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BIM的地下管线改迁方法

一种基于BIM的地下管线改迁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地下管线改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地铁车站主体结构信息和既有的地下管线信息;S2:根据地铁车站主体结构信息和既有的地下管线信息,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创建地铁车站的主体结构的模型和既有的地下管线的模型;S3:进行地下管线的碰撞分析,并根据碰撞分析结果新建地下管线的路径;S4:进行动态模拟施工。在本发明中,在地铁车站施工前,对地铁车站的主体结构和既有的地下管线通过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建模,然后进行地下管线的碰撞分析,以重新规划地下管线的路径,并进行动态模拟施工;通过前期对地下管线改迁工程进行碰撞检查、优化地下管线的排布,以获取对地下管线改建最优的路径方案,提高施工效率。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地下管线改迁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下方的地下管线错综复杂,严重影响了地铁车站的施工,需要对地下管线进行改迁施工。

目前,对地下管线主要采用物探法来获取相关地下管线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主要以表格和图纸的方式展现,具有以下不足:(1)以CAD等二维工具展示,难以给人直观观感;(2)无法进行施工动态模拟。

因此,各类地下管线改迁过程中存在平面、高程冲突或者是对地铁车站的主体结构存在冲突时,再发生变更调整无疑会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和施工工期的延长。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地下管线改迁方法。

一种基于BIM的地下管线改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地铁车站主体结构信息和既有的地下管线信息;

S2:根据地铁车站主体结构信息和既有的地下管线信息,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创建地铁车站的主体结构的模型和既有的地下管线的模型;

S3:进行地下管线的碰撞分析,并根据碰撞分析结果新建地下管线的路径;

S4:进行动态模拟施工。

在本发明中,在地铁车站施工前,对地铁车站的主体结构和既有的地下管线通过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建模,然后进行地下管线的碰撞分析,以重新规划地下管线的路径,并进行动态模拟施工;通过前期对地下管线改迁工程进行碰撞检查、优化地下管线的排布,以获取对地下管线改建最优的路径方案,避免了因地下管线碰撞而造成地下管线的重复改迁和返工,导致施工工期的延长和施工成本的增加。

优选地,所述S1中,所述既有的地下管线信息包括既有地下管线的二维图和既有地下管线的种类、位置以及尺寸的信息。

优选地,所述S2之前,结合既有地下管线的二维图和既有地下管线的种类、位置以及尺寸的信息,制作出每种地下管线的二维图。

优选地,所述S2中,所述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创建地铁车站的主体结构的模型和既有的地下管线的模型,包括:对创建的不同的既有的地下管线的模型应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

优选地,所述S3包括以下步骤:

S31:对既有的地下管线与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进行碰撞分析,并将发生碰撞的既有的地下管线位置进行修改,以得出新建的地下管线;

S32:对新建的地下管线再与未修改的既有地下管线进行碰撞分析,若发生新建的地下管线与未修改的既有地下管线发生碰撞,则再对新建的地下管线位置进行修改。

优选地,所述S31和S32中,在对地下管线位置进行修改时,可对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和/或高程位置进行修改。

优选地,所述S2中,包括:采用Revit创建地铁车站的主体结构的模型和既有的地下管线的模型。

优选地,所述S4中,所述进行动态模拟施工,包括:采用Revit进行动态模拟施工。

优选地,所述既有的地下管线信息包括既有地下管线的二维图和既有地下管线的种类、位置以及尺寸的信息中,所述既有地下管线的二维图为CAD图。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发明的基于BIM的地下管线改迁方法中,有利于避免地下管钱改迁工作的返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一次施工到位,确保了工期,提高施工效率。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其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地下管线改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地铁车站主体结构信息和既有的地下管线信息;

S2:根据地铁车站主体结构信息和既有的地下管线信息,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创建地铁车站的主体结构的模型和既有的地下管线的模型;

S3:进行地下管线的碰撞分析,并根据碰撞分析结果新建地下管线的路径;

S4:进行动态模拟施工。

在本发明中,在地铁车站施工前,对地铁车站的主体结构和既有的地下管线通过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建模,然后进行地下管线的碰撞分析,以重新规划地下管线的路径,并进行动态模拟施工;通过前期对地下管线改迁工程进行碰撞检查、优化地下管线的排布,以获取对地下管线改建最优的路径方案,避免了因地下管线碰撞而造成地下管线的重复改迁和返工,导致施工工期的延长和施工成本的增加。

在本实施例的S1中,所述既有的地下管线信息包括既有地下管线的二维图和既有地下管线的种类、位置以及尺寸的信息。

通过获取地下管线的二维图和既有地下管线的种类、位置以及尺寸的信息,以方便通过三维建模软件来创建地下管线的三维模型,并且确保在地下管线再后续的碰撞分析结果更加准确,保证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优选地,所述二维图为CAD图,进而可以用户进行编辑使用。

优选地,所述S2之前,结合既有地下管线的CAD图和既有地下管线的种类、位置以及尺寸的信息来简化制作出每种地下管线的CAD图。

既有的地下管线一般包括有电力管线、电信管线、给水管线、污水管线、雨水管线以及燃气管线等,通过简化出每种地下管线的CAD图,以方便通过三维建模软件来创建出既有地下管线的三维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S2过程中,所述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创建地铁车站的主体结构的模型和既有的地下管线的模型,包括对创建的不同的既有的地下管线的模型应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

通过用不同的颜色来对应不同种类的地下管线,可以方便对三维模型的建立,同时也方便后续观察各个地下管线的情况,以方便后续的施工。

在本实施例的S3包括以下步骤:

S31:对既有的地下管线与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进行碰撞分析,并将发生碰撞的既有的地下管线位置进行修改,以得出新建的地下管线;

S32:对新建的地下管线再与未修改的既有地下管线进行碰撞分析,若发生新建的地下管线与未修改的既有地下管线发生碰撞,则再对新建的地下管线位置进行修改。

首先将既有的地下管线与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发生碰撞的管线进行改迁,以得出新建的地下管线,然后再将新建的地下管线与未改迁的其它地下管线进行碰撞分析,以确保多个地下管线之间和地下管线与地铁车站的主体结构之间无碰撞,保证后续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优选地,所述S31和S32中,在对地下管线位置进行修改时,可对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和/或高程位置进行修改,以确保三维模型中无碰撞。

在本实施例的S2中,包括:采用Revit创建地铁车站的主体结构的模型和既有的地下管线的模型,以便于用户创建出地铁车站的主体结构的三维模型和既有的地下管线的模型。

在本实施例的S4中,所述进行动态模拟施工,包括:采用Revit进行动态模拟施工,以确保施工的顺利。

综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发明的基于BIM的地下管线改迁方法中,有利于避免地下管钱改迁工作的返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一次施工到位,确保了工期,提高施工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