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电源控制设备的储能模块及闪光灯的电源控制设备

电源控制设备的储能模块及闪光灯的电源控制设备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源控制设备的储能模块及闪光灯的电源控制设备。储能模块包括电容组、下固定支架、上固定支架。电容组包括多个直立摆放的电容;下固定支架设置在电容组的下方;下固定支架上具有多个第一固定槽,相邻两个第一固定槽的槽壁相邻接;多个第一固定槽一一对应容置电容的下部,以对电容下部进行限位;上固定支架设置在电容组的上方;上固定支架包括多个第二固定槽,相邻两个第二固定槽的槽壁相邻接;多个第二固定槽一一对应容置电容的上部,以对电容上部进行限位。本申请方案提高了闪光灯电源控制设备储能模块的结构稳定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8816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神牛摄影器材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281173.5

  • 发明设计人 曾伟均;

    申请日2021-03-16

  • 分类号H05K1/02(20060101);H05K7/02(20060101);H05K7/20(20060101);

  • 代理机构44232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丹

  •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道塘尾社区耀川工业区厂房2栋1层至4层、4栋1层至4层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11:3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大功率闪光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闪光灯电源控制设备的储能模块及闪光灯的电源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专业摄影中,常需要使用大功率闪光灯以进行补光。大功率闪光灯的功率通常达数千瓦,因此需要配置专用的闪光灯电箱,用于为闪光灯供电。闪光灯电箱内通常配置有电容组,用于为闪光灯稳定的供电。

由于经常需要变换拍摄场地,因此闪光灯电箱经常需要被运输、在场地内被拖动,长此以往,电容组的固定机构易发生松动,从而对供电稳定性造成影响。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高闪光灯电源控制设备储能模块的结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闪光灯电源控制设备的储能模块,所述电源控制设备具有机壳,所述储能模块供安装在所述机壳内;所述储能模块包括:

电容组,包括多个直立摆放的电容;

下固定支架,设置在所述电容组的下方;所述下固定支架上具有多个第一固定槽,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槽的槽壁相邻接;多个所述第一固定槽一一对应容置所述电容的下部,以对所述电容下部进行限位;

上固定支架,设置在所述电容组的上方;所述上固定支架包括多个第二固定槽,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槽的槽壁相邻接;多个所述第二固定槽一一对应容置所述电容的上部,以对所述电容上部进行限位。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储能模块还包括底壳,所述底壳设置在所述下固定支架的下方;

所述底壳朝向所述下固定支架的一侧形成有多个让位槽,所述让位槽与所述第一固定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槽的槽底贯通,且与所述让位槽连通,从而为所述电容提供膨胀让位空间。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槽的底部形成有环形支撑台,所述环形支撑台用于支撑所述电容;

所述储能模块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设置在所述环形支撑台与所述电容底部之间。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让位槽的槽壁上形成有放气缺口。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底壳上具有第一加强结构,所述第一加强结构连接在多个所述让位槽槽壁之间;

所述底壳形成所述机壳的底部。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底壳上形成有多个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通与外界环境连通。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下固定支架包括底板以及自所述底板边缘向上延伸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固定槽形成在所述底板上;

在所述第一侧板的高度方向上具有第一固定结构,所述下固定支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底壳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上固定支架包括顶板,以及自所述顶板向下延伸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固定槽形成于所述顶板上;

自所述第二侧板的表面沿水平方向凸伸有第二固定结构,所述上固定支架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与所述机壳的侧板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自所述第二侧板表面向外凸伸的两个插接板,两个所述插接板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插接板之间设有螺孔柱;所述机壳上对应两个所述插接板的位置设置有两个插孔,两个插孔之间具有螺纹孔。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电容顶部具有电极,所述电极上形成有第一连接孔;所述上固定支架上形成有多个第二连接孔;所述储能模块还包括金属导流片,所述金属导流片上开设有多个第三连接孔;

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一一对应设置,且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电源控制设备还包括放电控制板组件;所述放电控制板组件设置在所述上固定支架的上方;

所述顶板的顶部凸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形成有螺纹孔;所述放电控制板组件上对应所述连接柱形成有安装孔;所述放电控制板组件与所述上固定支架通过所述连接柱和所述安装孔固定连接。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闪光灯的电源控制设备,包括机壳以及所述的储能模块;所述储能模块设置在所述机壳内;

所述机壳上具有连接接口,所述储能模块与所述连接接口电连接,所述储能模块通过所述连接接口为所述闪光灯供电。

本申请中的电容组包括多个电容,对应于电容组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有下固定支架和上固定支架,上固定支架上具有多个第一固定槽,以对每个电容的下部进行限位;所述上固定支架包括多个第二固定槽,以对每个电容的上部进行限位。由于电容的上部和下部均被限位,从而提高了储能模块的结构稳定性。

并且,相邻两个第一固定槽的槽壁邻接,相邻两个第二固定槽的槽壁邻接,一方面能够对相邻的电容进行隔离,避免两个电容相互碰撞;在另一方面,第一固定槽邻接设置,使得储能模块处于剧烈晃动时,能够互相支撑,避免某些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因受力过大而发生变形或破损。

综上所述,本申请方案提高了储能模块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为闪光灯供电的稳定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图1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源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源控制设备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下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机壳一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上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电源控制设备;10、储能模块;11、电容组;111、电极;12、下固定支架;121、底板;122、第一侧板;123、第一固定槽;124、环形支撑台;125、缓冲垫;127、第一螺纹孔;

13、上固定支架;131、顶板;132、第二侧板;134、插接板;135、螺孔柱;138、第二加强结构;136、连接柱;137、第二连接孔;

14、底壳;141、让位槽;1411、放气缺口;142、第一加强结构;143、通气孔;145、第二螺纹孔;144、第三螺纹孔;

15、金属导流片;151、第三连接孔;

20、机壳;21、侧板;211、插孔;212、螺纹孔;213、第四螺纹孔;22、下壳保护套;30、放电控制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申请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申请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申请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申请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申请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源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闪光灯的电源控制设备1,用于为大功率闪光灯供电。闪光灯的功率一般达到数千伏,工作电流30A以上,工作电压一般在600V以上。电源控制设备1包括机壳20,在一具体示例中,机壳20大致呈长方体,其具有四个侧板21。具体的,每个侧板21为两层结构,分别为主壳体以及设置在主壳体外侧的装饰板。

机壳20上设置有供闪光灯电连接的连接接口,连接接口可以是插接口,在电源控制设备1上可以设置控制开关。当闪光灯的接头插入连接接口时,按下控制开关,即可以控制电源控制设备1为闪光灯供电。

电能来源于储能模块10。储能模块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容。多个电容可以通过串联和/或并联的方式进行连接,以提高电能储量。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电容的体积及重量较大,因此设置储能模块10位于机壳20的底部,以提高电源控制设备1的结构稳定性。

在下述实施例中,将对储能模块10的结构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2,图2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源控制设备部分结构的爆炸图。在一实施例中,储能模块10包括电容组11、下固定支架12、上固定支架13。电容组11包括多个直立摆放的电容;下固定支架12设置在电容组11的下方;下固定支架12上具有多个第一固定槽123,相邻两个第一固定槽123的槽壁相邻接;多个第一固定槽123一一对应容置电容的下部,以对电容下部进行限位;上固定支架13设置在电容组11的上方;上固定支架13包括多个第二固定槽,相邻两个第二固定槽的槽壁相邻接;多个第二固定槽一一对应容置电容的上部,以对电容上部进行限位。

本申请中的电容组11包括多个电容,对应于电容组11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有下固定支架12和上固定支架13,上固定支架13上具有多个第一固定槽123,以对每个电容的下部进行限位;上固定支架13包括多个第二固定槽,以对每个电容的上部进行限位。由于电容的上部和下部均被限位,从而提高了储能模块10的结构稳定性。

并且,相邻两个第一固定槽123的槽壁邻接,相邻两个第二固定槽的槽壁邻接,一方面能够对相邻的电容进行隔离,避免两个电容相互碰撞;在另一方面,第一固定槽123邻接设置,使得储能模块10处于剧烈晃动时,能够互相支撑,避免某些第一固定槽123和第二固定槽因受力过大而发生变形或破损。

电容组11所包含的电容数量可以是8个~20个,例如12个、15个等。具体根据闪光灯的功率来确定。多个电容均直立按照阵列摆放。

请参阅图3,图3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下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下固定支架12包括底板121以及自底板121边缘向上延伸的第一侧板122,第一固定槽123形成在底板121上;底板121的高度与第一固定槽123的槽口高度大致齐平。因此,当电容下部容置在第一固定槽123内时,第一固定槽123的槽壁和第一侧板122能够互传应力,从而共同对电容下部起到限位作用。

第一固定槽123的槽深应匹配电容的高度,例如,应为电容高度的1/13~1/8。由于电容组11用于为闪光灯供电,因此需要快速的完成充放电,因此电容的发热量较大,该高度范围能够兼顾电容散热,以及对电容底部限位的有效性。

请参阅图4,图4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电容在长久使用后,其体积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膨胀,因此会导致电容与第一固定槽123的槽底抵持应力增大,从而使第一固定槽123发生变形,造成无法有效的固定电容。因此,在一实施例中,储能模块10还包括底壳14,底壳14设置在下固定支架12的下方,且与下固定支架12固定连接;底壳14朝向下固定支架12的一侧形成有多个让位槽141,让位槽141与第一固定槽123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固定槽123的槽底贯通,且与让位槽141连通,从而为电容提供膨胀让位空间。

让位槽141与第一固定槽123均与电容的底部形状适配,且让位槽141和第一固定槽123同轴设置。示意性的,让位槽141与第一固定槽123均为圆形。

具体的,可以在第一固定槽123的底部形成有环形支撑台124,环形支撑台124用于支撑电容;环形支撑台124围合形成的空间与让位槽141连通。

当因气温或电容老化,电容的顶部或底部中心会膨胀鼓起,从而使得电容在高度方向上尺寸增大,电容的底部大部分区域能够穿过第一固定槽123的槽底而延伸至让位槽141中,从而避免电容与下固定支架12抵持应力过大,保证对电容下部固定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储能模块10还包括缓冲垫125,缓冲垫125设置在环形支撑台124与电容底部之间。缓冲垫125的设置能够缓冲电容底部与环形支撑台124之间的冲击力,有利于在储能模块10处于晃动较大的状态下,减少对电容以及环形支撑台124的硬性损伤。

在一实施例中,让位槽141的槽壁上形成有放气缺口1411。放气缺口1411能够连通让位槽141内部与外部的空间,从而在电容膨胀而压缩让位槽141内的空气时,使容置槽内的空气得以排出,从而保证电容能够顺利地向让位槽141中膨胀。

在一实施例中,底壳14上具有第一加强结构142使得底壳14能够作为机壳20的底部,第一加强结构142连接在多个让位槽141槽壁之间;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加强结构包括连接在相邻让位槽141之间的横向筋条和纵向筋条。

进一步的,底壳14上形成有多个通气孔143,通气孔143连通电容的容置空间与外界环境。第一加强结构142的设置,使得底壳14有足够的强度支撑电容组11以及其他结构。而底壳14上设置的通气孔143使得机壳20内部的空间通气性更好,有利于机壳20内部元器件的散热。

请参阅图4和图5,其中图5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机壳一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在下固定支架12第一侧板122的高度方向上具有第一固定结构,下固定支架12通过第一固定结构与底壳14可拆卸连接。第一固定结构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螺纹孔127,底壳14上对应第一连接孔的位置具有第二螺纹孔145。通过一固定件贯穿第一螺纹孔127和第二螺纹孔145,从而使底壳14与下固定支架12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在底壳14上还具有第三螺纹孔144,机壳20侧板21的底部凸缘上具有第四螺纹孔213,第四连接孔与第三连接孔15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底壳14与机壳20侧板21(具体是主壳体)的固定连接。

如前,上固定支架13设置在电容组11的上方;上固定支架13包括多个第二固定槽,相邻两个第二固定槽的槽壁相邻接;多个第二固定槽一一对应容置电容的上部,以对电容上部进行限位。

在一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二固定槽的槽壁邻接,一方面对电容进行隔离,避免两个电容相互碰撞,在另一方面,第二固定槽邻接设置,使得储能模块10处于剧烈晃动时,能够互相支撑,避免某些第二固定槽因受力过大而发生变形或破损。

请参阅图6,图6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上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上固定支架13包括顶板131,以及自顶板131向下延伸的第二侧板132,第二固定槽形成于顶板131上;自第二侧板132的表面朝外侧凸伸有第二固定结构,上固定支架13通过第二固定结构与机壳20的侧板21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第二侧板132的四个边缘上均设置有第二固定结构,机壳20包括四个侧板21,四个侧板21上对应第二固定结构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的结构。在一示例中,第二固定结构包括自第二侧板132表面向外凸伸的两个插接板134,两个插接板134相对设置,两个插接板134之间设有螺孔柱135。在侧板21上对应两个插接板134的位置设置有插孔211,两个插孔211之间具有螺纹孔212。安装时,两个插接板134对应插入两个插孔211内,进而再通过一螺栓穿过螺纹孔212与螺孔柱135,以将上固定支架13固定在机壳20侧板21上。

该实施例中,通过插接板134的设置,能够对上安装支架进行上下限位,避免其上下晃动,从而保证螺纹连接的紧固性。因此,通过插接结构和螺纹连接结构的配合,使得储能模块10即使在剧烈晃动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证固定支架与机壳20连接的紧固性。

在一实施例中,电容顶部具有电极111,电极111上形成有第一连接孔;上固定支架13上形成有多个第二连接孔137;储能模块10还包括金属导流片15,金属导流片15上开设有多个第三连接孔151;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137、第三连接孔151一一对应设置,且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具体的,在上固定支架13上对应每个电容均具有十字连接结构,十字连接结构为呈十字形的通孔。十字形通孔两个呈对侧的分支为上述第二连接孔137,十字形通孔另外两个呈对侧的分支用于避让电容上的放电按钮。一个电容有两个电极111,两个电极111分别从十字形通孔两个呈对侧的分支中穿出,进而从金属导流片15上的第三连接孔151穿出,最后通过一螺帽插入电极111的螺孔中,实现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电源控制设备1还包括放电控制板组件30;放电控制板组件30设置在上固定支架13的上方;顶板131的顶部凸设有连接柱136,连接柱136上形成有螺纹孔;放电控制板组件30上对应连接柱136形成有安装孔;放电控制板组件30与上固定支架13通过连接柱136和安装孔固定连接。

在安装时,连接柱136贯穿放电控制板组件30上的安装孔,并进一步通过螺栓插入连接柱136中的螺纹孔,从而实现将上固定支架13和连接柱136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上固定支架13上形成有第二加强结构138,第二加强结构138包括加强环,以及自加强环呈辐射状延伸的加强筋,加强筋位于相邻两个十字形通孔之间。第二加强结构138的设置提高了上固定支架13的支撑性能,减少因上部器件的挤压而发生变形,进而保证了储能模块10的结构稳定性。

具体的,放电控制板组件30包括开关控制板,开关控制板包括PCB板,以及铺设在PCB板上的开关电路。开关电路包括开关器件,开关器件可以是IGBT、MOS管等。示意性的,在闪光灯插接至连接接口的状态下,闪光灯与储能模块10之间形成供电回路,开关器件串联于该供电回路中,且受控于电源控制单元。通过开关器件的通断可以控制该供电回路的通/断、导通时长;通过控制开关器件控制信号的占空比,以控制供电回路中的电压大小,从而调节闪光灯的亮度。

限流电路板为PCBA板,其上布置有切换开关以及多个限流电阻。限流电路板与储能模块10的连接端电连接。当闪光灯在某些模式下无需较大的供电电压时,可以控制切换开关打开,储能模块10输出的部分电流流经限流电阻,而被限流电阻所消耗,从而降低了储能模块10输出至闪光灯的电压,以适应闪光灯的应用需要。

金属导流片15呈片状,其材质可以是铜或铝。储能模块10输出的电流经过金属导流片15流至放电控制板组件30上。金属导流片15的面积较大,导电能力强,有利于提高储能模块10与放电控制板组件30的电连接稳定性。并且,有利于降低电流从储能模块10向放电控制板组件30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局部过热的情况。并且金属导流片15与储能模块10及放电控制板组件30相接触,能够通过热传导效应,为储能模块10及放电控制板组件30散热。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固定支架13的结构设置,提高了储能模块10与放电控制板组件30连接的便利性,进一步提高了储能模块10便于拆卸的性能,有利于用户对储能模块10进行灵活安装及拆卸,进一步提高了电源控制设备1的携带便利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闪光灯的电源控制设备1,电源控制设备1包括机壳20以及的储能模块10;储能模块10设置在机壳20内;机壳20上具有连接接口,储能模块10与连接接口电连接,储能模块10通过连接接口为闪光灯供电。

机壳20包括侧板21以及下壳保护套22,下壳保护套22包裹下壳的周边,且与机壳20的侧板21固定连接。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申请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