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利用原河道水流补水的鱼道进口结构

利用原河道水流补水的鱼道进口结构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原河道水流补水的鱼道进口结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原河道水流补水的鱼道进口结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原河道水流补水的鱼道进口结构,包括鱼道渠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道渠身结构下游端外侧的河道内形成有能增大进入其内水流流速的补水渠及汇流渠,其中汇流渠下游端为进鱼口,汇流渠上游端衔接鱼道渠身结构的下游端和补水渠的下游端,补水渠下游端设有拦鱼格栅。所述补水渠为上游宽、下游窄的喇叭状结构;所述汇流渠为上游宽、下游窄的喇叭状结构。本发明适用于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5415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110264432.3

  • 发明设计人 刘明华;梁金球;叶佳阳;

    申请日2021-03-11

  • 分类号E02B8/08(20060101);

  • 代理机构33101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韩小燕

  • 地址 310014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潮王路2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08:2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原河道水流补水的鱼道进口结构。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往往对原河流进行了阻隔,为了便于鱼类洄游一般采用设置鱼道的方式并设置专门补水措施,以使鱼类感知高于河道流速的鱼道进口水流并顺利地进入鱼道。一般采用的补水措施为在鱼道边墙上铺设水管引水进行补水,铺设水管补水往往需要用水泵抽水或直接从上游引水,既浪费了可用于发电等效益的水资源,又增加了工程投资和后期运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原河道水流补水的鱼道进口结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原河道水流补水的鱼道进口结构,包括鱼道渠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道渠身结构下游端外侧的河道内形成有能增大进入其内水流流速的补水渠及汇流渠,其中汇流渠下游端为进鱼口,汇流渠上游端衔接鱼道渠身结构的下游端和补水渠的下游端,补水渠下游端设有拦鱼格栅。

所述补水渠为上游宽、下游窄的喇叭状结构;所述汇流渠为上游宽、下游窄的喇叭状结构。

所述补水渠下游端的宽度大于所述汇流渠的下游端宽度。

所述汇流渠的底板坡度大于所述补水渠的底板坡度。

所述鱼道渠身结构下游端外侧的河道内设有导水结构,该导水结构与所述鱼道渠身结构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所述补水渠,导水结构与鱼道渠身结构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汇流渠。

所述汇流渠轴线与所述鱼道渠身结构轴线夹角大于0°且小于9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河道内设置导水结构,从而在鱼道渠身结构下游端外侧的河道内形成补水渠和汇流渠,河道内的水在从上游流向下游时部分流入补水渠,经补水渠增大流速后进入汇流渠与鱼道渠流入的水汇合并再经汇流渠增大流速后进入河道,便于鱼类感知高于河道流速的进鱼口水流并顺利进入鱼道。

本发明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较低,利用原河道水流对鱼道进行补水,节省鱼道引用流量,便于后期运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1、鱼道渠身结构;1-1、内侧壁;1-2、外侧壁;2、导水结构;3、补水渠;4、汇流渠;5、拦鱼格栅;6、补水渠底板;7、汇流渠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为一种利用原河道水流补水的鱼道进口结构,包括设置于河道一侧岸坡上的鱼道渠身结构,鱼道渠身结构下游端外侧的河道内设有导水结构,鱼道渠身结构的外侧壁与导水结构之间形成位于河道内的补水渠,鱼道渠身结构的内侧壁向下游延伸并在内侧壁延伸段与导水结构之间形成位于河道内的汇流渠。

本例中汇流渠下游端连通河道,为进鱼口,汇流渠上游端衔接鱼道渠身结构中鱼道渠的下游端和补水渠的下游端,汇流渠轴线与鱼道渠身结构轴线夹角大于0°且小于90°。补水渠上游端连通河道,补水渠下游端衔接汇流渠并设有拦鱼格栅。

本实施例中补水渠为上游宽、下游窄的喇叭状结构;汇流渠为上游宽、下游窄的喇叭状结构,补水渠下游端的宽度大于汇流渠的下游端宽度,使补水渠和汇流渠均具备缩窄水流、增大流速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补水渠底板和汇流渠底板均为从上游至下游斜向下倾斜的坡面,汇流渠底板的坡度大于补水渠底板坡度及鱼道渠底板坡度,起到增大流速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补水渠和汇流渠的底板坡度及缩窄程度根据过鱼种类对流速的要求确定,最小宽度根据过鱼对象的种类和大小确定。

本例中拦鱼格栅采用金属横竖交叉网状结构,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横竖交叉网格结构,网眼大小根据过鱼体型大小确定,一般为5cm×5cm。

本实施例的施工方法包括:鱼道进口结构选择在枯水时段干地施工,如枯水时段不能保证干地施工可在布置围堰挡水或采用桩基础;鱼道进口结构采用混凝土或砌石材料;拦鱼格栅采用金属材料或钢筋混凝土材料。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河道内的水在从上游流向下游时部分流入补水渠,补水渠内水流在从上游流向下游时经补水渠增大流速,经补水渠增大流速的水流进入汇流渠并与鱼道渠流入的水汇合,合流后的水流经汇流渠增大流速后从进鱼口进入河道。鱼类感知高于河道流速的进鱼口水流,从而可从进鱼口进入汇流渠,进入汇流渠的鱼类逆流而上,由于补水渠下游端设有拦鱼格栅,鱼类仅能游向鱼道渠内,并沿鱼道渠游向上游。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