,各竖框架分别通过连接码与预埋件相连接,横梁包括设置于竖框架顶部的顶横梁和设置于竖框架外侧部的侧横梁;陶土板包括顶陶土板、侧陶土板以及底陶土板,顶陶土板和侧陶土板分别通过挂码与顶横梁和侧横梁相连接,底陶土板通过吊挂组件与竖框架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陶土板幕墙系统不仅造型立体、美观性好、稳定可靠、安全性高,而且不受建筑物外立面走势的限制,可适用于建筑物上造型不规则的区域,应用范围广,实用性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07375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391725.8

  • 申请日2021-04-12

  • 分类号E04B2/88(20060101);E04B2/96(20060101);

  • 代理机构44202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黄华莲;郝传鑫

  • 地址 51006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建设三马路11号6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44:1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幕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陶土板幕墙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具有隔音防噪、隔热防水、绿色环保、强度大、自重轻、不易燃、耐腐蚀、外观好等优点,陶土板在建筑装饰行业中越来越受欢迎。然而,现有的陶土板仅仅只是通过龙骨简单的安装于建筑物的外立面,并且大多数顺应外立面的走势布置,以大平面的形态呈现,没有多余的造型,因此虽然起到了装饰建筑物的作用,但千篇一律的风格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而且无法适用于建筑物上造型不规则的区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型立体、美观性好、稳定可靠、安全性高、可适用于建筑物上造型不规则区域的陶土板幕墙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陶土板幕墙系统,其包括:

预埋件,其埋设于建筑物的外墙内;

桁架,其设置于所述外墙的外侧,所述桁架包括沿所述外墙的水平方向排列的多个竖框架以及将所述多个竖框架串连起来的横梁,各所述竖框架分别通过连接码与所述预埋件相连接,所述横梁包括设置于所述竖框架顶部的顶横梁和设置于所述竖框架外侧部的侧横梁;

陶土板,其包括铺设于所述桁架上方的顶陶土板、铺设于所述桁架外侧的侧陶土板以及铺设于所述桁架下方的底陶土板,所述顶陶土板和所述侧陶土板分别通过挂码与所述顶横梁和所述侧横梁相连接,所述底陶土板通过吊挂组件与所述竖框架相连接。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梁具有位于其远离所述竖框架一侧的凸边,所述顶横梁以其凸边朝外的姿态设置,所述侧横梁以其凸边朝上的姿态设置;

所述陶土板的背面设有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的T型槽,所述T型槽延伸至所述陶土板的边缘;

所述挂码包括主体部、弯折连接部以及T型连接部,所述弯折连接部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并与所述凸边勾挂连接,所述T型连接部与所述T型槽相匹配,其设于所述主体部背向所述横梁的侧面并通过所述T型槽与所述陶土板滑动连接。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弯折连接部与所述凸边之间设有第一胶条,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横梁之间设有第二胶条,且所述第二胶条靠近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弯折连接部的一端设置。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与所述陶土板之间的缝隙中设有两根垫条,二者分别设于所述T型连接部的两侧。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竖框架包括:

与所述连接码相连接的内边框;

与所述侧横梁和所述吊挂组件相连接的外边框;

与所述顶横梁相连接的顶边框,其内侧端通过角码与所述内边框的顶端相连接,其外侧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外边框相连接;以及

底边框,其内侧端通过角码与所述内边框的底端相连接,其外侧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外边框相连接。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码包括基板以及设于所述基板一侧表面上的两块夹板,两块所述夹板均垂直于所述基板,且二者间隔相对设置;

所述基板与所述预埋件焊接;

所述内边框设于两块所述夹板之间并通过水平贯穿的螺栓与两块所述夹板相连接。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挂组件包括第一吊码和第二吊码;

所述外边框具有位于其底端的插口,所述第一吊码的顶端插入所述插口内并通过水平贯穿的螺栓与所述外边框相连接;

所述第一吊码具有位于其底端的底板,所述第二吊码具有位于其顶部且从其一端水平延伸至其另一端的滑槽,所述滑槽的槽口小于其槽腔,所述第二吊码通过所述滑槽与所述底板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吊码还具有位于其底部的T型连接部,所述底陶土板的背面设有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的T型槽,所述T型槽与所述T型连接部相匹配,所述底陶土板通过所述T型槽与所述T型连接部滑动连接。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吊码还具有位于其内外两侧的翼板部,所述翼板部与所述底陶土板之间的缝隙中设有第三胶条。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竖框架还包括:

撑杆,其倾斜设置,且其顶端与所述顶边框相连接,底端与所述底边框相连接。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陶土板幕墙系统还包括钢索,靠近所述竖框架底部的所述侧横梁具有贯穿其两端的腔道,所述底陶土板具有贯穿其两端且平行于所述横梁的孔道,所述钢索穿设于所述孔道和所述腔道内将所述底陶土板与靠近所述竖框架底部的所述侧横梁捆绑连接。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陶土板通过L型加强板与建筑物的外墙相连接,所述L型加强板设于所述底陶土板的背面且连接于所述L型加强板的内侧边缘。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陶土板的顶端与所述顶陶土板的外侧端之间的缝隙中设有密封条。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横梁与所述竖框架之间设有垫块。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竖框架、所述横梁、所述挂码、所述角码、所述第一吊码以及所述第二吊码均为铝合金型材,所述连接码为镀锌钢型材。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陶土板幕墙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陶土板幕墙系统采用竖框架与横梁组合而成的桁架为主体结构,不仅造型立体、美观性好、稳定可靠、安全性高,而且不受建筑物外立面走势的限制,可适用于建筑物上造型不规则的区域,比如阳台的外侧区域,应用范围广,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陶土板幕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区域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II区域的放大图。

图中:1、预埋件;2、桁架;201、竖框架;2011、内边框;2012、外边框;2013、顶边框;2014、底边框;2015、角码;2016、撑杆;202、横梁;202a、顶横梁;202b、侧横梁;2021、凸边;2022、腔道;3、陶土板;3a、顶陶土板;3b、侧陶土板;3c、底陶土板;301、T型槽;302、孔道;4、连接码;401、基板;402、夹板;5、挂码;501、主体部;502、弯折连接部;503、T型连接部;6、第一胶条;7、第二胶条;8、垫条;9、密封条;10、垫块;11、第一吊码;1101、底板;12、第二吊码;1201、翼板部;13、第三胶条;14、钢索;15、L型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以区分同一类型的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这些技术特征的相对重要性、顺序以及数量,也即,“第一”技术特征可以被称为“第二”技术特征,“第二”技术特征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技术特征,并且,限定有“第一”、“第二”的技术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更多个该技术特征。另外,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强调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内侧”是指靠近建筑物的一侧,“外侧”是指远离建筑物的一侧。

参见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陶土板幕墙系统,其包括预埋件1、桁架2以及陶土板3;预埋件1在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施工时埋设于建筑物的外墙内;桁架2包括沿外墙的水平方向排列的多个竖框架201以及将该多个竖框架201串连起来的横梁202,各竖框架201分别通过连接码4与预埋件1相连接,横梁202包括设置于竖框架201顶部的顶横梁202a和设置于竖框架201外侧部的侧横梁202b;陶土板3包括铺设于桁架2上方的顶陶土板3a、铺设于桁架2外侧的侧陶土板3b以及铺设于桁架2下方的底陶土板3c,顶陶土板3a和侧陶土板3b分别通过挂码5与顶横梁202a和侧横梁202b相连接,底陶土板3c通过吊挂组件与竖框架201相连接。

基于此,该陶土板幕墙系统采用竖框架201与横梁202组合而成的桁架2为主体结构,不仅造型立体、美观性好、稳定可靠、安全性高,而且不受建筑物外立面走势的限制,可适用于建筑物上造型不规则的区域,比如阳台的外侧区域,应用范围广,实用性高。

可选的,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竖框架201包括内边框2011、外边框2012、顶边框2013以及底边框2014;顶边框2013的内侧端通过角码2015与内边框2011的顶端相连接,其外侧端通过螺栓与外边框2012相连接;底边框2014的内侧端通过角码2015与内边框2011的底端相连接,其外侧端通过螺栓与外边框2012相连接。如此,竖框架201大致呈矩形,结构简单且稳定性好。

其中,内边框2011与连接码4相连接;外边框2012与侧横梁202b和吊挂组件相连接;顶边框2013与顶横梁202a相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竖框架201的强度,防止其变形,竖框架201还包括撑杆2016,其倾斜设置,且其顶端与顶边框2013相连接,底端与底边框2014相连接。作为优选,顶边框2013与内边框2011相连接的一端与撑杆2016的顶端相连接,底边框2014与外边框2012相连接的一端与撑杆2016的底端相连接。

可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挂码5包括主体部501以及设于其一端的弯折连接部502;横梁202具有位于其远离竖框架201一侧的凸边2021,顶横梁202a以其凸边2021朝外的姿态设置,侧横梁202b以其凸边2021朝上的姿态设置;弯折连接部502与凸边2021勾挂连接。如此,挂码5与横梁202之间即实现了稳定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挂码5还包括T型连接部503,其设于主体部501背向横梁202的侧面;陶土板3的背面设有沿横梁20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T型槽301,T型槽301延伸至陶土板3的边缘;T型连接部503与T型槽301滑动连接。如此,挂码5与陶土板3之间也实现了稳定的可拆卸连接。

基于上述结构,在安装顶陶土板3a和侧陶土板3b时,先将挂码5的T型连接部503滑入陶土板3的T型槽301内,使得挂码5安装于陶土板3的背面,然后再将挂码5的弯折连接部502与横梁202的凸边2021勾挂连接,至此,顶陶土板3a和侧陶土板3b即实现了稳定安装。

进一步的,为了降低噪音异响,弯折连接部502与凸边2021之间设有第一胶条6,主体部501远离弯折连接部502的一端与横梁202之间设有第二胶条7。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将挂码5的T型连接部503滑入陶土板3的T型槽301内,挂码5的主体部501与陶土板3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为了防止该缝隙导致陶土板3松动摇晃,挂码5的主体部501与陶土板3之间的缝隙中设有两根垫条8,且二者分别设于T型连接部503的两侧。作为优选,垫条8为耐腐蚀的镀锌钢条。

可选的,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防止雨水从顶陶土板3a与侧陶土板3b之间的缝隙流至侧横梁202b及挂码5上,导致二者生锈,侧陶土板3b的顶端与顶陶土板3a的外侧端之间的缝隙中设有密封条9。

可选的,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可调节顶陶土板3a的高度,顶横梁202a与竖框架201之间还设有垫块10。

可选的,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码4包括基板401以及设于基板401一侧表面上的两块夹板402,两块夹板402均垂直于基板401,且二者间隔相对设置;其中,基板401与预埋件1焊接,竖框架201的内边框2011设于两块夹板402之间并通过水平贯穿的螺栓与二者相连接。如此,竖框架201通过连接码4实现了与预埋件1的连接,且竖框架201与连接码4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竖框架201的拆装。

可选的,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吊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吊码11和第二吊码12,其中,第一吊码11与竖框架201的外边框2012相连接,第二吊码12与底陶土板3c相连接。

具体而言,第一吊码11具有位于其底端的底板1101;第二吊码12具有位于其顶部且从其一端水平延伸至其另一端的滑槽,滑槽的槽口小于其槽腔;底板1101与滑槽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外边框2012具有位于其底端的插口,第一吊码11的顶端插入插口内并通过水平贯穿的螺栓与外边框2012相连接。

进一步的,与挂码5的结构相似,第二吊码12同样具有T型连接部503,其位于第二吊码12的底部并与底陶土板3c背面的T型槽301滑动连接。

基于上述结构,在安装底陶土板3c时,先将第二吊码12的T型连接部503滑入底陶土板3c的T型槽301内,使得第二吊码12安装于底陶土板3c的背面,然后再将第一吊码11的底板1101滑入第二吊码12的滑槽内,使得第一吊码11安装于第二吊码12上,最后将第一吊码11的顶端插入外边框2012的插口内并通过水平贯穿的螺栓与外边框2012相连接,至此,底陶土板3c即实现了稳定安装。

进一步的,为了降低噪音异响,同时为了防止陶土板3松动摇晃,第二吊码12还具有位于其内外两侧的翼板部1201,翼板部1201与底陶土板3c之间的缝隙中设有第三胶条13。

可选的,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底陶土板3c的稳定性,本发明提供的陶土板幕墙系统还包括钢索14,底陶土板3c具有贯穿其两端且平行于横梁202的孔道302,靠近竖框架201底部的侧横梁202b具有贯穿其两端的腔道2022,钢索14穿设于孔道302和腔道2022内将底陶土板3c与靠近竖框架201底部的侧横梁202b捆绑连接。

作为优选,不仅底陶土板3c具有孔道302,侧陶土板3b和顶陶土板3a也均具有孔道302,以减少配件类型,提高生产效率,与此同时,孔道302也可作为减轻孔,减轻陶土板3的重量,提高陶土板幕墙系统的安全性。同样的,不仅靠近竖框架201底部的侧横梁202b具有腔道2022,顶横梁202a以及其它位置的侧横梁202b也均具有腔道2022。

可选的,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底陶土板3c的稳定性,底陶土板3c通过L型加强板15与建筑物的外墙相连接;L型加强板15设于底陶土板3c的背面且连接于L型加强板15的内侧边缘,从而不会显露出来影响外观。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竖框架201、横梁202、挂码5、角码2015、第一吊码11以及第二吊码12均为铝合金型材,而连接码4则为镀锌钢型材。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陶土板幕墙系统,其包括预埋件1、桁架2以及陶土板3;桁架2包括沿外墙的水平方向排列的多个竖框架201以及将该多个竖框架201串连起来的横梁202,横梁202包括设置于竖框架201顶部的顶横梁202a和设置于竖框架201外侧部的侧横梁202b;陶土板3包括顶陶土板3a、侧陶土板3b以及底陶土板3c,顶陶土板3a和侧陶土板3b分别通过挂码5与顶横梁202a和侧横梁202b相连接,底陶土板3c通过吊挂组件与竖框架201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陶土板幕墙系统不仅造型立体、美观性好、稳定可靠、安全性高,而且不受建筑物外立面走势的限制,可适用于建筑物上造型不规则的区域,应用范围广,实用性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