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应用遥感数据分析的违章记录系统

应用遥感数据分析的违章记录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遥感数据分析的违章记录系统,包括:遥感接收机构,设置在城市单行道路的附近,用于基于所述遥感接收机构的定位数据获取与所述定位数据相关的道路遥感图像;状态分析设备,用于将后视镜的成像区域相对于其所在车辆成像区域的前后位置与其他后视镜的成像区域相对于其所在车辆成像区域的前后位置不一致的后视镜的成像区域对应的车辆成像区域作为逆行车辆成像区域。本发明的应用遥感数据分析的违章记录系统结构紧凑、运行智能。由于能够在对城市单行道路的遥感图像的分析的基础上,将后视镜分布位置与其他车辆不一致的车辆作为逆行车辆,从而提升了车辆状态分析的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05312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泰州物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201041.9

  • 发明设计人 王龙;

    申请日2020-11-02

  • 分类号G08G1/017(20060101);G06T5/00(20060101);G06K9/32(20060101);G06K9/46(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凤凰东路60号文创大厦主楼第2层155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39:0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遥感数据分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遥感数据分析的违章记录系统。

背景技术

遥感影像(简称:RS,英文:Remote Sensing Image)是指记录各种地物电磁波大小的胶片或照片,主要分为航空像片和卫星相片。

用计算机处理的遥感图像必须是数字图像。以摄影方式获取的模拟图像必须用图像扫描仪等进行模/数(A/D)转换;以扫描方式获取的数字数据必须转存到一般数字计算机都可以读出的CCT等通用载体上。计算机图像处理要在图像处理系统中进行。图像处理系统是由硬件(计算机、显示器、数字化仪、磁带机等等)和软件(具有数据输入,输出,校正,变换,分类等功能)构成。图像处理内容主要包括校正、变换和分类。

目前,对于城市内各个单行车道的逆行车辆的监控仍严重依赖于人工模式定时定点观测的基础上,对于车流量较大且人力资源昂贵的国家或地区监控成本较高、监控效率无法满足现有需求。因此,需要一种智能化的电子检测机制用以替换上述人工监控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两处关键的发明点:

(1)引入设置在城市单行道路附近的遥感接收机构,与遥感卫星建立双向无线通信链路,用于基于所述遥感接收机构的定位数据获取与所述定位数据相关的道路遥感图像;

(2)对城市单行道路上的各个车辆的车辆成像区域,将后视镜的成像区域相对于其所在车辆成像区域的前后位置与其他后视镜的成像区域相对于其所在车辆成像区域的前后位置不一致的后视镜的成像区域对应的车辆成像区域作为逆行车辆成像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遥感数据分析的违章记录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遥感接收机构,设置在城市单行道路的附近,与遥感卫星建立双向无线通信链路,用于基于所述遥感接收机构的定位数据获取与所述定位数据相关的道路遥感图像;

时钟发生机构,分别与所述遥感接收机构的所述数据输入接口和所述数据输出接口各自的时钟控制引脚连接;

所述时钟发生机构分别为所述遥感接收机构的所述数据输入接口和所述数据输出接口分别提供不同的参考时钟信号;

所述设备时钟发生机构与所述遥感接收机构共用同一个数据输入接口和同一个数据输出接口;

所述遥感接收机构包括导航定位设备、无线发送设备和无线接收设备,所述无线发送设备与所述导航定位设备连接,用于将所述遥感接收机构的定位数据发送给所述遥感卫星,所述无线接收机构用于从所述遥感卫星处接收返回的与所述定位数据相关的道路遥感图像,所述道路遥感图像的内容为距离所述定位数据最近的城市单行道路的遥感图像;

带阻滤波设备,与所述遥感接收机构的无线接收设备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道路遥感图像执行带阻滤波处理,以获得并输出相应的带阻滤波图像;

平滑滤波设备,与所述带阻滤波设备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带阻滤波图像执行边缘保持平滑滤波处理,以获得并输出相应的平滑滤波图像;

三次插值设备,与所述平滑滤波设备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平滑滤波图像执行三次多项式插值处理,以获得并输出相应的三次插值图像;

车辆辨识机构,与所述三次插值设备连接,用于基于车辆外形轮廓识别出每一个车辆目标对应的车辆成像区域;

镜体检测机构,与所述车辆辨识机构连接,用于接收每一个车辆成像区域,并基于后视镜外形轮廓分析所述车辆成像区域中的后视镜的成像区域相对于所述车辆成像区域的前后位置;

状态分析设备,分别与所述车辆辨识机构和所述镜体检测机构连接,用于将后视镜的成像区域相对于其所在车辆成像区域的前后位置与其他后视镜的成像区域相对于其所在车辆成像区域的前后位置不一致的后视镜的成像区域对应的车辆成像区域作为逆行车辆成像区域;

内容解析设备,与所述状态分析设备连接,用于对所述逆行车辆成像区域执行OCR识别操作以获得对应的逆行车牌号码。

本发明的应用遥感数据分析的违章记录系统结构紧凑、运行智能。由于能够在对城市单行道路的遥感图像的分析的基础上,将后视镜分布位置与其他车辆不一致的车辆作为逆行车辆,从而提升了车辆状态分析的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应用遥感数据分析的违章记录系统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遥感卫星,是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星。用卫星作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称为卫星遥感。通常,遥感卫星可在轨道上运行数年。卫星轨道可根据需要来确定。

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遥感。所有的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站,从遥感集市平台获得的卫星数据可监测到农业、林业、海洋、国土、环保、气象等情况,遥感卫星主要有气象卫星、陆地卫星和海洋卫星三种类型。

目前,对于城市内各个单行车道的逆行车辆的监控仍严重依赖于人工模式定时定点观测的基础上,对于车流量较大且人力资源昂贵的国家或地区监控成本较高、监控效率无法满足现有需求。因此,需要一种智能化的电子检测机制用以替换上述人工监控模式。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搭建了一种应用遥感数据分析的违章记录系统,能够有效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示出的应用遥感数据分析的违章记录系统包括:

遥感接收机构,设置在城市单行道路的附近,与遥感卫星建立双向无线通信链路,用于基于所述遥感接收机构的定位数据获取与所述定位数据相关的道路遥感图像;

时钟发生机构,分别与所述遥感接收机构的所述数据输入接口和所述数据输出接口各自的时钟控制引脚连接;

所述时钟发生机构分别为所述遥感接收机构的所述数据输入接口和所述数据输出接口分别提供不同的参考时钟信号;

所述设备时钟发生机构与所述遥感接收机构共用同一个数据输入接口和同一个数据输出接口;

所述遥感接收机构包括导航定位设备、无线发送设备和无线接收设备,所述无线发送设备与所述导航定位设备连接,用于将所述遥感接收机构的定位数据发送给所述遥感卫星,所述无线接收机构用于从所述遥感卫星处接收返回的与所述定位数据相关的道路遥感图像,所述道路遥感图像的内容为距离所述定位数据最近的城市单行道路的遥感图像;

带阻滤波设备,与所述遥感接收机构的无线接收设备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道路遥感图像执行带阻滤波处理,以获得并输出相应的带阻滤波图像;

平滑滤波设备,与所述带阻滤波设备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带阻滤波图像执行边缘保持平滑滤波处理,以获得并输出相应的平滑滤波图像;

三次插值设备,与所述平滑滤波设备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平滑滤波图像执行三次多项式插值处理,以获得并输出相应的三次插值图像;

车辆辨识机构,与所述三次插值设备连接,用于基于车辆外形轮廓识别出每一个车辆目标对应的车辆成像区域;

镜体检测机构,与所述车辆辨识机构连接,用于接收每一个车辆成像区域,并基于后视镜外形轮廓分析所述车辆成像区域中的后视镜的成像区域相对于所述车辆成像区域的前后位置;

状态分析设备,分别与所述车辆辨识机构和所述镜体检测机构连接,用于将后视镜的成像区域相对于其所在车辆成像区域的前后位置与其他后视镜的成像区域相对于其所在车辆成像区域的前后位置不一致的后视镜的成像区域对应的车辆成像区域作为逆行车辆成像区域;

内容解析设备,与所述状态分析设备连接,用于对所述逆行车辆成像区域执行OCR识别操作以获得对应的逆行车牌号码。

接着,继续对本发明的应用遥感数据分析的违章记录系统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在所述应用遥感数据分析的违章记录系统中:

所述车辆成像区域中的后视镜的成像区域相对于所述车辆成像区域的前后位置包括:所述车辆成像区域中的后视镜的成像区域相对于所述车辆成像区域位于所述车辆成像区域的前部或者所述车辆成像区域中的后视镜的成像区域相对于所述车辆成像区域位于所述车辆成像区域的后部。

在所述应用遥感数据分析的违章记录系统中:

在所述状态分析设备中,所述逆行车辆成像区域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在所述应用遥感数据分析的违章记录系统中,还包括:

网络通信机构,与所述内容解析设备连接,用于将接收到的逆行车牌号码通过网络发送给交管部门的违章记录服务器。

在所述应用遥感数据分析的违章记录系统中:

所述带阻滤波设备、所述平滑滤波设备、所述三次插值设备、所述车辆辨识机构以及所述镜体检测机构都设置在城市单行道路的信号灯机构的控制板上。

在所述应用遥感数据分析的违章记录系统中:

所述带阻滤波设备、所述平滑滤波设备、所述三次插值设备、所述车辆辨识机构以及所述镜体检测机构的供电电源设备为对城市单行道路的信号灯机构执行供电操作的不间断电源。

在所述应用遥感数据分析的违章记录系统中,还包括:

显示设备,分别与状态分析设备和内容解析设备连接,用于显示状态分析设备的各项工作参数和内容解析设备的各项工作参数。

在所述应用遥感数据分析的违章记录系统中:

将显示设备、状态分析设备和内容解析设备集成在一块集成电路板上。

在所述应用遥感数据分析的违章记录系统中,还包括:

视频通信设备,用于无线发送对状态分析设备所在环境进行图像采集所获得的现场图像;

其中,视频通信设备包括压缩编码器件,用于对现场图像进行MPEG-4标准压缩以获得压缩图像;

其中,视频通信设备包括多指标编码器件,与压缩编码器件连接,用于对压缩图像进行多指标编码以获得信道编码数据;

其中,视频通信设备包括无线通信接口,与多指标编码器件连接,用于无线发射信道编码数据。

另外,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是指电子设备(例如扫描仪或数码相机)检查纸上打印的字符,通过检测暗、亮的模式确定其形状,然后用字符识别方法将形状翻译成计算机文字的过程;即,针对印刷体字符,采用光学的方式将纸质文档中的文字转换成为黑白点阵的图像文件,并通过识别软件将图像中的文字转换成文本格式,供文字处理软件进一步编辑加工的技术。如何除错或利用辅助信息提高识别正确率,是OCR最重要的课题,ICR(Intelligent Character Recognition)的名词也因此而产生。衡量一个OCR系统性能好坏的主要指标有:拒识率、误识率、识别速度、用户界面的友好性,产品的稳定性,易用性及可行性等。

OCR的概念是在1929年由德国科学家Tausheck最先提出来的,后来美国科学家Handel也提出了利用技术对文字进行识别的想法。而最早对印刷体汉字识别进行研究的是IBM公司的Casey和Nagy,1966年他们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汉字识别的文章,采用了模板匹配法识别了1000个印刷体汉字。

早在60、70年代,世界各国就开始有OCR的研究,而研究的初期,多以文字的识别方法研究为主,且识别的文字仅为0至9的数字。以同样拥有方块文字的日本为例,1960年左右开始研究OCR的基本识别理论,初期以数字为对象,直至1965至1970年之间开始有一些简单的产品,如印刷文字的邮政编码识别系统,识别邮件上的邮政编码,帮助邮局作区域分信的作业;也因此至今邮政编码一直是各国所倡导的地址书写方式。

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的学者开始研究汉字识别,并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国在OCR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在70年代才开始对数字、英文字母及符号的识别进行研究,70年代末开始进行汉字识别的研究。早期的OCR软件,由于识别率及产品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未能达到实际要求。同时,由于硬件设备成本高,运行速度慢,也没有达到实用的程度。只有个别部门,如信息部门、新闻出版单位等使用OCR软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平台式扫描仪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大大推动了OC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OCR的识别正确率、识别速度满足了广大用户的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对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