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织机的缓冲器、梭箱和织机

一种织机的缓冲器、梭箱和织机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织机的缓冲器、梭箱和织机,该织机的缓冲器包括框体、气缸及缓冲件;气缸包括安装于框体的气缸体及滑动设置于气缸体的活塞,活塞还包括能伸出气缸体的活塞杆,且活塞杆可随着活塞相对气缸体移动;缓冲件滑动安装于框体,缓冲件能相对框体移动至顶推活塞杆。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有效地消耗梭子的剩余能量,使梭子在短时间内被缓冲制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02798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金呢工程织物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378910.3

  • 申请日2021-04-08

  • 分类号F16F15/023(20060101);D03D49/38(20060101);

  • 代理机构44280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黎坚怡

  • 地址 226100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悦来镇三条桥15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37:3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织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织机的缓冲器、梭箱和织机。

背景技术

织机是纺织业最基本的设备,也是制造人们生活常用物品,如:日常衣物、造纸用的造纸毛毯的基布或窗帘布艺等的常见设备。

目前,常用的织机多为有梭的形式,也就是有梭织机,如:可用于制造环形无端基布的环形织机。有梭织机包括梭箱、投梭棒和梭子,投梭棒通过其上的皮结击打梭箱中静止的梭子,使梭子往复运动,从而将纬线和有规则排列变化的经线织在一起。然而,由于投梭棒的投梭力大,梭子在完成交织后由于惯性继续快速运动,导致梭子在梭箱内无法缓冲制停,从而导致梭子或投梭棒撞击在梭箱上,引起相关机件损坏,甚至有时会出现回梭的现象,影响织机正常运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织机也会在梭箱外安装制梭缓冲装置。制梭缓冲装置大多数采用龙带或皮圈,靠龙带或皮圈的弹性产生碰撞而消耗梭子剩余的动能。然而,这种制梭缓冲装置由于弹性系数的限制,性能不稳,需要经常调整,且缓冲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织机的缓冲器、梭箱和织机,能够有效地消耗梭子的剩余能量,使梭子在短时间内被缓冲制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织机的缓冲器,该缓冲器包括框体、气缸及缓冲件;气缸包括安装于框体的气缸体及滑动设置于气缸体的活塞,活塞还包括能伸出气缸体的活塞杆,且活塞杆可随着活塞相对气缸体移动;缓冲件滑动安装于框体,缓冲件能相对框体移动至顶推活塞杆。

其中,框体包括安装主体,安装主体上设有第一通孔,缓冲件滑动安装于第一通孔,缓冲件沿着第一通孔相对安装主体移动。

其中,安装主体上固定有空心柱,空心柱包括中空通孔,中空通孔与第一通孔同轴对齐且连通,缓冲件还滑动安装于中空通孔。

其中,空心柱包括第一空心柱和第二空心柱,且第一空心柱和第二空心柱分别固定在安装主体的相对两侧面,第一空心柱的中空通孔、第二空心柱的中空通孔及第一通孔同轴对齐且连通,缓冲件滑动安装于第一空心柱和第二空心柱的中空通孔。

其中,缓冲器还包括铜套,铜套安装在中空通孔内,且铜套的内周面与缓冲件的外周面贴合抵顶,铜套的外周面与中空通孔的内周面贴合抵顶。

其中,框体还包括底座和连接件,连接件连接底座和安装主体;气缸体固定于底座;连接件包括连接杆和两紧固件,连接杆的一端固定于安装主体;底座活动安装于连接杆的另一端,且可沿连接杆滑动;紧固件套设于连接杆,且分别位于底座的相对两侧;紧固件可相对连接杆旋拧至卡锁或松释。

其中,框体包括安装主体、底座及连接丝杆;缓冲件滑动安装于安装主体;气缸体固定于底座;连接丝杆固定连接安装主体和底座。

其中,连接丝杆包括调节螺杆和螺母,调节螺杆的一端固定于安装主体,螺母固定于底座且安装于调节螺杆的另一端。

其中,缓冲器还包括缓冲垫,缓冲垫安装于活塞杆伸出气缸体的一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梭箱,该梭箱包括上述缓冲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织机,该织机包括投梭棒,织机还包括上述缓冲器,缓冲器的缓冲件与投梭棒相对设置,且投梭棒能运动至推动缓冲件相对于框体滑动。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一种织机的缓冲器、梭箱和织机,该织机的缓冲器包括框体、气缸及缓冲件;气缸包括安装于框体的气缸体及滑动设置于气缸体的活塞,活塞还包括能伸出气缸体的活塞杆,且活塞杆可随着活塞相对气缸体移动;缓冲件滑动安装于框体,缓冲件能相对框体移动至顶推活塞杆。缓冲件能相对框体移动至顶推活塞杆,使得活塞杆及与活塞杆连接的活塞相对气缸体移动,从而活塞压缩气缸体内的气体,以使气体的压强增大,产生反向作用力作用于缓冲件,反向作用力传递至投梭棒,阻止投梭棒向外侧移动,并且通过投梭棒上的皮结将反向作用力传递至梭子,从而消耗梭子的剩余能量,使梭子在短时间被缓冲制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织机的缓冲器一实施方式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织机的缓冲器、梭箱和织机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

概况来说,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织机的缓冲器,该缓冲器包括框体、气缸及缓冲件;气缸包括安装于框体的气缸体及滑动设置于气缸体的活塞,活塞还包括能伸出气缸体的活塞杆,且活塞杆可随着活塞相对气缸体移动;缓冲件滑动安装于框体,缓冲件能相对框体移动至顶推活塞杆。缓冲件能相对框体移动至顶推活塞杆,使得活塞杆及与活塞杆连接的活塞相对气缸体移动,从而活塞压缩气缸体内的气体,以使气体的压强增大,产生反向作用力作用于缓冲件,反向作用力传递至投梭棒,阻止投梭棒向外侧移动,并且通过投梭棒上的皮结将反向作用力传递至梭子,从而消耗梭子的剩余能量,使梭子在短时间被缓冲制停。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织机的缓冲器一实施方式的简化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的织机的缓冲器100包括框体10、气缸30和缓冲件50。气缸30包括气缸体31、活塞33和活塞杆35,气缸体31安装固定于框体10,气缸体31用于存储气体;活塞33滑动设置于气缸体31内,也就是说,活塞33设置于气缸体31内,且可在气缸体31内移动;活塞杆35的一端与活塞33连接固定,活塞杆35的另一端伸出气缸体31,当活塞33被操作而在气缸体31内移动时,活塞杆35可随活塞33一起做相对气缸体31的移动。缓冲件50滑动安装于框体10上,缓冲件50可相对框体10移动,并随着移动能够顶推活塞杆35。

可选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框体10、气缸30和缓冲件50的材质为铁,铁的碳含量较高使得铁具有较大的硬度,并且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与其他单质发生反应,使得由铁制成的缓冲器100硬度更大,更加结实牢靠,并且能够长时间在外界使用。

本申请提供的织机的缓冲器100利用缓冲件50顶推活塞杆35,使得与活塞杆35连接的活塞33压缩气缸体31内的气体,以使气体的压强增大,使得缓冲件50受到反向作用力,从而缓冲制停梭子。具体地,一般来说,现有的织机包括投梭棒、固定在投梭棒上的皮结及由投梭棒撞击而运动的梭子。投梭棒撞击梭子的驱动端位于梭子和本申请提供的织机的缓冲器100之间。因此,梭子完成一次引纬操作后会撞击皮结,皮结推动投梭棒向缓冲器100运动,当缓冲件50受到来自于投梭棒的冲击力,缓冲件50相对框体10移动,随着缓冲件50的移动,缓冲件50与活塞杆35碰撞,缓冲件50和活塞杆35触碰的瞬间可认为两者以相同的速度一起运动,也就是说,随着缓冲件50的移动,缓冲件50能够顶推活塞杆35,使活塞杆35与缓冲件50朝同一方向同一速度移动,从而推动气缸体31内的活塞33移动。由于气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被压缩,从而导致气体产生的压强增大。而随着活塞33相对气缸体31的移动行程加大,气缸体31内的气体被压缩,使得气缸体31内的压强增大,从而与活塞杆35顶推的缓冲件50受到反向作用力,反向作用力通过缓冲件50传递至投梭棒,阻止投梭棒向外侧移动,并且反向作用力通过投梭棒上的皮结传递至梭子,以有效地消耗梭子的剩余能量,使梭子在短时间内被缓冲制停。

为了减小缓冲件50与活塞杆35相互碰撞且顶推时的磨损,在一实施方式中,活塞杆35伸出气缸体31的一端还安装有缓冲垫351,缓冲垫351可套设于活塞杆35的端部,起到保护活塞杆35的作用,减小缓冲件50与活塞杆35相互碰撞且顶推时的磨损,增大活塞杆35和缓冲件50的使用寿命。并且,缓冲垫351的设置增大了活塞杆35与缓冲件50的接触面积,使得缓冲件50能够更易更准确地顶推活塞杆35。

进一步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缓冲件50与活塞杆35接触的一端同时也可安装有缓冲垫351。或者只在缓冲件50与活塞杆35接触的一端安装缓冲垫351,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在一实施方式中,缓冲垫351的材质为尼龙,尼龙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弹性,可大大提高缓冲垫351的耐磨损性和弹性,避免活塞杆35和缓冲件50的直接接触,减小活塞杆35和缓冲件50相互碰撞且顶推时产生的磨损。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缓冲垫351也可为其他的材质制成,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实施方式中,气缸体31上连接有气泵(图中未标出),气泵向气缸体31内传输气体,气缸体31内的气体量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以气缸体31内的气体量较足时为例,气体量较多使得在气体被压缩程度较小时,就足以产生消耗梭子剩余能量的反向作用力,减小了活塞33在气缸体31内的移动,从而减小活塞33与气缸体31内壁的摩擦,进而增大活塞33和气缸体31的使用寿命。可选地,气缸体31的外形可呈正方体、长方体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气缸体31的体积大小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可以理解地,气缸体31可以为单作用气缸,气泵仅向气缸体31的远离活塞杆35部分传输气体至预设压力。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气泵也可以同时向气缸体31内位于活塞33两侧的部分均传输气体,且位于远离活塞杆35一侧的气压大于位于靠近活塞杆35一侧的气压。

可选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气缸体31内的气体为空气,空气分子之间的间距大,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空气可在外力作用能够被压缩,使得在该范围内的空气的体积减小,空气压强增大,以向缓冲件50提供缓冲制停梭子的反向作用力。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气缸体31内的气体也可以为其他能够被压缩的气体,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气缸体31面向缓冲件5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护盖板311。当气缸体31内的气压较小或者梭子的冲击力过大时,可能会出现缓冲件50运动至抵顶于气缸体31面向缓冲件50的外侧壁,从而使得缓冲件50碰撞气缸体31,可能会使气缸体31破裂或者对气缸体31的使用产生影响。防护盖板311的设置起到保护气缸体31的作用,避免缓冲件50与气缸体31的直接碰撞,减小对气缸体31的损坏,增大了气缸体31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地,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气缸体31面向活塞33、且远离顶推活塞杆35的底部的内壁上也可设置有防护盖板311。当气缸体31内的气压较小或者梭子的冲击力过大时,可能会出现缓冲件50顶推活塞杆35的作用力过大,使得活塞33移动至顶抵气缸体31的底部,从而使得活塞33与气缸体31有碰撞,可能会使气缸体31破裂或者对气缸体31的使用产生影响。防护盖板311的设置起到保护气缸体31的作用,避免活塞33与气缸体31的直接碰撞,减小对气缸体31的损坏,增大了气缸体31的使用寿命。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气缸体31的其他侧面上也可设置有防护盖板311,以对气缸体31进行全面保护,保证气缸体31的正常运作,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实施方式中,框体10包括安装主体11。安装主体11上设有第一通孔111,缓冲件50滑动安装于第一通孔111,以使缓冲件50沿着第一通孔111相对安装主体11移动。

为了使缓冲件50相对安装主体11的移动更加稳定,在一实施方式中,安装主体11上固定有空心柱113,空心柱113包括中空通孔1131,中空通孔1131与第一通孔111同轴对齐且连通,使缓冲件50滑动安装于中空通孔1131和第一通孔111。也就是说,缓冲件50与第一通孔111和中空通孔1131活动连接,使缓冲件50能够沿第一通孔111和中空通孔1131相对安装主体11移动,从而使得缓冲件50与安装主体11之间的接触面增大,避免缓冲件50在移动过程中出现偏移,使得缓冲件50相对安装主体11的移动更加稳定。可选地,第一通孔111的尺寸和中空通孔1131的尺寸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地,空心柱113的数量、外形尺寸以及空心柱113设置于安装主体11靠近气缸30的一侧还是背离气缸30的一侧等,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空心柱113包括第一空心柱1133和第二空心柱1135,第一空心柱1133固定于安装主体11背离气缸30的一侧面,第二空心柱1135固定于安装主体11靠近气缸30的一侧面,第一空心柱1133的中空通孔1131、第二空心柱1135的中空通孔1131与第一通孔111同轴对齐且连通,并且第一空心柱1133的中空通孔1131、第二空心柱1135的中空通孔1131和第一通孔111的内径尺寸相同,使得滑动安装于第一空心柱1133的中空通孔1131、第二空心柱1135的中空通孔1131和第一通孔111的缓冲件50能够与第一空心柱1133、第二空心柱1135和第一通孔111的内空间更好地贴合,使缓冲件50能够沿第一空心柱1133的中空通孔1131、第二空心柱1135的中空通孔1131和第一通孔111相对安装主体11移动,从而使得缓冲件50与安装主体11之间的接触面增大,避免缓冲件50在移动过程中出现偏移或者晃动,使得缓冲件50相对安装主体11的移动更加稳定。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空心柱1133也可固定于安装主体11靠近气缸30的一侧面,第二空心柱1135也可固定于安装主体11背离气缸30的一侧面,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为了减小空心柱113和缓冲件50之间的摩擦,在一实施方式中,空心柱113的中空通孔1131内设置有铜套70,由于铜套70硬度高且耐磨损,铜套70的内周面与缓冲件50的外周面贴合抵顶,铜套70的外周面与中空通孔1131的内周面贴合抵顶,铜套70的设置避免了空心柱113内周面与缓冲件50外周面的直接接触,防止缓冲件50在空心柱113内相对安装主体11产生移动时与空心柱113的内周面产生摩擦而造成磨损。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缓冲件50相对安装主体11移动更易,可以在铜套70的内周面涂覆润滑油等,以减小缓冲件50与铜套70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有利于缓冲件50相对铜套70移动。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实施方式中,缓冲件50包括缓冲杆51和缓冲片53,缓冲杆51滑动设置于中空通孔1131和第一通孔111,缓冲杆51靠近气缸体31的一端固定连接缓冲片53。由于缓冲片53的面积大于第一通孔111和中空通孔1131的横截面积,使得缓冲杆51在受到梭子的冲击力或者受到气压的反作用力相对安装主体11移动时,不会脱离安装主体11,保证缓冲器100的正常运行。可选地,缓冲片53的形状尺寸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实施方式中,框体10还包括底座13和连接件15。也就是说,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方式中,框体10包括安装主体11、底座13和连接件15。气缸体31安装固定于底座13,连接件15连接安装主体11和底座13。可选地,安装主体11和底座13的外形尺寸及连接件15的长度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气缸体31底部设有第一安装孔,底座13设有与第一安装孔匹配的第二通孔,安装螺钉穿设第一安装孔螺合于第二通孔,以使气缸体31固定于底座13上。可选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通孔的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连接件15包括连接杆151和两个紧固件153,连接杆151的一端与安装主体11固定连接,底座13活动安装于连接杆151的另一端。具体来说,底座13上还设有第三通孔,连接杆151穿设第三通孔,两个紧固件153分别设置于底座13的相对两侧,且紧固件153可相对连接杆151旋拧至卡锁或松释。例如,当紧固件153相对连接杆151旋拧至卡锁时,使得底座13与连接杆151连接固定,防止在气缸30运作时出现晃动;而当紧固件153相对连接杆151旋拧至松释时,可使底座13沿着连接杆151移动,从而调整底座13在连接杆151上的具体位置,从而调整气缸30与缓冲件50之间的距离以达到最佳的缓冲制停效果。

其中,连接杆151与紧固件153可以是螺纹连接。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连接杆151的外周面和紧固件153的内周面开设有螺纹,连接杆151和紧固件153螺纹连接,通过旋转紧固件153,调整紧固件153在连接杆151上的具体位置,从而调整底座13在连接杆151上的具体位置,进而使安装主体11和底座13之间的间距得以调整。安装主体11和底座13之间的间距可根据梭子产生的冲击力大小或者其他因素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可选地,连接杆151的数量以及配合一连接杆151固定于底座13的紧固件153的数量可根据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气缸30、安装主体11和底座13均呈正方体,连接杆151设置有4个,配合一连接杆151固定于底座13的紧固件153设置有两个。具体地,4个连接杆151分别设置于正方体底座13的四端,通过4个连接杆151连接底座13和安装主体11,使得安装主体11和底座13的连接更加稳固;气缸30设置于底座13朝向安装主体11一侧的正中间,使得底座13受力均匀,避免由于受力不均出现破裂而影响气缸30的正常使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5为连接丝杠,通过连接丝杆固定连接安装主体11和底座13。具体地,连接丝杆包括调节螺杆和螺母,调节螺杆固定在安装主体11上,且其外周面和螺母的内周面开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螺母固定于底座13且安装于调节螺杆的一端。可以理解地,也可以不用设置螺母,而在底座13上设置与调节螺杆配合的螺纹孔上,从而使得调节螺杆和螺纹孔配合形成丝杆连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连接丝杆可以为滚珠丝杆,以便于进一步减小调节螺杆与安装主体11和/或底座13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小磨损,增大使用寿命。具体地,连接丝杆还包括设置于调节螺杆和螺母之间的滚珠,滚珠可以自转也可以循环滚动,在旋转螺母调整其在调节螺杆上的位置以调整底座13在调节螺杆上的具体位置时,螺母与调节螺杆之间为滚动摩擦,减小了调整螺母位置时的摩擦阻力,从而减小螺母与调节螺杆之间的磨损,增大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织机的缓冲器的缓冲件受到来自于投梭棒的冲击力,缓冲件相对框体移动,随着缓冲件的移动,缓冲件与活塞杆碰撞,使活塞杆与缓冲件朝同一方向同一速度移动,从而推动气缸体内的活塞移动。由于气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被压缩,从而导致气体产生的压强增大。而随着活塞相对气缸体的移动行程加大,气缸体内的气体被压缩,使得气缸体内的压强增大,从而与活塞杆顶推的缓冲件受到反向作用力,反向作用力通过缓冲件传递至投梭棒,阻止投梭棒向外侧移动,并且通过投梭棒上的皮结将反向作用力传递至梭子,以有效地消耗梭子的剩余能量,使梭子在短时间内被缓冲制停。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梭箱。梭箱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缓冲器100。由于缓冲器100具有上述阻止投梭棒移动和消耗梭子的剩余能量,使梭子在短时间被缓冲制停的效果,本申请提供的梭箱也具有相应的上述效果。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织机,该织机包括投梭棒、固定在投梭棒上的皮结及由投梭棒撞击而运动的梭子。投梭棒包括撞击梭子的驱动端,其中,织机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缓冲器100,梭子的驱动端位于缓冲器100的缓冲件50和梭子之间,且缓冲件50与投梭棒的驱动端相对设置,投梭棒的驱动端能运动至推动缓冲件50相对于框体10移动。缓冲器100具有上述阻止投梭棒移动和消耗梭子的剩余能量,使梭子在短时间被缓冲制停的效果,本申请提供的织机也具有相应的上述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