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有效防止草莓细菌性角斑病的方法

一种有效防止草莓细菌性角斑病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效防止草莓细菌性角斑病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草莓间作茴香混种/草莓间作茼蒿混种/草莓同时间作茴香和茼蒿混种等技术内容。本发明提供的草莓有效防治细菌性角斑病种植方法,可减少草莓上该病的发生,提高产量,减少农药用量。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效防治草莓细菌性角斑病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草莓又叫洋莓、地莓、地果、风梨、红莓等;属蔷薇科,草莓属,浆果类果树;为多年生草本。草莓株高10~40cm,茎低于叶或近相等,密被开展黄色柔毛,叶三出,小叶具短柄,质地较厚,倒卵形或菱形,上面深绿色,几无毛,下面淡白绿色,疏生毛,沿脉较密,叶柄密被开展黄色柔毛;聚伞花序,花序下面具一短柄的小叶,花两性,萼片卵形,比副萼片稍长,花瓣白色,近圆形或倒卵椭圆形。聚合果外观呈心形,其色鲜艳粉红,果肉多汁,酸甜适口,芳香宜人,营养丰富,故有“水果皇后”之美誉,深受人们的喜爱。

细菌性角斑病是草莓生产上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其病原菌是黄单孢杆菌属细菌草莓黄单孢菌。该菌主要危害植物叶片、果柄、花萼、根茎等部位,发病初期在叶片下表面出现水浸状红褐色不规则形病斑,受细小叶脉所限呈角形叶斑,逐渐扩大后融合成一片,渐变淡红褐色而干枯,湿度大时叶背可见溢有菌脓,干燥条件下成一薄膜,病斑常在叶尖或叶缘处,因此叶片常干缩破碎,严重的生长点变黑枯死,严重影响草莓种植和生长。该病是随着草莓繁殖材料的引进、水流、虫伤、伤口或气孔侵入致病并传播蔓延,后进入维管束向上下扩展,病原菌可在种子、土壤及病残体上越冬。生产上,由于受气候条件、品种特性、栽培技术不规范、防治措施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草莓细菌性角斑病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尤其是每年的阴雨寡照,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更有利于该病菌的繁殖,从而严重危害植株的健康生长,导致产量、品质下降;目前,种植户在出现该病害后均大量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及生态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缺陷,提供了一种草莓有效防治细菌性角斑病种植方法,该方法可减少草莓上该病的发生,提高产量,减少农药用量。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有效防止草莓细菌性角斑病的方法,本发明所述的防止草莓细菌性角斑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技术:草莓间作茴香混种。经试验发现,本发明技术方案揭示了草莓间作茴香的方式对防止草莓细菌性角斑病及虫害具有拮抗作用。

一种有效防止草莓细菌性角斑病的方法,本发明所述的防止草莓细菌性角斑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技术:草莓间作茼蒿混种。经试验发现,本发明技术方案揭示了草莓间作茼蒿的方式对防止草莓细菌性角斑病及虫害具有拮抗作用。

一种有效防止草莓细菌性角斑病的方法,本发明所述的防止草莓细菌性角斑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技术:草莓同时间作茴香和茼蒿混种。经试验发现,本发明技术方案揭示了草莓同时间作茴香和茼蒿的方式对防止草莓细菌性角斑病及虫害具有拮抗作用。

物种之间间作、套种等手段是传统的现有技术,据已公开的技术文件所示,在木本果园(苹果、梨、柑橘、桃)中间作草莓可以减轻高温季节酷热对草莓幼苗生长的抑制;但桃园内则不宜间作草莓,原因在于草莓黑霉病会危害桃树,桃蚜也会传播草莓病害,这种组合则为负向组合。草莓与葡萄园亦不适合间作,原因在于棚架葡萄园由于遮光严重则会使得草莓生长受损,但凡事不绝对,在1~4年生的幼龄葡萄园间作草莓则会因两者生育期错开,有利于二者生长。更有草莓--西瓜--晚稻的间套作、草莓--棉花套作、草莓--玉米、草莓--大豆、草莓--菠菜、草莓--大蒜、草莓--甘蓝等种植方式。但上述种植方式对于草莓细菌性角斑病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发明技术方案揭示选用茴香或/和茼蒿与草莓间作,可以对防止草莓细菌性角斑病和虫害起到积极的作用。

进一步为,上述本发明所述的间作为,茴香或/和茼蒿的播种设置在草莓移栽期前2~3个月播种,当苗高10cm左右的时候,按株行距30cm×25cm的规格移栽,当植株株高达50cm左右时,从地面20cm处剪除,令其重发新枝。本发明在充分考虑和试验后发现,采用如此的播种时间、苗高临界值、株高临界值等关键点的技术方案进行农事操作,可以为本发明的目的起到积极作用。

进一步为,上述本发明所述的防止草莓细菌性角斑病的方法包括草莓移栽时,用20%丙硫唑悬浮剂750~1000倍液、或1%中生菌素800倍液兑水醮根;

移栽后每隔10~15天,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喹啉铜、中生菌素类的不同农药试剂轮流喷施2~3次。本发明在充分考虑和试验后发现,草莓移栽时的醮根和移栽后的轮流喷施所设置的农药品种,可以为本发明的目的起到积极作用。

进一步为,上述本发明所述的防止草莓细菌性角斑病的方法包括每666.7m

进一步为,上述本发明所述的防止草莓细菌性角斑病的方法包括水稻--草莓轮作种植,舍弃蔬菜--草莓或烤烟--草莓或玉米--草莓的轮作种植方式。本发明在充分考虑和试验后发现,舍弃现有的蔬菜--草莓或烤烟--草莓或玉米--草莓的轮作种植方式,仅选择水稻--草莓对采用茴香或/和茼蒿与草莓间作种植方式起到积极作用。

进一步为,上述本发明所述的防止草莓细菌性角斑病的方法包括移栽时,采用大棚避雨设施,按1.0m的墒宽和30~40cm墒高起垄,在墒面上以株行距30cm×25cm的规格双行种植,安装滴管系统后覆盖地膜并在地膜上安装喷灌系统,当气温高于25℃时,采取70%遮阴网遮阴和喷水降温措施。本发明在充分考虑和试验后发现,避雨、特定的墒宽/高设置、双行种植、地膜、喷灌、降温的设置,对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具有积极作用。

进一步为,上述本发明所述的防止草莓细菌性角斑病的方法包括使用脱毒草莓匍匐茎无菌茎尖基质扦插繁苗方式对草莓进行繁殖,具体为:严格控制育苗室温不要超过25℃;使用盘体长宽为54cm×28cm,孔容量128ml,孔数为21穴的育苗盘,填充基质后扦插重量为1.0g以上的匍匐茎茎尖,保持基质含水量在70%~80%;苗龄为50~70天,株高10cm以上,叶片数5片以上,假茎粗6.00mm以上,根条数8条以上时,移栽。本发明在充分考虑和试验后发现,采用脱毒草莓苗及扦插繁殖的方式对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具有积极作用。

进一步为,上述本发明所述的脱毒草莓苗为京藏香、丹莓1号、丹莓2号、妙香7号。本发明在充分考虑和试验后发现,所述四种草莓品种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试验中具有优秀的突出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创新发现草莓与茴香或/和茼蒿间作的神奇效果,该方式对有效防止草莓细菌性角斑病和虫害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包含综合的各方面的防止措施,如品种的优选,可以降低草莓细菌性角斑病感染率10.1%~20.4%;脱毒苗的使用可以降低10.1%的发病率;脱毒草莓匍匐茎无菌茎尖基质扦插繁苗技术的推广可以降低10.1%病害率;使用水稻-草莓轮作比使用蔬菜-草莓、烤烟-草莓、玉米-草莓轮作分别减低5.2%、3.6%、2.4%的发病率;本发明化学防治的使用,可以降低8.9%的感染率;本发明施肥方式的设置降低5.4%的感染率;最重要的,本发明使用的草莓与茴香或/和茼蒿间作方式,草莓细菌性角斑病病情指数可降低0.47,平均每株害虫数可减少73.7%的量,达到非常显著的突出特点。本发明的方法扩展了草莓种植的手段和方式,可以在草莓种植园中积极推广,以促进草莓行业的发展。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做进一步解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不以具体内容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为解决引进种苗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法如下:

做好种苗的细菌性病害检疫,防止病苗流入市场,成为生产用苗。

选择京藏香、丹莓1号、丹莓2号、妙香7号等高抗该病品种。与章姬品种相比,草莓细菌性角斑病感染率下降10.1%~20.4%。

实施例2

为解决繁育种苗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法如下:

推广脱毒苗作为繁种母株,可降低10.1%该病发病率。移栽时,对栽培土壤或基质每666.7m

推广设施脱毒草莓匍匐茎无菌茎尖基质扦插繁苗技术。其技术要点:严格控制育苗室温不要超过25℃,随着气温和湿度的升高,草莓感染细菌性病害概率增加,数值情况见表1。推广使用盘体长宽为54cm×28cm,孔容量128ml,孔数为21穴的育苗盘,填充基质后扦插重量为1.0g以上的匍匐茎茎尖,保持基质含水量在70%~80%;苗龄为50~70天,株高10cm以上,叶片数5片以上,假茎粗6.00mm以上,根条数8条以上时,即可移栽,运用设施脱毒草莓匍匐茎无菌茎尖基质扦插繁苗技术,与常规露地育苗相比,苗期感染细菌性病害率下降10.1个百分点。

表1

实施例3

为解决大田生产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法如下:

推广水稻-草莓轮作种植方式,该模式分别比蔬菜-草莓、烤烟-草莓、玉米-草莓轮作种植方式细菌性病株率分别降低5.2、3.6、2.4个百分点。

移栽时,采用大棚避雨设施,按1.0m的墒宽和30~40cm墒高起垄,在墒面上以株行距30cm×25cm的规格双行种植,安装滴管系统后覆盖地膜并在地膜上安装喷灌系统,当气温高于25℃时,采取70%遮阴网遮阴和喷水降温措施。

隔6墒草莓间作茴香和茼蒿混种一墒。茴香和茼蒿的播种可在草莓移栽期前2~3个月播种,当苗高10cm左右的时候,按株行距30cm×25cm的规格移栽,当植株株高达50cm左右时,从地面20cm处剪除,令其重发新枝。茴香、茼蒿植株的分泌物对草莓细菌性角斑病及虫害具有拮抗作用。与不间作相比,草莓细菌性角斑病病情指数可降低0.47,平均每株害虫数可减少73.7%的量,数值情况见表2。

表2

草莓移栽时,可用20%丙硫唑悬浮剂750~1000倍液、或1%中生菌素800倍液兑水醮根。移栽后每隔10~15天,按照增强草莓植株免疫性、预防保护、抗生素防治的施药理念,合理施用微生物类(枯草芽孢杆菌)、铜类(喹啉铜)、抗菌素类(中生菌素)等类不同农药试剂轮流喷施2~3次,同时,用吡虫啉、噻螨酮等药剂按相应浓度防治蚜虫、红蜘蛛等虫害。与相邻种植户相比,可降低8.9%草莓细菌性角斑病感染率。

控制植株旺长,合理増施有机肥、磷钾肥,适时叶面喷施生物肥,增强植株抗性。每666.7m

保持墒面、墒底不积水,选择晴天用消毒后的剪刀清除老叶、病体,并作无害化处理。

其他管理与常规技术一致。

对比试验:

试验分为组1、组2、组3、对照组,组1、组2、组3分别种植抗性较好的3个品种,

分别使用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方法种植草莓,对照组用传统露地半促成方式种植,即老苗作为繁种母株苗、露地育苗、裸根苗移栽、看长势施肥等管理方式。统计产量和病害情况,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从表1可知:本发明种植方法产量高,病虫害发生少,优于传统种植方法。

本发明试验阶段数据繁多,仅以非常突出的数据来证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具体实施例(由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不能穷举,本发明所记载的保护范围以本发明的记载范围和其他技术要点范围为准),方案中公知的具体内容或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是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