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墙体的锚固件、保温装饰墙体及保温装饰墙体的安装方法

墙体的锚固件、保温装饰墙体及保温装饰墙体的安装方法

摘要

本发明的墙体的锚固件,用于连接保温装饰一体板和墙体,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保温装饰一体板连接件和墙体连接件,保温装饰一体板连接件包括竖向件和横向件,横向件的第一端连接在竖向件上,墙体连接件包括连接端和锚固端,横向件的第二端与连接端可拆卸连接。本发明的保温装饰墙体,包括保温装饰一体板、墙体以及上述墙体的锚固件,保温装饰一体板包括装饰层和保温层,竖向件远离所述横向件的一侧与装饰层的背面连接,横向件置于保温层中,锚固端锚固在墙体中。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7861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筑友智造建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076237.8

  • 发明设计人 李雪晨;

    申请日2021-01-20

  • 分类号E04F13/21(20060101);E04F13/22(20060101);

  • 代理机构43215 长沙思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夏兴友

  • 地址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沙坪街道钟石路10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13:0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墙体的锚固件以及保温装饰墙体。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实施建筑节能及绿色施工,预制混凝土结构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体因可实现结构(或围护)与保温一体化且可实现与结构同寿命等优势,在建筑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广,是今后建筑节能墙体的主要发展方向。

传统的砂浆保温系统现场施工无法掌握施工力度问题,易产生安装不牢固、掉落的安全问题;最后是耐久性问题凸显,薄抹灰系统需要的材料种类较多,各生产厂家生产的材料不能确保相互匹配相容性差,易出现脱落、空鼓、开裂、起皮、粉化等质量问题。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保温装饰一体板的力学性能弱,耐候性差,在室外复杂环境中容易鼓胀掉落等质量问题,甚至产生外墙脱落等风险。在申请人前期研发的方案中,公开号为CN207296165U,专利名称为《一种防水保温装饰墙板》,其采用的连接件一端锚固在混凝土墙体中,另一端为为尖爪状锚固在装饰层中。这样将连接件的尖爪一端插入到装饰层后,装饰层会存在薄弱处,在使用时该薄弱处可能因为应力集中而出现裂纹,影响外装饰层的美观。现有装饰保温一体板多为外装饰板加上保温材料的构造,通过卡件或龙骨点挂、干挂在预制外墙(装配式外墙)上,多采用先安装预制围墙,后安装保温装饰一体板的方式,施工现场需要在建筑外围搭脚手架进行保温一体装饰板的安装。这种施工方式耗时耗力,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亟需提供一种墙体的锚固件,以提高保温装饰一体板与预制墙体的连接强度和耐久性,且不影响保温装饰一体板的结构性能和装饰层的美观;同时提供一种包含该锚固件的保温装饰墙体及其安装方法,解决在现有技术中需要在预制围墙的外围另行搭设脚手架进行保温装饰一体板的安装的施工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墙体的锚固件,以提高保温装饰一体板与预制墙体的连接强度和耐久性,且不影响保温装饰一体板的结构性能和装饰层的美观;同时提供一种包含该锚固件的保温装饰墙体及其安装方法,解决在现有技术中需要在预制围墙的外围另行搭设脚手架进行保温装饰一体板的安装的施工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墙体的锚固件,用于将保温装饰一体板和墙体在连接在一起,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保温装饰一体板连接件和墙体连接件,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连接件包括竖向件和横向件,所述横向件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竖向件上,所述墙体连接件包括连接端和锚固端,所述横向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端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连接端为设有通孔的筒体,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横向件和所述锚固端连接在一起。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筒体的通孔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横向件以及所述锚固端与所述筒体连接的位置设置有配合的外螺纹。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竖向件与所述横向件相互垂直,所述横向件的第一端垂直固定在所述竖向件的中部,所述竖向件的远离所述横向件的两端侧面位于同一竖向水平面。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竖向件的中部朝向所述横向件凸起形成凸起部,所述横向件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凸起部且固定在所述凸起部的背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保温装饰墙体,包括保温装饰一体板、墙体以及如上所述的墙体的锚固件,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包括层叠设置的装饰层和保温层,所述竖向件远离所述横向件的一侧与所述装饰层的靠近所述保温层的一面连接,所述横向件置于所述所述保温层中,所述锚固端锚固在所述墙体中。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竖向件远离所述横向件的一侧与所述装饰层的背面粘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筒体与所述横向件连接的一端置于所述保温层中,所述筒体与所述锚固端连接的一端置于所述墙体中。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装饰层为陶瓷或超薄陶瓷或金属板或高强混凝土或水泥纤维板或硅钙板制成。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横向件的第一端不突出于所述保温层靠近所述装饰层的表面。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锚固件与所述保温层连接的外周包裹有与保温层相同材质的保温材料。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保温装饰墙体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保温装饰一体板连接件,将竖向件粘接在装饰层的背面,然后将保温层穿过横向件;

S2、将墙体连接件的连接端与横向件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

S3、制备保温装饰墙体,将保温装饰一体板的装饰面朝向生产台模放置,保温层位于装饰层的上方,然后在保温层的顶侧表面浇筑混凝土以形成预制墙体,其中墙体连接件的锚固端以及连接端的一部分锚固在预制墙体的混凝土中,待预制墙体养护成型后即可获得保温装饰墙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发明中的墙体的锚固件,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整个锚固件的连接形式类似套筒连接,使用时通过横向件的第二端与连接端可拆卸连接,将保温装饰一体板连接件和墙体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竖向件与保温装饰一体板的装饰层的背面连接在一起,能消除集中应力对装饰层所造成的破坏;而且横向件的第二端与连接端的连接牢固,不容易脱落。

2、本发明中的保温装饰墙体,通过研发设计的锚固件将保温装饰一体板与墙体连接在一起,锚固件的一端与保温外装饰一体板连接固定,另一端嵌入在墙体中,实现了在工厂生产时就完成了带保温装饰一体板的PC墙板的一体化制作,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3、本发明的保温装饰墙体的安装方法,在PC墙体生产时,可以采用反打工艺,将保温装饰一体板连接件和墙体连接件连接在一起,一体成型,同时具备装饰、保温、外围护的功能。装饰层的材料可以根据业主及建筑师的需求选择,保温材料根据热工性能规范选择,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实施例1中墙体的锚固件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墙体的锚固件装配完成后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2中保温装饰墙体安装过程的竖向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2中保温装饰墙体安装完成后的竖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

1-保温装饰一体板连接件 2-墙体连接件 3-竖向件

4-横向件 5-连接端 6-锚固端

7-凸起部 8-保温装饰一体板 9-墙体

10-装饰层 11-保温层 12-锚固件

13-云石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实施例1

参考附图1和附图2的示意,本实施例中的墙体的锚固件,用于连接保温装饰一体板8和墙体9,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保温装饰一体板连接件1和墙体连接件2,保温装饰一体板连接件1包括竖向件3和横向件4,横向件4的第一端连接在竖向件3上,墙体连接件2包括连接端5和锚固端6,横向件4的第二端与连接端5可拆卸连接。这样设置,生产时可以将保温装饰一体板连接件1和墙体连接件2分别生产出来,到使用时再根据需要连接在一起,方便现场安装时进行对接和调整。

参见附图1和附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例中,连接端5为设有通孔的筒体,筒体的两端分别与横向件4和锚固端6连接在一起。这样设置可以根据的需要,调节横向件4的第二端与筒体连接的长度,以及调节锚固端6与筒体连接的长度;由于保温装饰一体板连接件1需要与保温装饰一体板8连接,墙体连接件2需要与墙体9连接,因此在保证保温装饰一体板连接件1和墙体连接件2二者连接可靠的情况下,还需保证二者各自与保温装饰一体板连接件1和墙体9连接固定在一起。而在生产安装时,保温装饰一体板连接件1和墙体9之间的拼装难免存在一定范围内的误差,通过设置筒体,使得调节横向件4的第二端/锚固端6与筒体之间的连接具有一定范围内的可调节性,具有一定的容错性,安装更为便捷。

参见附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例中,筒体的通孔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横向件4以及锚固端6与筒体连接的位置设置有配合的外螺纹。通过螺纹连接,安装时将横向件4的第二端/锚固端6拧入到筒体内部即可,操作比较方便。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它连接结构,比如在筒体内设置有多个卡孔,在横向件4的第二端/锚固端6的外周设置有弹性的卡扣(按压时卡扣缩回到内部,非按压时卡扣凸起于横向件4和锚固端6的外周),当横向件4的第二端/锚固端6插入到筒体内部时,卡扣卡在指定的卡孔内部,从而实现横向件4/锚固端6与连接端5的连接。

参见附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例中,竖向件3与横向件4相互垂直,横向件4的第一端垂直固定在竖向件3的中部,竖向件3的两端远离横向件4的侧面位于同一竖向水平面。这样设置,竖向件3的远离横向件4的的两端侧面位于同一竖向水平面,即可保证横向件4水平放置时,装饰保温一体板为竖直放置,垂直度达到安装要求。

参见附图1和附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例中,竖向件3的中部朝向横向件4凸起形成凸起部7,横向件4的第一端穿过凸起部7且固定在凸起部7的背面,凸起部7的背面也即附图1和附图2中的凹陷处(图中未标注),且横向件4的第一端不超过凸起部7的背面这一侧中竖向件3的两端所在的竖向水平面。这样设置,横向件4的第一端不会干涉到竖向件3与保温装饰一体板8连接。

结合附图1和附图2,简要介绍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墙体的锚固件的生产和安装过程:

首先,分别制作竖向件3和横向件4,竖向件3的中部设置有供横向件4穿过的固定孔,横向件4的第一端卡在竖向件3中部的固定孔,可以通过固定胶等进一步加强竖向件3和横向件4的连接强度;

其次,制作连接端5和锚固端6,并将锚固端6的一端与连接端5的一端连接;

再次,将横向件4的第二端与连接端5的另一端连接。

实施例2

参见附图3和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保温装饰墙体,包括保温装饰一体板8、墙体9以及实施例1中所述的墙体的锚固件,保温装饰一体板8包括层叠设置的装饰层10和保温层11,竖向件3远离所述横向件4的一侧与装饰层10的靠近保温层11的一面连接,横向件4置于保温层11中,锚固端6锚固在墙体9中。本实施例中,横向件4和锚固端6均采用带外螺纹的螺栓。这样设置,一方面有利于配件的标准化,螺栓即可作为横向件4也可以作为锚固端6;另一方面螺栓包括螺纹部和螺头部,锚固端6的螺头部锚固的墙体9中可进一步提高其与墙体9混凝土的抗拉拔能力,而横向件4的螺头部作为横向件4的第二端可直接固定在竖向板的中部,方便现场的安装。

参见附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例中,竖向件3远离横向件4的一侧与装饰层10的背面粘接。本实施例中通过云石胶13进行粘接,也即竖向件3远离横向件4的一侧的两端面涂抹云石胶13后与装饰层10的背面连接在一起;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它材料进行粘接。

参见附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例中,筒体与横向件4连接的一端置于保温层11中,筒体与锚固端6连接的一端置于墙体9中。这样设置筒体的两端分别锚固在装饰保温一体板和墙体9中,提高了整个锚固件12的抗折弯能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例中,装饰层10为陶瓷或超薄陶瓷或金属板或高强混凝土或水泥纤维板或硅钙板制成。装饰层10的材料可以根据业主及建筑师的需求选择,应用范围广。

参见附图3和附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例中,横向件4的第一端不突出于保温层11靠近装饰层10的表面。这样设置避免了横向件4的第一端对装饰层10的背面造成压力和应力集中。

参见附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例中,锚固件12与保温层11连接的外周包裹有与保温层11相同材质的保温材料。锚固件12周围有保温材料封堵,阻隔锚固件12的热桥传递,保证了保温的连续性。

结合附图3和附图4,简要介绍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保温装饰墙体的生产过程和安装过程:

S1、首先制备保温装饰一体板连接件1,将竖向件3粘接在装饰层10的背面,然后将保温层11穿过横向件4,为提高效率可以在制备保温板时在设计位置处预留供横向件4穿过的通孔,通孔的直径比横向件4的外径略大;

S2、其次将墙体连接件2的连接端5与横向件4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

S3、制备保温装饰墙体,将保温装饰一体板8的装饰面朝向生产台模放置,保温层11位于装饰层10的上方,然后在保温层11的顶侧表面浇筑混凝土以形成预制墙体9,其中墙体连接件2的锚固端6以及连接端5的一部分锚固在预制墙体9的混凝土中,待预制墙体养护成型后,即可获得保温装饰墙体。

本方案中的保温装饰墙体,无需像现有技术中一样采用干挂件、点挂件在墙体上后装保温装饰一体板;装饰层和保温材料的选择面广,满足立面的多样性。

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现浇墙体的施工中将保温装饰一体板8设置在外模板中,这样在施工现场浇筑现浇墙体的混凝土后,保温装饰一体板8和现浇墙体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保温装饰墙体。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