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丛生竹采伐方法

一种丛生竹采伐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丛生竹采伐方法,该采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确定采伐区域及采伐时间;所述采伐区域包括阵列分布的N个丛,1≤N≤1000,相邻丛之间的距离为3米,每个丛内生长6‑20株丛生竹;所述采伐时间为立冬至次年春分期间;步骤二:规划运输道路;步骤三:进行采伐作业;将采伐区域内每个丛中的部分丛生竹采伐掉,剩余的丛生竹作为种源,为采伐后的竹笋萌发及新竹生长提供营养物质;步骤四:清理采伐现场。本发明的丛生竹采伐方法,发笋数量大,新竹成竹数多,经济效果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6849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西南林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110049744.2

  • 发明设计人 刘蔚漪;辉朝茂;涂丹丹;朱礼月;

    申请日2021-01-14

  • 分类号A01G23/08(20060101);

  • 代理机构11312 北京东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刘鹤松

  • 地址 650224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白龙寺300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14:3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丛生竹采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丛生竹采伐方法。

背景技术

竹资源作为重要的森林资源,分布广泛、生长快速、用途多样,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可持续、高效率的利用竹林资源具有重大意义,竹林采伐则是竹林经营管理的首重环节。当前,竹林经营普遍面临竹产品原材料价格下跌和农村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是提升竹林经营效益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大型丛生竹是世界上竹亚科植物中优良特性最突出,推广、发展和开发利用潜力最大的竹类,是竹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资源类型,分布面积占全球竹林总面积的2/3。大型丛生竹在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有分布,而以云南最为丰富,其种属分布最为集中,是世界大型丛生竹的主要分部区,有着巨大的利用价值和生态经济发展潜力。丛生竹传统择伐作业困难,采伐成本高,经营效益低下,管理模式极为困难,农户收入过低,打击积极性,制约了竹产业的发展,也浪费了资源。丛状采伐是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一体的竹林经营模式,转变了传统的丛生竹林的密度、株行距、林地耕作的培育技术模式,解决了经营成本增加的问题。通过设置合理的丛状采伐方式以确保丛生竹采伐后能够自然更新恢复,通过对竹丛进行部分竹株采伐后,未采伐部分作为母竹通过生理整合作用将营养物质、光合产物等物质供给丛状采伐部分新笋萌发和新竹生长,进而有助于提升丛状采伐后丛生竹新竹成林速度,度过不利时期。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丛生竹采伐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丛生竹采伐经济效益低的难题。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丛生竹采伐方法,该采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采伐区域及采伐时间;

所述采伐区域包括阵列分布的N个丛,1≤N≤1000,相邻丛之间的距离为3米,每个丛内生长6-20株丛生竹;

所述采伐时间为立冬至次年春分期间;

步骤二:规划运输道路;

步骤三:进行采伐作业;

将采伐区域内每个丛中的部分丛生竹采伐掉,剩余的丛生竹作为种源,为采伐后的竹笋萌发及新竹生长提供营养物质;

步骤四:清理采伐现场。

进一步地,步骤三中,将每个丛中一半数量的丛生竹采伐掉。

进一步地,步骤三中,将每个丛中三分之一数量的丛生竹采伐掉。

进一步地,N个丛中采伐掉的丛生竹的比例相等。

进一步地,步骤三中,所述剩余的丛生竹为健壮的丛生竹。

进一步地,步骤二中,进行采伐作业前,合理规划丛生竹的运输通道,并标记采伐顺序以及丛生竹的倾倒方向。

进一步地,步骤四中,完成采伐作业后,对采伐区域及运输通道进行清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实用效果之一:

1、本发明的丛生竹采伐方法,新生竹的平均胸径及成竹率效果理想;

2、本发明的丛生竹采伐方法,竹林经过采伐后,发笋数量大,新竹成竹数较多,经济效果高。

3、本发明的丛生竹采伐方法,将采伐时间为立冬至次年春分期间,主要是考虑到丛生竹的采伐与竹株生长发育和竹材质量密切相关,夏末秋初是出笋成竹的时期,此时的丛生竹新陈代谢旺盛,其产生和积累的营养物质提供了竹笋和新竹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时候对丛生竹进行采伐会造成大量伤流,其中营养丰富,易发酵,并诱发病虫害;夏至后雨季来临,此时丛生竹的水分含量很高,竹材很容易发生霉腐,甚至被昆虫破坏;冬至至来年春分期间气温低、湿度小,竹株新陈代谢减弱,竹液流动缓慢,并将养分输送至竹鞭贮藏,在这一时期,丛生竹竹材性能不仅表现良好,而且不易发生虫害和变质,是理想的采伐时节。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的特征和优点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对比例1的常规采伐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二分之一采伐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三分一采伐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的全丛采伐示意图。

图中:1-丛;2-剩余的丛生竹;3-采伐掉的丛生竹;4-带宽;5-采伐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发明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丛生竹采伐方法,如图2-3所示,该采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采伐区域及采伐时间;

所述采伐区域包括阵列分布的N个丛1,1≤N≤1000,相邻丛1之间的距离为3米,每个丛1内生长6-20株丛生竹;

所述采伐时间为立冬至次年春分期间;

步骤二:规划运输道路;

步骤三:进行采伐作业;

将采伐区域内每个丛1中的部分丛生竹采伐掉,剩余的丛生竹2作为种源,为采伐后的竹笋萌发及新竹生长提供营养物质;

优选的,采伐N个丛1的右侧,即每个丛中,右侧部分为采伐掉的丛生竹3,左侧为剩余的丛生竹2。

步骤四:清理采伐现场。

将采伐时间为立冬至次年春分期间,主要是考虑到丛生竹的采伐与竹株生长发育和竹材质量密切相关,夏末秋初是出笋成竹的时期,此时的丛生竹新陈代谢旺盛,其产生和积累的营养物质提供了竹笋和新竹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时候对丛生竹进行采伐会造成大量伤流,其中营养丰富,易发酵,并诱发病虫害;夏至后雨季来临,此时丛生竹的水分含量很高,竹材很容易发生霉腐,甚至被昆虫破坏;冬至至来年春分期间气温低、湿度小,竹株新陈代谢减弱,竹液流动缓慢,并将养分输送至竹鞭贮藏,在这一时期,丛生竹竹材性能不仅表现良好,而且不易发生虫害和变质,是理想的采伐时节。

因竹丛不同程度的丛状采伐直接影响丛生竹天然更新的效果及新竹的生长,因此合理的丛状采伐尤为重要。需要调整采伐区域并确定合适的采伐强度,确保采伐量不大于新生量。

优选的,步骤三中,将每个丛1中一半数量的丛生竹采伐掉。

优选的,步骤三中,将每个丛1中三分之一数量的丛生竹采伐掉。

优选的,N个丛中采伐掉的丛生竹3的比例相等。

具体的,步骤三中,所述剩余的丛生竹2为健壮的丛生竹。健壮的丛生竹可以更好的为新竹生长提供营养,能够更快的促进丛生竹林生态恢复。

具体的,步骤二中,进行采伐作业前,合理规划丛生竹的运输通道,并标记采伐顺序以及丛生竹的倾倒方向。

优选的,山体的倾斜角度为30~45°,竹材倾倒的最佳方向是与山体倾斜角度相同,即30~45°。

步骤四中,完成采伐作业后,对采伐区域及运输通道进行清理,确保采伐的竹丛能够尽快恢复更新。

具体的,按要求及时清理多余枝干、截头等;将清理后的杂物横向堆放在水土易受侵蚀的地方;劈除灌木、杂草和藤蔓,露出地面;及时排放积水。

1/2丛采伐方法,如图2所示。

步骤一:确定采伐区域及采伐时间;

所述采伐区域包括阵列分布的N个丛,1≤N≤1000,相邻丛之间的距离为3米,每个丛内生长10株丛生竹;

所述采伐时间为立冬至次年春分期间;

步骤二:规划运输道路;

步骤三:进行采伐作业;

将采伐区域内每个丛中的1/2丛生竹采伐掉,剩余的丛生竹作为种源,为采伐后的竹笋萌发及新竹生长提供营养物质;

采伐N个丛1的右侧,即每个丛中,右侧部分为采伐掉的丛生竹3,左侧为剩余的丛生竹2。

步骤四:清理采伐现场。

采伐前,每个丛的尺寸为:长6米,宽6米,将每个丛的丛生竹从右侧砍去一半,则采伐后,每个丛的尺寸为长3米,宽6米。

1/3丛采伐方法,如图3所示。

步骤一:确定采伐区域及采伐时间;

所述采伐区域包括阵列分布的N个丛,1≤N≤1000,相邻丛之间的距离为3米,每个丛内生长6株丛生竹;

所述采伐时间为立冬至次年春分期间;

步骤二:规划运输道路;

步骤三:进行采伐作业;

将采伐区域内每个丛中的1/3丛生竹采伐掉,剩余的丛生竹作为种源,为采伐后的竹笋萌发及新竹生长提供营养物质;

采伐N个丛1的右侧,即每个丛中,右侧部分为采伐掉的丛生竹3,左侧为剩余的丛生竹2;

步骤四:清理采伐现场。

采伐前,每个丛的尺寸为:长6米,宽6米,将每个丛的丛生竹从右侧砍去三分之一,则采伐后,每个丛的尺寸为长4米,宽6米。

一种全丛采伐方法,如图4所示。

步骤一:确定采伐区域及采伐时间;

将采伐区域划分成多个纵向的采伐单元5,为减少林地水土流失,相邻采伐单元间隔30米带宽4(龙竹平均株高15米,带宽4为竹高的两倍,即30米);

所述采伐时间为立冬至次年春分期间;

步骤二:规划运输道路;

步骤三:进行采伐作业;

将采伐区域内的丛生竹全部采伐掉;

步骤四:清理采伐现场。

常规择伐方式,如图1所示。

按生产需求,择伐3年以上壮竹进行砍伐。每丛的丛生竹为16株,每丛的尺寸均为:长6米,宽6米。相邻丛之间的距离均为3米。

将实施例1-3及对比例1的新竹生长情况、植被生物多样性以及经济收益等效果进行对比,具体的,新竹生产情况如表1所示,植被生物多样性如表2所示,3年的经济收益对比如表3所示。

表1新竹生长情况

上述表1中可以看出,全丛采伐平均发笋数以及成竹数量最多,但其新竹平均胸径显著低于其他三种强度的丛状采伐方式,说明高强度的丛状采伐对新竹的平均胸径有负面效应。1/3丛伐新竹的平均胸径最大,但成竹率很低。1/2丛伐在成竹率和新竹胸径与常规择伐经营水平比较一致。

表2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恢复情况

上述表2种体现了不同丛状采伐强度处理林下植被恢复情况,其中常规择伐、1/2丛伐两种丛伐方式综合物种数、多样性指数以及林下植被生物量优于1/3丛伐和全丛采伐。全丛采伐虽林下植被生物量为最高,但其物种数和生物多样性低。

表3年平均竹材亩产量收益

上述表3采伐能够促进龙竹经济效益的提升,不同的采伐方式下龙竹具有不同经济效益。竹林经过采伐抚育后,发笋数量大,新竹成竹数较多,以全丛采伐和1/2丛伐最高,高达9.3株/丛和7.5株/丛;但全丛采伐平均胸径较小,故亩产生物量最少。综合3年的亩产值收益,计算得到常规择伐区一年的亩产值为613.2元/亩;1/2丛伐区一年的亩产值为683.2元/亩;1/3丛伐区一年的亩产值为319.2元/亩;全丛采伐区一年的亩产值为257.6元/亩。

从表1、2、3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合理的丛状采伐可以使竹林恢复至传统经营竹林质量水平,通过对比分析,常规择伐、1/2丛伐的新竹以及林下植被更新恢复能力较强,所有砍伐区域,3年几乎可以恢复到伐前郁闭度,考虑到丛生竹三年以上的秆龄才能材用,3年一个伐期,经过效益对比1/2丛伐为最优的采伐方案。

上述实施案例仅做为本技术方案说明,而不是对其加以限制,虽然已经参照上述实施案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他们仍然可以修改在上述实施案例中的技术方案,或者替换上述实施案例的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修改或替换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实质偏离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