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电网拓扑模型的操作指令自动编排系统

基于电网拓扑模型的操作指令自动编排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电网拓扑编排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电网拓扑模型的操作指令自动编排系统,包括移动终端、拓扑单元、校核单元与处理单元,拓扑单元包括数据交互模块、显示模块、信息传输模块一、存储模块、输入模块与模型生成模块,校核单元包括规程检测模块、仿真预演模块、优化模块、数值检测模块、网络整合模块与信息传输模块二,规程检测模块与数值检测模块、仿真预演模块连接,优化模块与网络整合模块、仿真预演模块连接,本发明能够对拓扑模型的数据在仿真环境下进行预演,从而得到预演结果,当预演结果有偏差时,优化模块整合网络中的数据对拓扑模型的数据进行优化,优化后再次进行预演,保证了拓扑模型数据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拓扑编排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电网拓扑模型的操作指令自动编排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系统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与推广,电网拓扑模型被大量的运用在我国的配电网中,给配电网的运行和管理带来了科学性和高效性,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电网拓扑模型大都是由厂站拓扑与网络拓扑构成,彼此独立,现有的电网拓扑模型的操作指令大都是通过人工进行编排,编排效率低,且现有电网拓扑模型的操作指令需要人工对其判断指令是否符合要求,在工作量较大的情况下,人工判断难免会出现误差,从而导致电力系统运行错误的情况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电网拓扑模型的操作指令自动编排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编排效率低,人工判断难免会出现误差,从而导致电力系统运行错误的情况产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电网拓扑模型的操作指令自动编排系统,包括移动终端、拓扑单元、校核单元与处理单元,所述拓扑单元包括数据交互模块、显示模块、信息传输模块一、存储模块、输入模块与模型生成模块,所述输入模块与模型生成模块、存储模块连接,所述显示模块与模型生成模块、信息传输模块一连接,所述数据交互模块与模型生成模块连接,所述校核单元包括规程检测模块、仿真预演模块、优化模块、数值检测模块、网络整合模块与信息传输模块二,所述规程检测模块与数值检测模块、仿真预演模块连接,所述优化模块与网络整合模块、仿真预演模块连接,所述信息传输模块二与仿真预演模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终端与拓扑单元之间通过GSM/GPRS网络连接,所述拓扑单元、校核单元与处理单元之间通过广域网连接。

优选的,所述信息传输模块二通过GSM/GPRS网络与云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显示模块为LED显示屏、可触控式LED显示屏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数据交互模块可对电力系统中与移动终端中的数据进行交互处理,所述模型生成模块能够根据数据交互模块中的数据生成拓扑模型,所述显示模块可对模型生成模块中的拓扑模型进行显示,所述输入模块可对模型生成模块中的拓扑模型进行数值输入、修改,所述存储模块能够对拓扑模型进行存储,所述信息传输模块一能够将拓扑模型信息输送到校核单元中。

优选的,所述数值检测模块可对拓扑模型中的数值进行检测判断数值是否处于运行范围之内,所述规程检测模块可对拓扑模型中的信息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复合规程,所述仿真预演模块可在仿真环境下根据拓扑模型的数据进行预运行,所述仿真预演模块的运行结果为是时,通过信息传输模块二将拓扑模型信息输送到处理单元中进行处理,所述仿真预演模块的运行结果为否时,将拓扑模型信息输送到优化模块中,所述网络整合模块可将网络中的拓扑模型信息整合并输送给优化模块中,所述优化模块可根据网络中的拓扑模型信息对仿真预演模块中的拓扑模型信息进行优化编排、修改,并将优化后的拓扑模型信息输送到仿真预演模块中再次进行试运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能够通过手机对拓扑单元中的数值进行修改,实现了远程控制的功能,同时检验单元能够对拓扑模型的数据进行检验,判断拓扑模型的数值是否在系统的运行范围内,判断拓扑模型的数值是否复合系统的运行规程,不需要依靠人工的经验对数据进行判断,提高了检测效率。

2)本发明能够对拓扑模型的数据在仿真环境下进行预演,从而得到预演结果,当预演结果有偏差时,优化模块整合网络中的数据对拓扑模型的数据进行优化,优化后再次进行预演,保证了拓扑模型数据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逻辑框图;

图2为本发明拓扑单元逻辑框图;

图3为本发明校核单元逻辑框图;

图4为本发明拓扑单元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校核单元流程图。

图中:1移动终端、2拓扑单元、3校核单元、4处理单元、5数据交互模块、6显示模块、7信息传输模块一、8存储模块、9输入模块、10规程检测模块、11仿真预演模块、12优化模块、13数值检测模块、14网络整合模块、15信息传输模块二、16模型生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基于电网拓扑模型的操作指令自动编排系统,包括移动终端1、拓扑单元2、校核单元3与处理单元4,拓扑单元2包括数据交互模块5、显示模块6、信息传输模块一7、存储模块8、输入模块9与模型生成模块16,输入模块9与模型生成模块16、存储模块8连接,显示模块6与模型生成模块16、信息传输模块一7连接,数据交互模块5与模型生成模块16连接,校核单元3包括规程检测模块10、仿真预演模块11、优化模块12、数值检测模块13、网络整合模块14与信息传输模块二15,规程检测模块10与数值检测模块13、仿真预演模块11连接,优化模块12与网络整合模块14、仿真预演模块11连接,信息传输模块二15与仿真预演模块11连接。

其中,移动终端1与拓扑单元2之间通过GSM/GPRS网络连接,拓扑单元2、校核单元3与处理单元4之间通过广域网连接。

信息传输模块二15通过GSM/GPRS网络与云端连接。

显示模块6为LED显示屏、可触控式LED显示屏中的一种或多种。

数据交互模块5可对电力系统中与移动终端1中的数据进行交互处理,模型生成模块16能够根据数据交互模块5中的数据生成拓扑模型,显示模块6可对模型生成模块16中的拓扑模型进行显示,输入模块9可对模型生成模块16中的拓扑模型进行数值输入、修改,存储模块8能够对拓扑模型进行存储,信息传输模块一7能够将拓扑模型信息输送到校核单元3中。

数值检测模块13可对拓扑模型中的数值进行检测判断数值是否处于运行范围之内,规程检测模块10可对拓扑模型中的信息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复合规程,仿真预演模块11可在仿真环境下根据拓扑模型的数据进行预运行,仿真预演模块11的运行结果为是时,通过信息传输模块二15将拓扑模型信息输送到处理单元4中进行处理,仿真预演模块11的运行结果为否时,将拓扑模型信息输送到优化模块12中,网络整合模块14可将网络中的拓扑模型信息整合并输送给优化模块12中,优化模块12可根据网络中的拓扑模型信息对仿真预演模块11中的拓扑模型信息进行优化编排、修改,并将优化后的拓扑模型信息输送到仿真预演模块11中再次进行试运行。

工作原理:通过移动终端1可对拓扑单元2中的模型数据进行更改,数据交互模块5可对电力系统中与移动终端1中的数据进行交互处理,模型生成模块16能够根据数据交互模块5中的数据生成拓扑模型,显示模块6可对模型生成模块16中的拓扑模型进行显示,输入模块9可对模型生成模块16中的拓扑模型进行数值输入、修改,存储模块8能够对拓扑模型进行存储,信息传输模块一7能够将拓扑模型信息输送到校核单元3中,数值检测模块13可对拓扑模型中的数值进行检测判断数值是否处于运行范围之内,规程检测模块10可对拓扑模型中的信息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复合规程,仿真预演模块11可在仿真环境下根据拓扑模型的数据进行预运行,仿真预演模块11的运行结果为是时,通过信息传输模块二15将拓扑模型信息输送到处理单元4中进行处理,仿真预演模块11的运行结果为否时,将拓扑模型信息输送到优化模块12中,网络整合模块14可将网络中的拓扑模型信息整合并输送给优化模块12中,优化模块12可根据网络中的拓扑模型信息对仿真预演模块11中的拓扑模型信息进行优化编排、修改,并将优化后的拓扑模型信息输送到仿真预演模块11中再次进行试运行,保证了拓扑模型数据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运行无异常时将编排好的模型数据通过信息传输模块二15输送到云端中。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