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解锁方法、可穿戴设备、解锁设备、解锁装置

一种解锁方法、可穿戴设备、解锁设备、解锁装置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解锁方法、可穿戴设备、解锁设备、解锁装置,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基于电控驱动机构的动作实现解锁,所述方法包括:接收解锁设备发送的解锁信息;对所述解锁信息进行验证;当验证通过后,驱动所述电控驱动机构动作,以使所述可穿戴设备实现解锁。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传统的机械开锁工具解锁的方式相比,可以避免开锁工具被复制或者丢失后造成的非正常拆卸安全隐患,同时本申请对解锁指令进行合法性校验以保证解锁指令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有助于手表遭受恶意解锁指令攻击,进一步加强了防拆卸手表的安全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98313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清研讯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911285741.8

  • 发明设计人 赵瑞祥;尹作彪;张西洋;

    申请日2019-12-13

  • 分类号E05B47/00(20060101);E05B51/00(20060101);E05B63/00(20060101);E05B65/00(20060101);A44C5/2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448 北京中强智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黄耀威

  • 地址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3号32021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29:13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手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解锁方法、可穿戴设备、解锁设备、解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可穿戴设备(例如腕表式通信终端)大都通过机械锁扣解锁,实现从佩戴用户身上脱卸,当该腕表式通信终端用于特殊用途,例如监狱服刑人员或者婴儿防盗、儿童防走失等装置时,一旦佩戴者或者不法分子掌握了机械解锁方法或者机械解锁器具,即可拆卸该腕表式通信终端,给监狱管理或者婴儿防盗、儿童防走失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在这种情况下,当这些被监管人员脱离了该腕表式通信终端时,对被监管人员的定位操作根本无法实现。

若能够提供一种基于驱动指令控制解锁的腕表式通信终端以及相应的终端控制方法,将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解锁方法、可穿戴设备、解锁设备、解锁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解锁方法,用于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基于电控驱动机构的动作实现解锁,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解锁设备发送的解锁信息;

对所述解锁信息进行验证;

当验证通过后,驱动所述电控驱动机构动作,以使所述可穿戴设备实现解锁。

具体地,所述对所述解锁信息进行验证,具体包括:

对所述解锁信息进行解密,若解密后得到的第二密令与所述可穿戴设备本地存储的第一密令匹配,则验证通过。

具体地,所述对所述解锁信息进行验证,具体包括:

验证解锁信息是否对所述可穿戴设备具备解锁权限,若具备,则验证通过。

具体地,所述接收解锁设备发送的解锁信息,具体包括:

接收解锁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测距信息的数据帧;

所述对所述解锁信息进行验证,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测距信息测算所述解锁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若所述距离在解锁距离范围内,则验证通过。

具体地,所述接收解锁设备发送的解锁信息,具体包括:

接收解锁设备发送的携带有定位信息的数据帧;

所述对所述解锁信息进行验证,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定位信息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位置,若所述位置在解锁位置范围内,则验证通过。

具体地,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锁扣,所述锁扣用于第一待锁止部件与第二待锁止部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所述锁扣包括基座、翻盖、锁舌和电控驱动机构,所述锁舌设置于所述基座和翻盖其中之一上,于所述基座和翻盖的另一个之上设置有锁舌槽,使得当所述锁扣处于锁止位时,所述锁舌插入至所述锁舌槽;

所述电控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锁舌的运动,使得当所述锁舌能够回缩至让出所述锁舌槽而解锁。

具体地,应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基于所述测量信息进行相应测试,其中,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至少包括UWB通信技术。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接收解锁设备发送的解锁请求;

主控模块以及电控驱动机构,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通信模块以及所述电控驱动机构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用于对所述解锁请求进行验证,以及当验证通过后,驱动所述电控驱动机构动作,以使所述可穿戴设备实现解锁。

依据本申请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解锁设备,包括:

主控模块,用于生成解锁请求;

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向可穿戴设备发送所述解锁请求。

依据本申请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解锁装置,用于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基于电控驱动机构的动作实现解锁,所述装置包括:

解锁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解锁设备发送的解锁信息;

验证模块,用于对所述解锁信息进行验证;

解锁模块,用于当验证通过后,驱动所述电控驱动机构动作,以使所述可穿戴设备实现解锁。

具体地,所述验证模块,具体包括:

密令验证单元,用于对所述解锁信息进行解密,若解密后得到的第二密令与所述可穿戴设备本地存储的第一密令匹配,则验证通过。

具体地,所述验证模块,具体包括:

权限验证单元,用于验证解锁信息是否对所述可穿戴设备具备解锁权限,若具备,则验证通过。

具体地,所述解锁信息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解锁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测距信息的数据帧;

所述验证模块,具体包括:

测距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测距信息测算所述解锁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若所述距离在解锁距离范围内,则验证通过。

具体地,所述解锁信息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解锁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测距信息的数据帧;

所述验证模块,具体包括:

定位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定位信息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位置,若所述位置在解锁位置范围内,则验证通过。

具体地,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锁扣,所述锁扣用于第一待锁止部件与第二待锁止部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所述锁扣包括基座、翻盖、锁舌和电控驱动机构,所述锁舌设置于所述基座和翻盖其中之一上,于所述基座和翻盖的另一个之上设置有锁舌槽,使得当所述锁扣处于锁止位时,所述锁舌插入至所述锁舌槽;

所述电控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锁舌的运动,使得当所述锁舌能够回缩至让出所述锁舌槽而解锁。

具体地,应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基于所述测量信息进行相应测试,其中,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至少包括UWB通信技术。

依据本申请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解锁系统,包括上述的可穿戴设备和上述的解锁设备。

依据本申请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解锁方法。

依据本申请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介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介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手表的控制方法。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解锁方法、装置及系统、可穿戴设备、解锁设备、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基于接收到的解锁信息进行验证,并在该解锁信息通过验证时,驱动可穿戴设备的电控驱动机构动作,使其带动锁扣中的电机转动实现解锁。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传统的机械开锁工具解锁的方式相比,可以避免开锁工具被复制或者丢失后造成的非正常拆卸安全隐患,同时本申请对解锁信息进行校验以保证解锁信息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有助于防止可穿戴设备遭受恶意解锁指令攻击,进一步加强了可穿戴设备的安全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拆卸手表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拆卸手表表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解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解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令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令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解锁方法,用于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基于电控驱动机构的动作实现解锁,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解锁设备发送的解锁信息;

步骤102,对解锁信息进行验证;

步骤103,当验证通过后,驱动电控驱动机构动作,以使可穿戴设备实现解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解锁方法,例如可以应用于一种防拆卸手表(或者脚环等设备),该防拆卸手表中包含用于固定的锁扣,可在电控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带动该锁扣动作实现解锁。具体来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例如防拆卸手表)的电控驱动机构可以设置在表头部位,通过表带中埋入的导线与锁扣中的电机连接,从而实现指令控制电控驱动机构带动锁扣进行解锁,相比于传统手表通过钥匙等机械开锁工具进行开锁来说,通过指令驱动的方式实现解锁,可以避免开锁工具被复制或者丢失后造成的非正常拆卸安全隐患。

当防拆卸手表接收到来自解锁设备的解锁信息时,对所述解锁信息进行验证,例如基于解锁信息进行合法性校验,其中,合法性校验可以是指对该解锁信息是否具备实现其对应的控制功能的权限,在这里主要是指该解锁信息是否具备对防拆卸手表的解锁权限,即解锁信息是否能够实现合法解锁该防拆卸手表;最后,基于合法性校验结果实现对防拆卸手表的解锁,具体来说,如果解锁信息能够通过合法性校验,则驱动手表中的电控驱动机构动作,从而带动锁扣中的电机转动实现解锁,以实现通过控制指令驱动手表解锁,避免传统机械解锁方式中开锁工具被复制或者丢失后造成的非正常拆卸安全隐患,当然如果解锁信息无法通过合法性校验,则可以忽略本次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或者向相应的报警系统中或者管理员处发送报警信息以提示手表正被非法解锁,进一步防止防拆卸手表被恶意解锁,保证防拆卸手表的安全性。

通过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穿戴设备基于接收到的解锁信息进行验证,并在该解锁信息通过验证时,驱动可穿戴设备的电控驱动机构动作,使其带动锁扣中的电机转动实现解锁。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传统的机械开锁工具解锁的方式相比,可以避免开锁工具被复制或者丢失后造成的非正常拆卸安全隐患,同时本申请对解锁信息进行校验以保证解锁信息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有助于防止可穿戴设备遭受恶意解锁指令攻击,进一步加强了可穿戴设备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作为上述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的细化和扩展,为了完整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提供了另一种可穿戴设备的解锁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接收解锁设备发送的解锁信息;

步骤202,对解锁信息进行解密,若解密后得到的第二密令与可穿戴设备本地存储的第一密令匹配,则验证通过;

步骤203,当验证通过后,驱动电控驱动机构动作,以使可穿戴设备实现解锁。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解锁操作的安全性,解锁设备需要对解锁信息进行加密处理,然后向防拆卸手表发送加密后的解锁信息,从而防拆卸手表可以通过解密解锁信息的方式验证解锁信息的合法性,以保证解锁操作的安全性。另外,在步骤201之前,解锁设备可以先向可穿戴设备中发送会话请求以触发解锁设备与穿戴设备之间的交互通信,穿戴设备基于接收到会话请求,会向解锁设备中返回一个加密指令请求消息,其中,该请求消息中会包含有穿戴设备端生成的第一密令以及穿戴设备的标识信息,解锁设备在接收到包含有上述信息的加密指令请求消息后,首先会依据穿戴设备的标识信息验证解锁设备或者操作人员是否对该穿戴设备具备相应的控制权限,其次在判断解锁设备或操作人员对穿戴设备具备控制权限后,依据第一密令生成一个加密控制指令向穿戴设备端发送。这里的第一密令可以是穿戴设备端生成的一个随机或符合特定预设规则的数字、字符串、或是数字和字符串的组合等等。

进一步的,穿戴设备(例如防拆卸手表)接收到解锁设备返回的加密解锁信息后,对其进行解密,如上文可知,加密解锁信息中包含第一密令以及命令包,对其进行解锁后可以得到相应的密令部分和命令包部分,这里将解锁得到的密令部分称为第二密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具体地,解锁设备将第一密令与命令包结合,并利用预设私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控制指令。利用预设公钥对加密控制指令进行解密,得到解密控制指令以及第二密令,其中,预设公钥与预设私钥相匹配。其中,解锁设备可以基于RSA算法进行控制指令的加密,即利用解锁设备中预先保存的私钥进行控制指令的加密,需要注意的是,生成的加密控制指令中应包含加密指令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第一密令以及命令包,第一密令用于后续验证控制指令的安全性,命令包用于实现对手表的控制。与加密方法相对应的,利用手表中预先保存的与解锁设备中私钥对应的公钥实现对加密控制指令的解密,以提高手表的安全性。

具体地,手表的锁扣包括电控驱动机构,该电控驱动机构在手表的驱动电路的驱动下能够实现转动从而解锁锁扣,最终实现防拆卸手表的解锁。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拆卸手表锁扣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的锁扣,用于第一待锁止部件(1)与第二待锁止部件(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包括基座(3)、翻盖(4)、锁舌(6)和电控驱动机构,锁舌(6)设置于基座(3)和翻盖(4)其中之一上,于基座(3)和翻盖(4)的另一个之上设置有锁舌槽,使得当锁扣处于锁止位时,锁舌(6)插入至锁舌槽(9);电控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锁舌(6)运动,使得当锁舌(6)能够回缩至让出锁舌槽而解锁。

进一步的,作为上述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的可替代方案,如图2所示的解锁方法中,步骤202可以替换为步骤204:验证解锁信息是否对可穿戴设备具备解锁权限,若具备,则验证通过。

当然,为了进一步提升保证解锁安全,如图2步骤202中示出的方法,也可以替换为步骤202和步骤204相结合的形式,即对解锁信息进行解密得到的第二密令与第一密令相符,且解锁信息具备对可穿戴设备的解锁权限时,验证通过。值得注意的是,步骤202和步骤204的两种验证方式先后顺序不做限定。

下面以先进行解密验证后进行权限验证的方式对本申请上述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利用预设私钥对加密控制指令解密后,验证解密得到的第二密令与之前生成的第一密令的一致性,若一致可以认为该指令是安全的,那么可以进一步验证该指令的合法性。基于安全性考虑加密控制指令中还会包含发送控制指令的解锁设备和/或请求者的ID信息,即身份信息,对解锁指令的合法性判断具体来说是指判断解锁指令中包含的ID信息与手表中预存的权限列表是否匹配,其中解锁设备ID表征发送加密控制指令的设备,而请求者ID表征发送加密控制指令的具体操作人员,在进行合法性校验时,可以只考虑发送加密控制指令的设备是否具有相应权限,也可以只考虑操作人员是否具有相应权限,还可以将二者综合考虑防止恶意人员窃取解锁设备或者盗取操作人员身份信息从而恶意解锁。表1示出了一种防拆卸手表的预设权限列表,表1是一种只考虑解锁设备ID或者只考虑操作人员ID的情况,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不做限定,如表1所示,ID1属于超级用户(或者超级设备)具备对防拆卸手表的全部权限,ID2……IDn属于普通用户(或者普通设备)仅具备对防拆卸手表的开锁权限,那么当解锁指令中包含的ID信息与表中的任意一个用户ID信息相匹配,就可以说明该解锁指令具备对防拆卸手表的解锁权限,而如果解锁指令中包含的ID信息不属于任何表中记录的用户ID信息,说明该解锁指令不具备对防拆卸手表的解锁权限。

表1

基于对上述合法性校验的描述容易理解,在解锁指令通过合法性校验时,防拆卸手表可以控制电控驱动机构动作,实现对手表的解锁,而如果为通过合法性校验,则应忽略控制指令或进行报警,避免手表被恶意拆卸。

进一步的,作为上述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的可替代方案,如图2所示的解锁方法中,解锁信息包括携带有测量信息的数据帧,步骤202可以替换为步骤205和/或步骤206。

相似的,如图2步骤202中示出的方法,也可以替换为步骤202、步骤204、步骤205和步骤206相结合的形式,具体结合顺序与上述步骤202和步骤204的说明相似,不再赘述。

步骤205,测量信息包括测距信息;基于测距信息测算解锁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若距离在解锁距离范围内,则验证通过。

需要说明的是,与步骤205对应的,步骤201中接收的解锁信息具体应为携带有测距信息的数据帧,数据帧中可以携带多种信息,具体携带的信息与验证方式对应,例如仅进行测距验证,则数据帧中只携带测距信息即可,这时测距信息可以理解为解锁信息,如果还需进行权限验证,则数据帧中还可以携带解锁设备和/或请求者的ID信息,以便进行权限验证。

其中,可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测距,测量原理可以是飞行时间法(TimeOf Flight),单边单向测距(Single-sided One-way Ranging)、单边双向测距(Single-sided Two-way Ranging)、双边双向测距(Double-sided Two-way Ranging)等,在这些实施例中,所述测距信息可以是时间戳信息。

进一步的,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定位系统经过时钟同步后,最少可通过一帧数据帧以单边单向测距(Single-sided One-way Ranging)的方式实现测距,在这些一帧测距的实施例里,该数据帧不仅携带所述测量信息,还可以携带所述解锁信息,使得解锁设备和穿戴设备之间可通过一帧数据帧的收发,实现快速、安全解锁,有效的节约信道资源和提高解锁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些实施例中,解锁设备可以为便携的手持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电子解锁器等等。

步骤206,测量信息包括定位信息;基于定位信息确定可穿戴设备的位置,若位置在解锁位置范围内,则验证通过。其中,步骤201中接收的解锁信息具体应为携带有定位信息的数据帧,数据帧携带的其他类型信息与步骤205对应的说明相似,不再赘述。

其中,可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定位,定位解算原理例如可以是到达角法(Angle of Arrival,AOA)、时间到达差法(TDOA,Time Deference of Arrival)、以及测距圆相交法(即通过目标与至少三个基站的距离值计算目标的坐标),测距圆相交法中的距离值通过测距获得。

具体的,确定可穿戴设备的位置可通过两种方式:

其一、解锁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中至少一个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天线,则可通过解算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的测距和测向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相对于所述解算设备的位置坐标。所述数据帧中可包括用于测距的时间戳信息,而测向可通过计算数据帧到达不同天线的相位差实现。

其二、可穿戴设备还与短距离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其他节点设备通信连接,通过与其他节点设备的之间数据帧,确定该可穿戴设备设备在该通信网络组成的定位系统中的位置坐标。例如,所述定位系统中的解算服务器端算出位置坐标后通过数据帧讲该位置坐标返回至可穿戴设备端,另外,可穿戴设备端也可以基于与多个节点的数据帧进行测距和/或测向来确定自身的位置坐标。在一些实施例中,解锁设备具体为解算服务器,解算服务器发送的解锁信息中包括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位置信息。

在上述步骤205中,基于数据帧中携带的测距信息,应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基于该测距信息进行测量解锁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其中,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至少包括UWB通信技术,如果二者之间的距离在预定的解锁距离范围内,可以判定本次解锁操作为安全操作,可以通过验证进而解锁该防拆卸手表。以防拆卸手表在监狱场景中的应用来说,为犯人佩戴防拆卸手表并基于距离测算的方式进行解锁验证,即使解锁设备被恶意窃取,设备持有者也只能在接近犯人的情况下实现对手表的解锁,因此只需要将解锁距离控制在可监控的安全范围内就可以有效避免手表被恶意解锁。

在上述步骤206中,基于数据帧中携带的定位信息,对手表进行定位,并在手表的位置在预定的解锁位置范围内时,可以判定本次解锁操作为安全操作,可以通过验证解锁手表。同样以监狱场景为例,通过定位防拆卸手表的位置的方式,能够保证犯人佩戴的手表只有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拆卸下手表,如果超过这个范围,比如犯人越狱,手表将无法被拆卸。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加强解锁安全性,上述方式1和方式2的两种验证方式也可以互相结合,即先进行距离验证后进行定位验证,或者先进行定位验证后进行距离验证,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对于上述的步骤202、步骤204和步骤205中提到的几种验证方式,在具体的方式选择中,还需要结合解锁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的具体结构来确定。

例如,对于步骤205中提供的验证方式来说,解锁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中均应包含能够实现无线通信的无线模块,例如UWB无线模块,防拆卸手表与解锁设备之间基于UWB无线模块通信。基于UWB无线模块通信的方式进行解锁,管理人员无需携带任何解锁工具,只需通过无线基站向手表中发送解锁命令即可远程解锁锁扣。基于UWB无线模块功耗低可延长手表的使用时间,另外UWB信号必须采用与发射端一致的扩频码脉冲序列才能进行解调,另外UWB的每个信号脉冲都非常短,持续时间只有2.5纳秒,因为这意味着系统通信几乎总是处于“关闭”状态。系统只有1.2%的时间处于打开状态(即发送信号),其余98.8%的时间处于关闭状态。由于这个非常短的占空比,因此UWB信号对周围设备不可见,综上使得系统具有较强的系统安全性。

而对于步骤202、步骤204提供的验证方式,解锁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既可以是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也可以是通过有线通信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解锁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中可以包含无线模块,也可以包含有线通信接口,其中,无线模块的形式与上文中相同,解锁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之间的有线通信具体可以包括接触式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解锁设备可以包括与防拆卸手表进行无线通信的例如计算机设备、服务器等终端,也可以包括与防拆卸手表进行接触式通信的例如电子解锁器等终端。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拆卸手表表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解锁器的结构示意图。基于防拆卸手表的通信触点与电子解锁器的通信触点的接触,实现防拆卸手表与电子解锁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当然,如图6中的电子解锁器还可以包括UWB模块,电子解锁器和防拆卸手表之间也可以基于各自的UWB模块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另外,能够与防拆卸手表实现接触式通信的终端并不局限于电子解锁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更加方便、安全的终端与防拆卸手表之间实现接触式通信进而对防拆卸手表进行控制,在此仅对电子解锁器进行举例说明,其他形式的终端不做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2所示的方法中,需要基于对防拆卸手表的控制信号向手表发送会话请求,从而建立数据通信连接,而这里所说的控制信号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得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控制终端直接向解锁设备中发送该控制信号,例如,通过一台专门的计算机作为控制终端,通过UWB基站向解锁设备中发送对某部防拆卸手表的解锁信号,解锁设备基于来自控制终端的解锁信号向手表发送会话请求,计算机通过UWB基站向防拆卸手表发送会话请求、加密控制指令,防拆卸手表通过UWB无线模块向UWB基站发送控制指令、指令执行结果等。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接触作为控制信号,例如,感应到解锁器和防拆卸手表二者的通信触点接触即视为接收到控制信号,又例如,解锁器和防拆卸手表二者的通信触点接触后,操作人员可以按压解锁设备上的解锁按钮,将对解锁按钮的按压视为控制信号,从而使触发解锁设备向手表发送会话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即使解锁器是基于与手表的接触式通信获取控制需求的,也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建立与防拆卸手表之间的会话请求,这样只需要解锁器与手表进行短暂接触,而后再进行无线控制解锁即可,操作更加方便,当然,解锁设备从控制设备处获取控制需求后,也可以通过接触式通信的方式实现对防拆卸手表的控制,在无线通信不稳定的情况下也不影响正常的解锁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通信触点的接触获取解锁需求时,为了防止解锁器丢失或失窃时任何人拿到解锁设备都可以对手表进行解锁,还可以通过指纹校验的方式确保开锁人的身份,具体地,解锁设备还包括指纹传感器;解锁设备感应到解锁设备的通信触点与防拆卸手表的通信触点接触后,通过指纹传感器获取指纹信息;在指纹信息与预设管理指纹信息匹配时,向手表发送会话请求。

通过指纹验证的方式,有助于确保开锁人的身份,避免解锁器丢失时任何人拿到解锁器都可以进行解锁。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通过指纹验证的方式进行身份确认,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想到通过密码验证、虹膜认证等等其他方式实现身份确认,在此不做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图9和图10示出了两种不同的指令传输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操作人员直接向计算机中输入解锁需求,通过计算机向手表发起会话请求,进而进行指令传输实现解锁,或者操作人员手持解锁器与手表进行接触式通信后,解锁器获取到解锁需求,从而通过解锁器向手表发起会话请求,进而进行指令传输实现解锁。如图10所示,由控制终端向计算机或者解锁器下发解锁需求,而后计算机或解锁器基于解锁需求向手表发起会话请求。其中,解锁设备与防拆卸手表之间不限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解锁设备与控制终端之间也不限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

综上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解锁条件可以包括:1、对加密的解锁信息解密成功,得到的第二密令与第一密令一致;2、解锁信息具备对相应的可穿戴设备的解锁权限;3、解锁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满足解锁距离范围;4、可穿戴设备的位置在解锁位置范围内。以上4个解锁条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满足一个或多个的情况下对可穿戴设备进行解锁,并且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可以基于UWB模块实现,UWB可以实现高精度定位、测距以及快速通信,使得解锁操作即安全又快捷。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包含的技术方案除对可穿戴设备进行解锁外,还可以包括对可穿戴设备进行其他的控制,例如修改预设权限列表。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权限修改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基于接收到的会话请求生成第一密令,并发送包含第一密令的加密指令请求消息。

步骤302,接收加密控制指令。

步骤303,对加密控制指令进行解密,得到解密控制指令以及第二密令,其中,解密控制指令包括权限列表修改指令。

步骤304,判断第二密令与第一密令是否对应。

步骤305,若对应,则当手表中存储的权限列表指示权限列表修改指令对应的解锁设备和/或请求者具有对权限列表的修改权限时,基于权限列表修改指令修改预设权限列表。

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与图2示出的实施例原理相似,对权限列表修改指令也可以基于表1进行验证,如表1所示,当指令中包含的ID信息为ID1时,可以认为该权限列表修改指令合法,可以被执行,进一步可以基于该权限列表修改指令中包含的具体修改命令对预设权限列表进行相应的修改。当某一个用户私钥泄密或者某一个电子解锁器遗失时,只需要用超级用户删除对应一部分手表内部的权限列表的对应行,即可使该用户或者该电子解锁器失效。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手表的控制方法,不限于上述图2和图3提供的两种实施方式,解锁设备不仅可以向手表中发送解锁指令、权限列表修改指令,还可以将两种指令加密后同时发送到手表中,经过手表的解密和分析后得到相应类型的指令,进一步进行校验和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控制指令除上述的解锁指令以及权限列表修改指令外,还可以包含其他类型的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手表功能的指令,并且不限于各种类型指令的响应顺序。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通信模块,用于接收解锁设备发送的解锁请求;主控模块以及电控驱动机构,主控模块分别与通信模块以及电控驱动机构连接,主控模块用于对解锁请求进行验证,以及当验证通过后,驱动电控驱动机构动作,以使可穿戴设备实现解锁。其中,可穿戴设备的结构可以参照如图5所示的防拆卸手表表头的结构。

在本申请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防拆卸手表具有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例如UWB模块),穿戴设备(例如防拆卸手表)与解锁设备之间不执行短距离无线通信,防拆卸手表与解算服务器之间通过基站(例如UWB基站)通信,另外防拆卸手表周期性发送测量信号,UWB基站收到测量信号并将其发送至解算服务器,解算服务器解算测量信号确定防拆卸手表的位置。在该场景下,解锁流程如下:

当防拆卸手表检测到的所述防拆卸手表中的通信触点与解锁设备相应的触点接触时,根据解算服务器提供的所述防拆卸手表的实时位置确定所述实时位置在解锁位置范围内,则验证通过,驱动电控驱动机构动作,以使可穿戴设备实现解锁。

在另外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防拆卸手表还具有RFID模块,则解锁设备检测到解锁设备相应的触点接触与手表的充电触点或通信触点接触,则启动解锁设备上的读码设备读取该防拆卸手表的标识信息,并向解算服务器发送该标识信息,解算服务器根据该标识信息验证所述防拆卸手表是否拥有解锁权限,若通过验证,则解算服务器通过UWB基站向所述防拆卸手表下发相应的指令驱动电控驱动机构动作,以使可穿戴设备实现解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解锁设备,包括:主控模块,用于生成解锁请求;通信模块,通信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向可穿戴设备发送解锁请求。其中,解锁设备的结构可以参照图6示出的电子解锁器的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解锁系统,包括上述的可穿戴设备和上述的解锁设备。

其中,可穿戴设备、解锁设备以及解锁系统实现的功能参照图1和图2实施例对应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作为图1方法的具体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锁装置,用于可穿戴设备,如图7所示,可穿戴设备基于电控驱动机构的动作实现解锁,该装置包括:

解锁信息接收模块41,用于接收解锁设备发送的解锁信息;

验证模块42,用于对解锁信息进行验证;

解锁模块43,用于当验证通过后,驱动电控驱动机构动作,以使可穿戴设备实现解锁。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如图8所示,该装置还包括:验证模块42,具体包括:

密令验证单元421,用于对解锁信息进行解密,若解密后得到的第二密令与可穿戴设备本地存储的第一密令匹配,则验证通过。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如图8所示,验证模块42,具体包括:

权限验证单元422,用于验证解锁信息是否对可穿戴设备具备解锁权限,若具备,则验证通过。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如图8所示,解锁信息接收模块41,具体用于接收解锁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测距信息的数据帧;验证模块42,具体包括:测距单元423,用于基于测距信息测算解锁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若距离在解锁距离范围内,则验证通过。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如图8所示,解锁信息接收模块41,具体用于接收解锁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测距信息的数据帧;验证模块42,具体包括:定位单元424,用于基于定位信息确定可穿戴设备的位置,若位置在解锁位置范围内,则验证通过。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可穿戴设备包括锁扣,锁扣用于第一待锁止部件与第二待锁止部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锁扣包括基座、翻盖、锁舌和电控驱动机构,锁舌设置于基座和翻盖其中之一上,于基座和翻盖的另一个之上设置有锁舌槽,使得当锁扣处于锁止位时,锁舌插入至锁舌槽;电控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锁舌的运动,使得当锁舌能够回缩至让出锁舌槽而解锁。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应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基于测量信息进行相应测试,其中,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至少包括UWB通信技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装置所涉及各功能单元的其他相应描述,可以参考上述解锁方法中的对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方法,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手表的控制方法。

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场景所述的方法。

基于上述的方法以及虚拟装置实施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具体可以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介质和处理器;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的手表的控制方法。

可选地,该计算机设备还可以包括用户接口、网络接口、摄像头、射频(RadioFrequency,RF)电路,传感器、音频电路、WI-FI模块等等。用户接口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等,可选用户接口还可以包括USB接口、读卡器接口等。网络接口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蓝牙接口、WI-FI接口)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该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存储介质中还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操作系统是管理和保存计算机设备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支持信息处理程序以及其它软件和/或程序的运行。网络通信模块用于实现存储介质内部各组件之间的通信,以及与该实体设备中其它硬件和软件之间通信。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可穿戴设备基于接收到的解锁信息进行验证,并在该解锁信息通过验证时,驱动可穿戴设备的电控驱动机构动作,使其带动锁扣中的电机转动实现解锁。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传统的机械开锁工具解锁的方式相比,可以避免开锁工具被复制或者丢失后造成的非正常拆卸安全隐患,同时本申请对解锁信息进行校验以保证解锁信息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有助于防止可穿戴设备遭受恶意解锁指令攻击,进一步加强了可穿戴设备的安全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申请所必须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申请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