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精密无缝管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一种精密无缝管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无缝管生产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精密无缝管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包括降温箱,降温箱腔内设置有降温转运机构,降温转运机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板底部两侧的导轨槽内均活动安装有导轨小车,导轨小车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底部均设置有转接板。该精密无缝管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将降温管在无缝管内壁中从右往左的横穿过去,不会影响从左往右运动的无缝管,同时经过无缝管腔内的降温管还始终保证对无缝管内壁进行喷水降温和吹风降温的同步工作,降温管外壁上的喷射球罩喷射出水体,对无缝管内壁进行无死角的喷水降温,空气从导气管外壁上的出气管吹向无缝管的内壁,对无缝管的内壁进行吹风降温。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8025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博创朔方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145588.X

  • 发明设计人 潘维强;

    申请日2021-02-02

  • 分类号F25D1/02(20060101);F25D17/02(20060101);F25D17/06(20060101);F25D25/04(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100068 北京市丰台区北甲地15号院2号楼9层1单元918-31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13:0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缝管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精密无缝管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无缝管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喷水降温,利于水管朝向无缝管的外壁进行喷水,将无缝管的温度快速的降下。但是现有技术的无缝管冷却降温处理只能够对无缝管的外壁进行喷水降温,无法对其内壁进行冷却降温,这样不仅导致了无缝管冷却效率的低下,增加了喷水降温的时间,其次还容易导致无缝管短时间内受热和散热不均匀的问题,原因在于其内壁温度保持过高,而外壁不断的冲水降温,容易使得无缝管产生裂痕等问题。因此,针对以上的问题,亟需提出一种精密无缝管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精密无缝管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精密无缝管生产设备,包括降温箱,降温箱为空心圆柱体箱体,降温箱腔内前后内壁从左往右依次活动安装有传送辊,无缝管放置在传送辊上,降温箱腔内底部壁面以及降温箱腔内前后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出水管,第一出水管朝向无缝管位置处的一侧壁面上均固定安装有喷水管,降温箱腔内设置有降温转运机构,降温转运机构包括导轨板,导轨板为弧形,导轨板固定安装在降温箱腔内顶部的壁面上,导轨板底部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导轨槽,且导轨板底部两侧的导轨槽内均活动安装有导轨小车,两个导轨小车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底部均设置有转接板,转接板为圆柱体,两个转接板之间固定安装有降温管,降温管为空心圆柱体,降温箱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风机,风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导风管,两个导轨小车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联动块,且联动块位于导轨板底部的导轨槽内,联动块跟随对应的电动伸缩杆进行同步的运动,两个联动块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卡板,降温箱顶部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出水管,两个第二出水管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导水软管,左右两侧的导风管和导水软管均固定穿过对应联动块底部的卡板,导风管和导水软管的输出端均设置在对应一侧的转接板上。

优选的,两个所述转接板与对应一侧的电动伸缩杆之间均设置有定位插接机构,定位插接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保护套筒和定位板,保护套筒为空心圆柱体,保护套筒固定安装在电动伸缩杆的底部壁面上,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保护套筒远离转接板的一侧壁面上,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旋转杆的输出端活动贯穿保护套筒,旋转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板,转动板设置在定位板的腔内,定位板为空心圆柱体,转动板外壁开设有四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导向槽,导向槽为弧形,导向槽呈顺时针方向逐渐往转动板圆心位置处弯曲靠近的状态,四组导向槽腔内均活动卡合有导向块,且导向块的左右两端活动贯穿导向槽,四组导向块的左右两端远离转动板圆心位置处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为U字形状,四组导向杆远离转动板圆心位置处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定位块,定位块为圆柱体,且定位块远离转动板圆心位置处的一侧均为弧形凸起的状态,定位板上开设有与四组定位块位置相互对应的穿孔,定位块活动贯穿穿孔。

优选的,四组所述穿孔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相互对称的限位块,四组定位块的外壁上均开设有与限位块相互卡合的限位槽,限位块活动卡合在对应的限位槽内,四组定位块的弧形凸起端从对应的穿孔内伸出,且四组定位块的弧形凸起端均位于定位板壁面的外侧,转接板靠近定位板的一侧壁面开设有与定位板位置相互对应的,内壁开设有四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且与定位块的位置相互对应。

优选的,所述保护套筒顶部靠近转接板的一侧壁面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A,固定板A上呈水平方向固定贯穿有插接水管,导水软管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插接水管远离转接板的一侧壁面上,转接板上侧内壁中固定安装有Z字形的连接水管,连接水管的输出端连通降温管的腔内,连接水管的输入端与插接水管的水平位置相互对应,转接板靠近插接水管的一侧壁面上开设有与插接水管位置相互对应的密封槽,且密封槽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插接水管的输出端通过密封槽插接到连接水管的输入端内,连接水管腔内固定安装有单向水阀。

优选的,所述降温管外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喷射机构,喷射机构包括喷射管,喷射管固定安装在降温管的外壁上,且喷射管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状态位于降温管的外壁上,喷射管远离降温管外壁的一端均活动安装有喷射球罩,喷射球罩为空心的球体,喷射球罩的外壁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

优选的,所述喷射球罩腔内设置有转动杆,转动杆一端位于喷射球罩腔内,且转动杆另一端伸入到喷射管的腔内,转动杆位于喷射球罩腔内一端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喷射球罩的腔内内壁上,转动杆与喷射管处于平行的状态,转动杆位于喷射管腔内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水流扇叶。

优选的,所述保护套筒底部靠近转接板的一侧壁面上固定安装有两组固定板B,两组固定板B上呈水平方向固定贯穿有插接气管,导风管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插接气管远离转接板的一侧壁面上,转接板下侧内壁中固定安装有Z字形的连接气管,降温管腔内中部固定安装有导气管,且导气管与降温管处于平行的状态,连接气管的输出端固定贯穿转接板的一侧壁面,且连接气管的输出端与导气管固定连接,连接气管与导气管相互连通。

优选的,所述连接气管的输入端与插接气管的输出端位置相互对应,转接板靠近插接气管的一侧壁面上开设有与插接气管位置相互对应的插接槽,插接槽内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插接气管的输出端通过插接槽插入到连接气管的输出端内,连接气管腔内固定安装有单向气阀,导气管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出气管,出气管呈环形阵列分布在导气管的外壁上,出气管的输出端固定贯穿降温管的外壁,且出气管位于相邻两个喷射管之间。

一种精密无缝管生产设备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控制左侧的电动伸缩杆进行收缩,电动伸缩杆通过保护套筒带动左侧的插接水管和左侧的插接气管往上运动,无缝管通过降温箱腔内左侧的传送辊往降温箱腔内右侧进行稳定运动,通过水泵往第一出水管内注入水体,水体通过喷水管往对进入到降温箱腔内的无缝管进行喷水降温处理。

第二步:降温管进入到无缝管的腔内,水泵往右侧的第二出水管内注水,水体通过导水软管注入到固定板A内,再从固定板A注入到连接水管内,再从喷射孔喷射出去,开启右侧风机的工作开关,风机通过导风管往连接气管内注入空气,空气通过连接气管注入到导气管内,然后导气管内的空气通过出气管吹向到无缝管腔内的内壁上。

第三步:降温管左端的转接板从无缝管的左端腔内伸出一端距离时,开启右侧导轨小车的工作开关,右侧的导轨小车往降温箱腔内右侧运动带动右侧的电动伸缩杆以及转接板和降温管跟随无缝管同步的往右侧进行运动,开启左侧导轨小车的工作开关使得左侧的导轨小车带动左侧的电动伸缩杆往右侧运动,同时调节左侧电动伸缩杆的伸缩长度,使得左侧保护套筒上的插接水管与单向水阀插接,左侧的插接气管与连接气管插接,此时定位板插入到左侧内。

第四步:开启左侧伺服电机的工作开关,伺服电机工作带动左侧的旋转杆转动,旋转杆转动带动转动板转动,转动板的转动使得四组导向杆对各自的定位块进行往外的挤压推动,则使得四组定位块对应的插入到内,则实现左侧的电动伸缩杆通过转接板与降温管进行了对接固定。

第五步:关闭右侧第二出水管连接的水泵和右侧风机的工作开关,开启左侧第二出水管的连接水泵和左侧的风机,安装相同的工作步骤,对无缝管的内壁进行喷水和吹风同步的降温处理,最后通过开关控制右侧电动伸缩杆的高度,将右侧电动伸缩杆以及保护套筒等整体收缩到位于无缝管的右上方,无缝管最后从降温箱腔内右侧运输出去。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精密无缝管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精密无缝管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当本发明降温管的左端从无缝管左端伸出一端距离时,开启右侧导轨小车的工作开关,右侧的导轨小车往降温箱腔内右侧运动带动右侧的电动伸缩杆以及转接板和降温管跟随无缝管同步的往右侧进行运动,开启左侧导轨小车的工作开关使得左侧的导轨小车带动左侧的电动伸缩杆往右侧运动,同时调节左侧电动伸缩杆的伸缩长度,使得左侧保护套筒上的插接水管与单向水阀插接,左侧的插接气管与连接气管插接,此时定位板插入到左侧内,再开启左侧伺服电机的工作开关,最终使得四组定位块对应的插入到内,则实现左侧的电动伸缩杆通过转接板与降温管进行了对接固定,本发明实现了将降温管在无缝管内壁中从右往左的横穿过去,并且不会影响从左往右运动的无缝管,同时经过无缝管腔内的降温管还始终保证对无缝管内壁进行喷水降温和吹风降温的同步工作,提高了对无缝管降温冷却的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2、该精密无缝管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无缝管通过降温箱腔体的传送辊从左往右进行传输,降温箱腔内内壁上的喷水管对无缝管外壁进行喷水降温,当降温管位于无缝管腔内时,右侧第二出水管内流入的水体通过导水软管、插接水管和连接水管注入到降温管的腔内,再从降温管外壁上的喷射球罩喷射出去,实现对无缝管内壁进行无死角的喷水降温,提高了无缝管降温的效率,本发明相比较传统技术只对无缝管外壁进行喷水降温而言,提高了无缝管冷却的效率,则提高了无缝管生产加工的效率。

3、该精密无缝管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降温管位于无缝管腔内时,右侧风机工作往导风管内注入空气,空气通过插接气管和连接气管最后注入到导气管的腔内,空气再从导气管外壁上的出气管吹向无缝管的内壁,通过不断对无缝管的内壁进行吹风降温,进一步提高了无缝管降温冷却的效率。

4、该精密无缝管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通过设置对无缝管内壁喷水降温和吹风降温两种冷却降温的模式,喷水降温和吹风降温还起到了相互配合和相互促进的效果,当喷出的水体直接与无缝管内壁进行接触时,高温使得水体立刻汽化,此时吹风降温则可以将产生汽化的水蒸气进行直接的吹走,吹出的空气不仅实现了将无缝管内壁的高温带走,而且还将汽化后的水蒸气带走,同时在喷水的过程中,吹出的风还可以起到了提高水体落到无缝管内壁的效率,则起到了加速水体对无缝管内壁冷却降温的效果。

5、该精密无缝管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通过设置喷射机构,当进入到降温管腔内的水体注入到喷射管腔内时,水体的流动对水流扇叶产生不断的冲击,使得水流扇叶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则转动杆再通过连接杆带动喷射球罩进行转动,则实现喷射球罩进行不断的旋转喷射出水,旋转喷射出去的水体喷洒在无缝管的内壁上,进一步提高了对无缝管进行降温冷却的效率。

6、该精密无缝管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通过设置定位插接机构,实现通过伺服电机的正反转,旋转杆带动转动板进行正反转,正反转的转动板使得导向杆对定位块进行拉动收缩和支撑伸展的效果,则实现了快速的将四组定位块对应的插入到的内,则实现快速的将转接板通过定位插接机构与电动伸缩杆进行了固定连接和安装,则实现了电动伸缩杆与降温管之间进行了间接的连接关系,以保证降温管工作时的稳定性,定位插接机构起到了左右两侧电动伸缩杆与降温管左右两侧转接板之间的快速定位安装和拆卸的效果,使得本发明更加顺畅的完成降温管左右两端的对接工作,提高了本发明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面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B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定位板和定位块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降温管截面图;

图6为本发明图5中C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降温管立体图。

图中:1、降温箱;11、第一出水管;12、喷水管;2、降温转运机构;21、导轨板;22、导轨小车;23、电动伸缩杆;24、降温管;25、转接板;26、联动块;27、风机;28、导风管;29、第二出水管;3、导水软管;32、导气管;33、出气管;34、连接水管;35、连接气管;36、插接水管;37、固定板A;38、单向水阀;39、插接气管;4、喷射机构;41、喷射管;42、喷射球罩;43、喷射孔;44、转动杆;45、连接杆;水流扇叶46、;5、固定板B;51、单向气阀;6、定位插接机构;61、伺服电机;62、旋转杆;63、保护套筒;64、定位板;65、转动板;66、定位块;67、导向槽;69、导向块;7、穿孔;71、限位块;72、限位槽;73、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精密无缝管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包括降温箱1,降温箱1为空心圆柱体箱体,降温箱1腔内前后内壁从左往右依次活动安装有传送辊,传送辊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无缝管放置在传送辊上,降温箱1腔内底部壁面以及降温箱1腔内前后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出水管11,第一出水管11朝向无缝管位置处的一侧壁面上均固定安装有喷水管12,降温箱1腔内设置有降温转运机构2,降温转运机构2包括导轨板21,导轨板21为弧形,导轨板21固定安装在降温箱1腔内顶部的壁面上,导轨板21底部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导轨槽,且导轨板21底部两侧的导轨槽内均活动安装有导轨小车22,导轨小车22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两个导轨小车22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23,电动伸缩杆23的底部均设置有转接板25,转接板25为圆柱体,两个转接板25之间固定安装有降温管24,降温管24为空心圆柱体,降温箱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风机27,风机2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导风管28,两个导轨小车22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联动块26,且联动块26位于导轨板21底部的导轨槽内,联动块26跟随对应的电动伸缩杆23进行同步的运动,两个联动块26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卡板,降温箱1顶部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出水管29,两个第二出水管29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导水软管3,左右两侧的导风管28和导水软管3均固定穿过对应联动块26底部的卡板,导风管28和导水软管3的输出端均设置在对应一侧的转接板25上,两个转接板25与对应一侧的电动伸缩杆23之间均设置有定位插接机构6,定位插接机构6包括伺服电机61、保护套筒63和定位板64,保护套筒63为空心圆柱体,保护套筒63固定安装在电动伸缩杆23的底部壁面上,伺服电机61固定安装在保护套筒63远离转接板25的一侧壁面上,伺服电机6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杆62,旋转杆62的输出端活动贯穿保护套筒63,旋转杆6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板65,转动板65设置在定位板64的腔内,定位板64为空心圆柱体,转动板65外壁开设有四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导向槽67,导向槽67为弧形,导向槽67呈顺时针方向逐渐往转动板65圆心位置处弯曲靠近的状态,导向槽67的具体形状如图4所示,四组导向槽67腔内均活动卡合有导向块69,且导向块69的左右两端活动贯穿导向槽67,四组导向块69的左右两端远离转动板65圆心位置处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73,导向杆73为U字形状,四组导向杆73远离转动板65圆心位置处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定位块66,定位块66位圆柱体,且定位块66远离转动板65圆心位置处的一侧均为弧形凸起的状态,定位板64上开设有与四组定位块66位置相互对应的穿孔7,定位块66活动贯穿穿孔7,四组穿孔7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相互对称的限位块71,四组定位块66的外壁上均开设有与限位块71相互卡合的限位槽72,限位块71活动卡合在对应的限位槽72内,四组定位块66的弧形凸起端从对应的穿孔7内伸出,且四组定位块66的弧形凸起端均位于定位板64壁面的外侧,转接板25靠近定位板64的一侧壁面开设有与定位板64位置相互对应的74,74内壁开设有四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75,且75与定位块66的位置相互对应,保护套筒63顶部靠近转接板25的一侧壁面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A37,固定板A37上呈水平方向固定贯穿有插接水管36,导水软管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插接水管36远离转接板25的一侧壁面上,转接板25上侧内壁中固定安装有Z字形的连接水管34,连接水管34的输出端连通降温管24的腔内,连接水管34的输入端与插接水管36的水平位置相互对应,转接板25靠近插接水管36的一侧壁面上开设有与插接水管36位置相互对应的密封槽,且密封槽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插接水管36的输出端通过密封槽插接到连接水管34的输入端内,连接水管34腔内固定安装有单向水阀38,降温管24外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喷射机构4,喷射机构4包括喷射管41,喷射管41固定安装在降温管24的外壁上,且喷射管41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状态位于降温管24的外壁上,喷射管41远离降温管24外壁的一端均活动安装有喷射球罩42,喷射球罩42为空心的球体,喷射球罩42的外壁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喷射孔43,喷射球罩42腔内设置有转动杆44,转动杆44一端位于喷射球罩42腔内,且转动杆44另一端伸入到喷射管41的腔内,转动杆44位于喷射球罩42腔内一端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连接杆45,连接杆45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喷射球罩42的腔内内壁上,转动杆44与喷射管41处于平行的状态,转动杆44位于喷射管41腔内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水流扇叶46,保护套筒63底部靠近转接板25的一侧壁面上固定安装有两组固定板B5,两组固定板B5上呈水平方向固定贯穿有插接气管39,导风管2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插接气管39远离转接板25的一侧壁面上,转接板25下侧内壁中固定安装有Z字形的连接气管35,降温管24腔内中部固定安装有导气管32,且导气管32与降温管24处于平行的状态,连接气管35的输出端固定贯穿转接板25的一侧壁面,且连接气管35的输出端与导气管32固定连接,连接气管35与导气管32相互连通,连接气管35的输入端与插接气管39的输出端位置相互对应,转接板25靠近插接气管39的一侧壁面上开设有与插接气管39位置相互对应的插接槽,插接槽内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插接气管39的输出端通过插接槽插入到连接气管35的输出端内,连接气管35腔内固定安装有单向气阀51,导气管32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出气管33,出气管33呈环形阵列分布在导气管32的外壁上,出气管33的输出端固定贯穿降温管24的外壁,且出气管33位于相邻两个喷射管41之间。

在使用时,控制左侧的电动伸缩杆23进行收缩,电动伸缩杆23通过保护套筒63带动左侧的插接水管36和左侧的插接气管39往上运动,无缝管通过降温箱1腔内左侧的传送辊往降温箱1腔内右侧进行稳定运动,通过水泵往第一出水管11内注入水体,水体通过喷水管12往对进入到降温箱1腔内的无缝管进行喷水降温处理,无缝管在降温箱1腔内往右运动时,降温管24进入到无缝管的腔内,水泵往右侧的第二出水管29内注水,水体通过导水软管3注入到固定板A37内,再从固定板A37注入到连接水管34内,最后水体通过连接水管34注入到降温管24的腔内,然后水体通过喷射管41注入到喷射球罩42的腔内,再从喷射孔43喷射出去,实现对无缝管的内壁进行喷水降温,与此同时开启右侧风机27的工作开关,风机27通过导风管28往连接气管35内注入空气,空气通过连接气管35注入到导气管32内,然后导气管32内的空气通过出气管33吹向到无缝管腔内的内壁上,对无缝管的内壁进行降温处理,当降温管24左端的转接板25从无缝管的左端腔内伸出一端距离时,开启右侧导轨小车22的工作开关,右侧的导轨小车22往降温箱1腔内右侧运动带动右侧的电动伸缩杆23以及转接板25和降温管24跟随无缝管同步的往右侧进行运动,开启左侧导轨小车22的工作开关使得左侧的导轨小车22带动左侧的电动伸缩杆23往右侧运动,同时调节左侧电动伸缩杆23的伸缩长度,使得左侧保护套筒63上的插接水管36与单向水阀38插接,左侧的插接气管39与连接气管35插接,此时定位板64插入到左侧74内,同时开启左侧伺服电机61的工作开关,伺服电机61工作带动左侧的旋转杆62转动,旋转杆62转动带动转动板65转动,转动板65的转动使得四组导向杆73对各自的定位块66进行往外的挤压推动,则使得四组定位块66对应的插入到75内,则实现左侧的电动伸缩杆23通过转接板25与降温管24进行了对接固定,此时关闭右侧第二出水管29连接的水泵和右侧风机27的工作开关,开启左侧第二出水管29的连接水泵和左侧的风机27,安装相同的工作步骤,实现再次对无缝管的内壁进行喷水和吹风同步的降温处理,最后通过开关控制右侧电动伸缩杆23的高度,将右侧电动伸缩杆23以及保护套筒63等整体收缩到位于无缝管的右上方,无缝管最后从降温箱1腔内右侧运输出去。

无缝管通过降温箱1腔体的传送辊从左往右进行传输,降温箱1腔内内壁上的喷水管12对无缝管外壁进行喷水降温,当降温管24位于无缝管腔内时,右侧第二出水管29内流入的水体通过导水软管3、插接水管36和连接水管34注入到降温管24的腔内,再从降温管24外壁上的喷射球罩42喷射出去,实现对无缝管内壁进行无死角的喷水降温,提高了无缝管降温的效率,本发明相比较传统技术只对无缝管外壁进行喷水降温而言,提高了无缝管冷却的效率,则提高了无缝管生产加工的效率,通过设置喷射机构4,当进入到降温管24腔内的水体注入到喷射管41腔内时,水体的流动对水流扇叶46产生不断的冲击,使得水流扇叶46带动转动杆44进行转动,则转动杆44再通过连接杆45带动喷射球罩42进行转动,则实现喷射球罩42进行不断的旋转喷射出水,旋转喷射出去的水体喷洒在无缝管的内壁上,进一步提高了对无缝管进行降温冷却的效率,降温管24位于无缝管腔内时,右侧风机27工作往导风管28内注入空气,空气通过插接气管39和连接气管35最后注入到导气管32的腔内,空气再从导气管32外壁上的出气管33吹向无缝管的内壁,通过不断对无缝管的内壁进行吹风降温,进一步提高了无缝管降温冷却的效率,本发明通过设置对无缝管内壁喷水降温和吹风降温两种冷却降温的模式,喷水降温和吹风降温还起到了相互配合和相互促进的效果,当喷出的水体直接与无缝管内壁进行接触时,高温使得水体立刻汽化,此时吹风降温则可以将产生汽化的水蒸气进行直接的吹走,吹出的空气不仅实现了将无缝管内壁的高温带走,而且还将汽化后的水蒸气带走,同时在喷水的过程中,吹出的风还可以起到了提高水体落到无缝管内壁的效率,则起到了加速水体对无缝管内壁冷却降温的效果,当本发明降温管24的左端从无缝管左端伸出一端距离时,开启右侧导轨小车22的工作开关,右侧的导轨小车22往降温箱1腔内右侧运动带动右侧的电动伸缩杆23以及转接板25和降温管24跟随无缝管同步的往右侧进行运动,开启左侧导轨小车22的工作开关使得左侧的导轨小车22带动左侧的电动伸缩杆23往右侧运动,同时调节左侧电动伸缩杆23的伸缩长度,使得左侧保护套筒63上的插接水管36与单向水阀38插接,左侧的插接气管39与连接气管35插接,此时定位板64插入到左侧74内,再开启左侧伺服电机61的工作开关,最终使得四组定位块66对应的插入到75内,则实现左侧的电动伸缩杆23通过转接板25与降温管24进行了对接固定,本发明实现了将降温管24在无缝管内壁中从右往左的横穿过去,并且不会影响从左往右运动的无缝管,同时经过无缝管腔内的降温管24还始终保证对无缝管内壁进行喷水降温和吹风降温的同步工作,提高了对无缝管降温冷却的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创造性,通过设置定位插接机构6,实现通过伺服电机61的正反转,旋转杆62带动转动板65进行正反转,正反转的转动板65使得导向杆73对定位块66进行拉动收缩和支撑伸展的效果,则实现了快速的将四组定位块66对应的插入到74的75内,则实现快速的将转接板25通过定位插接机构6与电动伸缩杆23进行了固定连接和安装,则实现了电动伸缩杆23与降温管24之间进行了间接的连接关系,以保证降温管24工作时的稳定性,定位插接机构6起到了左右两侧电动伸缩杆23与降温管24左右两侧转接板25之间的快速定位安装和拆卸的效果,使得本发明更加顺畅的完成降温管24左右两端的对接工作,提高了本发明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