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方法

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模型;确定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指标;依据评价指标获取待评价城市的评价数据;输入待评价城市的评价数据至评价模型中,计算得出评价集;将评价集转化为待评价城市的评价结果并输出,本发明提供的创新策源能力评价方法,从城市的22个分指标出发,综合考察城市的创新能力,通过评价结果去衡量城市的创新策源能力,本方法系统的对区域的创新策源能力进行定义和计算,为国家了解区域创新发展能力,制定创新发展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持,具有进步意义。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01171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110210994.X

  • 发明设计人 刘雪;张金福;

    申请日2021-02-25

  • 分类号G06Q10/06(20120101);G06Q50/26(20120101);G06N3/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1236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胡晶

  • 地址 200235 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120-12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32:3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创新策源能力是一个国家或区域所拥有的能推动科技创新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一个国家或区域所具备的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为此针对国家或区域做出客观的创新策源能力评价,对了解国家和区域的当前发展状况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也为后续制定发展政策提供了坚定的基础,但目前还没有能客观准确的去评价某个国家或区域的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方法,包括:

构建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模型;

确定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指标;

依据评价指标获取待评价城市的评价数据;

输入待评价城市的评价数据至评价模型中,计算得出评价集;

将评价集转化为待评价城市的评价结果并输出。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模型为B=W·R,其中,B为模糊综合评价集,W为评价指标的权重集,R为评价指标的模糊关系矩阵。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述评价指标包括22个分指标,分别为:

地方财政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科学技术支出、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数、城市人口密度、普通高等学校数、每十万人在校大学生数、R&D人员全时当量、参加失业保险人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数、年末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科普图书出版总册数、科技馆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研究与开发机构数、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国内专利申请受理量、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外商投资企业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金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金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项目数、高技术产业投资。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依据评价指标获取待评价城市的评价数据,包括:

分别采集待评价城市的22个分指标的官方数据。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步骤S4,输入待评价城市的评价数据至评价模型中,计算得出评价集包括:

建立评价指标的权重集,计算各分指标的权重值:

W=(ω

建立影响待评价城市的评价结果的因素集:

U={u

建立评判等级集即备择集:

V={v

将因素集U中的每个因素依据备择集V中的对应元素进行模糊评判得到评判结果r

建立单因素u

R

生成评价指标的模糊矩阵图:

计算得到评价集,B=W·R

=b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计算各分指标的权重值,包括:

通过层次分析法测算各指标的初始权重值,通过粒子群优化法修正初始权重值,得到各分指标的权重值。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评判等级集,包括:

v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将评价集转化为待评价城市的评价结果并输出包括:

以bj为权数,采用合成算子,对评判等级集中的各个元素vj进行加权平均,计算获取评价结果Q,公式如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创新策源能力评价方法,从城市的22个分指标出发,综合考察城市的创新能力,22个分指标分别体现了待评价城市的制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与建设、创新生态环境优化和科技创新布局建设等四个方面,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粒子群优化法求得各个分指标的权重值,再通过收集可靠数据源提供的分指标数据来生成分指标的模糊矩阵图,最后依据评价模型计算得到评价结果,通过评价结果去衡量城市的创新策源能力,本方法系统的对区域的创新策源能力进行定义和计算,为国家了解区域创新发展能力,制定创新发展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持,具有进步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评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方法,包括:

步骤S1,构建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模型;

步骤S2,确定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指标;

步骤S3,依据评价指标获取待评价城市的评价数据;

步骤S4,输入待评价城市的评价数据至评价模型中,计算得出评价集;

步骤S5,将评价集转化为待评价城市的评价结果并输出。

本发明的一种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方法一实施例中,所述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模型为B=W·R,其中,B为模糊综合评价集,W为评价指标的权重集,R为评价指标的模糊关系矩阵。

本发明的一种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方法一实施例中,所述评价指标包括22个分指标,分别为:

地方财政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科学技术支出、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数、城市人口密度、普通高等学校数、每十万人在校大学生数、R&D人员全时当量、参加失业保险人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数、年末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科普图书出版总册数、科技馆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研究与开发机构数、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国内专利申请受理量、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外商投资企业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金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金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项目数、高技术产业投资。

本发明的一种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方法一实施例中,步骤S3,依据评价指标获取待评价城市的评价数据,包括:

分别采集待评价城市的22个分指标的官方数据。

本发明的一种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方法一实施例中,步骤S4,输入待评价城市的评价数据至评价模型中,计算得出评价集包括:

建立评价指标的权重集,计算各分指标的权重值:

W=(ω

建立影响待评价城市的评价结果的因素集:

U={u

建立评判等级集即备择集:

V={v

将因素集U中的每个因素依据备择集V中的对应元素进行模糊评判得到评判结果r

建立单因素u

R

生成评价指标的模糊矩阵图:

计算得到评价集,B=W·R

=b

本发明的一种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方法一实施例中,所述计算各分指标的权重值,包括:

通过层次分析法测算各指标的初始权重值,通过粒子群优化法修正初始权重值,得到各分指标的权重值。

本发明的一种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方法一实施例中,所述评判等级集,包括:

v

本发明的一种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方法一实施例中,步骤S5,将评价集转化为待评价城市的评价结果并输出包括:

以bj为权数,采用合成算子,对评判等级集中的各个元素vj进行加权平均,计算获取评价结果Q,公式如下: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构建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模型;确定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指标;依据评价指标获取待评价城市的评价数据;输入待评价城市的评价数据至评价模型中,计算得出评价集;将评价集转化为待评价城市的评价结果并输出,本发明提供的创新策源能力评价方法,从城市的22个分指标出发,综合考察城市的创新能力,通过评价结果去衡量城市的创新策源能力,本方法系统的对区域的创新策源能力进行定义和计算,为国家了解区域创新发展能力,制定创新发展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持,具有进步意义。

本发明提供的创新策源能力评价方法,从城市的22个分指标出发,综合考察城市的创新能力,22个分指标分别体现了待评价城市的制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与建设、创新生态环境优化和科技创新布局建设等四个方面,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粒子群优化法求得各个分指标的权重值,再通过收集可靠数据源提供的分指标数据来生成分指标的模糊矩阵图,最后依据评价模型计算得到评价结果,通过评价结果去衡量城市的创新策源能力,本方法系统的对区域的创新策源能力进行定义和计算,为国家了解区域创新发展能力,制定创新发展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持,具有进步意义。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