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临自然地面的超高挡墙

一种临自然地面的超高挡墙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临自然地面的超高挡墙,包括:外侧墙,与土壤相对设置以支固土壤;内侧墙,与所述外侧墙对应设置以构成超高挡墙主体结构;所述外侧墙和所述内侧墙二者围成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挡墙空腔。通过上述结构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中空挡墙只是为了降低挡墙的生产制造成本,但无法有效地利用中空挡墙其内部空间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02680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437269.6

  • 申请日2021-04-22

  • 分类号E02D29/02(20060101);E02D29/045(20060101);E02D3/1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50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安志娇

  • 地址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37:3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临自然地面的超高挡墙。

背景技术

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例如:抗滑挡土墙则可用于防止滑坡;设置在桥梁两端的挡土墙,作为翼墙或桥台,起着护台及连接路堤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CN108487299B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中空三角弧形挡墙。中空三角弧形挡墙,包括:若干中空三角弧形挡墙主体、若干支承桩和刚性连接件;所述中空三角弧形挡墙主体位于边坡的一侧;所述中空三角弧形挡墙主体主要包括中空挡墙分块I、中空挡墙分块II以及中空挡墙分块III和支撑柱;所述中空挡墙分块工为中空长方体。上述中空的弧形挡墙可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及配筋的用量,从而有效地降低挡墙的生产制造成本。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中空挡墙只是将原有的挡墙在其长度方向上均匀开设了多个彼此不相互连通的空腔。上述中空挡墙无法有效地利用中空挡墙的内部空间,仅仅是单纯地为了降低挡墙的生产制造成本。造成现有的上述中空挡墙其功能单一,只能够实现挡墙的固有功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临自然地面的超高挡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中空挡墙只是为了降低挡墙的生产制造成本,但无法有效地利用中空挡墙其内部空间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临自然地面的超高挡墙,包括:

外侧墙,与土壤相对设置以支固土壤;

内侧墙,与所述外侧墙对应设置以构成超高挡墙主体结构;所述外侧墙和所述内侧墙二者围成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挡墙空腔。

可选的,所述挡墙空腔内设置有水路管廊,水路管廊包括:给水管路和/或排水管路。

可选的,所述挡墙空腔内还设置有电力管廊和/或燃气管廊和/或热力管廊和/或通讯管廊。

可选的,所述电力管廊和/或所述燃气管廊和/或所述热力管廊和/或所述通讯管廊设置在所述水路管廊上方。

可选的,临自然地面的超高挡墙,还包括:下沉甬道,设置在靠近所述内侧墙的一侧,且所述下沉甬道位于自然地面以下;

所述挡墙空腔内还设置有用于将土墙渗透水排出的排水沟和/或水泵。

可选的,所述挡墙空腔内还设置有与所述下沉甬道相连通的甬道通道。

可选的,所述超高挡墙主体结构其顶部位置还设置有沿垂直方向延伸至所述挡墙空腔内部的垂直检修口和/或沿水平方向延伸至所述挡墙空腔内部的横向检修通道。

可选的,所述水路管廊和/或所述电力管廊和/或所述燃气管廊和/或所述热力管廊和/或所述通讯管廊设置在所述挡墙空腔内其靠近所述内侧墙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外侧墙和所述内侧墙之间还设置用于增加所述超高挡墙主体结构其强度的肋墙,所述肋墙沿所述超高挡墙主体结构其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外侧墙和所述内侧墙沿竖直方向布置。

可选的,所述外侧墙其朝向土壤的一侧设置有防水层;和/或,

所述超高挡墙主体结构其顶部设置有用于防止雨水流入所述下沉甬道的容水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临自然地面的超高挡墙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垂直检修口的临自然地面的超高挡墙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具有横向检修通道的临自然地面的超高挡墙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侧墙;2-内侧墙;3-挡墙空腔;4-给水管路;5-排水管路;6-电力管廊;7-燃气管廊;8-热力管廊;9-通讯管廊;10-下沉甬道;11-甬道通道;12-垂直检修口;13-横向检修通道;14-容水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临自然地面的超高挡墙,包括:外侧墙,与土壤相对设置以支固土壤;内侧墙,与所述外侧墙对应设置以构成超高挡墙主体结构;所述外侧墙和所述内侧墙二者围成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挡墙空腔。

本发明通过构建内侧墙和外侧墙,从而使其二者构成具有挡墙空腔的超高挡墙主体结构。上述挡墙空腔沿超高挡墙主体结构其长度方向延伸。由于本发明中的挡墙为超高挡墙且主要为了隔离土壤,而超高挡墙有防止土壤渗水以及电力管廊和燃气管廊等布置需要。现有技术中由于超高挡墙主体结构内部并没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挡墙空腔,所以电力管廊和燃气管廊等管廊均需要布置在超高挡墙主体结构外部。而且,超高挡墙主体结构并没有内腔可以有效地储存并排出土壤渗水,导致现有的超高挡墙无法有效地利用其内部空间。此外,在本发明中通过内侧墙和外侧墙构建超高挡墙主体结构,可以使外侧墙主要起到对超高挡墙主体结构支护作用以及隔离土壤渗水的作用。内侧墙可以有效地起到超高挡墙主体结构辅助支护作用以及构建建筑下沉空间界面形态的作用。上述内侧墙和外侧墙相互配合下可以有效地构成结构牢固可靠的超高挡墙。且,上述内侧墙和外侧墙分别建造的方式也使施工方可以使施工方可以根据需要分别建造内外侧墙,有效的使建筑结构其腔体倾斜角度或者造型的构造更加灵活。

2.本发明提供的临自然地面的超高挡墙,所述挡墙空腔内设置有水路管廊,水路管廊包括:给水管路和/或排水管路。通过在上述挡墙空腔内设置水路管廊,可以有效地使水源在挡墙空腔内流动,有效地将渗入超高挡墙内的积水排出,还可以有效地利用超高挡墙的内部空间安置给排水管路,提高超高挡墙的功能性。通过排水管路可以有效地控制挡墙空腔的水位,从而避免水渍、潮气造成超高挡墙表面开裂的问题。

3.本发明提供的临自然地面的超高挡墙,所述挡墙空腔内还设置有电力管廊和/或燃气管廊和/或热力管廊和/或通讯管廊。通过将多种不同形式的管廊布置在超高挡墙其挡墙空腔内还可以有效地进一步利用超高挡墙的内部空间,提高超高挡墙的功能性。

4.本发明提供的临自然地面的超高挡墙,还包括:下沉甬道,设置在靠近所述内侧墙的一侧,且所述下沉甬道位于自然地面以下;所述挡墙空腔内还设置有用于将土墙渗透水排出的排水沟和/或水泵。

上述下沉甬道可以有效地与超高挡墙主体结构相互配合,从而构成临自然地面的超高挡墙体系,从而施工方利用下沉甬道增加临自然地面的超高挡墙体系的功能性。

5.本发明提供的临自然地面的超高挡墙,所述挡墙空腔内还设置有与所述下沉甬道相连通的甬道通道。通过上述甬道通道可以有效地连通挡墙空腔和下沉甬道,从而方便施工人员后期对挡墙空腔以及挡墙空腔内的管廊进行维护。

6.本发明提供的临自然地面的超高挡墙,所述超高挡墙主体结构其顶部位置还设置有沿垂直方向延伸至所述挡墙空腔内部的垂直检修口和/或沿水平方向延伸至所述挡墙空腔内部的横向检修通道。

通过在上述超高挡墙主体结构其顶部位置设置垂直检修口和/或横向检修通道可以有效地方便施工人员对超高挡墙主体结构内部管廊进行维护。

7.本发明提供的临自然地面的超高挡墙,所述外侧墙和所述内侧墙之间还设置用于增加所述超高挡墙主体结构其强度的肋墙,所述肋墙沿所述超高挡墙主体结构其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外侧墙和所述内侧墙沿竖直方向布置。

通过设置上述肋墙可以有效地增加超高挡墙主体结构的强度,从而使外侧墙和内侧墙可以根据需要转换成不同的形状以及倾斜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临自然地面的超高挡墙,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

外侧墙1,与土壤相对设置以支固土壤;

内侧墙2,与所述外侧墙1对应设置以构成超高挡墙主体结构;所述外侧墙1和所述内侧墙2二者围成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挡墙空腔3。所述挡墙空腔3内设置有水路管廊,水路管廊包括:给水管路4和排水管路5。另外,所述挡墙空腔3内还设置有电力管廊6、燃气管廊7、热力管廊8和通讯管廊9。并且,上述电力管廊6、所述燃气管廊7、热力管廊8和通讯管廊9设置在所述水路管廊上方。在所述挡墙空腔3内还设置有用于将土墙渗透水排出的排水沟和水泵;通过在上述挡墙空腔3内设置水路管廊,可以有效地使水源在挡墙空腔3内流动,有效地将渗入超高挡墙内的积水排出,还可以有效地利用超高挡墙的内部空间安置给排水管路,提高超高挡墙的功能性。通过排水管路5可以有效地控制挡墙空腔3的水位,从而避免水渍、潮气造成超高挡墙表面开裂的问题;

下沉甬道10,设置在靠近所述内侧墙2的一侧,且所述下沉甬道10位于自然地面以下;所述挡墙空腔3内还设置有与所述下沉甬道10相连通的甬道通道11;

检修通道,设置在超高挡墙主体结构其顶部位置,其包括:沿垂直方向延伸至所述挡墙空腔3内部的垂直检修口12。

肋墙,设置在所述外侧墙1和所述内侧墙2之间,用于增加所述超高挡墙主体结构其强度的肋墙,所述肋墙沿所述超高挡墙主体结构其长度方向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侧墙1其朝向土壤的一侧设置有防水层;所述超高挡墙主体结构其顶部设置有用于防止雨水流入所述下沉甬道10的容水腔14。

当然,本发明申请对挡墙空腔3内是否设置管廊不做具体限制,在其它实施例中,挡墙空腔3内未设置管廊,挡墙空腔3用于排出超高挡墙内的积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临自然地面的超高挡墙,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

外侧墙1,与土壤相对设置以支固土壤;

内侧墙2,与所述外侧墙1对应设置以构成超高挡墙主体结构;所述外侧墙1和所述内侧墙2二者围成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挡墙空腔3。所述挡墙空腔3内设置有水路管廊,水路管廊包括:给水管路4和排水管路5。另外,所述挡墙空腔3内还设置有电力管廊6、燃气管廊7、热力管廊8和通讯管廊9。并且,上述电力管廊6、所述燃气管廊7、热力管廊8和通讯管廊9设置在所述水路管廊上方。在所述挡墙空腔3内还设置有用于将土墙渗透水排出的排水沟和水泵;通过在上述挡墙空腔3内设置水路管廊,可以有效地使水源在挡墙空腔3内流动,有效地将渗入超高挡墙内的积水排出,还可以有效地利用超高挡墙的内部空间安置给排水管路,提高超高挡墙的功能性。通过排水管路5可以有效地控制挡墙空腔3的水位,从而避免水渍、潮气造成超高挡墙表面开裂的问题;

下沉甬道10,设置在靠近所述内侧墙2的一侧,且所述下沉甬道10位于自然地面以下;所述挡墙空腔3内还设置有与所述下沉甬道10相连通的甬道通道11;

检修通道,设置在超高挡墙主体结构其顶部位置,其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至所述挡墙空腔3内部的横向检修通道13。

肋墙,设置在所述外侧墙1和所述内侧墙2之间,用于增加所述超高挡墙主体结构其强度的肋墙,所述肋墙沿所述超高挡墙主体结构其长度方向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侧墙1其朝向土壤的一侧设置有防水层;所述超高挡墙主体结构其顶部设置有用于防止雨水流入所述下沉甬道10的容水腔14。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