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具有整合功能的塑编袋生产用接袋装置

一种具有整合功能的塑编袋生产用接袋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塑编袋生产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整合功能的塑编袋生产用接袋装置,包括皮带输送机、接袋装置,所述皮带输送机包括支撑转动筒、输送带,所述接袋装置设置在所述皮带输送机的输送末端,所述接袋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下均为敞口,所述箱体上端敞口通过上盖板封堵,所述箱体下端敞口通过底板封堵,所述箱体靠近皮带输送机的一侧上部开设有塑编袋进入口,所述塑编袋进入口指向皮带输送机的输送末端。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可以将塑编袋整齐的收集在一起,不需要后期通过人工整理,方便快捷。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93860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涡阳县利达塑料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231038.X

  • 发明设计人 王开杰;

    申请日2021-03-02

  • 分类号B65H29/18(20060101);B65H29/20(20060101);B65H31/10(20060101);

  • 代理机构34158 合肥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朱荣

  • 地址 233600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经济开发区B区乐行路南侧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24:2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编袋生产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整合功能的塑编袋生产用接袋装置。

背景技术

塑编袋生产完成后,是通过皮带输送机传送出来,由于没有专门收集塑编袋的机构,导致排出的塑编袋排列较乱,不利于塑编袋的捆扎运输,需要后期通过人工排列整理塑编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塑编袋生产完成后治理不方便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整合功能的塑编袋生产用接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整合功能的塑编袋生产用接袋装置,包括皮带输送机、接袋装置,所述皮带输送机包括支撑转动筒、输送带,所述接袋装置设置在所述皮带输送机的输送末端,所述接袋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下均为敞口,所述箱体上端敞口通过上盖板封堵,所述箱体下端敞口通过底板封堵,所述箱体靠近皮带输送机的一侧上部开设有塑编袋进入口,所述塑编袋进入口指向皮带输送机的输送末端。

所述接袋装置还包括倾斜设置的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较高的一端指向皮带输送机,所述导向组件较低的一端指向塑编袋进入口,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夹杆组、下夹杆组,所述上夹杆组包括两个设置在同一平面的第一夹杆,所述下夹杆组包括两个设置在同一平面的第二夹杆,所述第一夹杆与第二夹杆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上夹杆组、下夹杆组之间留设有导向缝隙,所述上夹杆组与下夹杆组之间的距离为塑编袋厚度的1.1-1.5倍。

所述导向组件较低的一端穿过塑编袋进入口延伸至箱体内,两个所述第一夹杆位于箱体内部的部分之间的距离为塑编袋长度的0.8-0.9倍,两个所述第一夹杆位于箱体外部的部分之间的距离为塑编袋长度的0.6-0.7倍,所述上盖板内部中间开设有第一气腔,所述上盖板底部开设有与第一气腔连通的吹气孔,吹气孔所覆盖的区域长度小于两个第一夹杆位于箱体内部的部分之间的距离长度,所述第一气腔连接有吹气机构。

所述箱体四周开设有第二气腔,所述箱体四周内壁开设有与第二气腔连通的吸气孔,所述吹气机构包括抽气泵,所述抽气泵进气嘴与第二气腔连通,所述抽气泵出气嘴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一端口连接有可调节气阀,所述三通管另一端口与第一气腔连通。

所述接袋装置还包括推送橡胶辊,所述推送橡胶辊与支撑转动筒平行设置,所述推送橡胶辊位于输送带上方,所述推送橡胶辊与输送带之间的距离为塑编袋厚度的0.8-0.9倍,所述推送橡胶辊与皮带输送机的机架转动连接,所述推送橡胶辊通过绕成“∞”字型的皮带与支撑转动筒传动连接,所述推送橡胶辊转速大于支撑转动筒转速。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整合功能的塑编袋生产用接袋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可以将塑编袋整齐的收集在一起,不需要后期通过人工整理,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箱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支撑转动筒1、皮带输送机2、输送带3、推送橡胶辊4、塑编袋5、上夹杆组6、下夹杆组7、塑编袋进入口8、第一气腔9、吹气孔10、上盖板11、箱体12、三通管13、可调节气阀14、吸气孔15、第二气腔16、抽气泵17、底板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具有整合功能的塑编袋生产用接袋装置,包括皮带输送机2、接袋装置,制备好的塑编袋5通过皮带输送机2传输出来,皮带输送机2包括支撑转动筒1、输送带3,接袋装置设置在皮带输送机2的输送末端,接袋装置包括箱体12,箱体12上下均为敞口,箱体12上端敞口通过上盖板11封堵,箱体12下端敞口通过底板18封堵,塑编袋收集到箱体12内,通过打开底板18的方式将收集的塑编袋5取出,箱体12靠近皮带输送机2的一侧上部开设有塑编袋进入口8,塑编袋进入口8指向皮带输送机2的输送末端,如图2所示,箱体12内部空间横截面积略大于塑编袋的面积。

本装置收集塑编袋的时候,塑编袋5在输送带3上传送,当塑编袋脱离输送带3的时候,惯性作用下,塑编袋穿过塑编袋进入口8进入箱体12内,使塑编袋收集在箱体12内。

参考图1,接袋装置还包括倾斜设置的导向组件,导向组件较高的一端指向皮带输送机2,导向组件较低的一端指向塑编袋进入口8,导向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夹杆组6、下夹杆组7,上夹杆组6包括两个设置在同一平面的第一夹杆,下夹杆组7包括两个设置在同一平面的第二夹杆,第一夹杆与第二夹杆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上夹杆组6、下夹杆组7之间留设有导向缝隙,导向缝隙与输送带3平面相匹配,上夹杆组6与下夹杆组7之间的距离为塑编袋厚度的1.1-1.5倍,塑编袋脱离输送带3之后进入导向组件的导向缝隙内,惯性及重力作用下,塑编袋沿导向缝隙进入箱体12内。

导向组件较低的一端穿过塑编袋进入口8延伸至箱体12内,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延伸至箱体内部的部分水平设置,两个第一夹杆位于箱体12内部的部分之间的距离为塑编袋长度的0.8-0.9倍,即后段,两个第一夹杆位于箱体12外部的部分之间的距离为塑编袋长度的0.6-0.7倍,即前段,参考图2,前段导向输送的时候,夹杆之间的距离小于置于箱体内部的夹杆之间的距离,设置成该种结构使前段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避免塑编袋掉落,后段起到部分支撑作用,便于塑编袋下落到箱体内,上盖板11内部中间开设有第一气腔9,上盖板11底部开设有与第一气腔9连通的吹气孔10,吹气孔10所覆盖的区域长度小于两个第一夹杆位于箱体12内部的部分之间的距离长度,如图2虚线部分所示,第一气腔9连接有吹气机构,导向组件延伸到箱体12内部,惯性作用下,塑编袋沿导向缝隙进入后段部分,吹气机构对第一气腔9吹气,气流通过吹气孔10吹出,使塑编袋两端折弯脱离导向组件,重力及气流推力作用下塑编袋掉落到箱体下部。

塑编袋掉落的时候,塑编袋下方气流会阻挡塑编袋降落,一方面下方气流会降低塑编袋坠落的速度,另一方面下方气流会影响塑编袋水平平稳降落,会导致塑编袋收集的比较乱,参考图1-3,箱体12四周开设有第二气腔16,箱体12四周内壁开设有与第二气腔16连通的吸气孔15,吹气机构包括抽气泵17,抽气泵17进气嘴与第二气腔16连通,抽气泵17出气嘴连接有三通管13,三通管13一端口连接有可调节气阀14,三通管13另一端口与第一气腔9连通。

通过抽气泵17对第二气腔16抽气,同时抽气泵17出气口吹出的部分气流进入第一气腔9内,使吸气孔15进行吸气、吹气孔10进行吹气,塑编袋运动至后段位置时,塑编袋上方为正压状态、下方为负压状态,由于下方气流阻力减少甚至产生负压吸力,上方产生气流压力,可以使塑编袋快速稳定的降落到箱体下部,使塑编袋整齐的收集起来。

参考图1,接袋装置还包括推送橡胶辊4,推送橡胶辊4与支撑转动筒1平行设置,推送橡胶辊4位于输送带3上方,推送橡胶辊4与输送带3之间的距离为塑编袋厚度的0.8-0.9倍,推送橡胶辊4与皮带输送机2的机架转动连接,推送橡胶辊4通过绕成“∞”字型的皮带与支撑转动筒1传动连接,推送橡胶辊4转速大于支撑转动筒1转速,通过推送橡胶辊4快速转动给塑编袋一个切向推力,使塑编袋更加快速的沿导向缝隙进入箱体内并撞击在箱体内壁上停止运动,在气流作用下使塑编袋掉落在箱体内部,该种结构可以使抽气泵17一直处于启动工作状态,不需要重复启动抽气泵17,工作效率高,当然也可以采用另一种间歇的工作方式,在塑编袋进入口8设置一个光电传感器,将光电传感器、抽气泵17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光电传感器判断是否有塑编袋进入箱体内,当塑编袋完全进入箱体内部之后,启动抽气泵17,该种方式为抽气泵17间歇式的工作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得到的技术方案、构思、设计,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