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及其公共安全应急系统

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及其公共安全应急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公共卫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及其公共安全应急系统,适用于医院、汽车站、地铁站、商场或者其他人流密集的场所。本发明在关闭防护盖时,握住把手并向远离第二限位块的方向拉动,把手通过连接杆带动插块运动并挤压第一弹簧,目前市面上的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未设置有对防护盖的限位装置,在日常使用中,易出现儿童将设备打开导致设备的设备遗失,当出现需要救治患者时,发无法进行救治,本装置的应用避免了上述的问题并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99952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李海英;

    申请/专利号CN202110201092.X

  • 发明设计人 李海英;

    申请日2021-02-23

  • 分类号A61N1/39(20060101);

  • 代理机构11717 北京邦创至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刘欢

  • 地址 301800 天津市宝坻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34:1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共卫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及其公共安全应急系统,适用于医院、汽车站、地铁站、商场或者其他人流密集的场所。

背景技术

急救设备从广义的范围来说,一切能在短时间内救命的设备都是急救设备。我们通常所说的急救设备属于狭义范畴,主要是医院内抢救病人的必备常规医疗设备。它包括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心脏按压泵、负压骨折固定装置、氧气瓶。多功能抢救床、负压吸引器、全自动洗胃机、微量注射泵、定量输液泵等以及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监护系统、体外膜式肺氧合(ECMO)装置,腹膜透析和血液净化系统等设备。

目前市面上的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未设置有对防护盖的限位装置,在日常使用中,易出现儿童将设备打开导致设备的设备遗失,当出现需要救治患者时,发无法进行救治,对此需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包括墙体和限位装置,所述墙体的一侧设置有本体,所述本体为壁挂式急救箱,所述本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有防护盖,所述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工具箱,所述工具箱内具有AED除颤仪放置位置、止血包放置位置和伤口包扎包位置,所述限位装置位于本体的表面设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块远离第一限位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的表面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靠近第一限位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块,所述插块与第二限位块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插块靠近限位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插块的一端与限位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远离插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呈圆形设置。

优选的,所述防护盖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表面开设有插槽,所述插块远离连接杆的一端插入插槽中并与其内壁相抵。

优选的,所述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与工具箱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定位板,所述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靠近第一定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块,所述抵块与工具箱的表面相抵,所述抵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抵块的一端与第二定位板的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远离转动块的一端与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的一端与移动杆的一端相抵。

优选的,所述墙体的表面设置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的一端与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与墙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基座的表面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槽,所述本体远离防护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条,所述安装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条,所述复位弹簧远离第一限位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条,所述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与滑槽相适配。

本发明提供一种公共安全应急系统,其包括:公共场所和如设置于公共场所的门口位置的所述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限位装置,在关闭防护盖时,握住把手并向远离第二限位块的方向拉动,把手通过连接杆带动插块运动并挤压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受力形变产生弹力,随即转动防护盖将防护盖关闭,当连接块位于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之间时,送开把手,第一弹簧失去束缚带动插块复位,插块复位后贯穿第二限位块并插入插槽中,将连接块固定住,完成对防护盖的限位,目前市面上的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未设置有对防护盖的限位装置,在日常使用中,易出现儿童将设备打开导致设备的设备遗失,当出现需要救治患者时,发无法进行救治,本装置的应用避免了上述的问题并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固定装置,在固定工具箱时,向下按压转动块,转动块挤压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受力形变产生弹力,随即向靠近底座的方向推动抵块,抵块挤压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受力形变产生弹力,抵块带动移动杆运动,当移动杆远离抵块的一端运动至转动块的下方时,松开转动块,第三弹簧失去束缚带动转动块复位,转动块复位后将移动杆卡住,随即将工具箱放置于抵块与第一定位板之间,并再次按压转动快,转动块松开对移动杆的限制,第二弹簧失去束缚带动抵块复位,抵块复位后将工具箱抵紧,完成对工具箱的固定,目前市面上大多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内具有AED除颤仪放置位置、止血包放置位置和伤口包扎包位置,但放置位置过于分散,导致在使用时需要依次将其拿出,导致救援的速度变慢,易导致错过救治患者的黄金时间,本装置的应用避免了上述问题并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连接装置,在安装本体时,按压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向靠近彼此的方向运动,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挤压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受力形变产生弹力,随即将本体上的滑块沿着滑槽插入基座中,当滑块与滑槽的内底壁相抵时,松开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所述复位弹簧失去束缚带动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复位,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复位后将滑槽的入口封闭,完成本体的安装,目前市面上的大多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在安装时常采用螺栓与螺母进行固定,固定步骤繁琐且长时间使用后螺栓螺母易锈蚀,本装置的应用避免了上述问题并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中限位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中图2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中固定装置的爆炸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中图5的B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出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中连接装置的爆炸图;

图9为本发明提出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中图8的C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墙体;2、本体;3、工具箱;4、防护盖;5、限位装置;501、第一限位块;502、第二限位块;503、连接块;504、插槽;505、插块;506、连接杆;507、限位架;508、第一弹簧;509、限位孔;510、把手;6、固定装置;601、第一定位板;602、第二定位板;603、移动杆;604、抵块;605、第二弹簧;606、底座;607、安装槽;608、转动块;609、第三弹簧;7、连接装置;701、基座;702、滑槽;703、滑块;704、安装条;705、复位弹簧;706、第一限位条;707、第二限位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9所示,本发明提供了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包括墙体1和限位装置5,墙体1的一侧设置有本体2,本体2为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本体2的内壁转动连接有防护盖4,本体2的内部设置有工具箱3,工具箱3内具有AED除颤仪放置位置、止血包放置位置和伤口包扎包位置,限位装置5位于本体2的表面设置。

下面具体说一下其限位装置5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限位装置5包括第一限位块501,第一限位块501与本体2的表面固定连接,本体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502,第二限位块502远离第一限位块5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架507,限位架507的表面开设有限位孔509,限位孔509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杆506,连接杆506靠近第一限位块5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块505,插块505与第二限位块502的内壁滑动连接,插块505靠近限位架50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508,第一弹簧508远离插块505的一端与限位架507的内壁固定连接,连接杆506远离插块50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510,把手510呈圆形设置,防护盖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03,连接块503的表面开设有插槽504,插块505远离连接杆506的一端插入插槽504中并与其内壁相抵。

其整个限位装置5达到的效果为,在关闭防护盖4时,握住把手510并向远离第二限位块502的方向拉动,把手510通过连接杆506带动插块505运动并挤压第一弹簧508,第一弹簧508受力形变产生弹力,随即转动防护盖4将防护盖4关闭,当连接块503位于第一限位块501与第二限位块502之间时,送开把手510,第一弹簧508失去束缚带动插块505复位,插块505复位后贯穿第二限位块502并插入插槽504中,将连接块503固定住,完成对防护盖4的限位,目前市面上的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未设置有对防护盖4的限位装置5,在日常使用中,易出现儿童将设备打开导致设备的设备遗失,当出现需要救治患者时,发无法进行救治,本装置的应用避免了上述的问题并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如图4和图6所示,本体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装置6,固定装置6与工具箱3相适配,固定装置6包括第一定位板601,本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板602,第二定位板60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移动杆603,移动杆603靠近第一定位板6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块604,抵块604与工具箱3的表面相抵,抵块60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605,第二弹簧605远离抵块604的一端与第二定位板602的表面固定连接,本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底座606,底座606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607,安装槽607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块608,转动块60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609,第三弹簧609远离转动块608的一端与安装槽607的内壁固定连接,转动块608的一端与移动杆603的一端相抵。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了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包括墙体1、固定装置6和限位装置5,墙体1的一侧设置有本体2,本体2为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本体2的内壁转动连接有防护盖4,本体2的内部设置有工具箱3,工具箱3内具有AED除颤仪放置位置、止血包放置位置和伤口包扎包位置,限位装置5位于本体2的表面设置。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其限位装置5、固定装置6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限位装置5包括第一限位块501,第一限位块501与本体2的表面固定连接,本体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502,第二限位块502远离第一限位块5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架507,限位架507的表面开设有限位孔509,限位孔509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杆506,连接杆506靠近第一限位块5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块505,插块505与第二限位块502的内壁滑动连接,插块505靠近限位架50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508,第一弹簧508远离插块505的一端与限位架507的内壁固定连接,连接杆506远离插块50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510,把手510呈圆形设置,防护盖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03,连接块503的表面开设有插槽504,插块505远离连接杆506的一端插入插槽504中并与其内壁相抵。

其整个限位装置5达到的效果为,在关闭防护盖4时,握住把手510并向远离第二限位块502的方向拉动,把手510通过连接杆506带动插块505运动并挤压第一弹簧508,第一弹簧508受力形变产生弹力,随即转动防护盖4将防护盖4关闭,当连接块503位于第一限位块501与第二限位块502之间时,送开把手510,第一弹簧508失去束缚带动插块505复位,插块505复位后贯穿第二限位块502并插入插槽504中,将连接块503固定住,完成对防护盖4的限位,目前市面上的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未设置有对防护盖4的限位装置5,在日常使用中,易出现儿童将设备打开导致设备的设备遗失,当出现需要救治患者时,发无法进行救治,本装置的应用避免了上述的问题并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如图4和图6所示,本体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装置6,固定装置6与工具箱3相适配,固定装置6包括第一定位板601,本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板602,第二定位板60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移动杆603,移动杆603靠近第一定位板6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块604,抵块604与工具箱3的表面相抵,抵块60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605,第二弹簧605远离抵块604的一端与第二定位板602的表面固定连接,本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底座606,底座606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607,安装槽607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块608,转动块60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609,第三弹簧609远离转动块608的一端与安装槽607的内壁固定连接,转动块608的一端与移动杆603的一端相抵。

其整个固定装置6达到的效果为,在固定工具箱3时,向下按压转动块608,转动块608挤压第三弹簧609,第三弹簧609受力形变产生弹力,随即向靠近底座606的方向推动抵块604,抵块604挤压第二弹簧605,第二弹簧605受力形变产生弹力,抵块604带动移动杆603运动,当移动杆603远离抵块604的一端运动至转动块608的下方时,松开转动块608,第三弹簧609失去束缚带动转动块608复位,转动块608复位后将移动杆603卡住,随即将工具箱3放置于抵块604与第一定位板601之间,并再次按压转动快,转动块608松开对移动杆603的限制,第二弹簧605失去束缚带动抵块604复位,抵块604复位后将工具箱3抵紧,完成对工具箱3的固定,目前市面上大多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内具有AED除颤仪放置位置、止血包放置位置和伤口包扎包位置,但放置位置过于分散,导致在使用时需要依次将其拿出,导致救援的速度变慢,易导致错过救治患者的黄金时间,本装置的应用避免了上述问题并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了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包括墙体1、固定装置6、连接装置7和限位装置5,墙体1的一侧设置有本体2,本体2为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本体2的内壁转动连接有防护盖4,本体2的内部设置有工具箱3,工具箱3内具有AED除颤仪放置位置、止血包放置位置和伤口包扎包位置,限位装置5位于本体2的表面设置。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限位装置5、固定装置6和连接装置7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如图1和图3所示,限位装置5包括第一限位块501,第一限位块501与本体2的表面固定连接,本体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502,第二限位块502远离第一限位块5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架507,限位架507的表面开设有限位孔509,限位孔509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杆506,连接杆506靠近第一限位块5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块505,插块505与第二限位块502的内壁滑动连接,插块505靠近限位架50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508,第一弹簧508远离插块505的一端与限位架507的内壁固定连接,连接杆506远离插块50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510,把手510呈圆形设置,防护盖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03,连接块503的表面开设有插槽504,插块505远离连接杆506的一端插入插槽504中并与其内壁相抵。

其整个限位装置5达到的效果为,在关闭防护盖4时,握住把手510并向远离第二限位块502的方向拉动,把手510通过连接杆506带动插块505运动并挤压第一弹簧508,第一弹簧508受力形变产生弹力,随即转动防护盖4将防护盖4关闭,当连接块503位于第一限位块501与第二限位块502之间时,送开把手510,第一弹簧508失去束缚带动插块505复位,插块505复位后贯穿第二限位块502并插入插槽504中,将连接块503固定住,完成对防护盖4的限位,目前市面上的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未设置有对防护盖4的限位装置5,在日常使用中,易出现儿童将设备打开导致设备的设备遗失,当出现需要救治患者时,发无法进行救治,本装置的应用避免了上述的问题并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如图4和图6所示,本体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装置6,固定装置6与工具箱3相适配,固定装置6包括第一定位板601,本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板602,第二定位板60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移动杆603,移动杆603靠近第一定位板6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块604,抵块604与工具箱3的表面相抵,抵块60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605,第二弹簧605远离抵块604的一端与第二定位板602的表面固定连接,本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底座606,底座606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607,安装槽607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块608,转动块60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609,第三弹簧609远离转动块608的一端与安装槽607的内壁固定连接,转动块608的一端与移动杆603的一端相抵。

其整个固定装置6达到的效果为,在固定工具箱3时,向下按压转动块608,转动块608挤压第三弹簧609,第三弹簧609受力形变产生弹力,随即向靠近底座606的方向推动抵块604,抵块604挤压第二弹簧605,第二弹簧605受力形变产生弹力,抵块604带动移动杆603运动,当移动杆603远离抵块604的一端运动至转动块608的下方时,松开转动块608,第三弹簧609失去束缚带动转动块608复位,转动块608复位后将移动杆603卡住,随即将工具箱3放置于抵块604与第一定位板601之间,并再次按压转动快,转动块608松开对移动杆603的限制,第二弹簧605失去束缚带动抵块604复位,抵块604复位后将工具箱3抵紧,完成对工具箱3的固定,目前市面上大多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内具有AED除颤仪放置位置、止血包放置位置和伤口包扎包位置,但放置位置过于分散,导致在使用时需要依次将其拿出,导致救援的速度变慢,易导致错过救治患者的黄金时间,本装置的应用避免了上述问题并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如图7和图9所示,墙体1的表面设置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7的一端与本体2的表面固定连接,连接装置7包括基座701,基座701与墙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基座701的表面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槽702,本体2远离防护盖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块703,滑块703与滑槽702的内壁滑动连接,基座7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条704,安装条70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705,复位弹簧70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条706,复位弹簧705远离第一限位条70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条707,第一限位条706和第二限位条707与滑槽702相适配。

其整个连接装置7达到的效果为,在安装本体2时,按压第一限位条706和第二限位条707向靠近彼此的方向运动,第一限位条706和第二限位条707挤压复位弹簧705,复位弹簧705受力形变产生弹力,随即将本体2上的滑块703沿着滑槽702插入基座701中,当滑块703与滑槽702的内底壁相抵时,松开第一限位条706和第二限位条707,复位弹簧705失去束缚带动第一限位条706和第二限位条707复位,第一限位条706和第二限位条707复位后将滑槽702的入口封闭,完成本体2的安装,目前市面上的大多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在安装时常采用螺栓与螺母进行固定,固定步骤繁琐且长时间使用后螺栓螺母易锈蚀,本装置的应用避免了上述问题并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

实施例4

本发明提供一种公共安全应急系统,包括:公共场所和如设置于公共场所的门口位置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或者实施例三所述的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适用于医院、汽车站、地铁站、商场或者其他人流密集的场所。

此外,公共安全应急系统包括:公共场所、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和新型消毒设备;所述公共场所设置有扶梯,所述扶梯的起始端设置有新型消毒设备;所述公共场所设置在扶梯周围的墙体设置有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

所述扶梯的表面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扶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束缚架,所述束缚架的内壁放置有消毒瓶,所述消毒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输液管,所述消毒装置位于输液管的正下方设置,所述消毒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固定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辅助杆,所述辅助杆与固定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远离固定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消毒辊,所述消毒辊与扶梯的表面滑动连接。

所述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包括墙体1、固定装置6、连接装置7和限位装置5,墙体1的一侧设置有本体2,本体2为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本体2的内壁转动连接有防护盖4,本体2的内部设置有工具箱3,工具箱3内具有AED除颤仪放置位置、止血包放置位置和伤口包扎包位置,限位装置5位于本体2的表面设置。

下面叙述消毒装置的具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靠近转动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座,所述卡座的内壁卡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接液盒,所述接液盒与卡座的表面相抵,所述接液盒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接液盒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清理辊,所述清理辊与消毒辊的表面相抵。

优选的,所述接液盒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远离接液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块远离复位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套筒的表面相抵,所述定位块与支撑杆的表面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扶梯的表面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的一端与固定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扶梯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弹簧,所述固定弹簧远离安装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块,所述抵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插设在固定弹簧中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贯穿安装座的内壁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远离抵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安装座的内壁相抵,所述限位板远离限位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块。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对称设置的定位杆,所述固定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与定位杆的表面卡接,所述安装块与抵块的表面相抵。

优选的,所述束缚架的表面设置有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的一端与消毒瓶的表面相抵。

优选的,所述辅助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束缚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的内壁与消毒瓶的表面相抵,所述固定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远离固定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块,所述伸缩快与固定座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伸缩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固定座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伸缩块远离伸缩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与束缚架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座与消毒瓶的表面相抵,所述滑动座靠近伸缩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固定座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远离滑动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与固定座的内壁相抵,所述滑动座远离消毒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手。

下面叙述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的限位装置5、固定装置6和连接装置7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如图1和图3所示,限位装置5包括第一限位块501,第一限位块501与本体2的表面固定连接,本体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502,第二限位块502远离第一限位块5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架507,限位架507的表面开设有限位孔509,限位孔509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杆506,连接杆506靠近第一限位块5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块505,插块505与第二限位块502的内壁滑动连接,插块505靠近限位架50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508,第一弹簧508远离插块505的一端与限位架507的内壁固定连接,连接杆506远离插块50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510,把手510呈圆形设置,防护盖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03,连接块503的表面开设有插槽504,插块505远离连接杆506的一端插入插槽504中并与其内壁相抵。

其整个限位装置5达到的效果为,在关闭防护盖4时,握住把手510并向远离第二限位块502的方向拉动,把手510通过连接杆506带动插块505运动并挤压第一弹簧508,第一弹簧508受力形变产生弹力,随即转动防护盖4将防护盖4关闭,当连接块503位于第一限位块501与第二限位块502之间时,送开把手510,第一弹簧508失去束缚带动插块505复位,插块505复位后贯穿第二限位块502并插入插槽504中,将连接块503固定住,完成对防护盖4的限位,目前市面上的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未设置有对防护盖4的限位装置5,在日常使用中,易出现儿童将设备打开导致设备的设备遗失,当出现需要救治患者时,发无法进行救治,本装置的应用避免了上述的问题并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如图4和图6所示,本体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装置6,固定装置6与工具箱3相适配,固定装置6包括第一定位板601,本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板602,第二定位板60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移动杆603,移动杆603靠近第一定位板6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块604,抵块604与工具箱3的表面相抵,抵块60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605,第二弹簧605远离抵块604的一端与第二定位板602的表面固定连接,本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底座606,底座606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607,安装槽607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块608,转动块60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609,第三弹簧609远离转动块608的一端与安装槽607的内壁固定连接,转动块608的一端与移动杆603的一端相抵。

其整个固定装置6达到的效果为,在固定工具箱3时,向下按压转动块608,转动块608挤压第三弹簧609,第三弹簧609受力形变产生弹力,随即向靠近底座606的方向推动抵块604,抵块604挤压第二弹簧605,第二弹簧605受力形变产生弹力,抵块604带动移动杆603运动,当移动杆603远离抵块604的一端运动至转动块608的下方时,松开转动块608,第三弹簧609失去束缚带动转动块608复位,转动块608复位后将移动杆603卡住,随即将工具箱3放置于抵块604与第一定位板601之间,并再次按压转动快,转动块608松开对移动杆603的限制,第二弹簧605失去束缚带动抵块604复位,抵块604复位后将工具箱3抵紧,完成对工具箱3的固定,目前市面上大多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内具有AED除颤仪放置位置、止血包放置位置和伤口包扎包位置,但放置位置过于分散,导致在使用时需要依次将其拿出,导致救援的速度变慢,易导致错过救治患者的黄金时间,本装置的应用避免了上述问题并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如图7和图9所示,墙体1的表面设置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7的一端与本体2的表面固定连接,连接装置7包括基座701,基座701与墙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基座701的表面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槽702,本体2远离防护盖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块703,滑块703与滑槽702的内壁滑动连接,基座7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条704,安装条70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705,复位弹簧70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条706,复位弹簧705远离第一限位条70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条707,第一限位条706和第二限位条707与滑槽702相适配。

其整个连接装置7达到的效果为,在安装本体2时,按压第一限位条706和第二限位条707向靠近彼此的方向运动,第一限位条706和第二限位条707挤压复位弹簧705,复位弹簧705受力形变产生弹力,随即将本体2上的滑块703沿着滑槽702插入基座701中,当滑块703与滑槽702的内底壁相抵时,松开第一限位条706和第二限位条707,复位弹簧705失去束缚带动第一限位条706和第二限位条707复位,第一限位条706和第二限位条707复位后将滑槽702的入口封闭,完成本体2的安装,目前市面上的大多壁挂式智能急救设备在安装时常采用螺栓与螺母进行固定,固定步骤繁琐且长时间使用后螺栓螺母易锈蚀,本装置的应用避免了上述问题并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