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预制构件堆场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预制构件堆场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构件堆场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其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堆场三维BIM模型,三维BIM模型包括库位及设在库位上的多个码垛,每个码垛具有多个预制构件模型,每个预制构件模型具有第一标签信息;接收第一RFID阅读器读取入场的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二标签信息,并将第二标签信息与三维BIM模型中各个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标签信息进行匹配,以确定与第二标签信息相匹配的预制构件模型;提取匹配的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位置信息并发送给现场显示设备。根据本发明的预制构件堆场管理方法,可以实现将各个现场预制构件有序存放,结合三维BIM模型,以可视化的方式对现场预制构件进行信息的有效管理,预制构件与施工所需匹配,吊装施工作业效率更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06562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中瓴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376875.1

  • 发明设计人 庞旭;徐健;陈志恒;舒刚;丁勇俊;

    申请日2021-04-08

  • 分类号G06K17/00(20060101);G06T17/00(20060101);G06Q10/08(20120101);G06Q50/08(20120101);

  • 代理机构44228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郑学伟;叶利军

  •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山街道荔湾社区前海路0333号中海阳光玫瑰园2栋1单元6E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42:3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构件堆场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中通常需要使用各种预制构件,例如建筑构件、盾构管片、地下管廊、桥梁构件、检查井、钢结构等,这些预制构件一般都是有工厂预先生产加工完成,然后在运抵现场进行装配安装等。

这些预制构件在吊装使用之前,一般需要在就近的堆场进行存放,然而这些预制构件在堆场进行堆放,存在堆放杂乱,信息不明确等问题,在需要吊装时,难以准确快速确定所需的预制构件,影响吊装效率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预制构件堆场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预制构件堆场管理方法,包括:

获取堆场三维BIM模型,所述三维BIM模型包括库位及设在库位上的多个码垛,每个码垛具有多个预制构件模型,每个所述预制构件模型具有第一标签信息,所述第一标签信息至少包括预制构件模型信息及第一位置信息;

接收第一RFID阅读器读取入场的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二标签信息,并将所述第二标签信息与所述三维BIM模型中各个所述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标签信息进行匹配,以确定与所述第二标签信息相匹配的预制构件模型,其中,所述第二标签信息至少包括预制构件信息;

提取匹配的所述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位置信息并发送给现场显示设备,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包含所述现场预制构件在堆场上放置的库位及码垛编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接收第二RFID阅读器读取的码垛上各个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二标签信息以及第二RFID阅读器的ID,其中,所述第二RFID阅读器设在码垛处;

根据所述第二标签信息查找与所述第二标签信息相匹配的预制构件模型,并提取匹配的所述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根据所述第二RFID阅读器的ID查找所述第二RFID阅读器的第二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包含所述第二RFID阅读器在堆场上安装的库位及码垛编号;

将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进行比对,若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相匹配,则输出第一提示信息,若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不匹配,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位置信息还包括现场预制构件的层号;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标签信息查找与所述第二标签信息相匹配的预制构件模型,并提取匹配的所述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位置信息之后还包括:

根据连续两次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标签信息的顺序确定两个现场预制构件的实际层序,以及根据两次匹配得到的第一位置信息中现场预制构件的层号确定两个现场预制构件的应放层序;

将两个所述现场预制构件的实际层序与两个现场预制构件的应放层序进行对比,以判断两个所述现场预制构件的实际层序与两个现场预制构件的应放层序是否匹配;

若两个所述现场预制构件的实际层序与两个现场预制构件的应放层序相匹配,则输出第三提示信息,若两个所述现场预制构件的实际层序与两个现场预制构件的应放层序不匹配,则输出第四提示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接收第一RFID阅读器读取出场的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二标签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标签信息对所述三维BIM模型进行更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接收摄像头采集入场的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一外观图像;

对所述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一外观图像进行图像分析处理,以判断所述现场预制构件是否受损;

当所述现场预制构件受损时,根据所述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二标签信息查找对应的预制构件模型,并在所述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标签信息中添加优良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接收摄像头采集出场的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二外观图像;

对所述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二外观图像进行图像分析处理,以判断所述现场预制构件是否受损;

当所述现场预制构件受损时,输出第五提示信息。

第二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构件堆场管理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堆场三维BIM模型,所述三维BIM模型包括库位及设在库位上的多个码垛,每个码垛具有多个预制构件模型,每个所述预制构件模型具有第一标签信息,所述第一标签信息至少包括预制构件模型信息及第一位置信息;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RFID阅读器读取入场的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二标签信息,并将所述第二标签信息与所述三维BIM模型中各个所述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标签信息进行匹配,以确定与所述第二标签信息相匹配的预制构件模型,其中,所述第二标签信息至少包括预制构件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提取匹配的所述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位置信息并发送给现场显示设备,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包含所述现场预制构件在堆场上放置的库位及码垛编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RFID阅读器读取的码垛上各个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二标签信息以及第二RFID阅读器的ID,其中,所述第二RFID阅读器设在码垛处;

查找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签信息查找与所述第二标签信息相匹配的预制构件模型,并提取匹配的所述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根据所述第二RFID阅读器的ID查找所述第二RFID阅读器的第二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包含所述第二RFID阅读器在堆场上安装的库位及码垛编号;

匹配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进行比对,若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相匹配,则输出第一提示信息,若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不匹配,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

第三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预制构件堆场管理方法。

第四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预制构件堆场管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构件堆场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其存储介质,获取堆场三维BIM模型,三维BIM模型中每个所述预制构件模型具有第一标签信息,第一标签信息至少包括预制构件模型信息及第一位置信息;接收第一RFID阅读器读取入场的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二标签信息,并将所述第二标签信息与所述三维BIM模型中各个所述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标签信息进行匹配,以确定与所述第二标签信息相匹配的预制构件模型,其中,所述第二标签信息至少包括预制构件信息,提取匹配的所述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位置信息并发送给现场显示设备,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包含所述现场预制构件在堆场上放置的库位及码垛编号,如此,可以实现将各个现场预制构件按照三维BIM模型中的库位、码垛进行有序存放,此外,结合三维BIM模型,以可视化的方式对现场预制构件进行信息的有效管理,预制构件与施工所需匹配,吊装施工作业效率更高。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预制构件堆场管理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预制构件堆场管理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预制构件堆场管理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预制构件堆场管理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预制构件堆场管理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预制构件堆场管理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预制构件堆场管理方法中三维BIM模型的界面图;

图8是本发明预制构件堆场管理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预制构件堆场管理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预制构件堆场管理装置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预制构件堆场管理装置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预制构件堆场管理装置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预制构件堆场管理装置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照图1所示,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构件堆场管理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为了便于描述,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的,该预制构件堆场管理方法可以由一计算机设备执行,该方法包括:

S101、获取堆场三维BIM模型,所述三维BIM模型包括库位及设在库位上的多个码垛,每个码垛具有多个预制构件模型,每个所述预制构件模型具有第一标签信息,所述第一标签信息至少包括预制构件模型信息及第一位置信息,该第一预制构件模型信息可以包括项目名称,编号,构件类型,尺寸等,第一位置信息可以包括现场预制构件在堆场上放置的库位及码垛编号(或者坐标等)。

具体地,预先根据堆场及预制构件等信息建立堆场单位BIM模型,获取三维BIM模型后可以以可视化的方式显示堆场的库位、库位上的各个码垛,每个码垛上的各个预制构件模型。每个预制构件模型具有关联的第一标签信息,示例性地,通过点击对应的预制构件模型,即可在计算机设备上显示第一标签信息。

S102、接收第一RFID阅读器读取入场的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二标签信息,并将所述第二标签信息与所述三维BIM模型中各个所述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标签信息进行匹配,以确定与所述第二标签信息相匹配的预制构件模型,其中,所述第二标签信息至少包括预制构件信息,该第二预制构件模型信息也可以包括项目名称,编号,构件类型,尺寸等。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RFID阅读器可以是手持设备,例如手持PAD或者手机等设备,在现场预制构件进入堆场时,管理人员先通过第一RFID阅读器扫描现场预制构件上的RFID电子标签,即可从RFID电子标签读取第二标签信息,并发送至计算机设备。由于现场预制构件和三维BIM模型中的预制构件模型是一一对应的,且第一标签信息中包含预制构件模型信息,第二标签信息中包含现场预制标签信息,所以,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一标签信息与三维BIM模型中各个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二标签信息进行一一对比,第一标签信息与第二标签信息相同时,即可查找到对应的预制构件模型,并获取第一标签信息中的位置信息。

S103、提取匹配的所述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位置信息并发送给现场显示设备,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包含所述现场预制构件在堆场上放置的库位及码垛编号。

也就是说,在通过第一标签信息与第二标签信息进行对比,确定当前需要入场的现场预制构件相匹配的预制构件模型过之后,再提取该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标签信息中的第一位置信息,并将该第一位置信息发送给现场显示设备,该现场显示设备可以是手机或带有显示功能的第一RFID阅读器,如此,现场的管理人员即可获知当前入场的现场预制构件应当存放在哪个库位,哪位码垛,进而方便将入场的现场预制构件存放在对应的位置,实现有序放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构件堆场管理方法,获取堆场三维BIM模型,三维BIM模型中每个所述预制构件模型具有第一标签信息,第一标签信息至少包括预制构件模型信息及第一位置信息;接收第一RFID阅读器读取入场的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二标签信息,并将所述第二标签信息与所述三维BIM模型中各个所述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标签信息进行匹配,以确定与所述第二标签信息相匹配的预制构件模型,其中,所述第二标签信息至少包括预制构件信息;提取匹配的所述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位置信息并发送给现场显示设备,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包含所述现场预制构件在堆场上放置的库位及码垛编号,如此,可以实现将各个现场预制构件按照三维BIM模型中的库位、码垛进行有序存放,此外,结合三维BIM模型,以可视化的方式对现场预制构件进行信息的有效管理,预制构件与施工所需匹配,吊装施工作业效率更高。

参照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该预制构件堆场管理方法还包括:

S201、接收第二RFID阅读器读取的码垛上各个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二标签信息以及第二RFID阅读器的ID,其中,所述第二RFID阅读器设在码垛处,例如设在码垛的底面上,通过该第二RFID阅读器可以读取所在码垛上的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二标签信息。

也就是说,当各个现场预制构件依次存放在一个码垛上时,该码垛处的第二RFID阅读器可以读取该码垛上各个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二标签信息,并将各个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二标签信息以及第二RFID阅读器的ID发送至计算机设备。

S202、根据所述第二标签信息查找与所述第二标签信息相匹配的预制构件模型,并提取匹配的所述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根据所述第二RFID阅读器的ID查找所述第二RFID阅读器的第二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包含所述第二RFID阅读器在堆场上安装的库位及码垛编号。

S203、将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进行比对,若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相匹配,则输出第一提示信息,若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不匹配,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

如上所述,三维BIM模型中的预定构件模型与现场预定构件一一对应,通过将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二标签信息与三维BIM模型中各个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标签信息进行匹配,即可找到匹配的预制构件模型,再提取该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标签信息中的第一位置信息,如此,即可获知现场预制构件应当存放的位置。此外,由于每个第二RFID阅读器安装的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可以预先将第二RFID阅读器的ID与其安装的库位及码垛编号等第二位置信息进行关联存储,在现场预制构件存放之后,可以通过第二RFID阅读器的ID查找与其关联存储的第二位置信息,该第二位置信息即为现场预制构件存放的实际位置,如此,通过进而第二位置信息与第一位置信息进行对比,也即是,现场预制构件的实际位置与应当存放的位置进行对比,进而可以判断入场的现场预制构件存放的实际位置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输出第一提示信息,例如存放位置正确,如果不正确,例如存放位置不正确,请核实后重新存放。

由此,可以实现对现场预制构件存放的位置是否正确进行判断并提醒,以确保各个现场预制构件能够按照与三维BIM模型中的存放位置进行有序存放,放置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导致存放位置错误,以及根据错误的位置进行吊装而造成预制构件与施工要求不匹配等问题。

参照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位置信息还包括现场预制构件的层号,例如第几层。步骤S202之后还包括:

S301、根据连续两次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标签信息的顺序确定两个现场预制构件的实际层序,以及根据两次匹配得到的第一位置信息中现场预制构件的层号确定两个现场预制构件的应放层序。

由于入场的现场预制构件是一个一个存放的,所以,每一个现场预制构件通过第一RFID阅读器扫描RFID电子标签即可获取一个第二标签信息,存放两个现场预制构件,即可连续获得到两个第二标签信息,并且,两个第二标签信息获取的时间存在先后顺序,对应的,两个第二标签信息的先后顺序即可表示两个现场预制构件存放的实际层序,先入场的先存放,则先入场的实际层序低,而后入场的后存放,后入场的实际层序高。因此,根据连续两次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标签信息的顺序即可确定两个现场预制构件的实际层序。

如上所述,入场的现场预制构件,可以通过获取的第二标签信息与三维BIM模型的各个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标签信息对比,查找到与至匹配的预制构件模型,再提取匹配的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位置信息,进而可以得到该现场预制构件应当存放的位置。由于第一位置信息中还含有现场预制构件的层序,所以,可以将两个预制构件模型的层序进行比较,即可获知两个现场预制构件应当存放的层序(即应放层序)。

S302、将两个所述现场预制构件的实际层序与两个现场预制构件的应放层序进行对比,以判断两个所述现场预制构件的实际层序与两个现场预制构件的应放层序是否匹配。

也就是说,在确定两个现场预制构件的实际层序和应放层序之后,将两个现场预制构件的实际层序与应放层序进行比较,判断实际层序与应放层序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说明操作人员存放的顺序放置错误,而如果匹配,则说明放置的层序正确。

S303、若两个所述现场预制构件的实际层序与两个现场预制构件的应放层序相匹配,则输出第三提示信息,若两个所述现场预制构件的实际层序与两个现场预制构件的应放层序不匹配,则输出第四提示信息。

本实施例中,可以实现对现场预制构件存放是的层序进行监控,如果存放的层序与三维BIM模型中的应放存续不一致,可以进行提示,如此,可以确保有序层叠放置,这种管理方式,适用于层叠放置的预制构件的类型或尺寸等不一致的情况,在进行施工时这些预制构件具有向后的安装顺序,由此,可以保证有序放置后可以确保在吊装使用时能够按照顺序吊装这些预制构件。

参照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预制构件堆场管理方法还包括:

S401、接收第一RFID阅读器读取出场的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二标签信息。

S402、根据所述第二标签信息对所述三维BIM模型进行更新。

也就是说,在现场预制构件运出堆场的时候,由于现场预制构件从码垛上移除且离开第二RFID阅读器的检测范围,所以,第二RFID阅读器读取的第二标签信息中不包含移除的现场预制构件,在此情况下,可以对三维BIM模型进行更新,相应地,移除三维BIM模型中对应的预制构件模型即可,如此,可以三维BIM模型与堆场实际的存储状态保持完全一致,实现数据的同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该预制构件堆场管理方法还包括:

S501、接收摄像头采集入场的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一外观图像。

S503、对所述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一外观图像进行图像分析处理,以判断所述现场预制构件是否受损。

S503、当所述现场预制构件受损时,根据所述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二标签信息查找对应的预制构件模型,并在所述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标签信息中添加优良信息。

具体地,可以在堆场的预定位置设置高清摄像头,在现场预制构件入场时,利用该高清摄像头对待存放的现场预制构件进行拍照,得到第一外观图像,高清摄像头将第一外观图像传送至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中预先存储有相同类型的预制构件的模板图像,该模板图像为对良品(没有损伤)拍摄采集的模板图像。在接收到第一外观图像之后,将该第一外观图像与模板图像进行对比,以判断第一外观图像是否存在损伤问题,如果存在判断现场预制构件受损,并且,在对应的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标签信息中优良信息,例如不良品,废品等。

由于从构件的加工厂运动至堆场的过程中,预制构件可能会在途中存在碰撞等损坏问题,尤其是水泥、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建筑成型的建筑构件,所以,本实施例中,通过采集入场时的第一外观图像,并进行图像分析处理,得到入场的现场预制构件是否损坏,进而可以实现对不良品及废品等进行标记,以便于在吊装施工时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避免受损的现场预制构件流入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参照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预制构件堆场管理方法还包括:

S601、接收摄像头采集出场的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二外观图像。

S602、对所述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二外观图像进行图像分析处理,以判断所述现场预制构件是否受损。

S603、当所述现场预制构件受损时,输出第五提示信息。

也就是说,在现场预制构件出场时,通过高清摄像头采集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二外观图像,通过第二外观图像与模板图像进行对比,判断出场的现场预制构件是否存在受损问题。由于在堆场存放期间,随着后续构件的存放等情况,可以存在对已经存放的构件造成损伤等问题,所以,本实施例中,在出场时对现场预制构件进行受损情况的判断,可以在出现受损情况时,进行提示信息,以便于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方向,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受损的现场预制工件流入施工,有效保证工程质量。

参照图8所示,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构件堆场管理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描述,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的,该预制构件堆场管理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201,用于获取堆场三维BIM模型,所述三维BIM模型包括库位及设在库位上的多个码垛,每个码垛具有多个预制构件模型,每个所述预制构件模型具有第一标签信息,所述第一标签信息至少包括预制构件模型信息及第一位置信息;

第一接收单元202,用于接收第一RFID阅读器读取入场的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二标签信息,并将所述第二标签信息与所述三维BIM模型中各个所述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标签信息进行匹配,以确定与所述第二标签信息相匹配的预制构件模型,其中,所述第二标签信息至少包括预制构件信息;

发送单元203,用于提取匹配的所述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位置信息并发送给现场显示设备,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包含所述现场预制构件在堆场上放置的库位及码垛编号。

参照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该预制构件堆场管理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301,用于接收第二RFID阅读器读取的码垛上各个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二标签信息以及第二RFID阅读器的ID,其中,所述第二RFID阅读器设在码垛处;

查找单元30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签信息查找与所述第二标签信息相匹配的预制构件模型,并提取匹配的所述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根据所述第二RFID阅读器的ID查找所述第二RFID阅读器的第二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包含所述第二RFID阅读器在堆场上安装的库位及码垛编号;

匹配单元303,用于将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进行比对,若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相匹配,则输出第一提示信息,若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不匹配,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

参照图10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位置信息还包括现场预制构件的层号;该预制构件堆场管理装置还包括:

确定单元401,用于根据连续两次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标签信息的顺序确定两个现场预制构件的实际层序,以及根据两次匹配得到的第一位置信息中现场预制构件的层号确定两个现场预制构件的应放层序;

判断单元402,用于将两个所述现场预制构件的实际层序与两个现场预制构件的应放层序进行对比,以判断两个所述现场预制构件的实际层序与两个现场预制构件的应放层序是否匹配;

第一提示单元403,用于若两个所述现场预制构件的实际层序与两个现场预制构件的应放层序相匹配,则输出第三提示信息,若两个所述现场预制构件的实际层序与两个现场预制构件的应放层序不匹配,则输出第四提示信息。

参照图1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预制构件堆场管理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501,用于接收第一RFID阅读器读取出场的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二标签信息。

更新单元50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签信息对所述三维BIM模型进行更新。

参照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预制构件堆场管理装置还包括:

第四接收单元601,用于接收摄像头采集入场的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一外观图像。

第一分析单元602,用于对所述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一外观图像进行图像分析处理,以判断所述现场预制构件是否受损;

添加单元603,用于当所述现场预制构件受损时,根据所述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二标签信息查找对应的预制构件模型,并在所述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标签信息中添加优良信息。

参照图1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预制构件堆场管理装置还包括:

第五接收单元701,用于接收摄像头采集出场的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二外观图像。

第二分析单元702,用于对所述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二外观图像进行图像分析处理,以判断所述现场预制构件是否受损;

第二提示单元703,用于当所述现场预制构件受损时,输出第五提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或系统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构件堆场管理装置,获取单元获取堆场三维BIM模型,三维BIM模型中每个所述预制构件模型具有第一标签信息,第一标签信息至少包括预制构件模型信息及第一位置信息;第一接收单元接收第一RFID阅读器读取入场的现场预制构件的第二标签信息,并将所述第二标签信息与所述三维BIM模型中各个所述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标签信息进行匹配,以确定与所述第二标签信息相匹配的预制构件模型,其中,所述第二标签信息至少包括预制构件信息;发送单元提取匹配的所述预制构件模型的第一位置信息并发送给现场显示设备,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包含所述现场预制构件在堆场上放置的库位及码垛编号,如此,可以实现将各个现场预制构件按照三维BIM模型中的库位、码垛进行有序存放,此外,结合三维BIM模型,以可视化的方式对现场预制构件进行信息的有效管理,预制构件与施工所需匹配,吊装施工作业效率更高。

参照图14所示,图1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800,包括存储器801、处理器80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8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8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8021,所述处理器80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8021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预制构件堆场管理方法。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8021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802中,并由所述处理器801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8021在所述计算机设备800中的执行过程。

所述计算机设备800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801、存储器80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仅仅是计算机设备800的示例,并不构成对计算机设备8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计算机设备8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8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预设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802可以是所述计算机设备80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计算机设备800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802也可以是所述计算机设备800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计算机设备80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802还可以既包括所述计算机设备80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802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8021以及所述计算机设备800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802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8021,该程序被处理器801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预制构件堆场管理方法。

所述的计算机程序8021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8021在被处理器801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8021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发明实施例系统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预设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预设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预设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计算机设备800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计算机设备800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