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跟端精锻线的钢轨利用率提升方法

一种基于跟端精锻线的钢轨利用率提升方法

摘要

提供一种基于跟端精锻线的钢轨利用率提升方法,包括如下方法:方法1、向成型段方向调整炉前送料机构0点位置,将炉前送料机构的0点位置由最远行程向成型段移动Lmm;加热长度从原先缩短Lmm;方法2、向原材料方向调整中频加热炉炉体Lmm;红外0位定位点与炉体同步向原材方向移动Lmm。本发明在不改变炉前送料作业总体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轨件锻压产品长度,将送料系统的最短送料长度由6450大幅提高到5190,突破行业瓶颈,提升钢轨利用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02053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110217827.8

  • 申请日2021-02-26

  • 分类号B21J17/00(20060101);F27D3/00(20060101);

  • 代理机构61237 西安知诚思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麦春明

  • 地址 210039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新中路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37:3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跟端精锻线的钢轨利用率提升方法。

背景技术

钢轨跟端压型自动送料系统在道岔行业内应用至今,对提高跟端压型生产效率,改进跟端锻压整体工艺装备水平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与传统人工送料作业相比,自动送料系统也有一定的弊端所在,其中最明显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点是轨件的锻压静态定位无法控制;另一点是无法实现原有轨件最短下料长度的压型作业。

目前,行业内普遍的送料系统最短下料长度为6450,极端情况下,可满足6050的送料最短长度。而在人工送料作业模式下,跟端轨件锻压最短下料长度可做到5280。自动送料系统将轨件的最短下料长度人为延长了770mm,按原材25米计算,单根轨件的材料利用率最少下降了3%。但是,长期以来,小于6米的轨件只能作为废料处置。而道岔跟端产品中,小于6米的5280、5320、4990等长度产品年产量占比可达到现有产量的约5-10%,由此可见,送料系统这一不利因素,对企业造成的年化损失可谓不小。对此,现提出如下改进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跟端精锻线的钢轨利用率提升方法,在不改变炉前送料作业总体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轨件锻压产品长度,将送料系统的最短送料长度由6450大幅提高到5190,突破行业瓶颈,提升钢轨利用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跟端精锻线的钢轨利用率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方法:

方法1、向成型段方向调整炉前送料机构0点位置,将炉前送料机构的0点位置由最远行程向成型段移动Lmm;加热长度从原先缩短Lmm;

方法2、向原材料方向调整中频加热炉炉体Lmm;红外0位定位点与炉体同步向原材方向移动Lmm。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Lmm为230mm。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方法1包括

向成型段方向调整炉前送料机构0点位置,将炉前送料机构的0点位置由最远行程向成型段移动Lmm;

调整并缩短一火入炉炉前送料行程长度Lmm;

调整一火出炉炉前送料行程长度为1300mm;

调整二火入炉炉前送料行程长度为1300;

调整二火入炉炉前送料行程长度为1300。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方法1包括

将炉前送料机构0位点由最远行程向成型段移动长度Lmm;

送料长度减少Lmm,轨件一火进入炉膛的加热长度不变;

炉前送料行程增加Lmm,到达送料机构送料行程最前端;

送料机构拖着钢轨出炉时的出炉位置向原材方向退移Lmm;

原有轨件最短长度缩短Lmm;

二火入炉时,炉前送料行程增加Lmm;

二火加热长度与一火长度不同,且二火加热长度只能缩短不能加长。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1、本发明在不改变炉前送料作业总体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轨件锻压产品长度,将送料系统最短送料长度由6450大幅提高到5190,突破行业钢轨跟端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瓶颈,提升钢轨利用率。

2、本发明在日常使用中,由于送料设备最短送料长度改进为5190,批量较大的6450轨件在送料作业中,送料系统偏载程度大幅降低,改善设备极端运转状态,使设备的运行工况更加科学合理,大大降低设备日常使用损耗程度,进一步稳定生产,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优化使用条件。

3、本发明实施后,顺利实现了6米以下跟端压型轨件产品的基本覆盖,大大提高了日常生产作业计划的可控性,大大提高了目前轨件的材料利用率,对提高公司经营效益,降本增效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4、本发明将轨件原材25米材料利用率提升至少3%,按年50AT原材1万吨,每吨钢轨采购费用0.8万元计算,直接经济效益可节省约240余万元的钢轨采购费用。

5、本发明结构合理,简单实用,通用性强,安装维护方便等特点;适用于钢轨道岔精锻工艺生产线,可广泛应用于钢轨件跟端锻造领域;在道岔行业内,本发明能够再次提升复合挤压工艺的应用水平,并为行业内炉前送料机构的应用方式提供一种积极的示范案例,对提升行业装备应用,促进道岔加工工艺具有重要意义;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一正常1000加热长度状态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一炉前送料0位向成型段前移230的位置图。

图3为本发明方法一一火轨件入炉后位置图。

图4为本发明方法一一火轨件出炉后位置图。

图5为本发明方法一二火轨件入炉后位置图。

图6为本发明方法一二火轨件出炉后位置图。

图7为本发明方法二正常1000加热长度状态。

图8为本发明方法二向原材方向调整中频加热炉炉体230的状态图。

图9为本发明方法二一火轨件入炉后位置图。

图10为本发明方法二一火轨件出炉后位置图。

图11为本发明方法二二火轨件入炉后位置图。

图12为本发明方法二二火轨件出炉后位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12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部件以及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售。下述实施例中所用设备,均为现有设备。

一种基于跟端精锻线的钢轨利用率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方法:

(如图1所示)方法1、向成型段方向调整炉前送料机构0点位置,将炉前送料机构的0点位置由最远行程向成型段移动Lmm;加热长度从原先缩短Lmm。

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Lmm为230mm。

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方法1包括

(如图2所示)向成型段方向调整炉前送料机构0点位置,将炉前送料机构的0点位置由最远行程向成型段移动Lmm。

(如图3所示)调整并缩短一火入炉炉前送料行程长度Lmm;

(如图4所示)调整一火出炉炉前送料行程长度为1300mm;

(如图5所示)调整二火入炉炉前送料行程长度为1300;

(如图6所示)调整二火入炉炉前送料行程长度为1300。

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方法1包括

将炉前送料机构0位点由最远行程向成型段移动长度Lmm;

送料长度减少Lmm,轨件一火进入炉膛的加热长度不变;

炉前送料行程增加Lmm,到达送料机构送料行程最前端;

送料机构拖着钢轨出炉时的出炉位置向原材方向退移Lmm;

原有轨件最短长度缩短Lmm;

二火入炉时,炉前送料行程增加Lmm;

二火加热长度与一火长度不同,且二火加热长度只能缩短不能加长。

具体实施时:

方法1:向成型段方向调整炉前送料机构0点位置由最远行程1300点向成型段移动230mm,加热长度从原先的1000mm修改为1000-230=770mm,轨件最短长度5190mm。

在关于最短长度轨件的实际加热过程中,通过设置炉前送料机构0位位置来实现,无需移动炉体,无需移动红外0位定位点(原始为100间距),理论最短轨件长度为5190。

其具体措施如下:

1.向成型段方向调整炉前送料机构0点位置由最远行程1300点向成型段移动230mm;

2.调整一火入炉炉前送料行程长度为1070mm;

3.调整一火出炉炉前送料行程程度为1300mm;

3.调整二火入炉炉前送料行程长度为1300mm;

4.调整二火入炉炉前送料行程长度为1300mm;

将炉前送料机构0位点由最远行程1300点向成型段移动230mm,此时送料长度设置为1000-230=770mm,即轨件一火进入炉膛的加热长度仍是770mm不变,此时炉前送料行程移动了770+300=1070mm,到达送料机构送料行程最前端,而送料机构拖着钢轨出炉时的出炉位置不再是原0位,而是原1300mm最远行程点,即钢轨向原材方向实现了退移230mm的目的,原有轨件最短长度5420(为修改前的已知值)变为5420-230=5190;

而二火入炉时,炉前送料行程则为770+230+300=1300mm,该值与设定加热长度770mm存在的多余部分系统自动补齐。当然,二火加热长度可与一火设置长度不同(但加热长度只能缩短不能加长),也可以设置为720mm(炉前送料行程为720+230+300=1250mm)或设置为800mm(炉前送料行程为800+230+300=1330mm,设置无效)以便充分调整轨件加热工艺性。

方法2、向原材料方向调整中频加热炉炉体Lmm;红外0位定位点与炉体同步向原材方向移动Lmm。

具体实施时:(如图8所示)向原材方向调整中频加热炉炉体230mm;红外0位定位点与炉体同步向原材方向移动230,两者200+100间距保持不变;

炉前送料最大行程1300mm(炉前送料机构0位点距离1号送料架的距离),炉前前端导向纵向长度200mm;红外0位定位点距离导向外端0-300mm可调;墩粗时,实际加热长度为1000~1050,该间距为30~50mm;原材多余金属量较少时,如60AT2-60,实际加热长度为900~950,间距为100~150;原材多余金属量继续少,如60~50,加热长度770mm,间距则调整为80~120;原材多余金属量多,如60AT1-60,实际加热长度800,间距为130~150;以此类推。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发现:本发明在不改变炉前送料作业总体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轨件锻压产品长度,将送料系统最短送料长度由6450大幅提高到5190,突破行业钢轨跟端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瓶颈,提升钢轨利用率。

本发明在日常使用中,由于送料设备最短送料长度改进为5190,批量较大的6450轨件在送料作业中,送料系统偏载程度大幅降低,改善设备极端运转状态,使设备的运行工况更加科学合理,大大降低设备日常使用损耗程度,进一步稳定生产,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优化使用条件。

本发明实施后,顺利实现了6米以下跟端压型轨件产品的基本覆盖,大大提高了日常生产作业计划的可控性,大大提高了目前轨件的材料利用率,对提高公司经营效益,降本增效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本发明将轨件原材25米材料利用率提升至少3%,按年50AT原材1万吨,每吨钢轨采购费用0.8万元计算,直接经济效益可节省约240余万元的钢轨采购费用。

本发明结构合理,简单实用,通用性强,安装维护方便等特点;适用于钢轨道岔精锻工艺生产线,可广泛应用于钢轨件跟端锻造领域;在道岔行业内,本发明能够再次提升复合挤压工艺的应用水平,并为行业内炉前送料机构的应用方式提供一种积极的示范案例,对提升行业装备应用,促进道岔加工工艺具有重要意义;适合推广。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不改变炉前送料作业总体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轨件锻压产品长度,将送料系统的最短送料长度由6450大幅提高到5190,突破行业瓶颈,提升钢轨利用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一个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该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该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