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燃气轮机模块、其搬出方法及更换方法、以及具备其的燃气轮机设备

燃气轮机模块、其搬出方法及更换方法、以及具备其的燃气轮机设备

摘要

燃气轮机模块具备:燃气轮机,其具有燃气轮机转子及燃气轮机壳体;吸气腔室,其与燃气轮机的吸气口连接;排气腔室,其与燃气轮机的排气口连接;外罩,其覆盖燃气轮机;以及共用底座,其搭载燃气轮机、吸气腔室、排气腔室及外罩。在搬运燃气轮机时,连同燃气轮机模块一起进行搬运。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90134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三菱动力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2011391873.1

  • 发明设计人 大场洋祐;中岛慎吾;

    申请日2020-12-02

  • 分类号F02C7/00(20060101);F02C7/20(20060101);F02C7/36(20060101);F16M1/04(20060101);

  • 代理机构11021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海坤

  • 地址 日本国神奈川县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16:0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燃气轮机的燃气轮机模块、具备该燃气轮机模块的燃气轮机设备、燃气轮机模块的搬出方法、以及燃气轮机模块的更换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9年12月4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9-219761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在对燃气轮机进行检查时,在将构成燃气轮机的多个部件分解后,需要对多个部件中的每一个进行检查。因此,燃气轮机的检查期间变长。但是,对运用者而言,存在希望尽可能延长燃气轮机的运用期间这样的期望。

为此,在以下的专利文献1中,提出将运转中的燃气轮机更换为其他的同种燃气轮机的方案。在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将构成燃气轮机的压缩机与涡轮分离后,将压缩机与涡轮分别单独地搬出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8/0187431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通过将运转中的燃气轮机更换为同种燃气轮机,从而能够抑制伴随着燃气轮机的检查以及修理的燃气轮机的停止期间的长期化。但是,对运用者而言,存在希望容易地进行燃气轮机的更换从而缩短作业期间这样的期望。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燃气轮机的更换作业从而缩短作业期间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一方案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搬出方法搬运以下的燃气轮机模块。

所述燃气轮机模块具备:燃气轮机,其具有能够以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燃气轮机转子、以及覆盖所述燃气轮机转子且形成有吸气口及排气口的燃气轮机壳体;吸气腔室,其与所述燃气轮机的所述吸气口连接,能够将来自吸气管道的空气向所述燃气轮机内引导;排气腔室,其与所述燃气轮机的所述排气口连接,能够将来自所述燃气轮机的废气向排气管道引导;外罩,其覆盖所述燃气轮机;以及共用底座,其搭载所述燃气轮机、所述吸气腔室、所述排气腔室及所述外罩,且与燃气轮机基底连接。

在一方案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搬运方法中,执行以下工序:连接解除工序,在该连接解除工序中,解除所述共用底座与所述燃气轮机基底的连接,并且解除所述燃气轮机模块与连接于所述燃气轮机模块且构成所述燃气轮机设备的一部分的多个连接物的连接;所述连接解除工序之后的模块抬起工序,在该模块抬起工序中,将所述燃气轮机模块从所述燃气轮机基底抬起;所述模块抬起工序中的搬运装置配置工序,在该搬运装置配置工序中,在所述共用底座与所述燃气轮机基底之间的间隙配置搬运所述燃气轮机模块的搬运装置;所述搬运装置配置工序之后的模块放下工序,在该模块放下工序中,结束所述模块抬起工序,将所述燃气轮机模块置于所述搬运装置上;以及所述模块放下工序之后的搬出工序,在该搬出工序中,驱动所述搬运装置,使所述燃气轮机模块移动。

在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一方案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更换方法中,执行上述方案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搬出方法,并且执行将与作为所述燃气轮机模块的第一燃气轮机模块不同的第二燃气轮机模块搬入的搬入方法。

所述第二燃气轮机模块具备:第二燃气轮机,其具有能够以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第二燃气轮机转子、以及覆盖所述第二燃气轮机转子且形成有第二吸气口及第二排气口的第二燃气轮机壳体;第二吸气腔室,其与所述第二燃气轮机的所述第二吸气口连接,能够将来自所述吸气管道的空气向所述第二燃气轮机内引导;第二排气腔室,其与所述第二燃气轮机的所述第二排气口连接,能够将来自所述第二燃气轮机的废气向所述排气管道引导;第二外罩,其覆盖所述第二燃气轮机;以及第二共用底座,其搭载所述第二燃气轮机、所述第二吸气腔室、所述第二排气腔室及所述第二外罩,且与所述燃气轮机基底连接。所述第二燃气轮机模块能够与曾与所述第一燃气轮机模块连接的所述多个连接物连接。

在所述搬入方法中,执行以下工序:第二搬运装置配置工序,在该第二搬运装置配置工序中,将所述搬运装置配置于所述燃气轮机基底上;搬入工序,在该搬入工序中,将所述第二燃气轮机模块置于所述搬运装置上,之后驱动所述搬运装置,使所述第二燃气轮机模块在所述燃气轮机基底上移动至所述第一燃气轮机模块曾在的位置;所述搬入工序之后的第二模块抬起工序,在该第二模块抬起工序中,将所述第二燃气轮机模块从所述搬运装置抬起;所述第二模块抬起工序中的搬运装置撤除工序,在该搬运装置撤除工序中,将所述搬运装置从所述燃气轮机基底上移除;所述搬运装置撤除工序之后的第二模块放下工序,在该第二模块放下工序中,结束所述第二模块抬起工序,将所述第二燃气轮机模块置于所述燃气轮机基底上;以及连接工序,在该连接工序中,将所述第二共用底座与所述燃气轮机基底连接,并且将所述第二燃气轮机模块与所述多个连接物连接。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一方案的燃气轮机模块具备:燃气轮机,其具有能够以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燃气轮机转子、以及覆盖所述燃气轮机转子且形成有吸气口及排气口的燃气轮机壳体;吸气腔室,其与所述燃气轮机的所述吸气口连接,能够将来自吸气管道的空气向所述燃气轮机内引导;排气腔室,其与所述燃气轮机的所述排气口连接,能够将来自所述燃气轮机的废气向排气管道引导;外罩,其覆盖所述燃气轮机;燃气轮机底座,其搭载所述燃气轮机以及所述吸气腔室;以及共用底座,其搭载所述燃气轮机底座、所述外罩以及所述排气腔室。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一方案的燃气轮机设备具备:上述方案的燃气轮机模块;吸气侧旋转机械,其具有转子,配置于比所述燃气轮机模块靠轴线第一侧的位置,所述轴线第一侧是在所述轴线延伸的轴线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排气口而所述吸气口所在的一侧;以及吸气侧联轴器,其将所述吸气侧旋转机械的所述转子与所述燃气轮机转子的所述轴线第一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燃气轮机转子的所述轴线第一侧的一端形成有吸气侧连接部。所述吸气侧联轴器具有能够与所述吸气侧连接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能够与所述吸气侧旋转机械的所述转子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在所述吸气侧联轴器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吸气侧连接部的状态下,所述吸气侧联轴器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比所述吸气腔室靠所述轴线第一侧的位置。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其他方案的燃气轮机设备具备:上述方案的燃气轮机模块;排气侧旋转机械,其具有转子,配置于比所述燃气轮机模块靠轴线第二侧的位置,所述轴线第二侧是在所述轴线延伸的轴线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吸气口而所述排气口所在的一侧;以及排气侧联轴器,其将所述排气侧旋转机械的所述转子与所述燃气轮机转子的所述轴线第二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燃气轮机转子的所述轴线第二侧的一端形成有排气侧连接部。所述排气侧联轴器具有能够与所述排气侧连接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能够与所述排气侧旋转机械的所述转子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在所述排气侧联轴器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排气侧连接部的状态下,所述排气侧联轴器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比所述排气腔室靠所述轴线第二侧的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燃气轮机模块、其搬运方法以及其更换方法,能够容易地进行燃气轮机的更换作业,从而能够缩短作业期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燃气轮机设备的概略结构的说明图。

图2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燃气轮机模块的主视图。

图2B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燃气轮机模块的右侧视图。

图2C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燃气轮机模块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燃气轮机设备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搬出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搬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模块抬起工序过程中的共用底座、载荷承受件以及起重器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模块抬起工序中以及搬运装置配置工序过程中的共用底座、载荷承受件、起重器以及搬运装置的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搬运装置配置工序中的燃气轮机设备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模块抬起工序中以及搬运装置配置工序后的共用底座、载荷承受件、起重器以及搬运装置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模块抬起工序中以及搬运装置配置工序后的共用底座、载荷承受件、起重器以及搬运装置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模块放下工序后的共用底座、载荷承受件以及搬运装置的主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搬运装置配置工序后的燃气轮机设备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模块抬起工序中以及搬运装置撤除工序前的共用底座、载荷承受件、起重器、对准调整装置以及搬运装置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燃气轮机;11...燃气轮机转子;11a...第一转子;11b...第二转子;13...吸气侧连接部;14...排气侧连接部;15...燃气轮机壳体;16...中间壳体;20...压缩机;21...压缩机转子;22...压缩机壳体;23...吸气口;24...排出口;25...入口导流叶片装置(IGV装置);26...叶片;27...驱动机;30...燃烧器;31...燃料管线;31a...主燃料管线;31b...燃烧器燃料管线;32a...主燃料调节阀;32b...燃烧器燃料调节阀;40...高压涡轮;41...高压涡轮转子;42...高压涡轮壳体;45...低压涡轮;46...低压涡轮转子;47...低压涡轮壳体;50...排气壳体;51...排气扩散器;51o...外侧扩散器;51i...内侧扩散器;52...扩散器空间;53...排气口;55...吸气侧轴承;56...排气侧轴承;60...吸气腔室;61...排气腔室;62...废气引导部;63...排气腔室壳体;64...排气侧轴承空间;65...排气侧隔室;66...外罩;67...换气装置;80...燃气轮机底座;81...上表面;82...侧面;83a...第一载荷承受件;83b...第二载荷承受件;84...连结件;85...共用底座;86...上表面;87...侧面;88a...第一载荷承受件;88b...第二载荷承受件;89...锚栓;90...吸气侧支承件;91...排气侧支承件;92...IGV支承件;93...排气腔室支承件;94...排气侧隔室支承件;101...吸气管道;102...排气管道;110...吸气侧旋转机械;111...转子;112...连接部;113...壳体;115...吸气侧联轴器;116...第一连接部;117...第二连接部;120...排气侧旋转机械;121...转子;122...连接部;123...壳体;125...排气侧联轴器;126...第一连接部;127...第二连接部;130...辅机室(辅机外罩);131...润滑油供给装置;132...润滑油管线;140...设备建筑物;141...搬出口;145...燃气轮机基底;146...设备基底;150...控制装置;151...线缆;160...搬运装置;161...导轨;161a...建筑物内导轨;161b...运输装置上导轨;162...移动台车;165...自动行进式运输装置;166...起重器;167...对准调整装置;167a...调整台;167b...支承台;M1...燃气轮机模块(或第一燃气轮机模块);M2...第二燃气轮机模块;A...空气;F...燃料;Gc...燃烧气体;Gex...废气;Ar...轴线;Da...轴线方向;Dau...轴线上游侧(轴线第一侧);Dad...轴线下游侧(轴线第二侧);Dc...周向;Dr...径向;Dri...径向内侧;Dro...径向外侧;Ds...侧向;Ds1...侧向第一侧;Ds2...侧向第二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燃气轮机模块、其搬运方法以及其更换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燃气轮机、以及包括该燃气轮机的燃气轮机设备]

参照图1~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燃气轮机、以及包括该燃气轮机的燃气轮机设备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燃气轮机设备具备燃气轮机模块M1、吸气管道101、排气管道102、吸气侧旋转机械110、排气侧旋转机械120、润滑油供给装置131、辅机室(辅机外罩)130、将它们覆盖的设备建筑物140、以及控制它们的动作的控制装置150。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装置150也可以配置在设备建筑物140内,但其基本上配置在设备建筑物140外的控制室内。

燃气轮机模块M1具备燃气轮机10、吸气腔室60、排气腔室61、排气侧隔室65、外罩66、换气装置67、燃气轮机底座80以及共用底座85。

本实施方式的燃气轮机10是双轴燃气轮机。该燃气轮机10具备压缩空气A而生成压缩空气的压缩机20、使燃料F在压缩空气中燃烧而生成燃烧气体Gc的多个燃烧器30、由来自多个燃烧器30的燃烧气体Gc驱动的高压涡轮40、由从高压涡轮40排出的燃烧气体Gc驱动的低压涡轮45、中间壳体16、排气壳体50、吸气侧轴承55以及排气侧轴承56。

压缩机20具有以轴线Ar为中心进行旋转的压缩机转子21、覆盖该压缩机转子21的外周侧的压缩机壳体22、以及对被吸入压缩机壳体22的空气的流量进行调节的入口导流叶片装置(IGV装置)25。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轴线Ar延伸的方向设为轴线方向Da,将以该轴线Ar为中心的周向简单地设为周向Dc,将与轴线Ar垂直的方向设为径向Dr。另外,将轴线方向Da的一侧设为轴线上游侧(或轴线Ar第一侧)Dau,将其相反侧设为轴线下游侧(或轴线Ar第二侧)Dad。另外,将在径向Dr上靠近轴线Ar的一侧设为径向内侧Dri,将其相反侧设为径向外侧Dro。

在压缩机壳体22形成有吸入空气的吸气口23、以及排出压缩空气的排出口24。吸气口23形成于压缩机壳体22的轴线上游侧Dau的端部,排出口24形成于压缩机壳体22的轴线下游侧Dad的端部。IGV装置25具有在压缩机壳体22内的吸气口23侧配置的叶片26、以及驱动该叶片26的驱动机27。

高压涡轮40配置于压缩机20的轴线下游侧Dad。该高压涡轮40具有以轴线Ar为中心进行旋转的高压涡轮转子41、以及覆盖该高压涡轮转子41的外周侧的高压涡轮壳体42。

低压涡轮45配置于高压涡轮40的轴线下游侧Dad。该低压涡轮45具有以轴线Ar为中心进行旋转的低压涡轮转子46、以及覆盖该低压涡轮转子46的外周侧的低压涡轮壳体47。该低压涡轮壳体47与高压涡轮壳体42的轴线下游侧Dad的端部连接。

排气壳体50与低压涡轮壳体47的轴线下游侧Dad的端部连接。排气壳体50具有排气扩散器51。该排气扩散器51具有以轴线Ar为中心而呈筒状的外侧扩散器51o、以轴线Ar为中心而呈筒状且配置于外侧扩散器51o的径向内侧Dri的内侧扩散器51i。外侧扩散器51o的内周侧与内侧扩散器51i的外周侧之间形成供从低压涡轮45排出的废气Gex通过的扩散器空间52。由外侧扩散器51o的轴线下游侧Dad的边缘与内侧扩散器51i的轴线下游侧Dad的边缘划分出的部分形成排气口53。

中间壳体16在轴线方向Da上配置在压缩机壳体22与高压涡轮壳体42之间,且将压缩机壳体22与高压涡轮壳体42连接。从压缩机20的排出口24排出的压缩空气流入该中间壳体16内。

多个燃烧器30设置于中间壳体16。多个燃烧器30由燃料供给源和燃料管线31连接。燃料管线31具有与燃料供给源连接的主燃料管线31a、以及从主燃料管线31a分支的多个燃烧器燃料管线31b。燃烧器燃料管线31b设置于多个燃烧器30中的每一个,且与相对应的一个燃烧器30连接。在主燃料管线31a设置有主燃料调节阀32a。在多个燃烧器燃料管线31b设置有燃烧器燃料调节阀32b。向燃烧器30供给来自燃料管线31的燃料F,并且中间壳体16内的压缩空气也向燃烧器30流入。燃烧器30使燃料F在压缩空气中燃烧,从而生成燃烧气体Gc。该燃烧气体Gc流入高压涡轮壳体42内,从而驱动高压涡轮40。

压缩机转子21与高压涡轮转子41位于同一轴线Ar上且相互连结,从而构成第一转子11a。低压涡轮转子46构成第二转子11b。该第二转子11b不与第一转子11a机械地连结。因此,第二转子11b能够独立于第一转子11a的旋转而进行旋转。换言之,低压涡轮转子46能够独立于高压涡轮转子41的旋转而进行旋转。燃气轮机转子11构成为具有第一转子11a和第二转子11b。在该燃气轮机转子11的轴线上游侧Dau一端、换言之第一转子11a的轴线上游侧Dau一端形成有吸气侧连接部13。另外,在该燃气轮机转子11的轴线下游侧Dad一端、换言之第二转子11b的轴线下游侧Dad一端形成有排气侧连接部14。需要说明的是,吸气侧连接部13以及排气侧连接部14均是连接凸缘。

吸气侧轴承55以使燃气轮机转子11能够旋转的方式对该燃气轮机转子11的轴线上游侧Dau的部分进行支承。另外,排气侧轴承56以使燃气轮机转子11能够旋转的方式对该燃气轮机转子11的轴线下游侧Dad的部分进行支承。

燃气轮机壳体15构成为具有压缩机壳体22、中间壳体16、高压涡轮壳体42、低压涡轮壳体47以及排气壳体50。压缩机壳体22的吸气口23构成该燃气轮机壳体15的吸气口。另外,排气壳体50的排气口53构成该燃气轮机壳体15的排气口。

吸气腔室60与吸气管道101连接,且与燃气轮机壳体15的吸气口23连接。在吸气管道101内流动供压缩机20吸入的空气A。在吸气管道101中,在与空气A的流动相关的上游侧部例如设置有吸气过滤器。在吸气管道101中,在与空气A的流动相关的下游侧部内,空气A沿针对轴线Ar而言的径向Dr流动。吸气腔室60将来自吸气管道101的空气顺畅地向压缩机壳体22内引导。具体而言,吸气腔室60将来自吸气管道101的径向Dr的空气A的流动逐渐转变为轴线方向Da的流动。并且,吸气腔室60使来自吸气管道101的空气A在压缩机壳体22内沿周向Dc大致均等地分布。前述的吸气侧连接部13以及吸气侧轴承55位于该吸气腔室60的径向内侧Dri。

排气腔室61与排气管道102连接,且与燃气轮机壳体15的排气口53连接。从排气壳体50排出的废气Gex在排气腔室61以及排气管道102中流动。在排气管道102中,在与废气Gex的流动相关的上游侧部内,废气Gex沿针对轴线Ar而言的径向Dr流动。排气腔室61将从排气壳体50排出的废气Gex向排气管道102引导。该排气腔室61将从排气壳体50排出的废气Gex的流动逐渐转换为径向Dr的流动。排气腔室61具有废气引导部62、以及排气腔室壳体63。废气引导部62与内侧扩散器51i的轴线下游侧Dad的边缘连接,换言之,其与燃气轮机壳体15的排气口53的一部分连结,使通过了扩散器空间52内的废气Gex的流动的朝向逐渐朝向径向外侧Dro。排气腔室壳体63将内侧扩散器51i及外侧扩散器51o的轴线下游侧Dad的部分、以及废气引导部62覆盖。该排气腔室壳体63与排气管道102连接。

排气侧隔室65位于比排气腔室61靠轴线下游侧Dad的位置,且与该排气腔室61连接。该排气侧隔室65将排气壳体50的内侧扩散器51i以及排气腔室61的废气引导部62的径向内侧Dri的空间与外部分隔开。该空间构成排气侧轴承空间64。前述的排气侧连接部14以及排气侧轴承56位于该排气侧轴承空间64内。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说是排气侧连接部14以及排气侧轴承56配置于排气腔室61的径向内侧Dri。

向该排气侧轴承空间64内供给来自外部的冷却空气。排气侧轴承空间64内的排气侧轴承56被该冷却空气冷却。

如图1以及图2的(A)~(C)所示,外罩66覆盖燃气轮机10。另一方面,外罩66不覆盖吸气腔室60以及排气腔室61。因此,外罩66不覆盖与吸气腔室60连接的燃气轮机10的吸气口23、以及与排气腔室61连接的燃气轮机10的排气口53。并且,外罩66不覆盖配置于吸气腔室60的径向内侧Dri的吸气侧连接部13以及吸气侧轴承55。另外,外罩66也不覆盖配置于排气腔室61的径向内侧Dri的排气侧连接部14以及排气侧轴承56。

换气装置67设置于外罩66的上部。该换气装置67对外罩66内的空气进行换气,抑制外罩66内成为高温的情况。

在燃气轮机底座80搭载有吸气腔室60以及燃气轮机10。该燃气轮机底座80具有供吸气腔室60以及燃气轮机10搭载的上表面81、以及一对侧面82。该燃气轮机底座80的上表面81沿水平方向扩展。如图2的(C)所示,该上表面81是以轴线方向Da作为长度方向的长方形。一对侧面82中一方的侧面82与长方形的上表面81的一对长边中一方的长边连接。另外,另一方的侧面82与长方形的上表面81的一对长边中另一方的长边连接。因此,一对侧面82均沿轴线方向Da延伸且相互平行。

在此,将水平方向且与轴线Ar垂直的方向设为侧向Ds。在该侧向Ds上,将一侧设为侧向第一侧Ds1,将另一侧设为侧向第二侧Ds2。燃气轮机10的轴线Ar在侧向Ds上的位置为侧向Ds上的一方的侧面82的位置与另一方的侧面82的位置之间的中央。

在燃气轮机底座80的一方的侧面82以及另一方的侧面82分别设置有第一载荷承受件83a以及第二载荷承受件83b。第二载荷承受件83b配置在比第一载荷承受件83a靠轴线下游侧Dad的位置。第一载荷承受件83a以及第二载荷承受件83b从燃气轮机底座80的侧面82向侧向Ds突出。设置于一方的侧面82的第一载荷承受件83a、以及设置于另一方的侧面82的第一载荷承受件83a在轴线方向Da上的位置相同。另外,设置于一方的侧面82的第二载荷承受件83b、以及设置于另一方的侧面82的第二载荷承受件83b在轴线方向Da上的位置相同。各载荷承受件83a、83b发挥承受抬起燃气轮机底座80时的载荷的作用。

如图1以及图2的(A)~(C)所示,在共用底座85搭载有燃气轮机底座80、外罩66、排气腔室61以及排气侧隔室65。该共用底座85具有供燃气轮机底座80、外罩66、排气腔室61以及排气侧隔室65搭载的上表面86、以及一对侧面87。该共用底座85的上表面86沿水平方向扩展。如图2的(C)所示,该上表面86呈以轴线方向Da作为长度方向的长方形。一对侧面87中一方的侧面87与长方形的上表面86的一对长边中一方的长边连接。另外,另一方的侧面87与长方形的上表面86的一对长边中另一方的长边连接。因此,一对侧面87均沿轴线方向Da延伸且相互平行。燃气轮机10的轴线Ar在侧向Ds上的位置为侧向Ds上的一方的侧面87的位置与另一方的侧面87的位置之间的中央。需要说明的是,侧向Ds也是沿着燃气轮机底座80的上表面81或共用底座85的上表面86且与轴线Ar垂直的方向。

在共用底座85的一方的侧面87以及另一方的侧面87分别设置有第一载荷承受件88a以及第二载荷承受件88b。第二载荷承受件88b配置在比第一载荷承受件88a靠轴线下游侧Dad的位置。第一载荷承受件88a以及第二载荷承受件88b从共用底座85的侧面87向侧向Ds突出。设置于一方的侧面87的第一载荷承受件88a、以及设置于另一方的侧面87的第一载荷承受件88a在轴线方向Da上的位置相同。另外,设置于一方的侧面87的第二载荷承受件88b、以及设置于另一方的侧面87的第二载荷承受件88b在轴线方向Da上的位置相同。各载荷承受件88a、88b发挥承受抬起共用底座85时的载荷的作用。

燃气轮机底座80的第一载荷承受件83a配置于与共用底座85的第一载荷承受件88a在轴线方向Da上重叠的位置。另外,燃气轮机底座80的第二载荷承受件83b配置于与共用底座85的第二载荷承受件88b在轴线方向Da上重叠的位置。

如图1所示,前述的燃气轮机底座80通过多个连结件(例如,螺栓以及螺母等)84而与共用底座85连接。共用底座85配置在燃气轮机基底145上。该共用底座85通过多个锚栓89而被固定于燃气轮机基底145。各锚栓89未被焊接于共用底座85,以使得能够容易地从共用底座85拆下。

前述的外罩66除了燃气轮机10以外,还覆盖燃气轮机底座80中的除了搭载吸气腔室60的部分以外的所有部分。

如图1所示,燃气轮机模块M1还具备吸气侧支承件90、排气侧支承件91、IGV支承件92、排气腔室支承件93、以及排气侧隔室支承件94。吸气侧支承件90以及排气侧支承件91均支承燃气轮机10。吸气侧支承件90被固定于燃气轮机底座80的上表面81,支承吸气腔室60。该吸气侧支承件90支承吸气腔室60,从而支承与该吸气腔室60连接的燃气轮机10。排气侧支承件91被固定于燃气轮机底座80的上表面81,支承燃气轮机10的轴线下游侧Dad的部分。IGV支承件92被固定于燃气轮机底座80的上表面81,支承IGV装置25。排气腔室支承件93被固定于共用底座85的上表面86,支承排气腔室61。排气侧隔室支承件94被固定于共用底座85的上表面86,支承排气侧隔室65。

吸气侧旋转机械110例如是用于使停止中的燃气轮机转子11开始旋转的起动马达。该吸气侧旋转机械110配置于燃气轮机模块M1的轴线上游侧Dau。吸气侧旋转机械110具有以轴线Ar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111、以及覆盖该转子111的壳体113。该转子111的轴线下游侧Dad的端部从壳体113向轴线下游侧Dad突出。在该转子111的轴线下游侧Dad的端部形成有连接部112。在该吸气侧旋转机械110的连接部112与燃气轮机转子11的吸气侧连接部13之间配置有吸气侧联轴器115。该吸气侧联轴器115具有能够与燃气轮机转子11的吸气侧连接部13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6、以及能够与吸气侧旋转机械110的连接部112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17。吸气侧旋转机械110的转子111与燃气轮机转子11经由该吸气侧联轴器115连接。因此,燃气轮机转子11的吸气侧连接部13能够经由该吸气侧联轴器115与吸气侧旋转机械110的转子111连接。吸气侧联轴器115的第二连接部117位于比吸气腔室60靠轴线上游侧Dau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112、第一连接部116、第二连接部117均是连接凸缘。

润滑油供给装置131经由润滑油管线132向吸气侧轴承55以及排气侧轴承56供给润滑油。

辅机室130覆盖包括吸气侧旋转机械110以及润滑油供给装置131在内的各种辅机。

排气侧旋转机械120例如是由燃气轮机10驱动的旋转机械。具体而言,排气侧旋转机械120例如是发电机、旋转式压缩机、旋转式泵等。该排气侧旋转机械120配置于燃气轮机模块M1的轴线下游侧Dad。排气侧旋转机械120具有以轴线Ar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121、以及覆盖该转子121的壳体123。该转子121的轴线上游侧Dau的端部从壳体123向轴线上游侧Dau突出。在该转子121的轴线上游侧Dau的端部形成有连接部122。在该排气侧旋转机械120的连接部122与燃气轮机转子11的排气侧连接部14之间配置有排气侧联轴器125。该排气侧联轴器125具有能够与燃气轮机转子11的排气侧连接部14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26、以及能够与排气侧旋转机械120的连接部122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27。排气侧旋转机械120的转子121与燃气轮机转子11经由该排气侧联轴器125连接。因此,燃气轮机转子11的排气侧连接部14能够经由该排气侧联轴器125与排气侧旋转机械120的转子121连接。排气侧联轴器125的第二连接部127位于比排气腔室61以及排气侧隔室65靠轴线下游侧Dad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122、第一连接部126、第二连接部127均是连接凸缘。

控制装置150通过各种线缆151与IGV装置25、主燃料调节阀32a、多个燃烧器燃料调节阀32b、润滑油供给装置131等连接。

如图3所示,设备建筑物140建造在设备基底146上。燃气轮机基底145位于该设备建筑物140内,且设置在设备基底146上。设备建筑物140具有搬出口141。该搬出口141设置于燃气轮机模块M1的侧向第一侧Ds1。搬出口141的轴线方向Da上的宽度大于燃气轮机模块M1的轴线方向Da上的宽度。

[燃气轮机模块的搬出及搬入方法、以及执行该搬出及搬入方法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更换方法]

参照图4~图13对本实施方式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搬出及搬入方法、以及执行该搬出及搬入方法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更换方法进行说明。

燃气轮机模块的更换方法通过执行燃气轮机模块的搬出以及搬入方法来执行。因此,首先,按照图4所示的流程图对燃气轮机模块M1的搬出方法进行说明。

在燃气轮机模块M1的搬出方法中,首先,执行连接解除工序(S11)。在该连接解除工序(S11)中,解除共用底座85与燃气轮机基底145的连接C1(参照图1)。具体而言,拆下将共用底座85固定于燃气轮机基底145的多个锚栓89。如前所述,锚栓89未被焊接于共用底座85,因此,无需切断共用底座85的一部分、锚栓89便能够将锚栓89从共用底座85拆下。然后,解除与连接于燃气轮机模块M1的多个连接物的连接。多个连接物均构成燃气轮机设备的一部分。作为连接物,例如是与燃气轮机转子11连接的吸气侧联轴器115及排气侧联轴器125、与吸气管道101、排气管道102、燃烧器30连接的燃料管线31、与吸气侧轴承55及排气侧轴承56连接的润滑油管线132、与各燃料调节阀32a、32b、IGV装置25连接的各种线缆151等。因此,在该连接解除工序(S11)中,解除吸气侧联轴器115的第二连接部117与吸气侧旋转机械110的转子111的连接部112的连接C3(参照图1),并且解除排气侧联轴器125的第二连接部127与排气侧旋转机械120的转子121的连接部122的连接C5。然后,解除吸气腔室60与吸气管道101的连接C6、排气腔室61与排气管道102的连接C7、燃烧器30与燃料管线31的连接、吸气侧轴承55及排气侧轴承56与润滑油管线132的连接、各燃料调节阀32a、32b、IGV装置25与线缆151的连接。

在该连接解除工序(S11)中,根据需要,解除燃气轮机转子11与吸气侧联轴器115的连接C2(参照图1)、以及燃气轮机转子11与排气侧联轴器125的连接C4。

在燃气轮机模块M1的搬出方法中,接着,执行模块抬起工序(S12)。在该模块抬起工序(S12)中,将燃气轮机模块M1从燃气轮机基底145抬起。此时,如图6所示,在设置于共用底座85的多个载荷承受件88a、88b与燃气轮机基底145之间配置起重器166。然后,如图7所示,通过该起重器166将燃气轮机模块M1抬起。

在燃气轮机模块M1的搬出方法中,接着,执行搬运装置配置工序(S13)。在该搬运装置配置工序(S13)中,首先,如图8所示,在设备建筑物140外且沿着设备建筑物140的搬出口141的位置配置自动行进式运输装置165。该自动行进式运输装置165的上表面的水平高度与设备建筑物140内的燃气轮机基底145的水平高度大致相同。接着,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共用底座85与燃气轮机基底145之间的间隙配置搬运燃气轮机模块M1的搬运装置160。搬运装置160具有一对导轨161、以及在各导轨161上移动的移动台车162。在配置搬运装置160时,首先,以各导轨161从共用底座85下方到作为搬运目的地的自动行进式运输装置165为止向侧向第一侧Ds1延伸的方式配置各导轨161。如图8所示,导轨161包括设备建筑物140内的建筑物内导轨161a、以及自动行进式运输装置165上的运输装置上导轨161b。建筑物内导轨161a基本上是常设,运输装置上导轨161b基本上是临时设置。但是,也可以适当选择是常设还是临时设置建筑物内导轨161a、以及是临时设置还是常设运输装置上导轨161b。如前所述,自动行进式运输装置165的上表面的水平高度与设备建筑物140内的燃气轮机基底145的水平高度大致相同。另外,运输装置上导轨161b的截面形状与建筑物内导轨161a的截面形状实质相同。因此,运输装置上导轨161b的上表面水平高度与建筑物内导轨161a的上表面水平高度大致相同。作为使移动台车162移动的驱动源,考虑电动马达、线性电动致动器或液压缸等。接着,将该移动台车162配置在导轨161上。

当搬运装置配置工序(S13)结束时,执行模块放下工序(S14)。在模块放下工序(S14)中,结束模块抬起工序(S12),如图11所示,将燃气轮机模块M1置于搬运装置160的移动台车162上。具体而言,降下起重器166的驱动端,然后将起重器166从载荷承受件88a、88b与燃气轮机基底145之间去除。其结果是,燃气轮机模块M1下落,该燃气轮机模块M1被置于移动台车162上。

当模块放下工序(S14)结束时,执行搬出工序(S15)。如图12所示,在该搬出工序(S15)中,驱动移动台车162,从而使燃气轮机模块M1沿着导轨161而移动至自动行进式运输装置165上。

以上,本实施方式中的燃气轮机模块M1的搬出方法结束。

如上所述,当燃气轮机模块M1的搬出结束时,例如,将燃气轮机模块M1连同该自动行进式运输装置165以及移动台车162一起移送至修理工厂,在该修理工厂对燃气轮机模块M1进行检查以及修理。另外,当燃气轮机模块M1的搬出结束时,在修理工厂对燃气轮机模块M1进行检查以及修理的同时、或者在此之前,执行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的搬入方法。在此,按照图5所示的流程图对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的搬入方法进行说明。

在此,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是能够替换搬出的燃气轮机模块M1即第一燃气轮机模块M1的燃气轮机模块。具体而言,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是无需对曾与第一燃气轮机模块M1连接的多个连接物进行改造便能够无障碍地与上述多个连接物连接的燃气轮机模块。因此,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可以是与第一燃气轮机模块M1完全同型的燃气轮机模块。另外,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只要无需对多个连接物进行改造便能够无障碍地与上述多个连接物连接即可,其也可以一部分(例如,叶片内部形状、IGV装置等)与第一燃气轮机模块M1不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也与第一燃气轮机模块M1同样地,除了燃气轮机(第二燃气轮机)10、吸气腔室(第二吸气腔室)60以及排气腔室(第二排气腔室)61以外,还具有燃气轮机底座(第二燃气轮机底座)80以及共用底座(第二共用底座)85。

在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的搬入方法中,首先,执行第二搬运装置配置工序(S21)。在该第二搬运装置配置工序(S21)中,首先,如图12所示,在设备建筑物140外且沿着设备建筑物140的搬出口141的位置配置搭载有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的自动行进式运输装置165。然后,在移动台车162未配置在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与自动行进式运输装置165之间的情况下,抬起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将移动台车162配置在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与自动行进式运输装置165之间。

当第二搬运装置配置工序(S21)结束时,执行搬入工序(S22)。在该搬入工序(S22)中,驱动移动台车162以使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沿着导轨161移动至燃气轮机基底145上且是曾设置有第一燃气轮机模块M1的区域。

当搬入工序(S22)结束时,执行第二模块抬起工序(S23)。在该第二模块抬起工序(S23)中,将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从移动台车162抬起。此时,如图13所示,在设置于共用底座85的多个载荷承受件88a、88b与燃气轮机基底145之间配置对准调整装置167以及起重器166。需要说明的是,在对准调整装置167上配置起重器。然后,通过该起重器166将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抬起。

在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的搬入方法中,接着,执行搬运装置撤除工序(S24)。在该搬运装置撤除工序(S24)中,从燃气轮机基底145上撤除搬运装置160。即,从燃气轮机基底145上撤除移动台车162以及导轨161。

当搬运装置撤除工序(S24)结束时,执行对准调整工序(S25)。如图13所示,前述的对准调整装置167具有由氟树脂等低摩擦材料形成的调整台167a、以及支承该调整台167a的支承台167b。在该对准调整工序(S25)中,对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具体而言轴线方向Da上的位置以及侧向Ds上的位置进行调节。

在进行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向水平方向的移动时,使用电动致动器、液压缸等使调整台167a相对于支承台167b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其结果是,调整台167a、该调整台167a上的起重器166、该起重器166上的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当对准调整工序(S25)结束时,执行第二模块放下工序(S26)。在第二模块放下工序(S26)中,结束第二模块抬起工序(S23),将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置于燃气轮机基底145上。具体而言,降下起重器166的驱动端,然后将起重器166从载荷承受件88a、88b与燃气轮机基底145之间去除。然后,从燃气轮机基底145上去除对准调整装置167。其结果是,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下落,该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被置于燃气轮机基底145上。

当第二模块放下工序(S26)结束时,执行连接工序(S27)。在该连接工序(S27)中。连接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的共用底座85与燃气轮机基底145。具体而言,使用多个锚栓89,将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的共用底座85固定于燃气轮机基底145。然后,将前述的多个连接物与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连接。在该连接工序(S27)中,将吸气侧联轴器115的第一连接部116与燃气轮机转子11的吸气侧连接部13连接,并且将连接吸气侧联轴器115的第二连接部117与吸气侧旋转机械110的转子111的连接部112连接。然后,在该连接工序(S27)中,将排气侧联轴器125的第一连接部126与燃气轮机转子11的排气侧连接部14连接,并且将排气侧联轴器125的第二连接部127与排气侧旋转机械120的转子121的连接部122连接。

以上,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的搬入方法结束。其结果是,本实施方式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更换方法结束,第一燃气轮机模块M1被更换为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

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气轮机10整体搭载于共用底座85上,因此连同燃气轮机10一起搬运共用底座85,从而无需将燃气轮机10局部地分解,搬出作业以及搬入作业变得容易,且能够缩短搬出以及搬入作业的作业时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容易地进行燃气轮机10的更换作业,且能够缩短其作业期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搬出工序(S11)中使燃气轮机模块M1在侧向Ds上移动,因此即使在燃气轮机转子11的端部连接有其他旋转机械110、120的转子111、121,也无需移动其他旋转机械110、120便能够将燃气轮机模块M1搬出。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吸气侧旋转机械110的转子111并未位于吸气腔室60内,因此无需分解吸气腔室60便能够容易地将包括吸气腔室60在内的燃气轮机模块M1搬出。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排气侧旋转机械120的转子121并未位于排气腔室61内,因此无需分解排气腔室61便能够容易地将包括排气腔室61在内的燃气轮机模块M1搬出。

燃气轮机10是旋转机械的一种,因此优选即使在搬运过程中也将挠曲抑制在最小限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燃气轮机模块M1中为最重物的燃气轮机10搭载于燃气轮机底座80,该燃气轮机底座80搭载于共用底座85。即,燃气轮机模块M1中为最重物的燃气轮机10被重叠的两个底座支承。并且,能够通过燃气轮机底座80分散施加于共用底座85的燃气轮机10的载荷。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燃气轮机10的搬运过程中的挠曲。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燃气轮机模块M1中,比燃气轮机10轻型的排气腔室61搭载于共用底座85而非燃气轮机底座80。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在共用底座85的上表面86的一部分搭载有燃气轮机底座8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燃气轮机模块M1的重量增加的同时,抑制燃气轮机10的搬运过程中的挠曲。

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气轮机模块M1具有燃气轮机底座80和共用底座85这两个底座的理由基于以下的理由。

在排气腔室61内,配置有轴线下游侧Dad的一部分的排气扩散器51以随着朝向轴线下游侧Dad而供废气Gex通过的扩散器空间52的截面积增大的方式形成。因此,从轴线Ar到排气腔室61的下端为止的距离比从轴线Ar到燃气轮机10的最下端为止的距离大。

假设燃气轮机模块M1具有共用底座85而不具有燃气轮机底座80。在该情况下,为了避免共用底座85与排气腔室61的干涉,需要提高支承燃气轮机10的吸气侧支承件90的高度、排气侧支承件91的高度以及IGV支承件92的高度。但是,若提高吸气侧支承件90的高度、排气侧支承件91的高度以及IGV支承件92的高度,则从振动以及支承强度的方面来看将变得不利。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共用底座85与排气腔室61的干涉,并且抑制吸气侧支承件90的高度、排气侧支承件91的高度以及IGV支承件92的高度,燃气轮机模块M1除了共用底座85以外还具有燃气轮机底座80。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起重器166的驱动端或起重机的钢丝绳端卡合于共用底座85的载荷承受件88a、88b,从而能够利用起重器166或起重机等将燃气轮机模块M1抬起。

在燃气轮机底座80的载荷承受件83a、83b施加有抬起载有吸气腔室60以及燃气轮机10的燃气轮机底座80时的载荷。因此,该载荷承受件83a、83b设置于燃气轮机底座80中强度较高的部位。

在共用底座85的载荷承受件88a、88b施加有抬起载有燃气轮机底座80以及排气腔室61的共用底座85时的载荷。因此,该载荷承受件88a、88b设置于共用底座85中强度较高的部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气轮机底座80的载荷承受件83a、83b配置于与共用底座85的载荷承受件88a、88b在轴线方向Da上重叠的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气轮机底座80中强度较高的部位的位置与共用底座85中强度较高的部位的位置在轴线方向Da上重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组合燃气轮机底座80与共用底座85而成的底座的强度提高,从而能够抑制燃气轮机10的搬运过程中的挠曲。

也可以以利用桥式起重机等起重机将燃气轮机模块M1抬起的方式对其进行搬运。但是,燃气轮机模块M1非常重,因此存在由起重机进行的抬起以及搬运困难的情况。即使假设存在能够搬运燃气轮机模块M1的起重机,但起重机非常大型化,从而模块抬起工序(S12)、搬出工序(S15)的执行成本变得极高。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起重器166将燃气轮机模块M1抬起,并利用具有一对导轨161以及移动台车162的搬运装置160来搬运燃气轮机模块M1,因此能够抑制模块抬起工序(S12)以及搬出工序(S15)的执行成本。

[变形例]

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的燃气轮机10是具有高压涡轮40和低压涡轮45的双轴燃气轮机。但是,燃气轮机也可以是仅具有一个涡轮的一般的单轴燃气轮机。

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的燃气轮机10与吸气侧旋转机械110以及排气侧旋转机械120连接。但是,燃气轮机也可以仅与吸气侧旋转机械110和排气侧旋转机械120中的一方的旋转机械连接。这样,作为与燃气轮机连接的旋转机械,例如具有能够作为起动装置而发挥功能的发电机。

燃气轮机转子11的吸气侧连接部13配置于吸气腔室60的径向内侧Dri。但是,该吸气侧连接部13也可以配置于比吸气腔室60靠轴线上游侧Dau的位置。即使在该情况下,吸气侧联轴器115的第二连接部117也配置于比吸气腔室60靠轴线上游侧Dau的位置。另外,燃气轮机转子11的排气侧连接部14配置于排气腔室61的径向内侧Dri。但是,该排气侧连接部14也可以配置于比排气腔室61以及排气侧隔室65靠轴线下游侧Dad的位置。即使在该情况下,排气侧联轴器125的第二连接部127也配置于比排气腔室61以及排气侧隔室65靠轴线下游侧Dad的位置。

吸气侧旋转机械110的转子111与吸气侧联轴器115直接连接。但是,吸气侧旋转机械110的转子111与吸气侧联轴器115也可以经由变速器连接。在该情况下,吸气侧旋转机械110的转子111也可以绕与燃气轮机转子11的轴线Ar不同的轴线旋转。排气侧旋转机械120的转子121与排气侧联轴器125直接连接。但是,排气侧旋转机械120的转子121与排气侧联轴器125也可以经由变速器连接。在该情况下,排气侧旋转机械120的转子121也可以绕与燃气轮机转子11的轴线Ar不同的轴线旋转。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结构的添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本发明并不被前述的说明限定,仅被所附的技术方案的范围限定。

[附记]

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搬出方法例如如以下那样进行掌握。

(1)在第一方案中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搬运方法中,搬运以下的燃气轮机模块M1。

所述燃气轮机模块M1具备:燃气轮机10,其具有能够以轴线Ar为中心进行旋转的燃气轮机转子11、以及覆盖所述燃气轮机转子11且形成有吸气口23及排气口53的燃气轮机壳体15;吸气腔室60,其与所述燃气轮机10的所述吸气口23连接,能够将来自吸气管道101的空气向所述燃气轮机10内引导;排气腔室61,其与所述燃气轮机10的所述排气口53连接,能够将来自所述燃气轮机10的废气Gex向排气管道102引导;外罩66,其覆盖所述燃气轮机10;以及共用底座85,其搭载所述燃气轮机10、所述吸气腔室60、所述排气腔室61以及所述外罩66,且与燃气轮机基底145连接。

在第一方案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搬运方法中,执行以下工序:连接解除工序(S11),在该连接解除工序(S11)中,解除所述共用底座85与所述燃气轮机基底145的连接,并且解除所述燃气轮机模块M1与连接于所述燃气轮机模块M1且构成燃气轮机设备的一部分的多个连接物的连接;所述连接解除工序(S11)之后的模块抬起工序(S12),在该模块抬起工序(S12)中,将所述燃气轮机模块M1从所述燃气轮机基底145抬起;所述模块抬起工序(S12)中的搬运装置配置工序(S13),在该搬运装置配置工序(S13)中,在所述共用底座85与所述燃气轮机基底145之间的间隙配置搬运所述燃气轮机模块M1的搬运装置160;所述搬运装置配置工序(S13)之后的模块放下工序(S14),在该所述搬运装置配置工序(S13)中,结束所述模块抬起工序(S12),将所述燃气轮机模块M1置于所述搬运装置160上;以及所述模块放下工序(S14)之后的搬出工序(S15),在该搬出工序(S15)中,驱动所述搬运装置160,使所述燃气轮机模块M1移动。

在本方案中,由于将包括燃气轮机10整体在内的燃气轮机模块M1搬出,因此无需将燃气轮机10局部地分解,搬出作业变得容易,且能够缩短其作业时间。并且,在本方案中,在燃气轮机模块M1中,由于除了共用底座85以外的所有部件都搭载于共用底座85上,因此能够通过搬出该共用底座85而容易地搬出燃气轮机10。

(2)对于第二方案中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搬运方法,

在第一方案中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搬出方法的基础上,在所述模块抬起工序(S12)中,使用起重器166将所述燃气轮机模块M1从所述燃气轮机基底145抬起。

也可以利用桥式起重机等起重机将燃气轮机模块M1抬起。

但是,燃气轮机模块M1非常重,因此存在基于起重机的抬起困难的情况。假设即使存在能够抬起燃气轮机模块M1的起重机,但起重机非常大型化,从而模块抬起工序的执行成本变得极高。在本方案中,使用起重器166将燃气轮机模块M1抬起,因此能够抑制模块抬起工序的执行成本,并且能够使模块抬起工序的准备简化。

(3)对于第三方案中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搬运方法,

在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中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搬出方法的基础上,所述搬运装置160具有一对导轨161、以及能够在所述导轨161上移动的移动台车162,在所述搬运装置配置工序(S13)中,所述一对导轨161分别以从所述共用底座85的下方向所述燃气轮机模块M1的搬运目的地的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并且将所述移动台车162配置于所述一对导轨161上。

也能够利用桥式起重机等起重机搬运燃气轮机模块M1。但是,燃气轮机模块M1非常重,因此存在基于起重机的搬运困难的情况。假设即使存在能够搬运燃气轮机模块M1的起重机,但起重机非常大型化,从而搬出工序的执行成本变得极高。

在本方案中,利用具有一对导轨161以及移动台车162的搬运装置160搬运燃气轮机模块M1,因此能够抑制搬出工序的执行成本。

(4)对于第四方案中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搬运方法,

在第一方案~第三方案中任一方案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搬出方法的基础上,所述燃气轮机模块M1具有搭载所述燃气轮机10以及所述吸气腔室60的燃气轮机底座80,在所述共用底座85搭载有所述燃气轮机底座80、所述外罩66以及所述排气腔室61。

燃气轮机10是旋转机械的一种,因此优选即使在搬运过程中电将挠曲抑制在最小限度。在本方案中,在燃气轮机模块M1中为最重物的燃气轮机10搭载于燃气轮机底座80,该燃气轮机底座80搭载于共用底座85。即,燃气轮机模块M1中为最重物的燃气轮机10被重叠的两个底座支承。并且,能够通过燃气轮机底座80分散施加于共用底座85的燃气轮机10的载荷。因此,在本方案中,能够抑制燃气轮机10的搬运过程中的挠曲。并且,在本方案中,在燃气轮机模块M1中,比燃气轮机10轻型的排气腔室61搭载于共用底座85而非燃气轮机底座80。即,在本方案中,仅在共用底座85的上表面86的一部分搭载有燃气轮机底座80。因此,在本方案中,能够抑制燃气轮机模块M1的重量增加,并且抑制燃气轮机10的搬运过程中的挠曲。

(5)对于第五方案中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搬运方法,

在第一方案~第四方案中任一方案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搬出方法的基础上,所述燃气轮机转子11具有吸气侧连接部13与排气侧连接部14中的至少一方的连接部,所述吸气侧连接部13形成于所述燃气轮机转子11的在所述轴线Ar延伸的轴线方向Da上相对于所述排气口53而所述吸气口23所在的轴线第一侧Dau的一端,且能够与吸气侧旋转机械110的转子111连接,所述排气侧连接部14形成于所述燃气轮机转子11的在所述轴线方向Da上相对于所述吸气口23而所述排气口53所在的轴线第二侧Dad的一端,且能够与排气侧旋转机械120的转子121连接。在所述搬出工序(S15)中,使所述燃气轮机模块M1在所述共用底座85上向沿着搭载有所述燃气轮机10、所述吸气腔室60、所述排气腔室61以及所述外罩66的上表面86且与所述轴线方向Da不同的方向即侧向Ds移动。

在本方案中,在搬出工序中使燃气轮机模块M1向侧向Ds移动,因此即使在燃气轮机转子11的端部连接有其他旋转机械110、120的转子111、121,也能够以不移动其他旋转机械110、120的方式将燃气轮机模块M1搬出。

(6)对于第六方案中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搬运方法,

在第五方案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搬出方法的基础上,所述侧向Ds是与所述轴线方向Da垂直的方向。

(7)对于第七方案中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搬运方法,

在第五方案或第六方案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搬出方法的基础上,所述燃气轮机转子11具有所述吸气侧连接部13。所述燃气轮机设备具备吸气侧联轴器115作为所述多个连接物中的一个,所述吸气侧联轴器115具有能够与所述吸气侧连接部13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6、以及能够与所述吸气侧旋转机械110的转子11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17。在所述吸气侧联轴器115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16连接于所述吸气侧连接部13的状态下,所述吸气侧联轴器115的所述第二连接部117位于比所述吸气腔室60靠所述轴线第一侧Dau的位置。在所述连接解除工序(S11)中,解除所述吸气侧联轴器115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16与所述吸气侧连接部13的连接,并且解除所述吸气侧联轴器115的所述第二连接部117与所述吸气侧旋转机械110的转子111的连接。

在本方案中,由于吸气侧旋转机械110的转子111并未位于吸气腔室60内,因此无需分解吸气腔室60便能够容易地将包括吸气腔室60在内的燃气轮机模块M1搬出。

(8)对于第八方案中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搬运方法,

在第五方案~第七方案中任一方案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搬出方法的基础上,所述燃气轮机转子11具有所述排气侧连接部14。所述燃气轮机设备具备排气侧联轴器125作为所述多个连接物中的一个,所述排气侧联轴器125具有能够与所述排气侧连接部14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26、以及能够与所述排气侧旋转机械120的转子12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27。在所述排气侧联轴器125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26连接于所述排气侧连接部14的状态下,所述排气侧联轴器125的所述第二连接部127位于比所述排气腔室61靠所述轴线第二侧Dad的位置。在所述连接解除工序(S11)中,解除所述排气侧联轴器125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26与所述排气侧连接部14的连接,并且解除所述排气侧联轴器125的所述第二连接部127与所述排气侧旋转机械120的转子121的连接。

在本方案中,由于排气侧旋转机械120的转子121并未位于排气腔室61内,因此无需分解排气腔室61便能够容易地将包括排气腔室61的燃气轮机模块M1搬出。

另外,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更换方法例如如以下那样进行掌握。

(9)对于第九方案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更换方法,其中,

执行第一方案~第八方案中任一方案的燃气轮机模块的搬出方法,并且执行将与作为所述燃气轮机模块的第一燃气轮机模块M1不同的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搬入的搬入方法。

所述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具备:第二燃气轮机10,其具有能够以轴线Ar为中心进行旋转的第二燃气轮机转子11、以及覆盖所述第二燃气轮机转子11且形成有第二吸气口23及第二排气口53的第二燃气轮机壳体15;第二吸气腔室60,其与所述第二燃气轮机10的所述第二吸气口23连接,能够将来自所述吸气管道101的空气向所述第二燃气轮机10内引导;第二排气腔室61,其与所述第二燃气轮机10的所述第二排气口53连接,能够将来自所述第二燃气轮机10的废气Gex向所述排气管道102引导;第二外罩66,其覆盖所述第二燃气轮机10;以及第二共用底座85,其搭载所述第二燃气轮机10、所述第二吸气腔室60、所述第二排气腔室61以及所述第二外罩66,且与所述燃气轮机基底145连接。所述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能够与曾与所述第一燃气轮机模块M1连接的所述多个连接物连接。

在所述搬入方法中,执行以下工序:第二搬运装置配置工序(S21),在该第二搬运装置配置工序(S21)中,将所述搬运装置160配置在所述燃气轮机基底145上;搬入工序(S22),在该搬入工序(S22)中,将所述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置于所述搬运装置160上,之后驱动所述搬运装置160,使所述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在所述燃气轮机基底145上移动至所述第一燃气轮机模块M1曾在的位置;所述搬入工序(S22)之后的第二模块抬起工序(S23),在该第二模块抬起工序(S23)中,将所述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从所述搬运装置160抬起;所述第二模块抬起工序(S23)中的搬运装置撤除工序(S24),在该搬运装置撤除工序(S24)中,将所述搬运装置160从所述燃气轮机基底145上移除;所述搬运装置撤除工序(S24)之后的第二模块放下工序(S26),在该第二模块放下工序(S26)中,结束所述第二模块抬起工序(S23),将所述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置于所述燃气轮机基底145上;以及连接工序(S27),在该连接工序(S27)中,将所述第二共用底座85与所述燃气轮机基底145连接,并且将所述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与所述多个连接物连接。

在本方案中,在执行了之前说明的搬出方法的基础上,还在搬入方法中将包括燃气轮机10整体在内的第二燃气轮机模块M2搬入,因此燃气轮机10的更换作业变得容易,且能够缩短其作业期间。

另外,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的燃气轮机模块例如如以下那样进行掌握。

(10)第十方案的燃气轮机模块具备:

燃气轮机10,其具有能够以轴线Ar为中心进行旋转的燃气轮机转子11、以及覆盖所述燃气轮机转子11且形成有吸气口23及排气口53的燃气轮机壳体15;吸气腔室60,其与所述燃气轮机10的所述吸气口23连接,能够将来自吸气管道101的空气向所述燃气轮机10内引导;排气腔室61,其与所述燃气轮机10的所述排气口53连接,能够将来自所述燃气轮机10的废气Gex向排气管道102引导;外罩66,其覆盖所述燃气轮机10;燃气轮机底座80,其搭载所述燃气轮机10及所述吸气腔室60;以及共用底座85,其搭载所述燃气轮机底座80、所述外罩66以及所述排气腔室61。

在本方案中,燃气轮机10整体搭载于共用底座85上,因此连同燃气轮机10一起搬运共用底座85,从而无需将燃气轮机10局部地分解,搬运作业变得容易,且能够缩短其作业时间。

燃气轮机10是旋转机械的一种,因此优选即使在搬运过程中也将挠曲抑制在最小限度。在本方案中,在燃气轮机模块M1中为最重物的燃气轮机10搭载于燃气轮机底座80,该燃气轮机底座80搭载于共用底座85。即,燃气轮机模块M1中为最重物的燃气轮机10被重叠的两个底座支承。并且,能够通过燃气轮机底座80分散施加于共用底座85的燃气轮机10的载荷。因此,在本方案中,能够抑制燃气轮机10的搬运过程中的挠曲。并且,在本方案中,在燃气轮机模块M1中,比燃气轮机10轻型的排气腔室61搭载于共用底座85而非燃气轮机底座80。即,在本方案中,仅在共用底座85的上表面86的一部分搭载有燃气轮机底座80。因此,在本方案中,能够抑制燃气轮机模块M1的重量增加,并且抑制燃气轮机10的搬运过程中的挠曲。

(11)对于第十一方案的燃气轮机模块,

在第十方案的燃气轮机模块的基础上,所述燃气轮机模块还具备多个载荷承受件88a、88b,该多个载荷承受件88a、88b设置于所述共用底座85,承受所述共用底座85被抬起时的载荷。

在本方案中,使起重器166的驱动端或起重机的钢丝绳端卡合于载荷承受件88a、88b,从而能够利用起重器166或起重机等将燃气轮机模块M1抬起。

(12)对于第十二方案的燃气轮机模块,

在第十一方案的燃气轮机模块的基础上,所述共用底座85具有搭载所述燃气轮机底座80、所述外罩66及所述排气腔室61的上表面86、以及沿着所述轴线Ar延伸的轴线方向Da延伸并在与所述轴线方向Da垂直且沿着所述上表面86的侧向Ds上相互对置的一对侧面87。在所述一对侧面87分别设置有所述载荷承受件88a、88b。设置于所述一对侧面87中的一方的侧面87的所述载荷承受件88a、88b与设置于另一方的侧面87的所述载荷承受件88a、88b在所述轴线方向Da上的位置相同。

(13)对于第十三方案的燃气轮机模块,

在第十二方案的燃气轮机模块的基础上,所述燃气轮机底座80具有搭载所述燃气轮机10及所述吸气腔室60的上表面81、以及沿着所述轴线Ar延伸的轴线方向Da延伸并在与所述轴线方向Da垂直且沿着所述上表面81的侧向Ds上相互对置的一对侧面82。在所述燃气轮机底座80的所述一对侧面82分别设置有承受所述燃气轮机底座80被抬起时的载荷的载荷承受件83a、83b。设置于所述燃气轮机底座80的所述一对侧面82中的一方的侧面82的所述载荷承受件83a、83b与设置于另一方的侧面82的所述载荷承受件83a、83b在所述轴线方向Da上的位置相同。设置于所述燃气轮机底座80的所述载荷承受件83a、83b配置于与设置于所述共用底座85的所述载荷承受件88a、88b在所述轴线方向Da上重叠的位置。

在本方案中,使起重器166的驱动端或起重机的钢丝绳端卡合于燃气轮机底座80的载荷承受件83a、83b,从而能够利用起重器166或起重机等将燃气轮机底座80以及搭载于该燃气轮机底座80的燃气轮机10抬起。

在燃气轮机底座80的载荷承受件83a、83b施加有抬起燃气轮机底座80时的载荷。因此,该载荷承受件83a、83b设置于燃气轮机底座80中强度较高的部位。在共用底座85的载荷承受件88a、88b施加有抬起共用底座85时的载荷。因此,该载荷承受件88a、88b设置于共用底座85中强度较高的部位。

在本方案中,燃气轮机底座80的载荷承受件83a、83b配置于与共用底座85的载荷承受件88a、88b在轴线方向Da上重叠的位置。因此,在本方案中,燃气轮机底座80中强度较高的部位的位置与共用底座85中强度较高的部位的位置在轴线方向Da上重叠。因此,在本方案中,合并燃气轮机底座80与共用底座8而成的底座的强度增强,从而能够抑制燃气轮机10的搬运过程中的挠曲。

另外,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的燃气轮机设备例如如以下那样进行掌握。

(14)第十四五方案的燃气轮机设备具备:

第十方案~第十三方案中任一方案的燃气轮机模块;吸气侧旋转机械110,其具有转子111,配置于比所述燃气轮机模块靠轴线第一侧Dau的位置,该轴线第一侧Dau是在所述轴线Ar延伸的轴线方向Da上相对于所述排气口53而所述吸气口23所在的一侧;以及吸气侧联轴器115,其将所述吸气侧旋转机械110的所述转子111与所述燃气轮机转子11的所述轴线第一侧Dau的端部连接。

在所述燃气轮机转子11的所述轴线第一侧Dau的一端形成有吸气侧连接部13。所述吸气侧联轴器115具有能够与所述吸气侧连接部13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6、以及能够与所述吸气侧旋转机械110的所述转子11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17。在所述吸气侧联轴器115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16连接于所述吸气侧连接部13的状态下,所述吸气侧联轴器115的所述第二连接部117位于比所述吸气腔室60靠所述轴线第一侧Dau的位置。

(15)第十五方案的燃气轮机设备具备:

第十方案~第十三方案中任一方案的燃气轮机模块;排气侧旋转机械120,其具有转子121,配置于比所述燃气轮机模块靠轴线第二侧Dad的位置,该轴线第二侧Dad是在所述轴线Ar延伸的轴线方向Da上相对于所述吸气口23而所述排气口53所在的一侧;以及排气侧联轴器125,其将所述排气侧旋转机械120的所述转子121与所述燃气轮机转子11的所述轴线第二侧Dad的端部连接。

在所述燃气轮机转子11的所述轴线第二侧Dad的一端形成有排气侧连接部14。所述排气侧联轴器125具有能够与所述排气侧连接部14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26、以及能够与所述排气侧旋转机械120的所述转子12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27。在所述排气侧联轴器125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26连接于所述排气侧连接部14的状态下,所述排气侧联轴器125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比所述排气腔室61靠所述轴线第二侧Dad的位置。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