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加工航空软蜂窝材料挖孔专用刀具

一种加工航空软蜂窝材料挖孔专用刀具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加工航空软蜂窝材料挖孔专用刀具,主要包括:一次成型的柄部、连接部和刃部,所述刃部设置于连接部远离柄部的一端,所述刃部采用环形结构,刃部的壁厚T的范围为0.4±0.025mm,刃口角度α的范围为12°~15°,所述刃部的内口深度h超出待加工材料厚度2~5mm,所述刃部的外圆反锥设置,所述刃部的内孔反锥设置。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的航空软蜂窝隔层材料加工效果差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95881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泯跃航空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409229.0

  • 发明设计人 冷洪滨;

    申请日2021-04-16

  • 分类号B23B5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开发区邵泾路60号4号房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27:3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刀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工航空软蜂窝材料挖孔专用刀具。

背景技术

蜂窝结构芯材是依照仿生学的原理,用最少的材料创造了最强的几何结构,具有优良的抗压、抗弯等性能。蜂窝芯材是由特种纸或金属箔经上胶、叠层、压制、裁切、拉伸和定型而制成的、呈六角形蜂窝状结构的夹层(夹芯)材料。

现有的航空软蜂窝隔层材料,其工件技术要求:孔干净无毛刺,形状完整无划伤,无缺损。目前的加工方法:初期尝试用单刃划刀在CNC机床试切,结果能出形状,效果不佳;改善方案采用多齿套料钻尝试,结果能出形状,但蜂窝孔有毛边、破口等不良现象。因此,亟需一种方案,能同时解决上述问题,达到工件技术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加工航空软蜂窝材料挖孔专用刀具,能够解决现有的航空软蜂窝隔层材料加工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主要内容包括:一种加工航空软蜂窝材料挖孔专用刀具,主要包括:一次成型的柄部、连接部和刃部,所述刃部设置于连接部远离柄部的一端,所述刃部采用环形结构,刃部的壁厚T的范围为0.4±0.025mm,刃口角度α的范围为12°~15°,所述刃部的内口深度h超出待加工材料厚度2~5mm,所述刃部的外圆反锥设置,所述刃部的内孔反锥设置。

优选地,所述刃部的外圆反锥设置为双边0.005mm~0.03mm。

优选地,所述刃部的内孔反锥设置为双边0.005mm~0.03mm。

优选地,所述刃部的内口深度h超出待加工材料厚度3mm。

优选地,在所述连接部处均匀开设有至少两个平行于刀具轴线的脱料孔。

优选地,所述刀具采用合金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刀具的热处理淬火硬度HRC58~62度,抗弯强度大于4KN/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加工出来的航空软蜂窝隔层材料没有毛边和破口,且形状无划伤、无缺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加工航空软蜂窝材料挖孔专用刀具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4为图2中A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B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柄部,2-刃部,3-连接部,4-脱料孔,21-外侧壁,22-内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做具体说明。

如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被加工材料的厚度为19mm,本实施例中一种加工航空软蜂窝材料挖孔专用刀具,主要包括:一次成型的柄部1、连接部3和刃部2,刀具总长度L为85mm,连接部3和刃部2合计35mm,所示柄部1的直径d为12.7mm,所述刃部2设置于连接部远离柄部1的一端,所述刃部2采用环形结构,刃部2的外径D为51mm,刃部2的壁厚T为0.4mm,能够确保刀具的锋利度,同时兼顾加工难度和成本,所述刃部2的内口深度h超出待加工材料厚度3mm,即22mm,所述刃部2的外圆反锥设置,所述刃部的内孔反锥设置。

如图4所示,刃部2的外侧壁21从柄部1往刃口方向逐渐向外倾斜,外圆反锥设置为双边0.005mm,能够降低外圆与工件的摩擦,保护已加工表面;刃部2的内侧壁22从柄部1往刃口方向逐渐向内倾斜,内孔反锥设置为双边0.005mm,便于切除料掉落。

如图5所示,刃口角度α为12°,能够满足锋利的切削要求,如果角度过大,则容易产生毛刺、破口。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切除料脱落,在所述连接部3处均匀开设有两个平行于刀具轴线的脱料孔4,脱料孔4的轴心与刀具的轴心之间的距离L1为15.68mm。

本发明刀具的热处理淬火硬度HRC58~62度,抗弯强度大于4KN/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