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纺织品生产用纺织面料悬挂支架

一种用于纺织品生产用纺织面料悬挂支架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纺织品生产用纺织面料悬挂支架,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端靠近右前方位置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承载板下端位于左前方位置固接有柱腿,所述柱腿下端连接有防滑垫,所述承载板上端左侧靠近中间位置设置有置物箱,所述置物箱右端开设有滑槽,所述置物箱右侧设置有左支道,所述左支道内部插接有两组横杆,两组所述横杆左端均活动安装有螺帽,所述承载板上端右侧位于中间位置固接有右支道,所述右支道外表面套设有三组悬挂架。该用于纺织品生产用纺织面料悬挂支架可以避免颜色发生混杂,在使用时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在使用时更加放心,并且可以防止由于温度过高使得悬挂面料损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90257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海宁市佰润贸易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165569.3

  • 发明设计人 姚林华;

    申请日2021-02-06

  • 分类号F26B9/10(20060101);F26B21/00(20060101);F26B23/04(20060101);F26B25/02(20060101);F26B25/18(20060101);

  • 代理机构33251 嘉兴海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郑文涛

  • 地址 314400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经济开发区石泾路30号办公楼三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16:0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悬挂支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纺织品生产用纺织面料悬挂支架。

背景技术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所以,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市场上现有的纺织品生产用纺织面料悬挂支架能悬挂的面料有限,不能一次性悬挂多块面料,导致烘干效率较低,生产效率不高,并且在使用时工序繁琐,结构复杂,在安装过程中极大的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现有的纺织品生产用纺织面料悬挂支架在使用温度过高时不能及时进行散热,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纺织品生产用纺织面料悬挂支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纺织品生产用纺织面料悬挂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市场上现有的纺织品生产用纺织面料悬挂支架能悬挂的面料有限,不能一次性悬挂多块面料,导致烘干效率较低,生产效率不高,并且在使用时工序繁琐,结构复杂,在安装过程中极大的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现有的纺织品生产用纺织面料悬挂支架在使用温度过高时不能及时进行散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纺织品生产用纺织面料悬挂支架,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端靠近右前方位置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承载板下端位于左前方位置固接有柱腿,所述柱腿下端连接有防滑垫,所述承载板上端左侧靠近中间位置设置有置物箱,所述置物箱右端开设有滑槽,所述置物箱右侧设置有左支道,所述左支道内部插接有两组横杆,两组所述横杆左端均活动安装有螺帽,所述承载板上端右侧位于中间位置固接有右支道,所述右支道外表面套设有三组悬挂架,三组所述悬挂架右端均固接有固定块,所述左支道与右支道靠近上端位置之间固接有横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置物箱下端内侧壁设置有汽缸,所述汽缸输出端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右侧靠近上端位置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右端固接有风机,所述风机右端连接有风管,所述横管上端靠近中间位置内侧壁固接有加热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横管上端靠近右侧位置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端固接有主动齿轮,所述右支道上端靠近中间位置内侧壁固接有竖杆,所述竖杆下端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靠近上端位置外表面套设有从动齿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螺帽内部设置有齿环,所述横杆靠近左端位置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横杆通过螺纹配合齿环旋转拧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置物箱、左支道以及右支道呈平行设置,风机通过伸缩杆配合滑槽上下滑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柱腿分布于承载板下端边角位置且呈对称设置,所述控制面板输出端与电机、汽缸、风机以及加热器输入端呈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为了防止悬挂架上的面料与横杆上的面料颜色发生混杂,通过控制面板启动电机,进而通过电机带动连接杆进行旋转,从而使得主动齿轮进行转动,由于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啮合连接,从而使得旋转杆进行旋转,进而使得悬挂架旋转至另一侧,可以达到避免颜色混杂情况发生的目的,在使用时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本发明当使用温度过高时,通过控制面板启动汽缸,进而使得伸缩杆进行上下伸缩,从而使得连接块带动风机进行上下移动,对横杆以及悬挂架进行降温处理,防止由于温度过高使得悬挂面料损坏,以及可以避免由于温度过高使得工作人员在拿取布料时被烫伤,将隐患发生的几率降到最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A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螺帽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载板;2、控制面板;3、防滑垫;4、柱腿;5、螺帽;6、横杆;7、置物箱;8、左支道;9、滑槽;10、电机;11、悬挂架;12、固定块;13、右支道;14、汽缸;15、伸缩杆;16、风机;17、连接块;18、螺纹;19、风管;20、加热器;21、旋转杆;22、连接杆;23、主动齿轮;24、竖杆;25、从动齿轮;26、齿环;27、横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纺织品生产用纺织面料悬挂支架,包括承载板1,承载板1上端靠近右前方位置设置有控制面板2,承载板1下端位于左前方位置固接有柱腿4,柱腿4下端连接有防滑垫3,承载板1上端左侧靠近中间位置设置有置物箱7,置物箱7右端开设有滑槽9,置物箱7右侧设置有左支道8,左支道8内部插接有两组横杆6,两组横杆6左端均活动安装有螺帽5,承载板1上端右侧位于中间位置固接有右支道13,右支道13外表面套设有三组悬挂架11,三组悬挂架11右端均固接有固定块12,左支道8与右支道13靠近上端位置之间固接有横管27,置物箱7下端内侧壁设置有汽缸14,汽缸14输出端连接有伸缩杆15,伸缩杆15右侧靠近上端位置设置有连接块17,连接块17右端固接有风机16,风机16右端连接有风管19,横管27上端靠近中间位置内侧壁固接有加热器20,当使用温度过高时,通过控制面板2启动汽缸14,进而使得伸缩杆15进行上下伸缩,从而使得连接块17带动风机16进行上下移动,对横杆6以及悬挂架11进行降温处理,防止由于温度过高使得悬挂面料损坏,以及可以避免由于温度过高使得工作人员在拿取布料时被烫伤,将隐患发生的几率降到最小。

横管27上端靠近右侧位置设置有电机10,电机10输出端连接有连接杆22,连接杆22下端固接有主动齿轮23,右支道13上端靠近中间位置内侧壁固接有竖杆24,竖杆24下端连接有旋转杆21,旋转杆21靠近上端位置外表面套设有从动齿轮25,螺帽5内部设置有齿环26,横杆6靠近左端位置外表面设置有螺纹18,横杆6通过螺纹18配合齿环26旋转拧紧,置物箱7、左支道8以及右支道13呈平行设置,风机16通过伸缩杆15配合滑槽9上下滑动,柱腿4分布于承载板1下端边角位置且呈对称设置,控制面板2输出端与电机10、汽缸14、风机16以及加热器20输入端呈电性连接,为了防止悬挂架11上的面料与横杆6上的面料颜色发生混杂,通过控制面板2启动电机10,进而通过电机10带动连接杆22进行旋转,从而使得主动齿轮23进行转动,由于主动齿轮23与从动齿轮25的啮合连接,从而使得旋转杆21进行旋转,进而使得悬挂架11旋转至另一侧,可以达到避免颜色混杂情况发生的目的,在使用时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用于纺织品生产用纺织面料悬挂支架,首先人工将纺织面料放置在悬挂架11上,当面料较多,悬挂架11数量不够时,可以将横杆6穿过左支道8后与螺帽5进行拧紧,从而对横杆6进行固定,使得面料可以悬挂在横杆6上进行烘干处理,为了防止悬挂架11上的面料与横杆6上的面料颜色发生混杂,通过控制面板2启动电机10,进而通过电机10带动连接杆22进行旋转,从而使得主动齿轮23进行转动,由于主动齿轮23与从动齿轮25的啮合连接,从而使得旋转杆21进行旋转,进而使得悬挂架11旋转至另一侧,可以达到避免颜色混杂情况发生的目的,通过加热器20产生的热量被传送至左支道8与右支道13中,进而进入横杆6与悬挂架11中,从而达到对面料进行烘干的目的,当使用温度过高时,通过控制面板2启动汽缸14,进而使得伸缩杆15进行上下伸缩,从而使得连接块17带动风机16进行上下移动,对横杆6以及悬挂架11进行降温处理,防止由于温度过高使得悬挂面料损坏,以及可以避免由于温度过高使得工作人员在拿取布料时被烫伤,将隐患发生的几率降到最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