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拖拉机用外置强压卧缸提升器

一种拖拉机用外置强压卧缸提升器

摘要

一种拖拉机用外置强压卧缸提升器,包括箱体,箱体内部的左侧转动安装竖轴,竖轴的两端穿过箱体位于箱体外部,竖轴外周的中部固定连接连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强压油缸的一端,强压油缸的另一端与箱体铰接连接,竖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支撑臂的一端,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分别设有条形盒,条形盒内转动安装两个转轴,两个转轴相互垂直,一侧的转轴与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构思巧妙,使拖拉机提升器的提升臂设置成三段,且三段提升臂通过相互垂直的转轴相连接,从而能够灵活调节提升臂销孔的位置,便于销孔与农具的销钉挂接,从而快速完成农具的安装,能够满足实际需求,适合推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97036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弘宇农机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287245.7

  • 申请日2021-03-17

  • 分类号A01B63/102(20060101);A01B63/111(20060101);A01B63/14(20060101);A01B59/06(20060101);A01B59/042(20060101);

  • 代理机构31310 济南旌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单玉刚

  • 地址 261428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虎头崖经济技术工业园区弘宇路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32:3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拖拉机提升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拖拉机用外置强压卧缸提升器。

背景技术

拖拉机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用提升器将拖拉机后方拖挂的农具提升或降下,以便利用农具进行作业,但不同的耕作目的需要使用不同的农具,进而需要经常更换提升器上的农具,现有的农具更换时,往往现有一个人驾驶拖拉机,另一个人观察并指挥使拖拉机开到提升器的支撑臂销孔与农具的销钉能够挂接的位置,该过程需要不断调整拖拉机的位置,很难一个人完成操作,给农具更换带来诸多不便,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故而我们发明了一种拖拉机用外置强压卧缸提升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拖拉机用外置强压卧缸提升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拖拉机用外置强压卧缸提升器,包括箱体,箱体内部的左侧转动安装竖轴,竖轴的两端穿过箱体位于箱体外部,竖轴外周的中部固定连接连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强压油缸的一端,强压油缸的另一端与箱体铰接连接,竖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支撑臂的一端,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分别设有条形盒,条形盒内转动安装两个转轴,两个转轴相互垂直,一侧的转轴与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另一侧的转轴固定连接第二支撑臂的一端,条形盒内活动设有移动板,转轴外周的中部分别固定安装齿轮,齿轮的一侧啮合配设有条形齿条,条形齿条的内端分别固定连接弹簧杆的一端,弹簧杆的另一端与移动板固定连接,条形盒的外侧与前侧分别开设第一插孔组、第二插孔,第一插孔内与第二插孔内依次滑动配合安装第一插杆、第二插杆,齿轮的侧面开设第三插孔,第一插杆的内端能够与对应的第三插孔插接配合,第二插杆的内端固定连接伸缩杆的一端,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条形齿条固定连接,相邻的第一插杆的外端、第二插杆的外端固定安装同一个螺母,螺母内螺纹安装螺栓,条形盒的一侧设有能够驱动移动板左右移动的驱动装置。

如上所述的一种拖拉机用外置强压卧缸提升器,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往复丝杠副,往复丝杠副的丝杠转动安装条形盒的内侧,条形盒的内侧开设条形透槽,条形透槽内活动安装仅能够左右移动滑杆,滑杆的外端与对应的往复丝杠副的丝母固定连接,滑杆的内端与对应的移动板固定连接,第一支撑臂的内侧转动安装伸缩轴,伸缩轴的一端与往复丝杠副的丝杠的一端通过万向联轴器相连接,伸缩轴的另一端固定安装第一斜齿轮,箱体的顶侧与底侧分别固定安装第二斜齿轮,第二斜齿轮与对应的第一斜齿轮啮合配合。

如上所述的一种拖拉机用外置强压卧缸提升器,所述的第二支撑臂包括横管,横管的一端通过U型架与另一侧的转轴固定连接,横管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第二丝母,第二丝母内螺纹配合安装丝杆,丝杆的右端仅能够在横管内左右移动,丝杆的另一端开设上下通透的球形透槽,球形透槽内转动安装球体,球体上开设上下通透的销孔。

如上所述的一种拖拉机用外置强压卧缸提升器,所述的移动板与条形盒通过限位伸缩杆相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构思巧妙,使拖拉机提升器的提升臂设置成三段,且三段提升臂通过相互垂直的转轴相连接,从而能够灵活调节提升臂销孔的位置,便于销孔与农具的销钉挂接,从而快速完成农具的安装,能够满足实际需求,适合推广。使用本发明时,首先将箱体的右侧固定安装在拖拉机的尾部,并使箱体的前侧朝上;安装农具时,首先通过控制强压油缸伸缩变化,使强压油缸推拉连接杆的另一端,使连接杆带动竖轴正反转动,从而使由第一支撑臂、条形盒与第二支撑臂组成的提升臂转动,使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升降变换,从而能够使安装在两个第二支撑臂另一端的农具升降变化;当进行农具安装时,通过控制强压油缸的伸缩,使提升臂处于水平状态,如图所示,然后驾驶拖拉机,使第二支撑臂另一端的销孔位于农具销钉的附近,无需销钉与第二支撑臂另一端的销孔完全对齐,降低定位的难度,然后分别拧动螺栓,使螺母带动第一插杆、第二插杆远离条形盒移动,第一插杆沿第一插孔向外移动,第二插杆沿第二插孔向外移动,第二插杆通过伸缩杆带动条形齿条向外移动,弹簧杆被拉伸,至条形齿条与齿轮错位不再啮合配合,此时第一插杆的内端从第三插孔内完全拔出,转轴能够带动齿轮相对条形盒转动,从而能够使第二支撑臂相对于条形盒沿对应的转轴横向调节角度,使第一支撑臂相对于条形盒沿对应的转轴竖向调节角度,便于第二支撑臂另一端的销孔灵活移动,从而便于第二支撑臂另一端的销孔与农具的销钉对其并卡接,然后再拧动螺栓,使螺栓沿对应的螺母向外移动,至将螺栓拧出螺母,第一插杆与第二插杆在弹簧杆的弹性拉力作用下向内移动复位,由于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与条形盒之间的角度均发生改变,此时第三插孔与第一插杆不再同轴,故而第一插杆的内端在弹簧杆的弹性拉力作用下与齿轮的侧面紧密滑动接触配合,条形齿条与齿轮恢复啮合配合,然后通过强压油缸使竖轴带动第一支撑臂向顺时针转动,驱动装置带动移动板左右往复移动数次,移动板通过弹簧杆带动条形齿条左右移动,从而使齿轮正反转动,至第三插孔与第一插杆同轴,插杆在弹簧杆的弹性拉力作用下向内移动,插杆的内端重新插入第三插孔内,条形齿条向内移动并与齿轮再次分离,此时转轴无法再相对于条形盒转动,从而使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与条形盒恢复伸直的提升臂,完成农具的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图1的Ⅰ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1的Ⅱ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3的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拖拉机用外置强压卧缸提升器,如图所示,包括箱体1,箱体1内部的左侧转动安装竖轴2,竖轴2的两端穿过箱体1位于箱体1外部,竖轴2外周的上下两端与箱体1上的预留孔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竖轴2外周的中部固定连接连杆3的一端,连接杆3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强压油缸4的一端,强压油缸4的另一端与箱体1铰接连接,竖轴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支撑臂5的一端,第一支撑臂5的另一端分别设有条形盒6,条形盒6内转动安装两个转轴7,转轴7左右分布,两个转轴7相互垂直,一侧的转轴7与第一支撑臂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另一侧的转轴7固定连接第二支撑臂8的一端,转轴7的两端伸出条形盒6位于条形盒6外部,转轴7的两端通过U型架与对应的第一支撑臂5的另一端或第二支撑臂8的一端固定连接,条形盒6内活动设有移动板9,移动板9仅能够在条形盒6内左右移动,转轴7外周的中部分别固定安装齿轮10,齿轮10的一侧啮合配设有条形齿条11,条形齿条11的内端分别固定连接弹簧杆12的一端,弹簧杆12的另一端与移动板9固定连接,弹簧杆12伸缩方向与对应的转轴7的轴线平行,条形盒6的外侧与前侧分别开设第一插孔组13、第二插孔14,第一插孔13内与第二插孔14内依次滑动配合安装第一插杆15、第二插杆16,齿轮10的侧面开设第三插孔17,第一插杆15的内端能够与对应的第三插孔17插接配合,第一插杆15的内端能够与齿轮10对应的侧面滑动接触配合,第二插杆16的内端固定连接伸缩杆18的一端,伸缩杆18的另一端与条形齿条11固定连接,条形齿条11左右移动时,伸缩杆18不断伸缩变化,相邻的第一插杆15的外端、第二插杆16的外端固定安装同一个螺母19,螺母19内螺纹安装螺栓20,螺栓20的内端与条形盒6对应的侧面接触配合,条形盒6的一侧设有能够驱动移动板9左右移动的驱动装置。本发明结构简单,构思巧妙,使拖拉机提升器的提升臂设置成三段,三段提升臂包括第一支撑臂5、条形盒6与第二支撑臂8,且三段提升臂通过相互垂直的转轴相连接,从而能够灵活调节提升臂销孔的位置,便于销孔与农具的销钉挂接,从而快速完成农具的安装,能够满足实际需求,适合推广。使用本发明时,首先将箱体1的右侧固定安装在拖拉机的尾部,并使箱体1的前侧朝上;安装农具时,首先通过控制强压油缸4伸缩变化,使强压油缸4推拉连接杆3的另一端,使连接杆3带动竖轴2正反转动,从而使由第一支撑臂5、条形盒6与第二支撑臂8组成的提升臂转动,使第二支撑臂8的另一端升降变换,从而能够使安装在两个第二支撑臂8另一端的农具升降变化;当进行农具安装时,通过控制强压油缸4的伸缩,使提升臂处于水平状态,如图2所示,然后驾驶拖拉机,使第二支撑臂8另一端的销孔位于农具销钉的附近,无需销钉与第二支撑臂8另一端的销孔完全对齐,降低定位的难度,然后分别拧动螺栓20,使螺母19带动第一插杆15、第二插杆16远离条形盒6移动,第一插杆15沿第一插孔13向外移动,第二插杆16沿第二插孔14向外移动,第二插杆16通过伸缩杆18带动条形齿条11向外移动,弹簧杆12被拉伸,至条形齿条11与齿轮10错位不再啮合配合,此时第一插杆15的内端从第三插孔17内完全拔出,转轴7能够带动齿轮10相对条形盒6转动,从而能够使第二支撑臂8相对于条形盒6沿对应的转轴7横向调节角度,使第一支撑臂5相对于条形盒6沿对应的转轴7竖向调节角度,便于第二支撑臂8另一端的销孔灵活移动,从而便于第二支撑臂8另一端的销孔与农具的销钉对其并卡接,然后再拧动螺栓20,使螺栓20沿对应的螺母19向外移动,至将螺栓20拧出螺母19,第一插杆13与第二插杆14在弹簧杆12的弹性拉力作用下向内移动复位,由于第一支撑臂5、第二支撑臂8与条形盒6之间的角度均发生改变,此时第三插孔17与第一插杆13不再同轴,故而第一插杆13的内端在弹簧杆12的弹性拉力作用下与齿轮10的侧面紧密滑动接触配合,条形齿条11与齿轮10恢复啮合配合,当条形齿条11与齿轮10齿牙相互阻挡往复恢复啮合配合时,当移动板9往复左右移动后,条形齿条11与齿轮10能够恢复啮合配合,然后通过强压油缸4使竖轴2带动第一支撑臂5向顺时针转动,提升农具的方向转动,驱动装置带动移动板9左右往复移动数次,移动板9通过弹簧杆12带动条形齿条11左右移动,从而使齿轮10正反转动,至第三插孔17与第一插杆13同轴,插杆13在弹簧杆12的弹性拉力作用下向内移动,插杆13的内端重新插入第三插孔17内,条形齿条11向内移动并与齿轮10再次分离,此时转轴7无法再相对于条形盒6转动,从而使第一支撑臂5、第二支撑臂8与条形盒6恢复伸直的提升臂,完成农具的安装。

具体而言,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往复丝杠副21,往复丝杠副21的丝杠转动安装条形盒6的内侧,往复丝杠副21的丝杠通过轴座转动安装在条形盒6的内侧,条形盒6的内侧开设条形透槽23,条形透槽23内活动安装仅能够左右移动滑杆24,滑杆24的外端与对应的往复丝杠副21的丝母固定连接,滑杆24的内端与对应的移动板9固定连接,第一支撑臂5的内侧转动安装伸缩轴25,伸缩轴25的外管通过轴座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撑臂5的内侧,伸缩轴25的一端与往复丝杠副21的丝杠的一端通过万向联轴器26相连接,伸缩轴25的另一端固定安装第一斜齿轮27,箱体1的顶侧与底侧分别固定安装第二斜齿轮28,第二斜齿轮28与对应的竖轴2同轴,第二斜齿轮28与对应的第一斜齿轮27啮合配合。竖轴2带动第一支撑臂5、伸缩轴25公转转动时,第一斜齿轮27沿第二斜齿轮28滚动,第一斜齿轮27带动伸缩轴25自转转动,伸缩轴25通过万向联轴器26带动往复丝杠副21的丝杠正反转动,往复丝杠副21的丝母通过滑杆24带动移动板9左右移动,当条形盒6相对第一支撑臂5转动时,伸缩轴25伸缩变化,往复丝杠副21的丝杠与伸缩轴25通过万向联轴器26保持传动连接,且第一支撑臂5由水平转动至第一支撑臂5的左端朝上,往复丝杠副21的丝母沿丝杠往复两次。

具体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支撑臂8包括横管30,横管30的一端通过U型架与另一侧的转轴7固定连接,横管30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第二丝母31,第二丝母31内螺纹配合安装丝杆32,丝杆32的右端仅能够在横管30内左右移动,横管30的内周开设条形滑槽,条形滑槽内滑动安装滑块,滑块与丝杆32的右端固定连接,丝杆32的另一端开设上下通透的球形透槽33,球形透槽33内转动安装球体34,球体34上开设上下通透的销孔35。通过拧动第二丝母31,能够左右调节丝杆32,滑块沿条形滑槽左右滑动,对销孔35左右调节,第二支撑臂8的另一端安装农具时,球体34在球形透槽33内转动,从而时农具的销钉能够穿过销孔35,从而使农具安装更加便捷。

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移动板9与条形盒6通过限位伸缩杆40相连接。移动板9左右移动时,限位伸缩杆40伸缩变化,从而使移动板9仅能够在条形盒6内左右移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