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以桑螟为寄主的寄生蜂人工饲养方法

一种以桑螟为寄主的寄生蜂人工饲养方法

摘要

一种以桑螟为寄主的寄生蜂人工饲养方法,从田间采集桑螟幼虫,放入铺有桑叶的容器内,待寄生蜂幼虫钻出寄主体外结茧后,收集寄生蜂茧;将寄生蜂茧放置于玻璃试管内,待寄生蜂羽化后,每日饲喂蜂蜜水;将饲养的寄生蜂成虫用于寄生,寄生时,以透明容器为产卵场所,接入桑螟幼虫,供寄生蜂寄生;寄生结束后,分别收集桑螟幼虫和寄生蜂,桑螟幼虫饲养至寄生蜂的子代蜂钻出寄主体内,寄生蜂供后续再次寄生。使用本发明的方法繁育斑痣悬茧蜂,寄生效率高,损失小,操作简便,成本低,拓展了斑痣悬茧蜂寄主来源,有利于室内规模化生产桑树害虫寄生蜂斑痣悬茧蜂,为桑螟的田间生物防治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04009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科技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110273546.4

  • 申请日2021-03-15

  • 分类号A01K67/033(20060101);

  • 代理机构32200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唐循文

  • 地址 212003 江苏省镇江市梦溪路2号江苏科技大学科技处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42:3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以桑螟为寄主的寄生蜂人工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桑树害虫种类繁多,近年来一些害虫日趋严重,严重威胁蚕桑产业发展。桑螟Glyphodes pyloalis(Walker)是桑树重大害虫之一,应对灾变能力极强,即使虫源基数很低,一旦环境适宜,也能在短期内迅速暴发成灾,造成桑叶减产甚至绝收。同时,桑螟还能传播多种家蚕病原微生物,影响家蚕饲养安全(赵叙华,2013;吴福安,2015)。由于桑螟幼虫卷叶隐蔽为害,加之农药的长期不合理应用,导致桑螟对桑园常用药剂产生严重的抗药性(徐锦松,2006)。新型化学农药虽可以有效抑制桑螟种群暴发,但对同属于家蚕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吴福安,2007;施国方,2005)。因此,生产上迫切需要开发针对桑螟的新型防治手段。

寄生蜂生物防治是害虫绿色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害虫防治工作的重点发展方向。虽然桑树害虫的天敌资源丰富,但迄今为止,桑树害虫的寄生蜂生防实践仍极少开展。桑螟寄生天敌资源丰富,前期调查发现,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Wesmael)对桑螟幼虫的野外寄生率较高,具备开发成桑螟生防产品的潜能。同时,斑痣悬茧蜂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等其他鳞翅目害虫的幼虫也具有较高寄生率(Nakano,2018)。

目前尚未发现以桑螟为寄主的斑痣悬茧蜂的人工规模化饲养方法的相关报道。虽然报道有以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鳞翅目昆虫为寄主的寄生蜂饲养方法,但存在寄生蜂母蜂利用效率不高、无螟蛾科昆虫为寄主等特点(陶敏,2019;2010;Sheng,2017),特别是转主寄生后,其他寄主昆虫饲养获得的斑痣悬茧蜂是否适宜寄生桑螟仍值得探究。因此,亟待开发一种有效的以桑螟为寄主获得斑痣悬茧蜂的饲养方法,为扩充斑痣悬茧蜂寄主来源提供更多备选方案,也为生物防治桑螟提供良好的生防因子。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以桑螟为寄主的寄生蜂人工饲养方法,降低桑螟在寄生蜂出蜂前的死亡率,有效提高斑痣悬茧蜂的寄生效率,实现规模化繁育。

技术方案:一种以桑螟为寄主的寄生蜂人工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从田间采集桑螟幼虫,放入铺有桑叶的容器内,待寄生蜂幼虫钻出寄主体外结茧后,收集寄生蜂茧;(2)将寄生蜂茧放置于玻璃试管内,待寄生蜂羽化后,每日饲喂质量浓度10%~20%的蜂蜜水,饲喂量0.5毫升;(3)将饲养的寄生蜂成虫用于寄生,寄生时,以透明容器为产卵场所,接入桑螟幼虫,供寄生蜂寄生;(4)寄生结束后,分别收集桑螟幼虫和寄生蜂,桑螟幼虫饲养至寄生蜂的子代蜂钻出寄主体内,寄生蜂供后续再次寄生。

优选的,步骤(1)田间采集的桑螟龄期控制在2~4龄,桑螟带回室内饲养时,饲养密度控制在30头每盒以内,容器底部撒有生石灰粉。

优选的,步骤(2)每日饲喂蜂蜜水的浓度为15%,每日饲喂2~3次。

优选的,步骤(3)所述透明容器顶部中央设有圆孔,圆孔上设有网状通气孔,透明容器侧面设有引入寄生蜂的孔;透明容器底部铺有琼脂,琼脂上铺有桑叶片,接入桑螟幼虫的龄期为2~4龄,寄生开始前,提前1~3小时接入桑螟幼虫,接入桑螟幼虫的密度为10~40头每盒;寄生时间控制在18~32小时,接入寄生蜂的密度为1头。

优选的,步骤(4)中,寄生后的桑螟幼虫单独饲养于透明容器中,并每日饲喂新鲜桑叶直至寄生蜂茧形成;没有寄生经历的斑痣悬茧蜂母蜂,收集后饲喂继续质量浓度15%的蜂蜜水,饲喂量0.5毫升蜂蜜水,并于寄生后的第2~8天继续寄生。

优选的,所用桑叶为“育71-1”。

有益效果:本发明针对斑痣悬茧蜂及桑螟的生物学特性,接种斑痣悬茧蜂偏好龄期、密度的桑螟,寄生率高,桑螟在寄生蜂出蜂前的死亡率低。寄生盒底部加铺桑叶,可有效提高斑痣悬茧蜂的寄生效率。寄生母蜂的多次寄生,可提高母蜂的利用率。本发明所用昆虫饲养及寄生容器制作简易并可重复使用,本发明提出的以桑螟为寄主的斑痣悬茧蜂饲养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可拓展斑痣悬茧蜂寄主来源,实现室内不间断以桑螟饲养斑痣悬茧蜂,为斑痣悬茧蜂的规模化繁育奠定良好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斑痣悬茧蜂寄生桑螟用的寄生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实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介绍的内容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做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以桑螟为寄主的斑痣悬茧蜂人工繁育

桑螟盛发期从田间采集桑螟幼虫。采集对象为每棵桑树中下部卷叶内的桑螟幼虫。采集的桑螟幼虫龄期为1~5龄。每个龄期采集桑螟100头,重复采集3次。将采集得到的桑螟幼虫带回实验室饲养。各龄期桑螟幼虫单独饲养于塑料小杯中,每日饲喂新鲜桑螟,待寄生蜂幼虫从桑螟体内爬出并结茧时,收集寄生蜂茧。各龄期桑螟寄生率如表1所示,斑痣悬茧蜂对2~4龄桑螟幼虫的寄生率最高,无显著差异。各龄期寄主产生的子代蜂羽化率无显著差异。

表1野外采集的桑螟被斑痣悬茧蜂寄生的出茧数和羽化数

实施例2以桑螟为寄主的斑痣悬茧蜂人工繁育

将从田间采集的桑螟中爬出的斑痣悬茧蜂作为母蜂进行室内人工繁殖试验。选用的斑痣悬茧蜂为6~8日龄母蜂。设置寄主龄期和寄生盒内的桑螟密度2个变量,并按照两两组配设置不同龄期及寄主密度组合,其中:桑螟龄期为1、3、5龄,寄生时接入桑螟的密度为每盒5头、25头和50头。考虑到寄生盒尺寸及桑螟各龄期幼虫大小差异,形成特定的组配方式如表2所示。寄生时间为24小时。各处理重复3次。表2可知,不同寄主龄期及密度组合条件下,斑痣悬茧蜂对桑螟的室内寄生率存在显著差异。斑痣悬茧蜂偏好选择寄生3龄桑螟,且3龄桑螟幼虫的寄主密度分别为25头时,寄生率最高。

表2不同桑螟龄期及密度条件下斑痣悬茧蜂室内寄生率(%)

注:/表示未设置该处理

实施例3以桑螟为寄主的斑痣悬茧蜂人工繁育

设置不同龄期和密度桑螟幼虫的寄生组合,考察不同寄生时长对寄生率的影响。选用的斑痣悬茧蜂为6~8日龄母蜂。由表3可知,寄生时长对斑痣悬茧蜂室内寄生率影响显著。并且寄生时长与各寄主龄期、密度处理组合密切相关。当2龄桑螟35头每盒时,寄生16小时,寄生率最高;当3龄桑螟25头每盒时,寄生16小时,寄生率最高;当4龄桑螟15头每盒时,寄生24小时,寄生率最高。

表3不同寄生时长条件下斑痣悬茧蜂室内寄生率(%)

实施例4以桑螟为寄主的斑痣悬茧蜂人工繁育

为提高寄生蜂母蜂的利用率,采用多次重复寄生。每次寄生间隔时间为1天。寄主龄期及密度设置为2龄30头,3龄20头和4龄10头,每次的寄生时间分别为24小时。设置再次寄生的时间为第2~8天。由表4可知,2龄30头寄主被寄生时,斑痣悬茧蜂寄生4次仍可以保持较高的寄生率;3龄20头寄主被寄生时,寄生5次仍可保持较高寄生率;4龄10头寄主被寄生时,寄生5次仍可保持较高寄生率。

表4斑痣悬茧蜂重复寄生对寄生率(%)的影响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