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电力设备试验检测系统及其试验检测方法

电力设备试验检测系统及其试验检测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试验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力设备试验检测系统及其试验检测方法,该电力设备试验检测系统包括盒体、盒盖和收纳机构,所述盒体上开设有顶槽,顶槽内设有控制面板,且盒体上还开设有两组边槽,边槽的底壁上焊有多组卡块,盒盖铰接固定在盒体的顶壁边缘处,且其两侧均铰接有支杆,支杆的底端活动卡于相邻的卡块之间;所述顶槽的下方在盒体内呈空腔结构,盒体的内部两侧均安装有导杆和收纳机构,收纳机构包括焊为一体的边盖和收纳盒,收纳盒的底壁上焊有导块,导块滑动在导杆上且在其一侧还设有压缩弹簧。本发明将工具存放装置和检测箱合二为一,能够更方便检测人员携带使用,也不会造成工具的遗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06396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陈帅;

    申请/专利号CN202110312496.6

  • 发明设计人 陈帅;

    申请日2021-03-24

  • 分类号G01R1/04(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51100 福建省厦门市秀屿区笏石镇秀山村秀郊7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42:3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试验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力设备试验检测系统及其试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设备绝缘中部分被击穿的电气放电,可以发生在导体附近,也可以发生在其他地方,称为局部放电,由于局部放电的开始阶段能量小,它的放电并不立即引起绝缘击穿,电极之间尚未发生放电的完好绝缘仍可承受住设备的运行电压,但在长时间运行电压下,局部放电所引起的绝缘损坏继续发展,最终导致绝缘事故的发生,长期以来高压电力设备用非耐压和耐压试验来检查绝缘状况,预防绝缘击穿事故发生。

在对电力设备的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需要经常性外出,他们大多都会随身携带检测箱,但现有的检测箱仅仅只有检测的功能,至于其他的一些工具零件会放在另外的包中,但是这种方式容易遗忘工具,以致于检测时造成耽搁,因此亟需一种装置来解决所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电力设备试验检测系统及其试验检测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电力设备试验检测系统,包括盒体、盒盖和收纳机构,所述盒体上开设有顶槽,顶槽内设有控制面板,且盒体上还开设有两组边槽,边槽的底壁上焊有多组卡块,盒盖铰接固定在盒体的顶壁边缘处,且其两侧均铰接有支杆,支杆的底端活动卡于相邻的卡块之间;

所述顶槽的下方在盒体内呈空腔结构,盒体的内部两侧均安装有导杆和收纳机构,收纳机构包括焊为一体的边盖和收纳盒,收纳盒的底壁上焊有导块,导块滑动在导杆上且在其一侧还设有压缩弹簧,盒体的内部在其两侧还分别开设有活动管,活动管内通过活塞片滑动设有定位销,定位销的一端焊有端把,且定位销的另一端安插在边盖内。

优选的,两组所述边槽分别位于顶槽的两侧,且支杆的端部与边槽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盒体的内部中间在其底壁上焊有个隔板,导杆焊接在隔板的侧壁和盒体的内壁之间,且压缩弹簧套设于导杆上。

优选的,所述边盖的两侧侧壁上均开设有与定位销相适配的定位槽。

优选的,所述定位销与活塞片之间通过焊接固定,且在活塞片的侧壁和活动管的内壁之间设有调节弹簧,调节弹簧套在定位销的外壁上。

电力设备试验检测系统的试验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打开盒体,将支杆的一端撑于边槽内固定;

S2、拉动两侧的端把,令收纳盒弹出,取出检测工具及电线,备用;

S3、用检测工具连接电线,一端与控制面板上的接口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力设备的接口相连接,待启动检测;

S4、按下电源开关,进行检测相关数据;

S5、检测完毕,关闭电源,卸下电线,再将电线及检测工具置于收纳盒中,移回盒体内并令定位销将其位置固定,随后,拨开支杆,使其紧贴盒盖的底壁并随之一起合在盒体上并锁住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盒体的内部两侧开设空腔,在空腔内设置收纳盒,且收纳盒的外端设置边盖,令边盖在定位销的作用下固定在空腔的内壁之间,使得边盖的位置能够紧紧地被固定住,以保证收纳盒内工具零件存放完好,且将工具存放装置和检测箱合二为一,能够更方便检测人员携带使用,也不会造成工具的遗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电力设备试验检测系统及其试验检测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电力设备试验检测系统及其试验检测方法的盒体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电力设备试验检测系统及其试验检测方法的收纳盒安装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局部A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盒体、11顶槽、12边槽、13卡块、14活动管、15隔板、16导杆、2盒盖、3支杆、4端把、41定位销、42活塞片、5边盖、51定位槽、52收纳盒、53导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电力设备试验检测系统及其试验检测方法,包括盒体1、盒盖2和收纳机构,盒体1上开设有顶槽11,顶槽11内设有控制面板,且盒体1上还开设有两组边槽12,用于对支杆3的支撑及定位,边槽12的底壁上焊有多组卡块13,起限位作用,以便于支杆3对盒盖2进行支撑,盒盖2铰接固定在盒体1的顶壁边缘处,且其两侧均铰接有支杆3,支杆3的底端活动卡于相邻的卡块13之间;

顶槽11的下方在盒体1内呈空腔结构,盒体1的内部两侧均安装有导杆16和收纳机构,收纳机构包括焊为一体的边盖5和收纳盒52,用于存放检测工具及电线等,收纳盒52的底壁上焊有导块53,对收纳盒52起辅助导向的作用,导块53滑动在导杆16上且在其一侧还设有压缩弹簧,盒体1的内部在其两侧还分别开设有活动管14,活动管14内通过活塞片42滑动设有定位销41,对边盖5的位置起定位作用,定位销41的一端焊有端把4,以便于拉动定位销41,且定位销41的另一端安插在边盖5内。

进一步的,两组边槽12分别位于顶槽11的两侧,且支杆3的端部与边槽12相适配。

进一步的,盒体1的内部中间在其底壁上焊有个隔板15,导杆16焊接在隔板15的侧壁和盒体1的内壁之间,且压缩弹簧套设于导杆16上。

进一步的,边盖5的两侧侧壁上均开设有与定位销41相适配的定位槽51;定位销41与活塞片42之间通过焊接固定,且在活塞片42的侧壁和活动管14的内壁之间设有调节弹簧,调节弹簧套在定位销41的外壁上。

电力设备试验检测系统的试验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打开盒体1,将支杆3的一端撑于边槽12内固定;

S2、拉动两侧的端把4,令收纳盒52弹出,取出检测工具及电线,备用;

S3、用检测工具连接电线,一端与控制面板上的接口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力设备的接口相连接,待启动检测;

S4、按下电源开关,进行检测相关数据;

S5、检测完毕,关闭电源,卸下电线,再将电线及检测工具置于收纳盒52中,移回盒体1内并令定位销41将其位置固定,随后,拨开支杆3,使其紧贴盒盖2的底壁并随之一起合在盒体1上并锁住即可。

实施例1:

首先,打开盒体1,将盒盖2掀起,同时将支杆3放下,并将其底端撑于边槽12内,卡在其中两个卡块13之间固定住;

接着,向外拉动两侧的端把4,使其带动定位销41移出定位槽51,移出后,在导块53一侧的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将收纳盒52弹出,然后取出检测工具及电线;

紧接着,用检测工具连接电线,一端与控制面板上的接口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力设备的接口相连接,待启动检测;

然后,按下电源开关,进行检测相关数据;

最后,在检测完毕后,关闭电源,卸下电线,再将电线及检测工具置于收纳盒52中,移回盒体1内并令定位销41将其位置固定,随后,拨开支杆3,使其紧贴盒盖2的底壁并随之一起合在盒体1上并锁住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定位机构仅含收纳盒52;

首先,打开盒体1,将盒盖2掀起,同时将支杆3放下,并将其底端撑于边槽12内,卡在其中两个卡块13之间固定住;

接着,向外拉动两侧的端把4,使其带动定位销41移出,移出后,在导块53一侧的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收纳盒52沿着两侧定位销41中间的区域弹出,然后取出检测工具及电线;

紧接着,用检测工具连接电线,一端与控制面板上的接口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力设备的接口相连接,待启动检测;

然后,按下电源开关,进行检测相关数据;

最后,在检测完毕后,关闭电源,卸下电线,再将电线及检测工具置于收纳盒52中,移回盒体1内并令松开定位销41,使得定位销41卡在收纳盒52的侧壁处,从而将其位置固定,随后,拨开支杆3,使其紧贴盒盖2的底壁并随之一起合在盒体1上并锁住即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无支杆3;

首先,打开盒体1,将盒盖2掀开;

接着,向外拉动两侧的端把4,使其带动定位销41移出定位槽51,移出后,在导块53一侧的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将收纳盒52弹出,然后取出检测工具及电线;

紧接着,用检测工具连接电线,一端与控制面板上的接口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力设备的接口相连接,待启动检测;

然后,按下电源开关,进行检测相关数据;

最后,在检测完毕后,关闭电源,卸下电线,再将电线及检测工具置于收纳盒52中,移回盒体1内并令定位销41将其位置固定,随后,将盒盖2合在盒体1上并锁住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